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近年來“極簡主義”蔚為流行,極簡家居、極簡時尚,都是現代人競相追求的生活方式,我們渴望通過“斷舍離”,來和不需要的東西說再見,東西越輕便越好。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科技發展帶來便捷,卻也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因此,瑞典80歲老婦Margareta Magnusson出版《The Gentle Art of Swedish Death Cleaning(溫柔藝術:瑞典人的遺物清理)》一書: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作者Margareta Magnusson

她建議,人們在50多歲的時候,可以開始清理家中積累多年的物品,清楚地讓家人知道哪些是值得留存和可以丟棄的,減少未來家人整理遺物的困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Death Cleaning(遺物清理)”是一門“溫柔的藝術”。

有一種愛是不麻煩、不叨擾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Margareta在書中說:“有些人遲遲無法接受自己終有一死,這類人死後9成會留下爛攤子給家人。我的話,這些年已經‘遺物清理’很多次了。”

親屬離開後,多數遺物通常是會被直接丟棄的,遺物清理像是自身對世界提前告別的小儀式,“自己的東西自己丟”。

同時也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遺物清理會讓你更清楚。

大的小的事情,都將成為曾經生活的印記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Margareta本身熱愛收集旅遊紀念品,曾遷居17次,因此對於整理家居物品特別在行;尤其在母親、奶奶和丈夫相繼過世後,她獨自搬入小公寓居住,有些傢俱太大的必須放棄,她用巧手做了紙模型留念,那些堆積厚厚的相片紙,她用掃瞄機將回憶電子化,再分好類,留給子女收藏。

Death Cleaning(遺物清理)其實就是極簡生活的表現形式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曾為時裝和廣告設計師的Margareta認為,穿出個人的風格,不一定要擁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單品,而且你一定會發現,你永遠都只習慣會穿那幾件衣服。

我們可以將不必要和少穿的衣服,捐給需要的人或社會公益團體,讓自己擁有幾套上班的“制服”,再運用搭配技巧增添變化性,接下來你會發現每天打開衣櫃,不會再懊惱要穿哪一件,時間也會多出一些。

這樣的思考模式,其實就跟當下的“簡約時尚”想法不謀而合,買的多、不如買的巧!尤其年紀到了一個階段,你總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風格。

怎麼開始斷舍離的整理工作?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如果不是什麼特殊理由,要一次性整理東西,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件麻煩事,Margareta建議,我們可以逐步斷舍離,選定固定的時間間隔做一次大整理,3年1次、或者5年1次。

物品上,先處理“情感依戀程度較低”的,像是:衣物類、生活用品類;書信和相片可以放到最後再處理,也能提前傳承給後輩。

另外,送禮時比起購買新品,Margareta會選擇送出家中珍藏,如陶瓷、書籍等,既可減少所有物、又環保,而且更有意義。

她也特意整理了一箱只對“自己”意義重大的物品,生前可時時拿出來懷緬,死後又方便家人直接丟棄,乾脆利落。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在日本,獨居老人死後,會有專門的“遺物清理士”上門清理

親人的離開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Margareta認為,遺物清理工作做得好,不僅可幫助晚輩從喪親之痛中儘快恢復過來,子女不用為如何處理父母親的陳年舊物、收藏品等事情苦惱,同時,長者也可在過程中提高本身的生活素質。

在奧克蘭從事專業遺物清理工作的Alisa Herreira-Hayman深有同感:“遺物清理工作有時可以是逝者讓生者丟棄遺物,重新上路的許可。我常常跟我父母說,如果現在不做,就只能留待陰陽相隔才來做了。”


生老病死是人們一生都在面臨的課題。

摯愛的親人離開了,但留著的人還得繼續生活、繼續前進,Death Cleaning(遺物清理)象徵地不單單只是對極簡生活的追求、對自我人生的審視,更是長者對晚輩難以言喻、最真摯深沉的愛。

自己的東西,自己丟——瑞典老人的“死前遺物清理說”

養老範兒:專注高品質文娛養老,要美|要玩|要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