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宏:美國人最看重的一種保險,卻被中國人視如草芥

這樣一款保險,很多人說起來都不屑一顧,到期一分錢都不返還,生了病也沒有理賠,只有身故(或全殘,有的只保身故)才有賠償,並且保障還有期限,超過期限一分錢不賠,這樣的保險,在中國人眼裡,怎麼看起來都是雞肋,購買這種險種的人很少。這種保險,就叫“定期壽險”。

美國壽險市場2016年個人業務渠道共銷售了近1000萬張壽險保單,其中約400萬張是定期壽險保單,定期壽險佔總佔總保單數的40%,佔總保費的20%。為什麼美國人會青睞定期壽險,這裡面肯定會有一些原因值得我們好好去分析。

陳俊宏:美國人最看重的一種保險,卻被中國人視如草芥

我想從兩個部分去分析一下這個險種,不分析具體的產品。再來解釋一下這個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可以是20年、30年,或者保障到60歲.......還有很多種時限選擇) ,如果發生死亡(或全殘),就賠相應的保額(比如買100萬,就賠100萬),產品非常簡單。

第一部分:定期。

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每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定時期”而臨的最重大的風險都不相同,但有一些風險是共同的,我舉幾個例子來闡述一下。

(一)比如大學生。一般18歲上大學,大學生主要還靠父母的資金來資助,試想一下,一個小孩,父母辛苦把他們養到18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再讀大學,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多少費用,生活費、學費、補習費.......中國的父母在子女身上的代價,那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試想一下,如果小孩身故,帶來的後果:(1)在小孩身上的投資全部為0,(2)人也沒了,內心受到極大的打擊。

作為子女,如果為父母考慮一下,為自己投保一份保額為100萬的20年的定期壽險(因為從18--38歲期間,自己從畢業、創業、生小孩等等這些階段,都需要不斷在賺錢,而自己能不能賺到錢,還是個未知數,而父母在卻在逐步變老),受益人父母,一旦在這個階段自己身故,父母能拿到100萬來應對未來的生活,不會造成人財兩失的局面,而且這個時候的保費並不貴,每年不到1000元的費用,平均每月不到100塊,大學生都可以省下來。

(二)比如剛生完小孩的父母。試想一下,剛結婚不久的夫婦,大部分會供房供車,承受著一定的壓力。剛出生的小孩,在18歲前是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的,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去世,如果房子沒人供,銀行會收回去,小孩以後住在哪?未來會怎麼樣?

如果為父母為子女考慮一下,為自己投保一份保額為100萬的20年的定期壽險(因為從0--18歲期間,讀書、生活、興趣都要花很多錢),一旦父母身故,監護人可以得到100萬,至少可以保住房子不被銀行收走,也有錢可以讓小孩過上稍好的生活,而且這個時候的保費並不貴,每年不到2000元的費用,平均每月不到200塊,這個錢對家庭也沒有什麼壓力。

把風險最高的那個時間段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這就是定期壽險的最大功用。

陳俊宏:美國人最看重的一種保險,卻被中國人視如草芥

第一部分:壽險。

壽險,人壽保險的簡稱,以被保險人的壽命為保險標的,且以被保險人的生存或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我們試想一下,死亡是每一個都會面對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己,當今社會,疾病、意外的事情,我們每天打開電視、電腦,都可以看到。

最主要的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是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還是選擇屏蔽這個詞語不去考慮?不管用何種心態,結果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當這種狀態出現之後,生活會陷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那很多人會說,為什麼不選擇終身壽險呢?其實“二八定律”很多人都明白,80%的財富都掌握在20%的人手上,也就是說80%的人都是缺錢的,所以在缺錢的時候,儘可能選擇優惠的產品。另外20%的有錢人,除了配置終身壽險外,也有很多人願意放大身價,也會選擇投保部分定期壽險,

陳俊宏:美國人最看重的一種保險,卻被中國人視如草芥

粗淺的分析了一下,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