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共享單車的還有天氣?寒冬致用戶流失,南方職場人士是主力

寒冬已至,氣溫下降,共享單車出行方式急劇減少。據艾瑞諮詢統計,10月起,早晚高峰上班人群逐漸減少單車出行方式。押金事件、被限制消費,對於共享單車頭部公司ofo來說,寒冬並不好過,2018年這個冬季,在氣溫與不良消息的雙重寒潮裹挾下,它正在經歷一場生死考驗。

“杀死”共享单车的还有天气?寒冬致用户流失,南方职场人士是主力

但不管如何,ofo與摩拜依然是我國共享單車的頭部企業,依然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為詳細瞭解上班人群出行方式、各個共享單車出行方式平臺現狀以及出行人群類別,艾瑞諮詢發佈出《冬季共享單車運營圖鑑》:寒冬的考驗正在一步步顯現。

共享單車主要解決工作日需求

據艾瑞移動端網絡行為監測產品mUserTracker數據,上游新聞記者瞭解到,中國共享單車行業起於2016年9月,在2017年2月-5月(春季階段)迎來快速增長期,至5月行業月獨立設備數超1億;2017年5月到2017年10月進入穩步發展,月獨立設備數維持在1-1.2億之間。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受寒冷天氣影響,大批“嘗新”用戶流失,於2018年2月(春節期間)遇低後,共享單車行業用戶主要為剛需粘性用戶,月獨立設備數約在8000萬向上浮動。

據悉,共享單車APP用戶主要來自頭部兩家公司,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貢獻了該行業9成以上月活用戶。由於押金等進入門檻限制,導致該行業用戶轉移成本較高,APP間的排他性較強。

據2018年6月18日至11月11日周監測數據,共享單車頭部兩家公司周獨立設備數於2018年國慶期間遭遇較為明顯的下滑,說明共享單車出行主要解決工作日時間的出行需求。

國慶過後,雖有短暫上升,但受氣溫影響,共享單車周獨立設備數保持下降趨勢。

寒冬已至共享單車受氣溫影響大

據資料顯示,由於冬季氣溫下降,除頭部APP外,哈囉出行周獨立設備數高於其他APP,同樣受天氣影響在9月的第一週經歷飛速上漲後,漸入下降狀態。而其他APP周獨立設備數監測數據均未超過100萬。

此外,ofo共享單車和摩拜單車使用頻次和時長遠高於其他APP,哈囉單車是除兩家之外月總使用有效時間超過6000萬分鐘的APP,哈囉出行和摩拜單車單機單日有效使用時間超過共享單車行業均值7.7分鐘,達到10分鐘。

全能車單機使用天數較高,達到3.6天,超過行業平均水平1.9天;街兔電單車周單機打開頻次最高達到11.4次。

冬季用戶更喜愛多種出行方式

根據艾瑞10月監測數據,電單車類下載-新裝轉化率相對較高,松果電單車和街兔電單車分別達到53.4%和44.1%;而頭部平臺ofo共享單車和摩拜單車的下載-新裝轉化率相對較低。

整體而言,共享平臺新裝-新裝活躍轉化率相對穩定,其中ofo共享單車、哈囉出行和全能車、松果電單車的新裝-新裝活躍轉化率超過70%。

2018年10月中國主流共享單車APP依舊有較好的用戶粘性,用戶卸載和活性主要流向滴滴出行APP。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流向滴滴出行的用戶比例分別達到2.8%和2.2%。

進入冬季後,具備多種出行服務的網約車平臺有更好的便易性和用戶粘性,特別是各大平臺將頭部共享單車服務併入其產品後,用戶停留在該平臺的機率進一步上升。

受氣溫影響南北用戶差異突出

記者瞭解到,與2017年12月相比,2018年10月共享單車頭部兩家公司的男性客群比例增加,而女性比例同步減少。

10月共享單車月活用戶中,25歲-35歲人群佔主流,比例接近60%;同時31-35歲人群比例緩慢增加,說明共享單車的出行方式逐漸被更具有消費能力的年長用戶接受和使用。共享單車從早期“潮”和“年輕”的特色,轉而成為大眾日常出行方式。

據資料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廣東和上海地區月獨立設備數佔總體20%,較去年12月時比例略有上升。排名前5的地區中,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在山東月活用戶比例同步下降,該變化可能受寒冷天氣影響,北方外出騎車用戶比例下降,而相對溫暖的南方用戶依舊能夠單車出行。

用戶比例最高的5個地區中,廣東和上海地區摩拜單車新裝比例高於ofo共享單車,受到用戶基數的影響該類地區卸載比例也較高。

上游新聞記者 楊野 實習生 黎盛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