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此時的區塊鏈變身為矛盾體。

一方面,幣圈正遭受著繁華假象反噬,泡沫破滅的“寒風”迎面打來。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另一方面,各地的扶持政策頻出顯示區塊鏈行業仍在“火熱”的氣氛中。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這一“冷”一“熱”,實際上是將清濁分開,中國區塊鏈發展或將出現大變局。

監管之“冷”vs扶持之“熱”


8月21日晚間,金色財經、深鏈財經、大炮評級等區塊鏈自媒體被爆永久封號,就傳出,還會有大動作。果不其然,監管機構的鍘刀很快落下。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去年“9.4”威懾力至今迴響,今年“9.4”又會如何大刀闊斧,目前無法預知。但明顯可以察覺,各圈都已自覺進入“靜默期”。

一向高調的“幣圈一姐”何一,其新浪微博停擺在了8月20日,自“大批區塊鏈媒體遭封號”後再未見更新。怪人所在的區塊鏈微信群,群主早已設置“近期少談幣價”的提醒。

“沒有思考過,天天都在忙著幹活。”某交易所聯合創始人在某次採訪中談到對區塊鏈低迷行情的看法時,言辭之間盡顯謹慎。幾個月前,他還是一位堅定的比特幣信仰者,在各個平臺高呼“比特幣一定會成為大部分人的資產配置之一”。

種種跡象表明,今年“9.4”絕不虛名。

但另一面,各地政府和機構並未停止區塊鏈的扶植之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緊鑼密鼓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落地和結合。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共有超30個省市,出臺了40餘項區塊鏈相關政策及扶持措施。不僅數量上超過2017年全年,細化到形式上也涵蓋了規劃、產學研及發展基金等方面。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以政策扶持大省廣東省為例,2018年上半年共出臺8項扶持政策,佔全國總數的20%。其中,行動最快的當屬深圳:不僅設立2018年區塊鏈專項扶持計劃,同時也啟動首個區塊鏈創投基金,首期規模達5億元。

在嚴監管和強扶持的政策組合拳下,我國區塊鏈應用得到了快速落地。《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我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到456家。其中,最具價值的區塊鏈應用分佈於防偽溯源、分佈式數據存儲、供應鏈金融、存證等場景。

幣圈大咖時代落幕vs互聯網巨頭時代開啟


近日,一篇名為《Fcoin:一個韭菜的血淚控訴》文章傳遍幣圈。文內主角陳沛曉稱自己因信任張健,先後投資FCoin、ARP虧了70萬。

Fcoin創始人張健的人設崩塌宣告幣圈時代的落幕。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8月27日深夜, “Fcoin解散品牌部和市場部、產品研發大幅裁員、辦公租地退租”的消息傳出,雖然後遭Fcoin闢謠、予以否認,但業內仍譁然一片。

不過三月,張健此前剛創立Fcoin時的意氣風發,以及當時的圈內追隨、媒體熱捧,現今只剩一地雞毛。

事實上,受業內冷落的並非張健一人。

年初區塊鏈大火過境,一套以國內區塊鏈著名人物為原型設計的漫畫撲克牌為業內廣為流傳。帥初、黃敏強、達鴻飛、李笑來、郭宏才等悉數在列。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如今,圖中大部分人物,風光難續。

今年7月,幣圈大抵是屬於李笑來和陳偉星的。二人你來我往,互爆猛料,撕逼嘴臉著實難看。隨後,李笑來辭去雄岸基金管理合夥人職務,此事暫告一段落。

唱戲的人太多,觀戲的吃瓜群眾已經疲累。

在幣圈大咖“慘遭拋棄”的另一端,則是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企業的“上位”。以BATJ、迅雷、平安壹賬通、蘇寧金融、58金融、滴滴金融等企業為代表,一舉一動成為區塊鏈領域的新標杆。

今年4月騰訊區塊鏈喊出“入局區塊鏈,先在供應鏈金融做好標杆”口號後,一大批金融科技企業、區塊鏈初創公司將業務重點做了轉移。繼4月份迅雷發佈性能百萬TPS的迅雷鏈後,7月,迅雷發迅雷鏈文件系統TCFS,主做數據雲存儲與授權分發,為開發者提供文件數據分佈式存儲與信息上鍊等服務。螞蟻金服則利用區塊鏈技術落地雄安新區租房應用平臺,帶動區塊鏈+場景擴建的探尋之流。

在定位高規格和正向的區塊鏈行業活動上,再難尋見所謂幣圈大拿的身影,BATJ、迅雷等取而代之,奉為座上賓。

“各地區塊鏈協會過去都是找幣圈大佬,現在都爭相找騰訊、阿里、迅雷這樣的企業。”有正在籌劃區塊鏈協會的人士介紹。

營銷之“虛”vs技術之“實”


國家在監管和扶持政策上的“冷”和“熱”,同時也體現在各個玩家呈現的畫風上。

自區塊鏈大火之後,關於區塊鏈白皮書代寫、區塊鏈營銷公司等已自成一條產業鏈。

今年上半年,有媒體調查發現,網上存在大量商鋪代寫區塊鏈白皮書,其中熱門店鋪的月成交量甚至超過8000筆。 “起價5000,加PPT 8500,英文翻譯再加1000。”

除代寫白皮書外,還有多家公司經營包括區塊鏈源代碼撰寫、token錢包APP開發、PR營銷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

正在醞釀的區塊鏈行業大變局,能夠改變區塊鏈“寒冬”現狀嗎?


圖:在百度搜索“區塊鏈白皮書代寫”顯示的搜索結果


市場下行後,主做營銷的區塊鏈公司業務受到影響,更毋論一向難以營利的媒體行業。“與之前相比,詢價的(區塊鏈)公司雖然多了,但談成的不多。”一位在某科技媒體從事商務工作的不具名人士表示。

另一邊,此前以社群營銷作為自身項目優勢的區塊鏈公司,也很難再以此為繼。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多個區塊鏈社群在成立之初,拉上一眾幣圈大佬或行業KOL為其站臺,贏得一時關注,“王峰十問”就在此列。但長此已久,終究逃不過“淪為死群、廣告群”的命運。

靠營銷博出位引融資已經玩不轉,自然要想其他的辦法。一些玩家,開始學習互聯網巨頭的路線,喊起了“迴歸技術”的口號。

還有一些金融科技企業,和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區塊鏈公司,卻已真正行動了起來。從本月各家的行動來看,構建區塊鏈底層基礎服務平臺正在成為主流。

8月3日,阿里雲發佈企業級BaaS,支持快速部署區塊鏈環境,實現跨企業、跨區域的區塊鏈應用。8月17日,京東區塊鏈發佈智臻鏈BaaS平臺,幫助企業構建、託管和實施區塊鏈解決方案;8月21,58集團也推出58BaaS,利用區塊鏈技術整合招聘、二手車和房產等生活服務。

這一一個個矛盾的事件,像盤古開天那樣,清濁分開。區塊鏈或迎來一個萬物生長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