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有人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當風口褪去,摔得最慘的也是豬……

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2020年已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回顧下2019年的市場環境,突然之間圈圈卻有些茫然:好像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

焦慮、彷徨,似乎成為這個行業今年的主基調。

互聯網大廠花式裁員、大數據行業遭遇“寒冬”、跑路成為培訓教育行業的常態、網貸全面清退、共享單車繁華之後一地“廢鐵”…….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2019年幾大暴雷事件。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一、P2P網貸全面清退

近兩年,P2P網貸暴雷的消息不絕於耳。

這邊老闆潛逃了,那邊為借貸獻出了自己的裸照。

2019年,湖南、山東、重慶等多地政府開始採取行動,全國範圍內開啟了對P2P平臺的大規模清退工作。

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18個地區公佈了P2P清退名單。

數據顯示,2019年停運了1200多家P2P網貸平臺。

截至10月末,全國納入系統監管的在線運營網貸平臺共有427家,比去年末減少60%,網貸平臺借貸餘額下降50%,出借人數下降了55%,高管跑路的超過千家。

目前,這些老闆正在被一一抓回,但集到的錢很難被全數追回,要麼被揮霍一空,要麼被虧損乾淨。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二、幣圈留下一地雞毛

國家政策對區塊鏈技術是支持的,可區塊鏈不是“取款鏈”,區塊鏈技術創新不等於炒作虛擬貨幣。

一些企業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終於,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後,幣圈在2019年經歷一輪空前的清理整頓。

央行和北上深等主要城市,對虛擬貨幣交易展開了“圍剿行動”。

權威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共關閉境內新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6家,分7批技術處置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03家;通過兩家大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關閉支付賬戶將近萬個;微信平臺方面,關閉宣傳營銷小程序和公眾號接近300個。

據統計,僅在 2019 年,全國就至少有超過 500 人因為涉嫌虛擬貨幣詐騙被公安機關逮捕,涉案金額超過了 226 億人民幣。國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臺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打壓並不意味著虛擬貨幣的末日,目前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經通過測試,未來,中國央行很可能將成為全球範圍內首個發行數字貨幣並開展正式應用的中央銀行。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三、互聯網企業裁員過冬

互聯網從業者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倒下去的不用說,活著的大公司也紛紛面臨裁員潮。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京東曾被曝裁員8%而後公開宣稱不要“三類人”,滴滴裁員15%,ofo裁員50%,科大訊飛裁員30%,騰訊裁員10%,華為停止社招,阿里裁員優酷團隊,聯通強制提前退休,美團(上海點評技術部)裁員50%,知乎裁員20%,36氪裁員30%,此外還有趣店、58到家、人人車、唯品會、錘子科技……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潮,怎麼會沒有大的負面新聞爆出?

996工作制引發一輪又一輪爭論、網易把加班5年加出絕症的員工趕出公司上了熱搜、華為把前員工送進看守所關了251天、劉強東不加班不是我兄弟……層出不窮,好不熱鬧。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與此同時,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到,在互聯網“躺賺”日子一去不復返。

2019,互聯網很慘,但不是隻有互聯網慘,地產行業一倒就是幾百家,影視行業2019年1884家公司倒閉,迪麗熱巴8個月拍不到戲,橫店影視城開機率銳減45%,連群演都不願意去了。
說到底是還是“差錢”,在資本寒冬下,過去躺在樹下摘果子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在泡沫經濟的當下,不妨試試這個新興社交電商平臺街坊貓app它完全做到了社交+電商+淘客的新玩法,這並不是一個偶然,這可能將是一個新的趨勢!

街坊貓app可以領取淘寶天貓等各大平臺內部優惠券的軟件,不僅可以領取優惠券,東西便宜,還能賺佣金。

趁著經濟危機還沒真正到來,快加入街坊貓一起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新的時代。

互聯網“寒冬”,裁員風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