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沙皇俄國與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對比如何?

無直接ACD


軍事實力是個大的概念,與軍隊素質,可動員人口數量,經濟能力,戰略資源生產能力,工業化水平相關。

第一來比人口,1900年時的奧匈人口是46.7個百萬,而俄國是135.6個百萬,俄國也是當時列強人口數目最多的,其次就是美國,再其次就是德國,而奧匈的人口大致與日本和英國持平,這三者是一個量級的。

奧匈在人口上的劣勢更是由於民族矛盾和政治制度而相對高度集權的沙皇專制而擴大了,他不具備像其他民族國家那樣的內部高凝聚力。

當戰爭來臨時,奧匈的動員令要用15種不同的民族語言下達,因此整個基層作戰指揮體系趨於瓦解,皇帝作為名義上帝國的最高統帥。實際權力則由於立憲而部分掌控在帝國首相和軍隊總參謀長手中。而俄國在這方面,明顯要比奧匈好的多。



第二來比鋼鐵生產能力俄國在1900年時的數據是2.2百萬噸,而奧匈是1.1百萬噸,到了1910年戰爭爆發前俄國漲到了3.5,奧匈是2.1。

還可以比較二者的能源消耗,這可以更好地分析其工業化水準,1900年時奧匈的能源消耗相當於29個百萬噸煤,而俄國則是30,在這個數據上兩者倒是挺接近的。

最後是在世界製造業產量中的相對份額,俄國從1900年時候的8.8%下降到1910年時的8.2%,奧匈則是從4.7%到4.4%,在這10年間,包括英法都是相對在退步,因為美國和德國進步得更快,也只有他們是份額擴大了的。

奧匈的地位因此很尷尬,比人均,他比俄國要強一些,可俄國的人口是其數倍,人口比法國多一點,可人均又比法國差一個等級。如果僅因此來看的話,奧匈還算是有不錯的整體實力,因此其經濟和工業生產水準足足可以和俄國一較高下,但是作戰時缺點就完全暴露出來了——

其國防撥款有很大一部分為了安撫民族主義者和地區利益保護者不得不轉為擴大內需和補貼公共職位。

而且由於地理位置問題,奧匈的總參謀部不得不和德國一樣制定多個戰線的假想敵作戰計劃,而他們的水平明顯是不夠的,俄國就很簡單了,壓路機一路往西推就可以了,人海戰術歷史悠久。


就像後來一戰時的奧匈元帥弗朗茨康拉德經歷的那樣,奧匈軍隊在沒有擊破塞爾維亞軍隊的情況下被迫轉到加利西亞和俄軍作戰,結果兩個戰場都沒有取勝,加利西亞會戰後,這塊領土和奧匈所佔領的部分波蘭落到了俄軍手中。在一戰的實際表現來看,如果沒有德國軍隊和他們的參謀部軍官的支持,奧匈應付俄國時是沒有能力去爭奪戰場主動權的。

對於俄國而言,好歹有布魯西洛夫突破這樣的優秀戰績,而奧匈則沒有類似這樣獨立完成的優秀戰績。所以俄軍的總體水平還是要比奧匈軍隊強上一截的。

只能這麼說,奧匈這個所謂的同盟國第二強國和老大德國之間的差距實在有點大,經濟基礎和工業水準都不錯,但就是打仗不給力。


大唐安西節度使


戰爭從來就不是純粹軍事實力的對抗。要看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對比,就要從經濟,軍事方面綜合衡量。

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強國(俄、英、奧、法)、也是當時世界八大列強(英、法、德、美、俄、奧、意、日)之一。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遠大於德國;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的工藝之先進更是遙遙領先,雄踞世界第一。

俄國在帝國主義裡面生產落後。俄國從1861開始進入工業化時代,到19世紀末,基本完成工業革命。一戰前夕,俄國的生鐵產量人均佔有不過30 公斤,德國則為203 公斤,英國是228 公斤,美國是326 公斤。煤產量,俄國人均0.2 噸,德國為2.8 噸,英國為6.3 噸,美國為5.3 噸。軍事上,軍隊很多,但是戰鬥力較差主要是士氣不好,應為國內矛盾尖銳。像日俄戰爭,就是慘敗;一戰中,對德也是敗多勝少,但是一戰中對奧匈帝國這是勝多。但是由於軍隊多,當時在歐洲還是不容小視的。一般來說,在當時歐洲比起德國軍事實力要差,但是奧匈,意大利這樣的要好。


歷史生物教科書


沙俄帝國各方面的實力都強於奧匈帝國。我們從20世紀初的笫一次世界大戰時雙方國情就能看出此差別:首先一、國土。奧匈帝國的國土面是70萬平萬公里:而沙俄是2282萬平方公里,是奧匈帝國的三十倍多。這樣,沙俄的生產、生活以及戰爭資源的儲備就大大多於奧匈帝國。二、人口。奧匈帝國的人口是5200萬,而沙俄是1億300萬,是奧匈帝國的差不多三倍,因此,沙俄的兵源儲備就多,就容易招募兵員。三、常備軍。奧匈帝國的常備軍是300萬,而沙俄的常備軍為1200萬。是奧匈帝國的四倍,這樣就能更靈活地調配軍隊。四、戰略物資和兵員運送能力。奧匈帝國的鐵路線、機車、車箱都遠遠少於沙俄帝國。(具體數量沒找到這面的資料)。五、武器裝備。奧匈帝國那時還是封建君主制度,生產力嚴重落後,而沙俄己經是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發展的時期,其武器裝備優於奧匈帝國。六、戰略戰術。奧匈帝國因社會制度僵化落後,思想保守,戰略戰術還殘留了冷兵器時代的影響,而沙俄帝國己是現代文明國家,戰略戰術己有革命性的提高。如一戰開戰時,奧匈帝國在全國勉強拼湊了130萬大軍,還要對付三個方面的軍事進攻。西線對意,南線對付塞爾維亞,造成了北線對俄的兵力嚴重不足,只能抽調50萬軍隊去應對300萬強大的沙俄軍隊的進攻,又加沙俄的戰略戰術和武器裝備均比奧先進,奧匈帝國最後只能是失敗的結局。從以上分析就能看出兩國之實力的懸殊。


渤海綠洲


當時的兩國都不怎樣實力 .非得選應該俄國吧


Ks1浩浩浩浩浩G3


只記得這倆貨在戰爭中就是在比爛,如果硬要找一個比他倆更爛的那就非歐洲列強之恥莫屬了~


海邊的雲26


個人覺得當時俄國要強一點吧……


夢中有你5201314


實力不分上下,一個比一個爛


一片雲203765532


俄國前期弱後期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