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欲烹之,這個足以改寫歷史的人,僅用四個字就得以全身而退

蒯通是范陽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誅滅暴秦,蒯通也乘時而起。當時,武信君武臣受命進取趙地,聲勢浩大,蒯通見事有可為,便用白頭巾、紅臂帶打扮一番,去見范陽縣令,范陽令幾日來膽戰心驚,見蒯通如此打扮,覺得很奇怪。

“白巾者,為吊你縣令大人;紅帶者,為賀你縣令大人也。”蒯通說,“天下大勢不可阻擋,城內外都說你死定了。不過,幸虧遇上我蒯通,說不定能逢凶化吉。”通將反秦形勢、范陽形勢、縣令大人該何去何從分析得頭頭是道,又許諾,只要他歸降武臣,依然可做縣令。然後,蒯通出城找武信君。這時候蒯通連武信君的面都沒見過呢!

武信君早聞蒯通大名,恭敬地向他請教。蒯通說,一味攻打,自然也可取勝,但費時太長,代價也大,莫若勸降,不戰而屈人之兵。武信君表示贊成,派他招降范陽令。

劉邦欲烹之,這個足以改寫歷史的人,僅用四個字就得以全身而退

范陽令開門歸降,轟動燕趙各城。一時間,各縣令爭先恐後開門獻城,武臣兵不血刃,拿下燕趙三十多座城池。

蒯通初試鋒芒,聲名大振。但接下來幾年,他又回家隱居了,天下形勢因陳勝兵敗變得撲朔迷離,他要看一看。

大將軍韓信進軍齊國,正待渡河之際,酈食其勸降齊王成功,韓信欲罷兵。蒯通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星夜去見大將軍。蒯通力主繼續進軍齊國,以幾十萬大軍掩殺毫不設防的齊國,此舉等於既摘了酈食其的果子,又賣了那位好不容易成功的儒生。韓信沒有采納,此策只好放下了。

劉邦欲烹之,這個足以改寫歷史的人,僅用四個字就得以全身而退

蒯通所以力勸韓信攻齊,是看出天下即將出現的三分格局。當時,楚漢相爭難分勝負,主動權實際已落入韓信之手,助漢則漢勝,助楚則楚勝,韓信已成為雙方拉攏的重點。通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韓信能據齊自強,崛起於楚漢之間,養精蓄銳,擴大力量。一旦天下有變,即可發兵出擊楚漢,收拾殘局。但是,韓信未能採納蒯通建議,他認為漢王待自己不薄,自己也沒有多大野心,不必招天下非議。任憑蒯通如何勸說,韓信只是不聽。蒯通只得佯瘋避禍,做了巫師。

後人分析,蒯通此番遊說失敗,有兩大失誤:一是交淺而言深。當時,他與韓信還無很深的交情,不過是個食客,難與韓信討論個人前途命運此等大事;二是沒有真正擊中韓信的要害。韓信想做齊王,已暴露了慾望,劉邦難道不會擔心他還要天下嗎?韓信怕天下非議,那麼,此事已經引起非議。既然要齊王與要天下都會引起非議,何不要了天下呢?而一旦真得了天下,又復有誰再非議?而且,有了天下照樣可以好好對待劉邦,藉此報恩也未嘗不可。

劉邦欲烹之,這個足以改寫歷史的人,僅用四個字就得以全身而退

韓信守小信而忘大信,慮小患而失大患,蒯通沒能做通韓信的工作。

韓信後來被呂后設計擒獲,臨刑之際,才後悔不聽蒯通之言。蒯通由此被連累,劉邦下令“烹之”。

蒯通連呼冤枉,極力為自己辯護。劉邦冷笑地說:“你曾煽動韓信謀反,這是罪有應得,有什麼冤枉的?”

荊通辯解說:“跖犬吠堯,並不是說堯不好,而是因為,狗是為了幫助自己的主人,才去咬外人的。當時,我只認識齊王韓信,不認得您啊。再說,在當時形勢下,秦朝已搖搖欲墜,只要是有本事的人,先行一步,就可以取得天下,得到您現在的地位,這並不是什麼秘密。如果凡是當時說過那樣話的人都算謀反,恐怕您難以把他們都殺死吧。”

這樣,他竟然又死裡逃生,不僅免於被烹,後來還當了相國曹參的幕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