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們怎麼看高曉鬆教育孩子的方式?

張老師人在加國2018


高曉松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的混日子”,如何看待高曉松的這種教育方式呢?說說我的看法。

一,父母對女兒的態度

一般的父母都是把女兒當做掌上明珠的,有了女兒一定要寵著,把女兒當公主一樣的養,看到別人的女兒每每讓我這個只有兩個兒子的父親羨慕不已。當然高曉松也不例外,我想高曉松說出來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要寵著自己的女兒。

二,自由的教育方式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這種教育方式又叫自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不做過多的干預,讓孩子在輕鬆自由歡樂的氣氛中長大,也就是高曉松說的“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其實,現在很多教育專家都提倡這種教育方式的,不過很多家長比較難做到。特別是對於第一個孩子,父母是捧在手裡怕凍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往往對孩子是過於關注,反而禁錮了孩子。

三,散養的教育方式

其實,想一想高曉松的教育方式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散養嗎?只是我們普羅大眾如果對散養理解偏了,很容易把孩子教到歪路上去。

散養是需要技巧的,既要捨得對孩子放手,又要制定好規則,讓孩子在規則之內享受到徹底的自由。散養長大的孩子情商更高,做事情有主見,也會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特別執著,這些特質就註定了孩子更容易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就。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9歲,一個3歲,孩子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快樂育兒


“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這句話,很高曉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先講一個冷笑話:

一位女記者,看到一個清潔工阿姨給自己的孩子喂方便麵,她看到後非常氣憤,便對那位大媽說:“哎呀,我說你怎麼可以給孩子喂這種垃圾食品呢?當媽媽的怎麼能這麼不負責任呢?這種泡麵一定要讓孩子少吃或者不吃!”

“這位記者小姐,俺家妮子也就一年吃一次而已,不用擔心!”

“那就好,那就好!”記者拍了拍胸脯,表示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

“一年吃一次,她也是隻有在自己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吃上一次……”

題主在題目中提到的那句話,是高曉松對當前教育負重前行的一種抨擊,一種另類的諷刺,立意不可謂不高遠,境界不可謂不前衛,思想不可謂不深邃。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高曉松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諄諄教誨。高曉松這個高人也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闖出自己的名嘴之路。

但是,作為鄉村教師,對於高人如此高雅的高調,真心不敢恭維,更不敢苟同。

在鄉村的山旮旯從教十幾年來,我接觸的是哪些學生?

這些學生的父輩都沒有高曉松的口才,更沒有高人雄厚的資金,他們沒有啃老的資本,如果他們現在“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就很可能會像他們的爹孃那樣——

要麼在海邊風吹雨打日曬,要麼在工廠上班日夜連轉軸……孩子們的父輩不僅是用血汗在掙錢,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維持著一個家的生計。

如果,我對那些淳樸的村民說說:“你的孩子應該像高曉松的女兒那樣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看怎麼樣?”你猜,他們會對我說什麼,或者會對我做什麼?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微雨潤苗


混日子?!別忘了,人家高曉松有錢!!我要是有錢,我也讓我女兒輕輕鬆鬆混日子。

記得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說王菲的女兒竇靖童的。人家小姑娘想不讀書,染髮、退學、玩搖滾,李亞鵬為了她能讀北京四中,苦苦等了校長三個小時,結果小姑娘讀了一年不肯去了!不肯去了!不肯去了!要是我託人找關係苦苦等了三個小時好不容易讓我家丫頭進名校,結果讀一年不去了,我一定打斷她的腿。再看王菲,不去就不去吧,隨後就把竇靖童送到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學音樂去了。試問,在悟空問答上混的有多少人能有這能耐?

我不瞭解高曉松的女兒是怎麼心安理得混日子的,不過看竇靖童也算是混日子了吧。人家混日子是有資本和底氣的。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混(念第四聲)日子,只能混(念第二聲)一輩子

窮人家的孩子還是要早當家、多讀書,別學有錢人混日子。沒準哪一天,你跟人家混著混著,biu!人家進名校、出國深造去了。然後,你就傻眼了。


陽光成長教育


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高曉松

如果只看最後一句,大家很容易把重點放在混日子上,這是斷章取義。

仔細讀過全文,發現高曉松對待教育的想法不是消極,也不是指家庭毫不干預孩子的成長,他只是認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教會孩子獨立、有主見比培養學習機器更有價值,並且懂得平衡生活,當面對充滿挫折、挑戰,而且可能不美滿的生活時不強求。

就如高曉松自己所說: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不被強求的生活,父母適當幫點忙,這種教育觀值得提倡。

消極的父母,順應自然;

積極的父母,創造自然。

高曉松認為:

孩子自卑內向,那就對多帶他交際,

孩子沒有愛好,那就逛逛樂器行、舞蹈學校,引導愛好,

孩子不會抉擇,幫孩子分析利弊,潛移默化影響他。

適當幫忙不包辦,尊重選擇不強求,這正是現代家庭教育缺少的因素。

人生事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左右不了世事,左右不了別人。

每當從新聞中看到有孩子因為學習、考試、作業自殺時,我都會想,總有做不成的事,不苛求別人,不為難自己,竟然這麼難。

高曉松文章中傳達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思的,絕大多數孩子長大後終將平凡,自由和自然的教育不是放任,而是多了尊重,多了坦然。


青荷詩苑


我認為高曉松說的“心安理得”和“混日子”主要是講一個心態的問題。高曉松本身也是一個睿智和博學的人,從小出身在書香門第,根正苗紅,年輕時也放蕩不羈,正是因為他自己是一個閱歷豐富的人,體驗過人生,才更加清楚的知道什麼才是給女兒最好的教育。他的教育方式裡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做父母的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權,高曉松對女兒說:“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後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高曉松認為,要讓孩子多學些“沒用”的事;長大後才能懂得如何平衡生活、調整心態;才能在不成功的人生裡隨遇而安,平靜淡然,不怨天尤人;才能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並不美滿的生活。

還要培養孩子,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長大後才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從而迷失自己。

所以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雖然我們不能給予孩子像高曉松一樣的物質條件,但是在精神上給予他們多一些正能量,讓他們在精神上富足也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



二胎媽媽叫卡卡


【說這話得有資格】

我們先來看看敢說出這話的高曉松的家世:  

爺爺是做過清華校長的電機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景德。

姥爺是深圳大學創始人,中國雙院士,世界工程師協會聯合會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張維。

姥姥是為國家力學、航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流體力學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學生陸士嘉。

父親、舅舅均是清華教授。

母親是師從梁思成的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張克群。

所以他敢說碩士在他們家就算是文盲,同時我們也相信他們家不會出文盲。

歷史證明,精英大多是“世襲”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是名門望族之後,外公曾經當過中國銀行行長。 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曾祖父是李鴻章。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父親是梁啟超,王力宏的外曾祖父是著名海軍將領許鳳藻……


所以你說優秀的高知家庭還需要擔心孩子是否成才嗎?

【說這話的魄力】

這句話中最核心的其實是兩個關鍵字——心安理得、混日子。

什麼是心安理得?就是不管同齡人怎麼樣拼命努力學習,我玩的都能坦然、安寧,不會焦慮,不會糾結。這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極大的包容和支撐,告訴孩子,爸媽有讓你活出自我,活出自在的底氣!

什麼是混日子?我們看看北京人高曉松是如何混日子的?1988年,考入清華;1990年組建“青銅器樂隊”(代表作《同桌的你》《白衣飄飄的年代》);1991年從清華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

1994年出版《校園民謠I》;後來遊歷歐美,回國主持《曉說》《曉松奇談》;開辦公益性質的曉松圖書館,入職哈佛大學……



而高曉松女兒所謂的“混日子”也是與自己心愛的舞蹈、馬術、書香……相伴


所以混日子不是真的聲色犬馬、燈紅酒綠,而是用享受的態度,為了自己的愛好去奮鬥!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平臺,所以我們普通人從高曉松的這句話學到的一是如何提高自己,以身作則地去影響孩子。二是給孩子追求愛好的自由和支持!


育人育己漫漫行


那天我坐神州專車,兩次遇到了同一位優駕的司機,那人四十多歲,老北京,女兒跟我家大寶同歲,幼兒園中班。家裡拆遷各種補償,出來開車打發時間。

一路走一路侃,他道:我這把年紀了,對我女兒啥要求都沒有,隨便她混日子就得了。拆二代的司機師傅如是說,何況家境不一般地高曉松呢?

你看,我要是拆遷在北京n套房子,我也懶得讓我閨女活得那麼辛苦,隨便混混日子得了,反正爹媽養她老一輩子。

可是我家就不行呀!我擔心的事兒多著呢,萬一某天我娃子因為想要一臺蘋果100跑去賣腎怎麼辦?萬一我家小妞因為沒錢住五星級賓館跟人去開房怎麼辦?萬一我家孩子混日子的時候缺錢花被人騙去裸貸怎麼辦?

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不小心我們就掉落到連苟且都不如的田地。或許,教育我的孩子不混日子,才是真正的教她們通向遠方吧。


TT三寶麻麻


我理解這句話裡的“混日子”並不是指生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塗地生活。

而是讓孩子多學些大人覺得“沒用”的事,長大後懂得平衡生活、調整心態,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和並不美滿的生活。

正如高曉松家的小公主學瑜伽、學彈琴、學騎馬、學戲蟒……看似跟讀書、成績都無關,卻在無形中塑造了一個亭亭玉立、氣質非凡的女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喜歡以“有用”來衡量這個世界的一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

孩子從小被大人灌輸這樣的思想——要用功讀書,考到好的大學,進大公司工作……

為了考試只能看有用的書,為了上大學只學能加分的項,為了好工作只考有用的證……

我們與其把孩子培養成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不如試著讓孩子學這些“沒用”的東西,也許在將來最實用。

比如孩子喜歡觀察花花草草,家長覺得是沒用的,應該去讀書。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教他寫觀察記錄,變成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呢?

孩子喜歡文學藝術,家長覺得沒用,應該學數理化。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讓孩子早早去發表作品,投稿,教會他這條路走不走的通,怎樣才能走通,走不通時有什麼備選方案。

所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都不是“沒用”的。考試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果,學會這些,是受用終生的。


雖然我們應該努力生活,但是在不成功以及落魄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面對生活,這不是大部分人能夠做到的!

所以,別鄙視“沒用”的事情,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構安全感。只要孩子願意去動腦筋,變現終究只是個時間問題。

Hi,我是智媽育兒,瞭解更多更專業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智媽育兒”頭條號,希望在育兒路上可以一起陪伴寶媽們成長。


智媽育兒


有一句高曉松寫給他女兒Zoe的話:“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很多人深受感動。雖然高曉松是名人,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認為也很值得普通父母借鑑。

曉松說:要給予孩子應有的民主。他在2011年祝福女兒生日快樂的的微博裡告訴女兒: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且自然而自由地長大吧

。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沒辦法像高老師那樣為孩子提供優越的資源、平臺和條件,但我們可以在精神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對自己的事情有選擇權和判斷權,建立起良性的家庭成員關係。
曉松說,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我們可能很難有曉松那樣的胸懷,但也可以引導孩子保持一份平常心,不急功近利
,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有能力面對挫折和挑戰,才懂得如何與自己、他人、社會和平相處。曉松還說,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為他們設計、創造不同的環境和成長境遇,讓他們多學些“沒用”的事。現代社會過於浮躁,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這樣那樣的學習班、培訓班,不管不顧孩子是否喜歡,是否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孩子不是機器,揠苗助長並不是好方法,家長們還是要學著體會孩子的心情,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提供寬鬆、民主的環境,
讓孩子保有一份童真,有權利、有時間、有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快樂“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作為家長,也請給孩子留下一片樂園,讓孩子能夠觸碰到自己的詩和遠方。


蘭臺知事


我理解,高曉松的教育就是無為而治,如莊子一般的逍遙遊,也是西方提倡的快樂教育。

這樣的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是不教育,而是不著痕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其實是理想狀態的,現實中很難達到。

這種讓孩子心安理得的混日子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家長,把各種教育手段,柔化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柔化在家長的言行舉止中。普通的家庭,在快節奏的生活逼迫之下,容得你那麼從容嗎?

這種無為而教的教育,實際過程中容易滑向兩端,很少的一端是成功的引領孩子走向成功,更多的一端是熊孩子的散漫不羈。孩子並不是我們理論研究和想象裡的那樣,其可塑性正是其不確定性。

所以,切莫把這種心安理得混日子式的教育當經典,不是人人都能玩的好的。正如西方的所謂快樂教育,其實西方那些選擇對孩子精英教育的家庭,孩子談不上什麼快樂,甚至比我們還還苦還累。

還是我國教育傳統說的更為實在,苦讀,讀書本來就是苦的,讀書肯定比不上玩遊戲舒服痛快吧,但我們還是要求孩子讀書,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