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價更高?當年吳三桂不與李自成聯手反而降清,真的只是為了陳圓圓?

小小嬴政


明末名將的故事中,恐怕最被文學家、戲劇家寵愛的便是吳三桂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衝冠一怒為紅顏,一直是婦孺皆知的典故。但說來說去,總離不開那點兒香豔的味道。

  吳三桂,何許人也?一個有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卻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一個敢為愛情擔負身後滾滾罵名的人;一個使一代梟雄李自成命喪其手的人。諸多的悲劇與無奈造就了他色彩鮮明、複雜多變的人生性格:既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真情實感;又有愛江山甚於愛美人的殘暴與貪婪;他反覆無常,言而無信,仕明叛明,聯闖破闖,降清反清……人生之善與惡,無一不在他身上迸發……然而,作為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吳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臺上卻又是最關鍵的籌碼。曾左右了當時的歷史走向。因此,後人對其評價多是譭譽參半、亦揚亦抑的。很難簡單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繹出的那些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變故。

  瞭解吳三桂降清的具體過程,瞭解一個真實的吳三桂,並且作出準確的評價,有助於我們客觀、準確地去了解那段特殊的歷史。

  大明最後一張軍事王牌

  山海關與北京城相隔不過三百多公里,是京師的護翼,更是從遼東通往北京的最後一道屏障。“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由明初的大將軍徐達修建,後來經譚綸、戚繼光、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等明朝幾代軍事將領加固及重修,由城裡到城外,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關城呈四方形,四面均有關門:東樓鎮東,西樓迎恩,北樓威遠,南樓望洋。城外有護城河,城南城北是兩座翼城,此外還有兩座羅城,分別為東西羅城,護城河由其中穿過。出東門三十餘里,是山海關第一個前哨軍事據點“中前所城”(今遼寧省綏中前所),前面有一座護衛城名叫“前屯衛”(今遼寧綏中前衛),再前行數十里,是“中後所城”,(今遼寧綏中縣城)。在同海關城東二里的歡喜嶺上,還有一座用於軍事暸望的高地,名叫威遠城。

  松山會戰之後,逃到杏山的吳三桂的軍隊再次被擊敗,他與一名部將隻身逃往寧遠。對明朝軍事情況瞭如指掌的洪承疇和祖大壽先後降清,陷入無將可用的尷尬處境的崇禎皇帝一反常態,不僅沒有下旨降罪,反而給吳三桂加升了提督職銜,並指示他“收殘轉敗”,收拾各鎮潰兵散勇,總歸吳三桂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吳三桂的兵力反而增強了,成為崇禎皇帝手上最後一張軍事王牌。

  吳三桂的繼母是祖大壽的妹妹,祖大壽於是成了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降清後,皇太極利用祖大壽,頻頻向吳三桂伸出橄欖枝,一心想招撫吳三桂。

  勸降進行了一年,卻毫無結果。

  皇太極去世後僅一個月,喪期未滿,多爾袞、濟爾哈朗與諸王貝勒便作出出征寧遠的決策。名為徵寧遠,實則是攻取寧遠以西至山海關之間的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三城,從而切斷寧遠與大本營山海關的聯繫,把寧遠變為一座孤城。三所的明軍哪裡會是多爾袞的對手,前後不過七八天,就被清軍擊敗。

  吳三桂在困守孤城中,迎來了公元1644年。

  艱難的撤離

  1644年春節,已經佔領了“百二秦川”、既而席捲山西的李自成確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崇禎皇帝意識到,明都北京已經受到嚴重的軍事威脅。而此時,衛戍京城的軍隊已經幾乎一年沒有得到軍餉。兵士們人心極度渙散,正如一位將領所報告的:“鞭一人起,一人復臥如故。”

  儘管情況已經不能再糟,崇禎皇帝還是嚴詞拒絕了群臣遷都南京的建議,堅決主張固守北京。這年四月,皇帝下旨:調吳三桂回師勤王。

  這是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因為這樣的話,寧錦防線將徹底崩潰,等於將山海關——這座大明王朝對抗清軍最後的屏障直接暴露在敵軍面前。八旗軍的鐵騎,向著北京又近了一步。

  對於吳三桂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撤離。除了他自己的四萬軍隊,還有遼東的七八萬百姓,所有的人都不願留在寧遠。吳三桂不能不為這些大明子民們著想,只能把寧遠及其附近的兵民全部帶入山海關內,這樣一來,撤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精心地準備之後,吳三桂率領軍民號稱五十萬人,放棄了明王朝苦心經營近兩百年的寧遠孤城,向山海關進發。

  從寧遠至山海關,僅有兩百里路程。按照吳三桂軍隊的速度,最多兩天一夜即可到達。而百姓們背井離鄉,將妻攜子,一路擁擠不堪,人擠馬嘶,於是在這條本不太長的路上,吳三桂走了整整五天。

  大明末代皇帝的悲慘結局

  崇禎皇帝望眼欲穿,卻始終看不到吳三桂勤王軍的影子。無奈之下,他下令徵召民兵,同時,派遣部分京城守軍開到城外紮營,其餘的派往各個城門。又把宦官們武裝起來,命令他們把守通往紫禁城的主要路口。他甚至還將藏於地下的並不多的內帑儲備挖了出來,以招募軍隊,協助唯一一支及時趕到的勤王軍--總兵唐通的部隊守衛居庸關。

  但一切似乎都是徒勞的。

  四月二十一日,唐通不戰而降,起義軍過居庸關。

  四月二十二日,距紫禁城西北僅六十五公里的昌平失守,朝野恐慌。

  四月二十三日,崇禎皇帝主持了生平最後一次正式朝會。他環顧群臣,不禁先落下淚來。群臣相向而泣,束手無策。

  四月二十四日,李自成命令部隊開始攻城。當晚,他的部隊已經逐漸佔領了南城。

  四月二十五日清晨,滿朝文武竟無一人上朝。

  孤獨的皇帝絕望了,此時他身邊僅有一名隨從。二人走出皇宮,互相攙扶著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他們找到兩棵一人高的海棠樹,然後拿出隨身帶著的繩子,在樹上上吊自殺了。

  崇禎皇帝死得非常狼狽,據說當時他披散著頭髮,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只有右腳上穿著一隻紅鞋。

  在我國曆史上,丟了江山憤而自殺者寥寥無幾,朱由檢算是一個。多數亡國之君一無廉恥,二無勇氣,他們不會選擇“殉國”。

  就在崇禎皇帝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北京城內的明軍已經放下了武器,大開城門,迎接起義軍。

  亡國之師的選擇

  當吳三桂的軍隊到達距京師不遠的豐潤時,傳來了北京城陷落的消息。於是他下令部隊返回山海關駐紮。

  佔領了北京的李自成將吳三桂的家人扣為人質,並讓吳三桂的父親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如若歸降大順,不僅可以搭救一家人的性命,還可官封王侯。隨信一同送到吳三桂軍營的還有白銀萬兩,黃金千兩。

  吳三桂並沒有像他曾經的戰友唐通那樣迫不及待地賣身求榮,這位年方三十出頭的名將經過幾天反覆考慮,決定先試探一下部將們的想法。於是在一個例行公事的碰頭會上,吳三桂突然將國破帝亡、今後何去何從的問題拋了出來。眾部將猜不透他的意思,均沉默不語。吳三桂又說,現在闖王的使者已經來了,我們是殺了他們還是歡迎他們呢?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李自成的使者已經到了。於是眾人紛紛表示,無論吳三桂是戰是降,他們都將誓死效忠,永遠追隨。

  吳三桂心中暗喜,他聽到了想要聽的話。

  投降,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吹皺一池春水的女人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吹皺了一池春水的,是一個叫陳圓圓的女人。

  風流才子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中,曾這樣描述過陳圓圓的美: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

  陳圓圓原姓邢,生於江南,家境貧寒,年幼時父母雙亡,由姨媽收養,姨夫姓陳,故改姓陳。姨媽家生活也很拮据,陳圓圓十歲那年被姨夫賣到藝館,學習歌舞伎、琴棋書畫,由於天賦聰穎,美豔絕倫,且吹拉彈唱樣樣俱全,很快就出類拔萃,成為風月場所中“色藝雙全”的大紅人。當時陳圓圓在江南一帶名噪一時,多少達官顯貴為之美色而傾倒。

  本為崑山歌妓的陳圓圓後被國丈田弘遇贖身。在一次國丈的家庭宴會上與吳三桂相識。吳三桂被她的美豔震驚,一見傾心。田弘遇為了結交這位手握兵權的少壯實力派人物,慷慨地將圓圓送給了吳三桂,成就一段“英雄美女”的佳話。

  吳三桂與陳圓圓度過了一段短暫卻美好的時光。當吳三桂啟程返回邊關時,因前線戰事吃緊,並沒有將圓圓帶在身邊,而是讓她暫時住在父親的府中。

  陳圓圓豔名遠播,李自成手下的悍將劉宗敏派人來到吳府,掠走了這個吳三桂最為心愛的女人。消息傳來,吳三桂勃然變色,拍案而起,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天下人?”一代梟雄怎能忍受戴綠帽子的恥辱,血氣方剛的吳三桂當即決定與李自成決戰到底,以雪此奪妻之恨。於是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經典名句。

  五月三日,李自成派唐通出征山海關,大敗逃至永平。

  五月十日,李自成再派白廣恩部與唐通部聯軍,對山海關發起攻擊。吳三桂再次獲勝。

  經歷了兩次失敗後,李自成決定親率十萬大軍來襲。大軍壓境,吳三桂頗覺吃力。如果硬打,他肯定不是李自成的對手,雙方的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可是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不打,又該怎麼辦呢?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向關外的大清借兵?

  借兵?投降!

  幾乎就在一念之間,吳三桂就下了借兵的決心。

  一個月前,當吳三桂放棄寧遠時,攝政王多爾袞就驚喜地發現,建立偉業的機會似乎來了。

  隨著明朝政府的崩潰,范文程力勸多爾袞進取中原。范文程認為,李自成的軍隊雖然強大,但進入北京之後,逼死了明朝的皇帝,虐待前朝的縉紳和官員,縱兵在城內四處搶掠,天怒人怨,已經失去了人心。這是大清統一全國的大好時機。但“得民心者得天下”,部隊要軍紀嚴明,所到之處應保證秋毫無犯,以成大業。

  多爾袞認為范文程說得有道理,果斷決定全民動員,“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秣馬厲兵,做出徵前的準備。

  五月十四日,攝政王多爾袞以討伐叛匪為名,率領八萬大軍離開盛京,前往山海關方向。

  五月二十日,吳三桂的使者到達了清軍大營,表示願以財物和割讓領土為酬謝,請攝政王多爾袞出兵共剿李自成。但是吳三桂還是留了一手,他提出清軍由密雲、喜峰口等處繞道入關,伏擊李自成,而自己坐鎮山海關,以對李自成統領的大順軍形成合圍之勢。

  多爾袞當然看穿了吳三桂將山海關緊緊抓在手中不放的用心。他在給吳三桂的回信中,不僅對吳三桂的來信表示高興,還提出所率軍隊已到達寧遠,與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的部隊會合後,定能擊潰叛匪。

  五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的主力抵達山海關城郊。

  已經沒有時間討價還價的吳三桂,不得不同意了多爾袞進入山海關的要求。而多爾袞又提出,吳三桂的部隊與大順軍裝束相似,無法辨認,恐致誤傷,要吳三桂命令其將士剃髮以相區別。並要按照滿族習俗,訂立正式盟誓。

  吳三桂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他接受了這個條件。也就是從這時起,借兵變成了投降。

  吳三桂降清是其所處的歷史環境、性格因素等多方面作用的結果。陳圓圓不過是個導火索,把一代梟雄的叛逆歸結為紅顏禍水,實在是有失公正的。


朱富貴說歷史






領略非洲風情


向敬之

“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只是時為前明遺老的著名詩人吳偉業,對屈膝降清的吳三桂的嘲諷,並非真得表現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愛情至上。此詩《圓圓曲》,寫於順治八年,當時的吳偉業還未被迫應詔北上。

陳圓圓還在江南時,吳偉業曾慕名前往閨中,意欲求取為妾,卻被圓圓婉拒。李自成攻入京師後,崇禎帝自縊,大明朝覆滅。駐守山海關的寧遠總兵吳三桂,曾考慮向李自成投降,但在收到京城家中消息,其父吳襄被劉宗敏嚴刑追餉,家中被闖軍侵佔,就連他剛得不久的秦淮名妓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擄去做了陪床女人,惱羞成怒,於是率兵襲擊前來招降的闖軍。

《明史·流寇傳》記載:“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陳沅,即陳圓圓。

這貌似在強化吳三桂不與李自成合作,因愛妾被擄而降清,將陳圓圓弄成了吳三桂愛美人無氣節的決定因素。

吳三桂降清,有奪妾之恨,但更多的父仇家恨,而最主要的還是多爾袞以裂地封王的利誘,激化了吳三桂意欲聯合清軍剿闖。他最初的想法,並非降清,而是借兵,打出為君父復仇的旗號為自己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卻不料多爾袞利用李自成的東征,迫使吳三桂不得不甘為清軍入關的馬前卒。


以禮觀書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幹奴家甚事?

不可否認,劉宗敏奪陳圓圓,對於吳三桂這樣心高氣傲的人來說,確實有不接受的地方,喜當爹,戴綠帽,提防隔壁老王,匹夫一怒,血濺五步;普通老百姓都受不了,更何況吳三桂這樣的青年俊傑?

1644年,吳三桂才32歲。

但對於這一類人來說,女人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物事,即使她是陳圓圓。關鍵是能得到什麼回報。

本來陳圓圓也是別人送的,不是麼?而且陳圓圓還不是正妻,只是他的一個愛妾而已。

這裡先申明一下,不是我歧視女性,我是極度的女權人士,男性。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是個客觀事實。

而一件物品值不值得捨棄,關鍵看換回來的東西劃不划算。

對於吳三桂這類人來說,投不投降,投降誰,考慮的無非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官位、權勢罷了。

第一位恰恰是李自成最大的失分項。李自成殺羅汝才、殺袁時中,凡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一個字,殺。而且李自成手下還有個劉宗敏,就是搶了陳圓圓的那個,這也是一個老子天下第一的人物,李自成都忌他三分,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試問,吳三桂降了李自成,他如何自保?

其實估計吳三桂自我評估,如果投降李自成,最多略低於劉宗敏,再低他是看不上的。可現在,李自成先是抓了他爹吳襄,吊起來打,“助餉”;然後就是劉宗敏搶了陳圓圓。這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完全沒把吳三桂放在眼裡嘛。真重視吳三桂,那得把吳三桂的家人保護起來,父母得供起來,陳圓圓根本碰都不會去碰。如此這幫,也許吳三桂的心就能定下來。

現今這樣的情況,投降李自成,自身能得到什麼待遇,可就不言自明瞭。即使不死,也不會得到重用。

揹負個叛徒罪名(李自成是逼死崇禎的兇手),不受重用不說,說不定生命都不保,官位、權力自然更加談不上了。那還降李自成?除非腦子秀逗了。

所以說,搶陳圓圓不是問題,扣押他爹也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背後透露出的信息,即李自成是如何看待吳三桂的。

說到這裡,也許大家都能看出,吳三桂該做何抉擇了。要不就不顧背後八旗的追擊,與李自成拼命,要不自知拼不過,抹脖子上吊都行,為崇禎帝盡忠。

顯然,吳三桂沒有抹脖子。不管他是如他後來反清時所說的,是借兵助剿,還是純粹為了功名利祿,投降滿清就是必然的。

因為投降清廷的祖大壽、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在皇太極等人的手中,不僅沒有生命之憂,還高官厚祿,人盡其才。這麼一對比,天平偏向哪裡,就很簡單了。


江上一峰青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破紫禁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歪脖樹下,明朝宣告滅亡,與此同時,山海關外的清軍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衝破關隘,吳三桂此時他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要不就是繼續抵抗,要不就是投降,投降的對象只有兩個選擇,李自成和多爾袞都拋來了橄欖枝,那麼吳三桂的選擇將決定誰能成為中原霸主。

對於吳三桂的投降,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大概內容是:李自成攻陷紫禁城後,其手下大將劉宗敏垂涎陳圓圓美色,並將其佔為己有,吳三桂本已考慮投降大順,但得知此事後大怒,把劍怒斬案曰“大丈夫不能保妻,已無顏見人”,遂主動配合多爾袞,引清軍入關,滅了大順軍,報了奪妻之恨。

但是我覺得吳三桂作為一個政治家絕對不會這麼幼稚,個人認為吳三桂一心想自保,認為李自成不可靠。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後,曾經向吳三桂表明了招降的誠意,吳三桂確實也有所心動,並且一直在考慮,但京城內傳來的一個消息,使吳三桂對李自成失去了信心,那就是李自成嚴刑拷打明朝降臣,而另一邊的滿清,他們反倒給予明朝降臣高官厚祿,相比之下,投降清軍是最好的選擇。關鍵李自成還對付吳三桂老爹吳襄,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城後,就開始壓榨明朝遺臣,逼著他們捐出積蓄,名曰“追贓助餉”,不從者就要遭打拷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在其中,雖然他已歸降大順,擔仍被逼交銀,而且差點被打死,李自成為了逼吳三桂投降,還殺了他一家30餘口人,最終導致吳三桂投降清軍,並立志報仇。


Sylar弈


這個事情首先要從吳三桂的出身說起,首先吳三桂的父親是一位遼東地區的將領,他的舅舅祖大壽就是明末明朝將領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所以吳三桂從小就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在舅舅和父親的培養下,年紀輕輕就就參軍,並且在不滿二十歲的時候參加武舉考試獲得了優異成績並被朝廷錄用,加上吳三桂本人的努力和父親的周旋,沒有幾年就被授予遼東守衛指揮一職,可以說年紀輕輕的吳三桂人生已經開掛了,他把同齡人甩了幾條街。

由此皇太極率領清軍繞開山海關直奔京城,其父親和袁崇煥奉命前來支援,又一次吳三桂的父親率領一支小部隊出來勘察敵情,結果倒黴撞上了皇太極的主力部隊,被重重包圍,在危難之際,吳三桂向舅舅祖大壽求救,祖大壽告知吳三桂自己身為邊疆統帥,要顧全大局,因為敵情不明,不可以冒然出兵為其父親解圍。吳三桂知道舅舅皇命在身,身不由己,但是為了救父親,他親自率領數名親兵衝向了包圍父親的清軍,最後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戰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就出父親。這可以看得出吳三桂是一個大孝之人,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再後來經過幾年的英勇奮戰,屢建軍功,被崇禎皇帝任命為將軍,鎮守山海關。又一次,也是崇禎皇帝已故愛妃的父親即崇禎皇帝的岳父,因為自己的愛女已經去世,為了自己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就下江南尋得一名江南有名的藝妓,這個女人就是陳圓圓。陳圓圓本人長的漂亮,不知當時多少江南才子為其傾倒,所以崇禎的岳父就任陳圓圓為義女,把她推薦給崇禎皇帝,以此討好崇禎,結果崇禎皇帝對陳圓圓不搭理,結果這位國丈只好另謀出路,經過分析知道大明王朝與日劇下,不知道哪天可能就轟然倒塌了,所以必須先抱住一棵大樹好乘涼,所以經過分析吳三桂是最合適的人選。借一次機會這位國丈將進京的吳三桂邀請到了自己家裡做客,在酒過三巡之後,名陳圓圓出來敬酒,結果吳三桂再看到看到陳圓圓後眼睛都直了,國丈一看有戲了,變許下諾言讓自己的義女當晚為吳三桂侍寢。結果不料,當時清軍來犯,京城警報響起,吳三桂身為邊疆統帥,只好馬上離開,直奔山海關,並叮囑這位國丈替自己照顧好陳圓圓。從此吳三桂對陳圓圓念念不忘,但是誰也想不到,這一別,竟然大明王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京城,崇禎自殺,大明王朝宣告結束!

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後,打開大明國庫,發現這位崇禎皇帝的國庫空空如也,區區數萬兩白銀而已,這一下,李自成在手下謀士的諫言之下,把手伸向了前朝的遺臣,要求所有的遺臣上九白銀方可活命,但是不是每個遺臣都有銀子,結果一剎那京城變成了人間地獄,大量明朝遺臣被李自成折磨而死。上樑不正下樑歪,李自成手下瘋狂在北京搜刮民脂民膏,整個北京一下子慘不忍都,李自成自此失去民心。吳三桂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本來打算向李自成投降的,但是看到李自成治軍無方,只好向清軍投降,但是攝政王多爾袞為了讓吳三桂表達忠心,分析了吳三桂已經沒有退路,所以在李自成進兵山海關之際,要求吳三桂率領自己的遼東鐵騎和李自成開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就在吳三桂絕望的時候,多爾袞率領清軍左手漁翁之利,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李自成的大順軍,李自成大敗而歸,只好退回北京,匆忙登記過了一把皇帝癮,然後命令部隊將搜刮來到銀子運出京城。山海關一戰,吳三桂苦心經營的關寧鐵騎喪失殆盡,也是明朝最後一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從此在地球上消失了。自那一刻吳三桂什麼也沒有了,多爾袞將自己的清軍分出一萬歸吳三桂指揮,吳三桂為了復仇也罷,表忠心也罷,反正是一路追著李自成,並最終將其打的潰不成軍。

(後面的不能再講了,太多了,讀者想了解更多吳三桂和陳圓圓的事蹟可以去我的頭條號裡面查看,有好幾文章介紹了吳三桂以及陳圓圓)


其實吳三桂並不是因為陳圓圓這個紅塵之女子而投靠大清打敗李自成,吳三桂一生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是在考慮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作為自己選擇的籌碼,這可以從吳三桂帥軍去越南傻掉了明朝最後的逃到越南避難的皇帝,以及到後來反清復明等等一系列事情可以表明!


王老師的生活


吳三桂前半生對大明忠心耿耿,捨生忘死在關外獨守孤城寧遠。可見他對崇禎是鐵血忠心。而李自成是推翻大明不共戴天的仇人。與封建地主階級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關係。對待大明百姓也是燒殺搶掠的土匪暴民。所以不可能與李自成同流合汙。只能引清兵消滅。至於陳圓圓。那只是後人小說的噱頭罷了。


琴劍書香


這個問題如果依據歷史記載來回答,可能左右都會有根據,我來試著以吳三桂的性格來分析一下。吳三桂者,軍閥家庭出身,具有個人作戰能力,也有戰場指揮能力,為人機警善變,一般不做無把握的事兒。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他是奉命進京勤王的。三月初,率領兵四萬,丁口七、八萬人撤離寧遠。三月十六日人馬到達山海關。李自成三月十九日佔領了北京,三月二十日吳三桂在豐潤得到確報,便退回山海關。豐潤在北京和山海關中間,吳三桂不留在豐潤觀察,而退回山海關,說明他不想與李自成打交道,想以山海關為抗拒李自成的據點,同時也是與清兵打交道的據點,退回山海關的舉動,說明吳三桂的騎牆心理。當三桂接到父親的招降書信時,吳的心理倒向了李自成;當自己的部下、同僚降將唐通帶兵兩萬,犒賞銀四萬兩,來招降時,吳三桂心裡應該是同意的。所以,他把山海關交給唐通牽頭防守,自己帶領人馬進京投降。四月五日,在永平見到了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得知李自成軍抓捕了他父親及妻妾(包括愛妾陳圓圓),便再次中止西進東返,打敗唐通,重新掌控山海關。這時,吳山桂應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一是其父(包括陳圓圓)在大順軍手中,自己不救不義;大順軍風頭正盛,對待自己以上視下,以勝視敗,自己可打之牌他們不會太看重。以投降為代價去救,只是懇求,自己為魚肉,人家為刀俎;如以武力去迎救,背後有清兵,如果與大順軍作戰,清兵抄其後,後果不堪設想。此路不通。二是投降清兵,自己當立要路津,獻關即立大功;清兵西進,自己可做先鋒;擊敗李自成,定鼎北京,自己功莫大焉,弄個王爺當應該不是問題。基於以上考慮,吳三桂便一面防守山海關,一面飛信清廷。就有了後來的結局。綜合以上分析,吳三桂降清,為的是自己,其父(包括陳圓圓)是個說辭而已。陳圓圓這個說辭當時連說也不能說,只不過後人給他總結罷了。但從他借清兵打敗李自成,重新帶上陳圓圓去當平西王的結果來看,他並沒有太在意劉中敏對陳的搶掠。但同時也說明,陳只是他的一個妾而已。


二曲人


平西王抗明戰爭勝利後,即使在內戰中輸給康熙,也是偉大的抗明英雄, 如果沒有吳三桂,永曆大帝定會將福音傳遍全國,抵制洋節的歌明先驅,旱服黨永遠感謝平西王,還有,因為平西王手刃明酋朱由榔,俺們才能晚上幾百年過聖誕節

以前歷史中,說吳三桂先降李自成,因陳圓圓被搶,一怒投靠滿人,我大清入關,明朝亡國,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中,作者詳加考證,指出其謬誤,尤其給陳美人摘下了黑鍋,說是美人當時還不認識吳將軍,美人是無辜的,善哉,至於吳將軍是非功過,真的沒啥可說的,他是明末關寧邊軍集團少壯派,關寧軍組建於孫承宗,發展於袁崇煥,明亡清興這些年裡,屢戰屢敗,大淩河之戰,祖大壽送槍送炮,松錦大戰洪承疇降了,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殘部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崇禎拿得出手的,就剩這一支兵,至於神馬百萬軍隊,莫再提莫再講,和聾子的耳朵沒啥區別。

吳將軍能力過人,奈何沒能為大明做出啥貢獻,這不怪他,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風華正茂的他勇奪武進士,風姿俊逸,名動京師,大詩人吳梅村也十分傾倒,為他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的佳句,然而腐朽墮落的明朝讓他無法大展身手,清朝入主中原,說大半個天下都是吳將軍打下的,也不為過,打敗李自成後,吳將軍揮兵南下,橫掃雲貴川,擒殺永曆帝,農民軍殘部,朱明餘孽,都是土雞瓦狗,十幾年間,從西北打到西南邊陲,為我大清建立了蓋世功勳,偉大的抗明英雄實不足其譽。

吳將軍為民族大融合立下汗馬功勞,值得肯定和讚揚,他在大明京城失守前後的表現,是有苦衷滴,要體諒,人無完人嘛,清朝後來玩兔死狗烹的把戲,吳將軍對我大清絕望了,最美不過家鄉水,最親不過家鄉人,吳將軍幡然醒悟,令部下蓄髮,復我大明衣冠,誓死反清復明,後為形勢所逼,被迫稱帝,惜乎天不遂人願,創業未半,病死了,三藩之亂後, 吳三桂有關材料幾乎被清朝銷燬殆盡,乾隆編纂清史時, 專闢貳臣傳,將吳三桂和降清的漢官全部列入,貶低漢官的功勞,乾隆還不滿意,說吳三桂這人,唯知嗜利偷生,,罔顧大義, 不足齒於人類,剝奪了他的貳臣資格,特立逆臣傳,吳將軍臭到了家。

恰巧對吳三桂頗為欣賞的大詩人吳梅村,作了一首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漢青,把吳將軍搞得臭上加臭,及至臭不可聞,吳梅村就是吳偉業,很有才華,當年科舉成績被人懷疑,崇禎親自批了他的卷子,大詩人對崇禎的知遇感恩之情,刻骨銘心,時局惡化,李自進京,崇禎自縊,傳說大詩人的戀人,秦淮八豔之一的卞玉京,也因此和他失去了聯繫,恨何如之!被大詩人視為擎天保駕的吳將軍,反而引清軍入關,作詩譏諷是必須的。

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為陳美人平反,列出國變之時美人何在,何時歸將軍的時間,原來李自成不成器,棄京逃遁,盡棄輜重財物和婦女,陳美人夾雜在婦女之中,為吳將軍所得,這才一見鍾情,之前二人從未見過面,並不相識,豈能衝冠一怒為紅顏?至於降闖說也是荒誕野史,吳將軍泉下有知,身子骨可能會清爽不少,真理越辯越明,手拿顯微鏡的小夥伴心裡有數,李自成獨眼,且不能人道,這都逃不脫法眼如炬,吳三桂狗賊哪裡逃!

縱觀吳將軍一生,不用考證,衝冠一怒為紅顏確實是個騙人的瞎話,權力遊戲,生死臨頭,固然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人,吳將軍明顯不是這號人,當時他爹媽也在敵人手中,沒見他有啥動作,美人被人霸佔就怒了,你當吳將軍是啥人呢,吳三桂是關寧集團頭目,如何選擇必須代表大家利益,降清唯一能讓吳三桂有點顧慮的,恐怕只有敵人手中的家人性命,也許一點顧忌也無,畢竟劉邦能作證,和敵人分一杯親人羹才配唱大風,一怒為紅顏只是誤導。

美人惹人眼目,儘管吳三桂沒有為她一怒,隨著圓圓墓被發現,考證說二人情意匪薄,據吳氏後人陳述,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帶走吳三桂遺體,偕吳三桂之子秘密離開,潛入深山隱居,貌似真愛,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小李子深愛女神,金玉重逢,女神激情過後,冷靜的甩了他,普通人眼中,陳美人可謂女神,大多數女神尋找婚姻伴侶,會向理性靠攏,鮮花插在牛糞上是普世真理,因為牛糞有養分,當然,一切短暫的激情驚喜,她們並不排斥,缺乏安全感是女人的天性,基因遺傳要求她,找到有真正安全感的男人生猴子,吳三桂再渣,也不妨礙陳美人愛他,陳美人天生麗質難自棄,王妃名頭很配她。

又跑偏了,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中,說吳三桂降清的主謀是王永吉,致使後人將一切罪過發洩在將軍身上,王永吉身懷崇禎總督各路援兵的手詔,是北方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吳將軍很無奈啊,吳將軍要摘帽子站起來啊!王督師這麼拉風,為何轉眼就溜走了?王永吉不過是徒有總督虛名,關寧鐵騎早就墮落成私兵軍閥,吳將軍豈會把根基身家交給別人?滿清招降策反重點人物就是吳三桂,王永吉算哪根蔥,不過王永吉後來在我大清混的相當不賴。

至於李自成,遣人招降吳三桂被拒,吳將軍考慮投降闖王也是可能的,奈何李自成不成器,不知拉攏吳將軍的重要性,姚雪垠把李自成描述成樸素的革命戰士,簡直是李格瓦拉,進京是他的人生巔峰,然後急轉直下,可能是窮人乍富,人生起落太快太刺激,一時轉變不能,被打回原形,吳三桂不與李自成合作, 反而跟異族合作有史可鑑,李淵父子造反時,也向突厥借過兵,安史之亂向回紇借兵,還有割讓幽雲十六州借兵的石敬瑭, 吳三桂西不能制寇,東不能抗虜,引狼入室,靜待虜寇相鬥,得漁翁之利,將來立太子復大明,或者自己弄個江山坐坐,也是可以暢想一下滴,這應該是他的真實想法,可惜計劃沒成功,吳將軍玩不過我大清,乾脆的降了,吳將軍明顯不爽,滿清也不爽,三藩之亂,吳將軍徹底了賬。

君難不救, 父死不顧, 引清兵入關,屠戮百姓,絞殺永曆帝,為虎作倀,傾覆明朝,三藩反清復明,稱王稱帝,都是一己之私,這是事實,聲名狼藉的敗類,無論如何, 怎麼洗也洗不白賣國的事實,你可以投降,但是決不能原諒,陳圓圓早就站起來了,吳三桂起來是不可能起來的,跪倒天荒地老吧


小明的西瓜板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