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你在高三不斷學習的動力是什麼?

用戶1212037040558


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我想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經歷。

從小我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父母常年都是在外務工,見面的機會都屈指可數。

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我就自己拿著小馬紮站在鍋臺前做飯,也不能說是做飯吧,只能說熟了。農忙的時候,也學過拔秧苗、插秧、搬玉米、撿挖好的山芋...

慢慢的長大了,我上初中了。暑假就去爸爸媽媽打工的工地見見爸爸媽媽,碼過磚、碼過鋼管也在大街上撿過塑料瓶子....

上高中以前,家裡最好的營養品是鴨蛋(雞蛋是要拿到集市去賣的),四季的青菜是飯桌上的標配...

我告訴自己要好好讀書,以後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讓父母少受點苦,也讓自己過得好點。只是單純的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是我學習的動力,不僅僅是高三,是小學到大學的動力!


亦或再相逢


可能支撐我高三不斷學習的動力,就是要不斷努力的學習,爭取在高考的時候考上一所大學吧。

上高三的時候,我有幸被分入了年級裡面的理科實驗班,而且在班上的排名是第23名,如果按照這樣的排名一直到高考的話,到時候應該是能夠考上一所一本大學的。

不過在高三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的時候,我就因為不是很適應高中時候數學出題模式,導致150分的試卷只考了50多分,這樣的分數別說考一本了,即使是考二本都有點困難。


在認識了自己身上的問題之後,我也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努力的學習數學。首先是當時的數學老師教給了我們一個錯題本的方法,也就是把平時作業和試卷中出現的那些做錯的題整理在錯題本上,然後把當時出錯的原因以及這道題的具體解析方法抄寫在下面。經過這樣的整理方法以後,基本上能夠對這道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錯題本上的那些題,在接下來的時候也需要時常的翻出來在研究一下。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研究高考數學真題,當時我無意間在學校外面的書店裡面找到了一本關於全國各個省份高考數學真題的書,我拿到這本書以後欣喜萬分,就不斷的研究這本書上面的試題,在研究了幾個省份之後,基本上對高考的出題策略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對於我將來參加高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我還使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來盡力的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在努力學習數學學科的同時,我也沒有放棄其它學科的學習。我們那時候基本上一個月要考試一次,到了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考試頻率就更高了,每次考試沒幾天,成績就能夠出下來,年級裡面會有一個總的排名,班上也有一個總的排名和各科排名以及每個學生進步退步的名次。雖然那個時候我的全班成績排名並不是特別的高,但是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學習的話,將來肯定會能夠考好的,也正是在這個信念下,我在高中的時候能夠一直的堅持努力學習。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高考後我取得了理科545分的成績,這個分數是高於一本線18分的,而我在高考前給自己的預期是考個二本就可以了。




饕餮視聽




你問我高三學習的動力是什麼?

我只能告訴你,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需要拼命努力,這不應當是問題,而應當成為高三的信條。



像生活在深海里的魚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像百米賽跑的最後一米,若不衝刺,便只能一落百里。

像揮灑到最後一筆的書法,若不堅毅,便只能成為敗筆。

像浩浩蕩蕩的千里之堤,若不堅守,便只能毀於蟻穴。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更沒有人願意在與成功只差分毫之處放棄成功。

你的高三,就在這裡,你的成功,觸手可及。



是一戰成名成為登上勝利巔峰的將軍,還是成為臨陣脫逃的逃兵,全在你高三的選擇。高三苦,高三累,可是不努力的高三更苦更累。抓住高三的節奏,跟著高三的律動,當你習慣的時候,優秀便成為了一種習慣,奮鬥也不再會是紙上空談。等到最終一戰來臨的時候,成功的果實便順理成章地被你收入囊中。



你問我為何要拼命努力,我不回答,答案也應該在你心底。


小學語文大全


這個需要動力嗎?只不過是沒興趣或者是懶人為自己找的藉口。

對我來說,一路上的學習,好像都來源於興趣。高中階段,所有感興趣的學科都學得比較好,比如數學,物理,化學,都是接近滿分的節奏。動力感覺是正向的循環,因為興趣,提前借書自學,通常提前自學完一本書,練習冊也提前做完半本,平時就沒什麼作業壓力,只要做另外佈置的,練習冊也可以繼續往後做。老師上新課相當於是在複習了,邊聽邊做後面的練習,聽到新鮮的內容才停下來專心聽。成績自然就高了,老師會看重你,同學經常圍著問問題,得到的反饋都是正向的。然後就會更喜歡這些科目。正向循環。

另外,對於英語,我只對語法有點興趣,對於背單詞,聽,讀,這些都沒興趣,所以都比較弱。整份英語卷子就感覺作文是簡單的。聽力和完型基本廢了。有點惡性循環了。曾經試過堅持讀英語,結果只持續的兩週,就放棄了。這估計就真正需要一點動力吧。應該也是因為付出沒辦法就及時看到回報,也就是正在的反饋。這時候需要有一個刺激,讓你維持學習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學習意志了。激發,維持,導向。

到了高三,感覺反正學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了。這時候持續學習就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情。

因此,所謂動力,感覺需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然後放大它。或者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以及具體計劃,定時定量完成。最後如果能找到一個小夥伴跟你一起那就更好了。


解題套路很深的梁老師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想起最近抖音裡的一個短視頻,這裡套用一下。支持你在高三學習的動力是什麼?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嗎?是為了報答父母,或替父母完成心願嗎?不,是因為窮!是為了離開農村!

現在去問高中的學生,他們的理想是什麼?肯定是想當科學家,當文學家,當老師,當醫生,都很高大上。我們那時,說真的,沒有這麼遠大的理想。唯一的理想就是能考上學,能離開農村。

我們那時的農村真是窮啊!我記得我小時候住的房是土坯房,外面是用摻雜了麥秸的泥糊的牆面,裡面是沒有摻雜麥秸的泥糊的牆面,房頂是用爐渣和白灰捶的。到晚上,一盞15度的燈泡發出昏暗的光,不敢用度數大的,費電。一家人擠在一個大炕上。吃的一天三頓永遠是白薯和窩頭。可能是那時產生的心理陰影,現在只要看到白薯和窩頭就一點食慾都沒了。

有人可能會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那時離開農村的唯一一條大路就是考學。那時沒有私營企業,也沒有外出打工的。國營企業裡都是正式工,沒有臨時工。非農業戶口的夠歲數國家給安排工作,農業戶口的如果考不上學就只能回農村種地。即使去當兵,沒有文化,考不上軍校也得復員回農村。

在多年求學的路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小學的教室裡只有一盞白熾燈,初中的教室裡換成了兩根燈管,高中的教室裡是四根燈管,而到了大連,教室裡依然是燈管,卻變成了6根。

我很慶幸,我考上了學,走出了農村,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家國企(那是國家還是實行分配的)。朋友們不要噴我,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裡,離開農村就是我的理想,雖然它不是那麼高大上。就是這個不怎麼高大上的信念支持著我努力學習,最終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知道我的經歷是否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鳴,請在評論區給我留言,謝謝!


木木火山1


弱弱的說一句……

我高三之所以那麼努力,是因為老師突然說我可以考上覆旦或者是上海交大………

所以考入清北啊,復旦啊,一直都是我堅持下來,支撐我努力學習的動力。

………雖然最後高考還是失利了,但是至少考上了一個985雙一流………還是不後悔的吧………要後悔只能後悔自己沒有考上清北了,高一高二打醬油去了……


默榆生


支撐高三不斷學習的動力有很多,至少包括以下三點:

1.證明自己。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成績,向家長老師、親朋好友證明自己一直在前進。

2.成就自己。十年寒窗,一朝中榜,想想就很有成就感,實際上也很有成就感,關心自己的人也很有成就感。

3.提升自己。如果將大學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高中就是一棵碗口粗的小樹,無論是大樹還是小樹都是材,但是參天大樹的材更多,所以說大學生比高中生更有才。


SDW424


是對擁有輝煌未來的渴望,讓我們一直堅持、刻苦努力,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


英語老師Ricky


在我看來,高三甚至是高中三年,有一股動力在身邊鞭策著自己,就是家人,具體點(來自農村,父母在家都是務農,沒有文化吧,不管天氣好壞,都在辛勤勞作,自己知道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融合了父母的淚,血,汗),所以自己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學習,這個動力現在也在鞭策著自己。它隨我前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夏建仁侯


我是第一來的。我必須第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