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呢?

王小榜007


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按即时收益来计算却是最大的一国。美国完全控制的只有日本,西欧必须照顾英法利益。苏联却控制了整个东欧和四分之一德国。这些地方的残余工业力量,人口和土地基本上被苏联有效控制。再比如中国东三省,大量日本的工业设备也都被运走作为占利品。

这些收益在战后立刻发挥作用,填补了苏联的损失。好多德国更先进的工业技术被苏联夺获,火箭是最典型的一项。苏联靠这个底子最先进入宇宙时代。


科技文化郑军


东方中华不败为你解答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上半期,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有关二战的伤亡数字统计是这样的:苏联第一,直接死亡人口2200万人,其中军人死亡950万。

第二中国,直接死亡人口1800万,军人死亡380万,其中国民党军阵亡320万,八路军和新四军阵亡是60万。

第三德国,直接死万人口是730万,其中军人阵亡370万。

第四波兰,直接死亡人口600万。

以后有新的不同版本接连出现,不同的版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数字统计,我在此采用其中的一个版本,不喜勿喷!


通过各种数据显示,苏联在二战之中是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还是大量的男性青壮年,这对战后苏联的重建无疑是一大损失。

并且所收到的损失还不仅仅是人口,但凡经过战斗过的地方民生基础设施都基本是被夷为平地。

一句话用来概括当时的苏联最为恰当:满目疮痍!

但就是这个看似接近残破的国家,真的是没想到会在战后成为一个令美国在世界上说了不算的国家!

在二战之前,当时世界上的霸主既不是美国也不是苏联,而是英国、法国和德国。

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军事实力,两国都排不上第一团队。


德国咱就无需多说了,被战胜国分兵占领,那么英国和法国却没有不行的道理。

美国自不必多说,二次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最强最富裕、实力最雄厚。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苏联都没有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道理。

但恰恰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联不仅从战争中的废墟上站立起来,而且还成为了一个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

苏联之所以在战后迅速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并且很快成为一个强国,大致有这么几点原因:一是苏联虽然在战争中伤亡了大量的人口,但苏联在开战之时有人口大约是一亿八千万到一亿九千万左右。


抛去造成死亡的2200万之外,还有人口一亿六千万上下,这一人口数量仍然高于美国,更是大大的高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在战争中俘虏了大量的日本、德国战俘,加上本国的流放人犯,这可是大量不用支付工资的劳动力。

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良好的国家体制也是苏联在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计划经济虽有一定的弊端,但在特定时期能发挥前所未有的正能量。

第四,良好的社会主义体制为苏联培育了大量的科学优秀人才,义务教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说明。

第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起起人们建设国家的积极性,根据计划经济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其实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就已经通过几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到战争爆发时,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有了这些经验,用斯大林的话说:我们在战后的重建,相比于十月革命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苏联要容易得多!



现代的一些人总是喜欢把苏联战后的强大归功于掠夺了纳粹德国的科技人才和工厂设备,其实一派胡言!

第一,德国的顶端科技人才都悉数投降了美国,苏联所能得到的只剩下一些狗吃剩下的渣渣。

第二,纳粹德国的工厂在战争中受到了英美战略轰炸机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

第三,纳粹德国在覆灭前夕,根据希特勒的最后指示,工厂都受到了人为的破坏。

苏联即使能够抢到一些设备,也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机器而已。

第四,苏联的战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总设计师是著名的科罗廖夫,他的专业可都是来自于苏联本国基础,与纳粹德国丝毫不蘸一点边。

需要说明的是,苏联的航天事业早在三十年代就有齐奥尔可夫斯基写出了航天论文。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齐奥尔可夫斯基的论文里面把从几级火箭、宇宙飞船、如何返回写得清清楚楚,德国的冯·布劳恩可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他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如何想法把火箭发射到英国去,至于如何把人类送入外太空,他甚至想都未曾想过!

难道这些也是苏联掠夺的德国的?或者说是偷窃的美国人的?

可以说,苏联之所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完全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它可能是一个抢掠成性的国家,但我却可以告诉你,在二战中它确实没有抢到什么好玩意!


东方中华不败


二战前欧洲众多势力是敌对苏联的,英法本打算让德国主攻苏联,谁知道德国跟苏联言和,一方面德国借此机会减轻了东边的压力,可以腾出手去对付西欧,另一方面苏联的资源成为了德国二战初期生产的保障,要说苏联跟美国都是一个德行,美国支援日本,苏联支援德国,后来全被反咬了,二战后西欧被打残了,法国格式化了,英国清内存了,而苏联借此机会将军队压到了德国,很多欧洲国家就这样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而美国隔着太平洋根本没有能力干涉,英国法国?还得依靠美军来实现战略平衡,苏联有了德国跟各个国家的科技,所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加上各国的资源跟影响力,可以说在当时世界只有三个国家!!美国!!苏联!!!大韩国!!!!


街头说评书


不仅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这个最大的赢家之外,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损失都极为惨重。例如,英国从世界第一强国直接沦落为二流国家,德国更是被炸成一片废墟。经历最惨烈的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当然也不例外。


人口1.6亿的苏联仅伤亡的军民人数就高达2700万。除人员的损失之外,欧洲大部分精华地区被沦为战场的苏联,经济财产的损失极为惨重。那么,既然苏联损失如此惨重,为什么它还能够在二战结束之后成为和美国并列的超级强国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虽然苏联在冷战期间时间与美国相斗不落下风,但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实也有水分。苏联能够达到超级大国的水准的,其实只有重工业和军事。

也就是说,苏联虽然成为超级大国,但它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不平衡。苏联将国民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用来发展军事工业,维持庞大的军事武装力量,因此,它的民用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十分滞后。

苏联国内,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经济活跃程度,都远无法与美国相媲美。单条腿走路当然是走不长的,发展不平衡和过于侧重军工业,也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

第二,虽然苏联在苏德战场上抗击和牵制了德国大部分军队,但是苏联也并非孤军奋战。美国的租借法案通过之后,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物资,这些海量的物资也成为苏联反败为胜,击败德国的有力支撑。

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100多亿美元的各类战略物资,除了1.4万架飞机,数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余万辆各种车辆和上百艘舰船之外,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4万余台各类先进机床。这些机床极大的提升了苏联军工生产能力。这些机床也成为战后苏联军工飞跃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三,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损失极为惨重,但苏联绝非毫无收获。在攻入德国本土之后,秉承沙俄的一贯贪婪,苏联几乎将德国占领区的工业、科技成果掠夺一空。众所周知,二战期间,德国的科技在世界上极为先进,也因此,苏联补上了自己在尖端科技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从德国那里,苏联获得了如火炮、导弹、潜艇等一大批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先进技术。同时,颇有远见的苏联还将德国尖端科技人才一并掠夺。甚至连德国普通工厂内的设备设施,苏联也没有放过,全部被拆卸运回苏联。吞下半个德国的丰富工业遗产之后,苏联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为苏联日后成为世界两极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鸢飞九天2018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如同英国,法国等国,虽然赢得了二战,但被战争严重削弱,彻底丧失了世界一流强国地位,二战结束多年后也没有恢复元气。然而,同样是损失惨重,苏联却能在短短几年内就恢复过来,并成长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之所以如此,窃以为有如下原因:

首先,苏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战后恢复经济的重要基础。与英国,法国等国相比,苏联领土广阔,各种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这是一般国家所不具备的,这为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其次,苏联虽然在战争中遭受重创,但其东部工业基础并未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得以保存甚至发展,这为苏联迅速恢复经济保存了工业火种。


第三,计划经济的优势。苏联二战后初期继续坚持斯大林模式,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斯大林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比较悲观,因此非常重视重工业以及军事工业。而重工业的发展莫不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资源,只有计划经济能够短期内调动主要资源用于发展重工业,或通过倾斜性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四,苏联在战争结束后,不仅扩张了领土,还从德国夺回了大批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科技人才,从中国东北抢走了大批当时日本遗留的工业设备,这都为苏联迅速恢复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下图为苏联占领东北期间破坏的原日本建设的重工业设施资料图。


西域都护


混乱的世界,会催生新的强者,而强者的出现,除了有意为之,更多是主观因素,具体到苏联问题,就是美国有意为之,让德国日本打破传统欧洲旧有次序寻求崛起,他的目的达到了,唯一的意外就是苏联也崛起啦。

二战,毫无疑问是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战争,作战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军民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经济损失。

这就是二战的损失,而将数据指向苏联做对比之后,我们在看看苏联的损失。

二战前苏联人口为1.6亿,战后人口1.33亿,二战苏联损失2700万人口,受伤接近2000万,二战后,苏联壮年男子几乎人人带伤,于人口损失相对当然是经济损失,二战中苏联,首都莫斯科以西黄金地带,几乎都被德军占领。工业基础损毁殆尽,因为二战损失实在太巨大,造成影响至今依然存在,那就是男女不平衡问题一直困扰苏联。也因此,每一个二战纪念日,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特别重视,原因很简单教训惨烈。

有得不有失,和失去相对的就是得到,那么在如此惨烈的损失之下,为何二战后的苏联反而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这点要感谢一个国家,二个对手,苏联的贪暴,和格局的变化,自身的努力。

此话何解,容我细细说来。

首先感谢美国:

作为冷战时期,苏联最大对手,二战时期美国无疑是苏联最大伙伴,原因无他,海量的支援,从装备到军需,战略物资,甚至衣食住行,军工生产线,美国给了苏联需要的一切。坦克,飞机,大炮,军用罐头,衣服,这一切都是美国为了战争的胜利无偿或者优惠给予的。

除苏联自身努力外,没有美国帮助,苏联无法在战争中不断扩军,最后拥有一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二战中苏联总共动员了约3440万人参战,至二战结束时,苏军总兵力为1280万。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有句话叫做尾大不掉,一个如此庞大的军队,在任何时候都是称霸的基础,被打残废的欧洲如何抵抗?被打残废的中国如何抵抗?这就是苏联崛起的武力保障。

其次感谢二个对手

苏联的对手主要是德国,这个大家都知道,战争后期才对日本动手,而感谢这二个对手的原因则有不同,感谢德国是因为作为世界最强的德国军队成了苏联的练兵石,苏联军队除了庞大之外,战斗力也因此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苏联还在和德国战斗的过程中一路扫荡,最后将德国和德国盟友的所有能抢走的东西全部打包带回来苏联,不仅是设备,还有科学家,这就是弥补苏联的损失,也是苏联战后崛起的关键,抢掠无疑是最好的打击敌人补充自己的手段。

感谢日本原因又不同,主要不再作战而在抢夺,打击日本关东军之后的苏联大军,在属于同盟国的中国领土上一样不含糊,整个东北地区工业设备被苏联连根拔起,全部打包带走,仅留下一点破铜烂铁,给当时中国的反抗武装。

二个战败的对手,成为苏联的工业设施生产商,德国工业体系和设备,那是全世界第一,日本虽然不咋地,可是当时的东北工业,已经超过日本本土,是亚洲第一重工业基地,这就是苏联战后崛起的工业基础,抢掠出来的工业基础。

再次,感谢苏联的贪暴。

贪暴是二个词的组合,一个贪婪,一个暴力。

这是俄国至古以来的传统,他们对土地有着永无止境的贪婪,对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一如既往的暴力,这也是俄国崛起的原因之一。

而战前战后的苏联完美的诠释啦这一点,并在战后国际格局中寸步不让,将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战前的苏联为了建立所谓北方缓冲区,“现打击芬兰,后打击匈牙利,最后打击罗马尼亚,之后跟德国一起攻击波兰。“缓冲区如愿以偿构筑。

战后的苏联同样如此,西方,在中欧地区因为战争大肆扩散势力范围,整个中欧东欧都是苏联势力范围,东方,面对国民政府强硬要求外蒙古的独立,还有东北地区特殊利益。以及在朝鲜的存在感,最后也在东方构筑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完成这一切的就是贪婪和暴力,因为贪婪他们对利益和势力范围无比渴求,因为暴力他们让英美中屈服。进而建立起了战后华约组织的核心框架。他势力范围内的地区都是华约国家。

再次感谢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因为二战而被彻底打乱,站前,世界的中心是伦敦金融城和纽约金融城,还有巴黎,英法美才是站前世界的主角,但是战后情况又如何?

受损失最大的苏联,反而越大越强大,而法国,那就是个笑话,54天被灭国,依靠非洲殖民地苟延残喘,能得到五常席位不过因为英国的需要,美国的可怜。英国就更惨,一个世界性的殖民大国,因为一场战争,几乎国家被打破产,最后殖民帝国瓦解不说,连带着英镑体系也崩溃,最后让位于美元体系,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德国是战败国,国土被分裂,不管战争中如何强大,战后的他们也是待宰的羔羊,意大利更不值一提。中国,也是惨胜,国家还在分裂状态,也决定不了世界走势。

如此残破的欧洲,如何能面对佣兵千万的苏联?唯一能和苏联抗衡的只有美国。

美国当然对此心知肚明,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们设想中的,只是没想到苏联会变的如此强大。

最后感谢苏联人自己

第一:工业基础还在。

苏联顽强让苏联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在斯大林领导下,战前苏联已经通过斯大林模式改造工业,在三个五年计划指引下,完成国家”重工业化建设“计划经济优势在苏联得到体现,被打残废的苏联依然有健全的工业基础,在加上苏联本身就有的无尽的战略资源和矿产资源,这都是苏联崛起的经济基础。

第二:特殊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恐怖的动员能力,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难以办到的,因为自身努力无需外力支援的苏联就不需要受制于人。最后苏联的独立性就更强。完全无需像德国法国英国一样看美国脸色。

第三: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弹的发明。

之前介绍过苏联在德国境内扫荡,不仅有设备还有科学家,没有原子弹的苏联是没有底气和美国抗衡的,而世界二级格局的产生,最关键就是苏联尽快研制出来原子弹。因为苏联本国科学家和德国俘虏科学家的努力苏联于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有了原子弹的苏联终于挺直腰杆。随后他们的科技井喷开始,1957年,人造卫星,1961年宇航员上天,无数额科技成就问世,成为苏联成就二级的最大助力。

超级大国的崛起,契机很重要,二战就是苏联的契机,虽然惨烈但是被打破的格局需要新的代言人,对手很重要,对手让自己更强大,掠夺虽然不被提倡但是也很重要,暴力是打破国际格局进而崛起的关键,而自身努力更重要,没有以上的所有,超级大国不会诞生,这就是苏联崛起之路。


阿斗不傻


苏联的崛起是必然,因为二战德军摧毁了欧洲绝大多数的强国,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再无能力抗衡强大的苏联。就拿二战开始之初来说,当时的苏联还只是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向西、向南都有强敌,而向东则有日本在阻碍。可以说当时的苏联处处受到了约束和限制,至少在欧洲苏联的战略空间是被英法德所压制的。

而二战一开始,是德法两大强国的对决,这场战役以英法军的溃败而结束,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整个欧洲都被德军的铁骑所踏破。对于苏联来说,此时要面对的只是德军而言,而且德军还是两线作战的德军。这种力量的转变极大的使得苏联的战略空间扩大,尤其是当时苏联已经意识到了苏德战争的爆发,占领了波兰,并且将工业后迁。

到了二战末期,亚洲的日本国力大损,强大的德军也被苏联人民所耗死。此时苏联疯狂的向各个方向扩张,硬生生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了东北亚、东欧、中亚、西亚和中东。这就是二战结束之后对于苏联的大好局面,此时苏联还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陆军更是强大到可以横推西欧。

所以苏联能够崛起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原先的对手都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只有一个隔海相望的美国在制约着苏联,然而苏联强在陆军,这是美国无法抗衡的。冷战一开始,部署在东德的钢铁洪流就在威胁着西欧的战略安全,这种情况之下,西欧几乎是无法对苏联形成实质性的威胁。不过昔日强大的苏联,最后走向了解体,也着实令人唏嘘。


小司马迁论史


原因很简单,其他国家损失更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兼有双重属性,首先是世界人民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进行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其次是老牌强国之间进行力量博弈和重新构建世界秩序的争霸战。

日本、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理所当然被排除在新的世界体系(即雅尔塔体系)构建者范围之外;而在构建新体系的主要国家当中,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蒙受的损失最为严重。

二战的一大成果,就是打破了殖民帝国传统的世界秩序,促使传统上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在这一过程当中,英法两国几乎丢光了全球所有的殖民地——英国还有个“英联邦”可以作为遮羞布,法国则干脆连与本土一海之隔的阿尔及利亚都保不住了(当然了阿尔及利亚独立是1962年的事了)。而相比之下,苏联虽然在二战中损失了超过千万的军民、物资损耗更是不计其数,但由于卫国战争的胜利,原有的基本实体范围并未缩减,苏联的基本盘得以保留。

相反,由于苏联在反攻过程中解放了东欧各国,其势力范围还得到了极大扩张。通过在东欧各国扶持亲苏势力,苏联事实上做好了此后建立华约体系的准备,这可以看做美苏争霸的“前奏”,也即丘吉尔进行铁幕演说的背景根据。可以说,虽然二战令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相比于苏联从二战获得的战争红利,其损失可以视为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结果既植根于苏联相对强大的综合国力,也与国际力量对比的颠覆密切相关。


军机图


苏联在二战后,不但没有像欧洲那样衰退,反而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成长为超级大国,这里有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其实苏联在二战爆发前也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二战只是加速了苏联崛起的步伐。

图为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苏联的国家力量就算是在现在也是超级大国级别的。


苏联确实在二战中损失很大,但是苏联的工业基础并没有遭受到灭顶打击,不像德国和英国那样,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恢复阶段,苏联的战时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规划经济体系,因此在二战中大量的欧洲部分工业基础被转移到了苏联东部地区,催生出共青城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成为苏联日后发展的基础。

苏联率先实现了载人航天,在人类探索史上留下了重大贡献。


另外,苏联在二战中取得了大量的土地,所谓苏联的军队来了就不走了,很多土地就此落入苏联手中,苏联取得了这些土地,也同时取得了丰富的资源,取得了直接压到西欧附近的国境线,强大的苏联军队出过门就能打德国,威胁法国,这样的巨大压力导致欧洲长期处于战云密布的紧张状态,苏联的国家地位和威望进一步提高。

苏联的广大国土面积,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工业布局。


战后,随着西方列强的衰退,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国家独立图强的浪潮,大量的中小国家脱离原来的欧洲列强控制,成长为新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很多都建设了类似于苏联的政权,就连以色列都曾经获得苏联巨额资助,差点走上苏联的道路,可见苏联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和指导力,也因此成为了苏东阵营的核心,也由此成为众星捧月一样的超级大国。

图为苏联的机车制造厂,苏联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可以制造出至今依然可用的机车,使得苏联的国土可以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超级大国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做出来的,苏联率先迈入航天时代,率先实现载人航天,率先研发成功洲际弹道导弹,率先开发出燃气轮机军舰,率先发展出区域防空舰,率先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建设了大量的大型工程,构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洲际海上通信网络,这样的国家也确实在软硬实力上都崛起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了。

苏联的装甲军团曾经是令西风震撼的力量。


海事先锋


苏联是二战时期人口伤亡最多的国家,有2000多万苏联人死于二战,对于战后重建,按理说非常不利,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在二战后成为令美国头疼的超级大国,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第一,人口基数大。

苏联伤亡人数的确很多,但是相比于欧心疼国家,它的人口更多,在战争之初,苏联有近两亿人口,即便战争中死去了两千多人,但是他的人数远远高于英法这些老牌大国,加上苏联把大量日军俘虏抓去做工,最苦最累的都是他们做,不用支付酬劳,吃喝也很不好,而且粮食如果不够了,可以随意杀掉他们节约粮食,在战后重建上,整体而言,影响也不是太大。



第二,适时的国家制度。

当时的国情非常适合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对于刚刚结束战争的苏联来说,计划经济的威力要比自由经济高得多,那个时候的人们思想相对单纯,一心一意响应国家号召,很大程度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让人们投入到建设国家上来,苏联得以迅速恢复国力。



第三,利益掠夺。

苏联通过二战,还得到了不少的土地和资源,把占领地的工业设备都拆除带回苏联,同时还拉拢了一批外国专家为苏联服务,这些都不花什么成本,就是顺手的事。



虽然苏联崛起,但是它注重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超市的货架上空空荡荡没有东西,到处都在排队购买物资,这种牺牲人民利益的发展模式,为日后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