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砸200億做支付,還有戲嗎?POS市場到底有多大前景?

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12月5日中國電信旗下第三方支付

平合翼支付在北京召開第二屆翼支付合作夥伴大會。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市場官陳義文在現場公佈2019年的“東風行動”商戶支持政策,從品牌、營銷、金融等方面對合作夥伴全面賦能。

以政策+聚合支付產品+場景營銷,推動翼支付“東風行動”升級。另外將投入200億紅包資源,拉動1500多萬家商戶,服務5億個人及家庭用戶,撬動3000億市場。翼支付將不斷推動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建設,深度打通線上線下互聯網消費模式,為廣大用戶創造更多便利。

翼支付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支付牌照上的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銀行卡收單。

中國電信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 翼支付 )平均月度活躍用戶超過3770萬戶,同比增長34%,個人賬戶交易額同比增長90%。

早在11月19日央行發佈了【 《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點我可閱讀報告原文 】報告中顯示: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聯網POS機具3231.25萬臺,較上季度末分別增加33.61萬戶、99.25萬臺,較比2017年增長131.74萬臺。而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每萬人對應的POS機具數量才232.45臺。人民銀行的這個數據統計口徑應該還不算MPOS和各種手刷產品,倘若把手刷統計在內,則數量又要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前三季度POS機聯網數量3099.76萬臺,較比16年增加了650萬臺增幅26%。【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較比2015年一整年也僅僅是增加了171.4萬臺POS機具而已 】沒對比就沒傷害,POS機再在現階段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仍然不會被取代。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程度,未來無限可能!

電信運營商砸200億做支付,還有戲嗎?POS市場到底有多大前景?

再POS機具聯網量持續走高的情況下,銀行卡全國在用髮卡數量為73.65億張,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5.31張,其中信用卡0.47張。

什麼問的是關於POS機市場的事情,而我偏偏把重點提到銀行卡髮卡數量上呢?

正是因為銀行的收益主要有3種:信用卡業務、中間業務、信貸業務等,其中信用卡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利潤是相當可觀,從各大銀行拼命的推銷辦理信用卡以及相關優惠活動就可以看出來。

銀行發行信用卡會有刷卡費率收入,當用戶通過POS機刷卡消費後,收單機構會向POS商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目前普遍為0.60%,其中0.45%的費率是歸刷卡的髮卡行所有。剩餘0.15%的利潤歸收單機構和銀聯所有,這也是為什麼目前POS行業為什麼那麼人在做。

根據目前我國銀行卡髮卡數量上來講你覺得未來的市場如何?我相信明眼人都會看到這裡面存在的巨大潛力,正所謂名副其實的千億級的市場等待我們來開發。

再選擇POS產品的時候務必注意以下兩大點

一、選擇正規的持有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並且其牌照的業務類型帶有銀行卡收單業務的一清支付機構,可得到央行的有效監管,保證刷卡資金安全。(公眾號:支付曝光臺,ID:zhifuBGT)提供支付綜合查詢系統,可便捷查詢支付牌照、MCC、手刷黑名單等相關信息。

電信運營商砸200億做支付,還有戲嗎?POS市場到底有多大前景?

二、遠離低費率的POS機,目前費率再0.60%以上算是正常水平,特別是打著“0費率”宣傳口號的。謹防二清,避免二清支付公司跑路,導致刷卡資金不到賬。

POS機如何有效的推廣出去?

根據自身企業、當地社會情況而決定,目前主要有42種POS展業營銷方式(僅供參考)如下圖:

電信運營商砸200億做支付,還有戲嗎?POS市場到底有多大前景?

電信運營商做支付還有戲嗎?

相對於一般的支付公司,運營商系做支付的優勢實際上是得天獨厚的:

  • 其一,運營商手握海量客戶基礎數據、消費數據,但支付方面滲透率並不高。若能通過大數據手段做深層分析,提供金融等附加服務,將有巨大市場空間。
  • 第二,運營商推廣渠道十分多元,線下營業網點分佈在全國各個地區,線下獲客成本具有快捷、成本低的優勢。對於一般的支付公司而言,單個客戶的獲客成本可能高達千元,而運營商的高覆蓋率優勢無與倫比。
  • 第三,運營商在資金、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都比一般支付公司優勢明顯,這也為其做大做強提供基礎。

當然這些優勢目前也僅僅能擺在市場上的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目前了,如今的移動支付市場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分天下,銀聯的雲閃付在旁邊虎視眈眈。

而且支付寶跟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生態緊密相連,涵蓋了從購物,到付款,到信用服務,到微貸款的全流程服務;而微信支付則另闢蹊徑,跟用戶的社交網絡深度捆綁,與微信收款、微信紅包等社交行為關聯起來;

至於雲閃付,背靠著銀聯、銀行體系,官方信用保障也是一種獨特的優勢。

以上三巨頭都是作為一個強大的生態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頑強的生長力和生命力。那運營商的支付產品呢?過去運營商是手握一個強大優勢的——強大的計費體系和話費管理。運營商的手機支付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依託話費來進行操作的。但到今天,隨著各大銀行網上銀行功能接口的放開,話費支付已經毫無競爭力。

那運營商搞移動支付還有機會嗎?機會肯定是有的,互聯網產品最有效的玩法一是免費,二是補貼,只要運營商捨得砸錢持續進行補貼,總能吸引到用戶,但問題就在於,運營商當前以通信為核心的生態體系似乎跟支付難以達成協同,而光靠支付本身,無論是要謀求長遠的生存發展,還是要謀求發展壯大後的變現,都有不小的難度。

如果運營商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結果只會是,你投入補貼搞活動,用戶就來薅羊毛,你活動停止了,沒有羊毛可薅了,用戶就如潮水般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