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電商眼中的“中荷”機會

海外电商眼中的“中荷”机会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靜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距離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只有15公里,是世界上距離市中心最近的大型國際機場之一,大批往返的貨品快遞經停,分配、轉運,再發往歐洲各地。

隨著電商業務量的爆發,越來越多的快遞需求讓荷蘭這個西歐小國成為了歐洲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而史基浦機場作為貨物運輸中的航空樞紐,起到了關鍵作用。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貨運負責人安特(Ferry wander Ent)說:“在這裡,部分商品由荷蘭運往德國,甚至比直接運輸至德國還要快,在價格上也更具優勢。重要的原因在於,荷蘭擁有高效完善的物流體系,貨物從飛機轉運鐵路或者公路,或發往歐洲的境內航班,各個環節的連接成本和轉換效率比很多歐洲城市還要成熟高效。”

空地對接

與傳統貨運單一的航空模式不同,史基浦機場在最初設計時就集合了對海運、陸運、鐵運三方面考量,包括把機場靠近出海運河、聯通高速公路、機場下方建設成為地下鐵,機場同時又是Schiphol火車站,每隔10多分鐘就會有一列從荷蘭駛向歐洲各個地方的國際列車。

按照規劃,荷蘭史基浦機場被分割成北部商務走廊、航空產業區、機場中心區、南部物流走廊等區域。貨運航空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保證物品送達的時效性,這意味著傳統“點對點”航空模式已經不適應目前快速發展的物流形勢,空地對接、空海轉運等諸多環節的無縫銜接,是保證物品快速到達至為關鍵的環節,史基浦機場通過對每一個環節的仔細考量,在帶來貨物運輸效率的大幅提升外,也為其與英國的倫敦希思羅機場、德國的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法國的戴高樂機場和西班牙馬德里巴拉加斯國際機場競爭奠定了基礎。

貨運物流園位於機場的一隅。在這個佔地45公頃的地方集中了400,000平方米的倉庫,60%的物品可以從這裡直接通向機坪發往世界各地。倉庫內配有獨立冷藏與冷凍存儲的區域,方便處理鮮活、易腐貨物;嚴格且安全的檢查程序,可以為貴重物品進行處理和儲存;對特殊貨物處理收運和分撥,能夠輕易完成對大型、重型物品、危險廢物和放射性物品儲存和搬運工作,這些設計和設施為足夠多的物流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和使用體驗,並且史基浦機場還在不斷升級貨運設施,把數字化加入其中,打造全新全數字化的航空貨運體系。

安特說:“正是這些優勢吸引了大量高水準配送物流公司的聚集,200多家國際物流服務供應商、貨運承運商、運輸代理商以及運輸集成商,包括世界著名的 UPS、DHL、FedEx、TNT、Kerry Logistics、Nippon Express等。”

荷蘭的“中國港”

荷蘭博特門(Broekman,以下簡稱“博特門”)物流公司的總部位於鹿特丹港驅車不到10分鐘的位置,比鄰歐洲第一大港的優勢,使這家物流公司不但成為了比亞迪在歐洲的倉庫物流合作商,還收穫了一批其他來自中國的夥伴。

在博特門負責人眼中,鹿特丹港是片神奇的存在,它的神奇源於這裡很大一部分港口土地是通過向海洋填土轉化成為的乾地面積。作為歐洲重要港口,鹿特丹內河航道通行無阻,外港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港稠密的公路網,將其與其他歐洲城市連接起來,8——10小時就可以到達巴黎、法蘭克福,即便在北歐,24小時之內也可以到達。在這裡,幾乎每天都有列車通往歐洲各地,是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根據鹿特丹港務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上半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達到2.328億噸。

這座著名的歐洲門口,已經成為連接中歐貿易重要的紐帶。碼頭集裝箱上,輕易可見帶有中國公司的標識。鹿特丹港信息和傳播官員歐斯特(Maarten van Oostn)說:“在鹿特丹港每年有22%的貨運量是來自亞洲國家,其中80%都是中國的貨品,這個體量與美國相當。”

“現在,你看,它已經成為中國領土以外的“中國港口”,有超過四分之一集裝箱貨品都與中國有關。”鹿特丹發展促進署國際貿易投資部中國事務部主任張敏說。

深處歐洲腹地,荷蘭處於德國、法國、英國的中心位置,所有通過荷蘭進來的商品都可以在48小時內送到方圓500公里以內的用戶手中。“位置,也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選擇在荷蘭設立歐洲總部的主要原因。”歐洲叉車業務馮洎樺說。

這位來自中國四川的小夥,是2012年加入到比亞迪叉車團隊,目前主要負責比亞迪電動叉車在歐洲的推廣。他說:“博特門物流公司作為比亞迪叉車業務在歐洲最主要的倉儲中心,可以為運輸到歐洲的整車、配件提供倉儲、裝卸、檢查,包括品質的監管,並且我們會在倉庫中完成對車輛的組裝和改型,保證叉車發到用戶之前能夠得到百分百的品質監控。”

馮洎樺介紹:“與第一臺叉車相比,現在的比亞迪叉車完全是按照歐洲標準進行開發。加入博特門之後,在配件方面也得到可靠的供應,在收到訂單後1小時內發貨,每天16:00前裝車送至機場,24小時內就可以把車輛配件提供給客戶,這是保證叉車業務服務至上的重要指標。”

中國機會

當荷蘭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用便捷的航空和海運優勢架起通道,準備迎接下一輪浪潮的來臨。毫無疑問,中國快速增長的貿易需求,讓一批荷蘭的跨境電商看到了機會。

Via Europe公司(以下簡稱“Via公司”),一家只有十五個人的小型物流公司。他的創始人斯特瑞夫蘭德(Bram jan Streefland)驕傲稱呼自己為“荷蘭的菜鳥”。他不認為自己是物流公司,而是一家技術公司。平臺的技術優勢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單箱清關,這樣做可以避免出現貨物滯留的風險。利用大數據精密測算,實現從清關至派送最後一公里距離內的無縫對接,是斯特瑞夫蘭德的期望。在Via Europe公司租用的倉庫內,來自中國各個地方的物品在這裡打包、分發至歐洲各國。

斯特瑞夫蘭德說:“公司每月大概需要處理200萬個來自中國的包裹,我們是名副其實做著中國生意。”

和Via公司類似,Fulfillment So-lutions公司(以下簡稱“FS公司”)也看準了中國機會。但不同的是,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發貨很便捷,可無法到達的商品和退換服務怎麼解決?FS公司給出的方案是在公司退換貨中心內,很大一部分物品將不必退回國內。

FS公司負責人科斯伯格(Steven Kersbergen)說:“我們會根據需要,對貨品進行再處理,比如重新更換包裝、價籤以及貼標等服務。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省退換貨的時間,運輸費用也得到了降低。”

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集合了電子商務、零售物流於一體的公司,正在嘗試用機器人完成掃描、識別和分揀任務。在它的倉庫內,十幾臺機器正在快速有序的完成工作。機器人按照接收到的訂單信息,把不同類別的商品分揀至各個傳輸帶,由傳輸帶的另一端工作人員,將這些已經被分揀好的物品進行打包處理。

科斯伯格(Steven Kersbergen)說:“一個物品人工分揀的速度大約需要23秒,而選擇機器分揀只需要3-4秒即可完成。”

這是大洋彼岸物流倉儲行業智能化的一角,伴隨著快速增長的任務量,FS公司採用機器人的數量也從最初兩臺,上升至現在的十幾臺,並計劃此後會一直增加。

在荷蘭FS公司裡,建立海外倉庫,可以最大限度為用戶發往歐洲的商品提供存放、分揀、配送等專業化服務。這樣做,可以更加節省資金,並且在保證效率的同時,降低最後一公里的交貨成本。

科斯伯格(Steven Kersbergen)說:“在FS,客戶可以和歐洲用戶取得更為密切的聯繫,目前歐洲主要的市場是英國、法國、德國以及北歐,荷蘭恰恰位於這些主要城市的中心位置,地理上的區位優勢可以保障貨品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歐洲消費者手中。來自中國的訂單量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增長,大概佔到了公司業務的30%,相信這之後還會有一定程度的爆發。”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6月,荷蘭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24.5億美元,增長12.5%。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中國——荷蘭經貿論壇時表示,從2000年至今,荷蘭一直是中國在歐盟前三大貿易伙伴之一,預計今年雙邊貿易接近900億美元。

李克強說:“中國商品性價比高,七成以上對荷出口是轉口貿易,希望荷方企業進一步發揮轉口貿易等優勢,把更多中國商品引入荷蘭及歐洲市場。”

在張敏看來,荷蘭地理位置優越,物流業高度發達,大量從中國出口的商品可以通過荷蘭轉運至世界各地。“中荷關係會不斷向前,而荷蘭也做好了利用自己的空港優勢、物流優勢和最優的稅收方案為更多來自中國的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提供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