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的研究展望

關於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研究展望

1 農業生產的效益如何,是由成本和收入決定的

生產成本決定於農業生產過程的各種要素,如種子、化肥、農藥、勞動力、農業機械等,而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起著基礎的作用,它參與了一列系的田間作業過程,從最初的土壤耕種到最後的收穫,它的作業成本一般在總生產成本中要佔有很大的比重。在發達國家,一般要佔50%左右,在我國以種植業為主的機械化水平較高的農場,農業機器成本一般要佔30-50%,它在生產成本中比重最大,因此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根據國內外的管理經驗,農業機器系統配置水平的不同,將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產生顯著差異,因此,農業機器優化系統研究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農業機器優化系統的研究現狀

農業機器優化系統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合理配置農業機器來降低作業成本,從而獲得較高的農業生產效益,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確定了以下幾種不同的優化目標。

農業機器作業成本最低。在保證農業生產任務按計劃完成的前堤下,投入的農業機器作業成本最低是投資者經常考慮的原則,這種方法可以不考慮機組選擇和作物輪作方式的相互影響,一般僅能在人工完成配置的機組中進行選擇,也不能處理拖拉機和農機具的合理配置問題,它把沒能按農時要求完成作業而產生的適時性損失作為懲罰因子計入總成本中。如文獻[3]從最小成本角度來選擇合適的動力配置水平,種植作物為三種不同品種水稻、黃麻、小麥,輸入變量為種植面積、輪作方式、田間作業次序、作物產量、產值、機器購買價格等,優化結果表明,動力配置水平將隨著種植面積、輪作方式的變化而產生顯著變化。文獻都以農業機器作業成本最低作為優化的目標。

農業生產收益最大。投資者進行決策,總是希望獲取最大收益,這種方法主要考慮了農業機器成本,也考慮了土地、產量、種子、化肥、農藥、勞動力等成本要素,因而以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比較符合實際決策背景,能直接指導投資者進行決策,決策結果也容易被用戶接受。如文獻[8]設計了種植作物為大豆、花生的農業機器系統比較和成本分析模型,輸入變量為種植作物產量、產值、備選機器參數、田間作業次序、各項作業的起止日期等,通過計算農業機器成本、適時性損失等,可獲得純農業收入,比較得到最大的收益方案,可優化出相應的農業機器配置方案。文獻也是以最大收益作為決策目標來研究的。

動力資源配置最少。有的學者基於能量的觀點,以整個農業生產系統消耗的能量最低為優化目標,這種方法符合系統工程的思想,但在測算能量消耗時比較困難,也不直觀,一般僅適合研究人員使用。

3 農業機器優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 問題

農業機械裝備不合理大中型農機具較少,小型、微型機具居多,配套率較低,農機作業範圍較窄,從而制約農機具整體功能。在種植業和農產品粗加工領域,已基本上由機械取代了役畜生產,但是多數為小型機械,對農業

提質增效作用不高,影響了農業由粗放型向生產集約化生產的轉變。

農民的觀念更新不夠目前,廣大農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很難改變。農民對科技含量高的新機具、新技術的接受還處於觀望狀態,一些農戶購機只為“面子光”,與今天的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經濟性制約農民收入低,買機用機都遇到困難。農業機械往往一次性投資較大,與世界主要經濟強國比較差距很大。

農機化服務體系薄弱社會整體的服務程度不高,服務體系不完善,縣、鄉機構改革後,多數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撤併,農機推廣網絡出現斷層,使其職能難以正常發揮。縣、鄉、村三級農機服務站缺乏服務力度,在農機作業過程中,服務水平與農機現代化水平不相適應,嚴重阻礙農業機械化發展。

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中國與競爭力強的國家之間的主要差距在於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均較低,農業裝備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法制力度不夠假冒偽劣農產品充斥市場,使農戶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農具權益保證體系不夠完善,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監督體系尚未健全,農機具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有力保護,農機化發展尚需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3.2 措施及對策

強化農機化科技創新。加大宣傳力度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各級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從宣傳教育人手,支持開發引進具有市場需求的農業機械產品,力爭在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

建立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培植農機龍頭企業、農機專業戶,加強組織協調和引導服務,幫助其優化機具配置,拓寬服務項目,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其在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的各級作用;二是要鼓勵和引導各類農機作業中介服務組織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機經營效益;三是要加強農機化公共服務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蒐集、整理和發佈制度,為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

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進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機制200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開始實施,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農機化發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歷史。農機部門要運用一切宣傳手段和相關執法部門密切配合,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和落實農機法律、法規的熱潮,使之家喻戶曉。地方農機管理部門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配合立法機關做好農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真正使農機化發展納入法制化管理。

實行區域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為機械化連片作業創造條件農業機械化是以區域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為基礎的,政府應通過宏觀調控,引導農民在一定區域內從事某種產業開發,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

加大國家財政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機械化我國已進入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階段,國家財政有能力加大對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力度。

全面推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面推進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複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4 農業機器優化發展方向

4.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們已能方便地用LINDO,LINGO軟件來處理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問題[。計算機摸擬技術發展很快,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會有較快的發展和應用,它是由多個神元連接而成,可以用來摸擬人腦思維行為,作出科學的決策。

4.2 在國外,已有一些比較成熟、方便用戶使用的應用性成果,這些成果大都以決策支持系統的形式出現,方便用戶使用,在生產實際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加拿大,Murray等也開發了一個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用於管理加拿大主要農作物生產過程的多個方面,用於管理主要農作物生產過程的多個方面,如作物種類選擇、作業機器選擇、種植計劃、作物輪作、施肥、病蟲害管理、殘餘物管理、收穫、土壤保護等過程,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在意大利,Massi-mo Lazzari等開發了一個“農業機械系統評測”的模型,從戰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意大利農場的農業機械化問題,輸入作物品種、輪作時間和每一種作物的田間作業過程,模型能給出農業機器系統的配套方案。在丹麥,Sorensen開發了決策支持系統,重點用於制訂作物田間種植計劃和作業計劃。

4.3 我國在這方面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基礎薄弱,目前尚無廣泛應用的應用性成果,今後這方面的研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