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公務員面試答題理論思路之完結篇,值得好好收藏起來!

實用公務員面試答題理論思路之完結篇,值得好好收藏起來!

這是關於機關工作18法的完結篇,小編將所有的18法全部分享給了大家,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這機關工作18法不單適用於公務員面試,還適用於筆試中的申論,完全可以提高理論的深度和廣度。

十四、掌握特點,把握規律

特點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別之處,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與眾不同的特性,也就是個性。但無論事物如何複雜、如何變化,其背後都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繫和發展趨勢,這就是規律,也可以稱之為共性。

規律具有穩定性、重複性、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不能任意創造和改變,但可以認識和利用它來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造福人類。實踐證明,善於把握規律,才能認識事物發展的軌跡和趨勢,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倘若沒有掌握特點、把握規律,將會是盲目推進,不得要領,甚至事與願違。機關工作同樣如此,不同的處室和崗位都有其自身特點和規律,要想得心應手、從容應對、體現水平,就要掌握特點、把握規律。首先要正視每一件工作的個體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對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針對性地把每一個問題解決好、每一項工作落實好。

同時,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和崗位也有共同的規律,不能拍腦袋決策,否則就要吃苦頭,造成損失。要善於把平時零碎、膚淺、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全面、系統、本質的理性認識,使思想和行動既不落後也不超越於客觀實際,增強認識規律、找準規律、把握規律的能力,提高運用規律的水平,從而在具體工作中增強主動性和有效性。

十五、始終保持適度的緊張感

生命是需要永遠激活的,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氣神,工作必須在狀態,當幹部就得在狀態。對每一個人來說,壓力太大會崩潰,但沒有一定的壓力,不保持適度的緊張感,對身體、對生命、對工作都是負能量。魯迅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青蛙在溫水裡待得太久,就會跳不出來;人如果太閒適,就容易生出事、幹壞事。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有壓力不一定是壞事,適度的緊張感對於一個單位、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一個人的健康等方方面面都有好處,它能使我們不忘“初心”,遠離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始終讓思維和行動保持在平均水準以上,甚至可以迸發出超出想象的能力。

機關工作任務重、節奏快,更要人在崗上、崗在心上,時刻警醒、積極適應、快速跟進,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以“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一心一意謀工作、幹事業,推動創新發展。當然,也不能過於緊張,要勞逸結合,生動活潑,正確面對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壓力,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壓抑。

十六、不多事不誤事不壞事

不多事、不誤事、不壞事,看似簡單,要求不高,實則蘊含深刻。

“不多事”就是盡好本職、守好本分,看好自己的門,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不越位搶球,不無事生非,做老實人不吃虧。知事曉事不多事,就會太平無事。

“不誤事”就是勇於擔當、敢於負責,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崗位作為鍛鍊自己的舞臺,認真履職盡責,把工作作為展示自己才能的載體,這是一種牢記使命、敬畏崗位的責任自覺。也只有責任才能使一個人堅持和長久。

“不壞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壞別人的事、不壞大家的事、不壞集體的事。現在機關裡,有些幹部名利思想作怪、價值取向錯位、紅眼病嚴重,喜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混淆黑白,他們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人過不去、跟心過不去。豈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多行不義必自斃。要有陽光心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與人為善。

十七、急事緩辦、緩事急辦

所謂“急事”往往是突發事件、緊急事件、影響全局的事,讓人措手不及,無法選擇、不能迴避。人的一生,遇急遇險在所難免,能夠坦然面對,急事緩辦、緩事急辦才是大智慧。急事急辦可能會忙中出錯,急上加急就會錯漏百出,難以彌補。急中生智也是有的,但可遇不可求,急中生智是超常態,急中失措才是常態,所以說很多急事反而急不得。

急事緩辦體現的是一個人沉著冷靜、深思熟慮的智慧、勇氣和應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趕不要急,應當冷靜思考、從容應對,不急於表態,不隨便答覆,考慮周全後再去妥善辦理。

所謂“緩事”,是指常規性、日常性事務或者預先知道需要做的事,都是你必須做的職責內的事,類似統計報表、會議紀要、旬報月報等等,有的人往往認為這個事是一個周或者一個月以後的事,現在不用著急,以後再說,最後緩事都變成了急事,時間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團糟。

緩事急辦顯示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對緩事要有計劃,抽空及時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臨時抱佛腳,忙亂而又得不到好結果。

十八、務虛與務實相結合

務實是指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求實效;務虛則指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搞清楚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實踐,務虛就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

一般來說,人們比較警惕務虛不務實的毛病,卻不大重視只務實而不善或不會務虛的做法,如果過分強調“埋頭拉車”,忽視“抬頭看路”,就會陷入事無鉅細、疲於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難突破和提高。

孫悟空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每渡過一難,他都會騰雲駕霧到空中,看看妖魔鬼怪在何方,並思考如何應對,這其實就是務虛;如果發現妖怪,那就跳下來打,這就是務實。沒有務虛,務實就沒有方向性,所務之“實”就可能是一種盲動或蠻幹;沒有務實,目標計劃則都停留在想象階段,一切就都是空想。

務虛是為了更好地務實,要務好實必須務好虛。機關幹部要在務實中生存,更要在務虛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實幹否定務虛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務虛就是空談道理、只說不幹,更不能借口務虛,不幹實事、不求實效、坐而論道。既要真抓實幹、求真務實,又要善於謀劃、注重總結提升。一定要正確理解務虛與務實的關係,將二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不斷提高機關工作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