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在历史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clockzone


近代有个非常伟大的人说过,“矫枉必须过正”。对于历史,常常容易出现矫枉过正这个现象。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不管怎么样说,没有人否认这一点,那就是天平天国深刻的影响了近代的国家的历史发展。


在近代以来,无数的革命志士为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他们都是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为榜样的,大量宣扬太平天国的英雄故事。国父孙中山先生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洪秀全,并自诩为洪秀全第二。所以辛亥革命建立以后,民国的教科书中对太平天国还是持褒奖态度的,他们认为太平天国主要有以下意义:

汉人重新掌握了权力。因为太平天国波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广,而且自身实力相当之强。这使得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像曾国藩为首的一大批汉人慢慢掌握了军政大权。湘军、淮军的将领成为了地方督抚,他们慢慢开始分权,这加剧了清朝最后的灭亡。同时,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太平天国的旧部,这些底层的退伍军人很多最后加入了反清的秘密会党。

所以1933年的民国教科书就这样评价过太平天国:

“它是一场既反清,又反帝的原始民主主义的农民起义革命运动。”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就不一样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从“皇清武功”作为出发点。所以天平天国必然是“作乱”、“匪乱”,基本的介绍都是围绕着清廷是如何为国为民,镇压及最终消灭太平天国运动的。大量的笔墨都花在太平天国是如何“蛊惑人心”,朝廷的军队是如何进行镇压,湘军如何崛起,以及太平天国不同将领之间的内讧。

他们认为太平天国这种运动可以简单的归纳如下:

广东、广西连年发生灾荒,这是引发这次大乱的偶然因素。洪秀全等人受到了外来宗教的蛊惑,这才作乱犯上的。毕竟当时的广东从地理上来说,是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的。


现代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是有一个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像洪秀全这样的农民起义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的书籍都是对他们持绝对的赞赏态度。因为那个时代的要求必须导致了这样片面的评价。

后来对外开放以后,社会风气开始变化,然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又倒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仿佛又回到了清朝那个时候,几乎很少人对太平天国有正面评价。

不久的将来,太平天国的评价肯定又会变化,肯定会着重讲述他们抗击列强的一面。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历史书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变化。

太平天国的爆发,持续14年,波及清代南部多个省份,因战乱导致的人口损失过亿。特别是繁华的江南地区,战争过后,几成焦土。客观来说,太平天国造成的生产力大破坏,完全超过了百姓在原有体系下赋役的范围。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又是必然的。这是传统封建制度到了中期社会矛盾出现的集中表达,而且清代还牵扯到东西的冲突,加剧了社会矛盾。

清代统治者把太平天国称为粤匪,发匪或发逆,当然是基于统治的意义上讲的。孙中山很崇拜洪秀全,就自称洪秀全第二,因此国民政府对于太平天国是比较肯定的态度,一度有洪杨革命的说法。在以前的革命史观念下,我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既是农村起义最高峰,又标志了亚洲革命的萌芽之类的。

但是近些年,由于资料的挖掘,观念的变化,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就出现了很多多元的色彩。太平天国带来的秩序大破坏,实际上对民众来说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伤害。

不过,如同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官僚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极致一样,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披着被改造过宗教的外衣,以太平为幌子,达到了势力巅峰。

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了清代的倾覆。平定太平天国之乱,耗费无数,汉族士大夫开始崛起,清朝的命运步入了终结的历史。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这是一场很荒诞的闹剧。一个本没有具体信仰、资质平平的奸人,毕志科举谋取功名,屡次名落孙山。在人生的中年期,失意、落魄几近绝境,转信自己一知半解的基督教。得益于西方传教士布教机缘,借助江西社会底层基督教受众较多基础和农村因信息不畅、没文化等因素形成的迷信陋习文化,装神弄鬼,蛊惑一帮不真正了解和信仰基督教义的底层暴民,靠农民的狡诈和帝王的权术,搞出了一个集西洋教、专制体制、愚昧迷信混杂结合的怪胎组织。这就不难理解和解释这样的怪胎组织闹出的天父、天兄笑话和为夺权抢利上演的血淋淋的自相残杀。这场闹剧给我们的民族没有带来社会思想、物质、技术、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没有任何积极进步意义,反而致使大半个中国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和退步。


JINCHENGYINZHE


进步意义的话,就是加速满清灭亡,促进中国政治统治重组。清朝后期闭关政策,对世界工业革命充耳不闻,狂妄自大,再继续下去只会让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1851年金田起义,1912年清朝灭亡,假如太平天国早几年发生的话,像李自成一样能打进首都宰了慈禧的话,中国说不定像袁世凯一样的人提前立宪成功了(光绪是赞成立宪的,李鸿章也对慈禧说过“臣实是康党”,也是赞成立宪的),或者像孙文一样的人共和革命提前成功了,无论哪样成功(估计洪秀全最终成功的概率小,成了也容易被推翻),中国早点进入现代化社会,生产工业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悲剧。最起码1931年弹丸小国日本不敢来搞事情。

太平天国就是一场流氓革命,“满清鞑子祖先乃白狐赤狗幻化而生”这是太平天国的革命口号,官方宣传,所以一帮流氓。太平天国所过之处,岳王庙,孔庙全部砸毁,烧书,烧文献,什么流氓事都干。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取字秀全,拆开来就是禾乃人王,创立拜上帝教,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杨秀清经常扮演耶稣附体,成了洪秀全的爸爸,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封王2700多个,嫔妃108个,给妃编号,1号2号3号……洪秀全和杨秀清争权,(不知道跟“爸爸”这个伦理哏有没有关系),发动天京事变,杨秀清一家被韦昌辉所杀,韦昌辉借机杀了杨秀清部众两万余人,后来洪秀全为了堵大家嘴,把韦昌辉也杀掉了。石达开是首义六杰里最有本事的,曾做过武举人,曾国藩的湘军打太平军一路捷报,为数不多的几次失败都是被石达开打的,差点在船上被石达开烧死。天京事变后太平军革命元老基本死光了,石达开一呼百应,很有影响力,洪秀全害怕了便大封自己嫡系,亲哥哥洪仁发,洪仁达都被封王,石达开看着这个争权,愤然带兵出走。最终天京被曾国荃攻陷,洪秀全吃草中毒身亡。




puppy205


🌹网友们!评论历史事件,不可离开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条件。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了十四年(1851年—1864年)。建立了与满清王朝分庭抗礼的政权。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①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的局限性:阶级局限,时代局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时代任务。

📕太平天国的历史提示: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实現国家独立、人民民主。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推翻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③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还不可能明确地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主张,不可能进行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①它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②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③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与旧式的农民起义相比,从理论基础、组织领导、纲领、任务、向西方学习等方面,都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


笑看东篱


太平天国运动现在主流观点都是赋予积极意义的。因为它代表着反帝反封建,鼓舞受压迫的农民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他也可以说直接或者间接地加速导致清朝的灭亡,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等提供了信心和理论上的可能。但是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据统计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国人口锐减1个亿,这在人类史上是前所未见的。无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还是清政府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老百姓的安危。还有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等人已经只顾着贪图享乐,早已忘记当初起义的目的,导致内乱不断,并且他们的治国理念实质上是一种天方夜谭,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他们能够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想必也只是另外一个清政府。照样无法挽回颓势的国运。


林间小花鼠历史记忆


天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如下: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金田起义开始,一直到1864天京陷落,轰轰烈烈进行了十三年,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与走向都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它可以说是成功的,打着反清反帝的旗号,高歌猛进,曾一度打到天津,离攻陷北京只有一步之遥,同时颁发各种新法令,推行各种新制度,传播了平等思想,为接下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同时也是失败的,它所推行的许多制度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真正实行,同时领导者的思想修养不足,安于享乐,导致最终的失败。

在思想上,太平天国带来的意义体现于拜上帝教的创立和一些制度的创立于推行。1843年 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这就是太平天国的前身,以教立国,结合基督教与中国儒教创立的拜上帝会。这说明洪秀全已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不足,希望引入西方的一些先进观念来拯救中国,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从思想上学习西方,而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建国以后推行的《天朝田亩制》,更是开了世界上共产主义的先河,也因此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同时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度,既剥夺了地主的权利与地位,还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端。之后的《资政新篇》,则是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的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在行动上,太平天国既打击了封建的清朝,同时也动摇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地位。

虽说最后的太平天国的和败亡和拜上帝教有密切关系;《天朝田亩制》也过于理想化,只是在前期的时候帮助了太平军拉拢人心,贮备物资,而在最后却演变为统治阶级腐化的根源;《资政新篇》也缺乏对客观环境和历史现状的分析,导致只是一纸空文;最后也未能推翻清政府,将洋人赶出国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做法都从一定程度打击了封建统治,宣传了新的思想,打开中国人思想上的大门,让饱受压迫的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萌生的反抗的念头,为将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总的来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这是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一次伟大尝试,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的发布于推行也体现了国人渴望强大,渴望发展,渴望摆脱落后的愿望。

但由于各种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在留下民主与希望的同时,它还带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领导层的思想层次太低,小农意识太重,无法很好把握时局。

其一,过于迷信,开始的时候拜上帝教的确为洪秀全传播自己的思想,

壮大自己的势力及拉拢民心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隐藏了不少隐患。拜上帝教创立之初号称是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儒家大同思想的结合,但实际上洪秀全只是一介农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最后将儒家经书称为“妖书”;对基督教的认识也很肤浅,只是源于中国一些传教士,直到创教后四年才第一次读到《圣经》,外国传教士甚至拒绝为其洗礼;并且在1848年,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萧朝贵首次假装“天兄下凡。从这些事件,我认为洪秀全并不是真正想创立一个教会来为民众指出一条光明之路,而仅仅是为了拉拢民心扩大影响力的一种策略,在后期则是用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假借上帝名义,胡作非为,颠倒是非,满足个人利益。最后甚至扭曲到杨秀清假扮“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这也彻底激发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其二,安于享乐,争权夺利。这样的教训太多了,大兴土木,兴建宫室,沉溺酒色等等,不是太平天国所特有的,就不展开多说了。

其三,不顾现实,过于理想主义。无论《天朝田亩制》还是《资政新篇》,无疑都是先进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其过于先进,导致无法实施。《天朝田亩制》在初期时取得一定成果,帮助太平天国拉拢了民心,储存了足够的物资,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但在政局日趋稳定后,其弊端就开始体现出来,绝对的平均主义导致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因为统治阶级的自私,统一收入圣库的财物都被中饱私囊,用作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资政新篇》完全脱离了中国现状,彻底成为一纸空文,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当时,怎么实行资本主义?

天平天国所做的每一件事,颁发的每一条法令,几乎都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只是因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大家被压迫已久渴望释放的环境下,这一切都被民众热切的期盼所掩盖,都被暂时忽略了。当定都天京后,政局开始稳定下来,这些最初埋下的地雷便开始爆炸,太平天国也就随之灭亡。


沧浪之水中国深圳


太平天国运动是落魄文人洪秀全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野心,通过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的针对大清帝国,满族人的邪教运动,目的是颠覆大清帝国,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大清帝国由于长期的和平安宁,国家军队几乎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这就使得太平天国很快就控制了半个中国。

后来由于太平天国的内讧,以及大清帝国的汉族地方军阀势力的崛起

,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却导致了大清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土崩瓦解,使得大清帝国在这之后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所有的近代化,现代化的努力,几乎都成为了不可能。

否则,中央集权的大清帝国就能够像日本那样完成现代化的进程,而不会爆发革命,更不会被汉族军阀势力逼迫移交国家的权利,也不会有民国期间三十多年的军阀割据,内忧外患。

因此,可以这么说,太平天国误国,洪秀全是千古罪人。


沈阳杨艺


太平天国运动,在当下有很多人认识片面,甚至妖魔化太平天国,认为其是邪教,对社会危害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要用当时的历史阶段评价。清末,社会的主要矛盾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太平天国举起反清大旗,是有进步意义的。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行者78117526


唯一的意义是证明了八旗子弟们是一帮垃圾废物。一帮才洗脚上田的农夫们,在没有任何的军事理论军事谋略的一群半吊子首领的带领下,居然可以从广西金田一直打到南京,出广西后,沿途大城镇,只有汉大臣张亮基,骆秉章防守的长沙不失。满臣驻守的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无一例外,全都是一攻而克。当时的军机大臣肃顺不得已发出感叹:我们满人多混蛋!从此以后,军权悄悄地转移到了汉大臣们的手中,后来的东南互保,辛亥革命,皆因此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