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在歷史上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

clockzone


近代有個非常偉大的人說過,“矯枉必須過正”。對於歷史,常常容易出現矯枉過正這個現象。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不管怎麼樣說,沒有人否認這一點,那就是天平天國深刻的影響了近代的國家的歷史發展。


在近代以來,無數的革命志士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他們都是以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為榜樣的,大量宣揚太平天國的英雄故事。國父孫中山先生年輕的時候非常崇拜洪秀全,並自詡為洪秀全第二。所以辛亥革命建立以後,民國的教科書中對太平天國還是持褒獎態度的,他們認為太平天國主要有以下意義:

漢人重新掌握了權力。因為太平天國波及的範圍實在是太廣,而且自身實力相當之強。這使得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像曾國藩為首的一大批漢人慢慢掌握了軍政大權。湘軍、淮軍的將領成為了地方督撫,他們慢慢開始分權,這加劇了清朝最後的滅亡。同時,無論是湘軍、淮軍、還是太平天國的舊部,這些底層的退伍軍人很多最後加入了反清的秘密會黨。

所以1933年的民國教科書就這樣評價過太平天國:

“它是一場既反清,又反帝的原始民主主義的農民起義革命運動。”


清末的歷史教科書就不一樣了。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完全是從“皇清武功”作為出發點。所以天平天國必然是“作亂”、“匪亂”,基本的介紹都是圍繞著清廷是如何為國為民,鎮壓及最終消滅太平天國運動的。大量的筆墨都花在太平天國是如何“蠱惑人心”,朝廷的軍隊是如何進行鎮壓,湘軍如何崛起,以及太平天國不同將領之間的內訌。

他們認為太平天國這種運動可以簡單的歸納如下:

廣東、廣西連年發生災荒,這是引發這次大亂的偶然因素。洪秀全等人受到了外來宗教的蠱惑,這才作亂犯上的。畢竟當時的廣東從地理上來說,是容易受到西方的影響的。


現代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是有一個變化的。剛開始的時候像洪秀全這樣的農民起義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對他們持絕對的讚賞態度。因為那個時代的要求必須導致了這樣片面的評價。

後來對外開放以後,社會風氣開始變化,然後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又倒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彷彿又回到了清朝那個時候,幾乎很少人對太平天國有正面評價。

不久的將來,太平天國的評價肯定又會變化,肯定會著重講述他們抗擊列強的一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歷史書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實際上存在著一個明顯的變化。

太平天國的爆發,持續14年,波及清代南部多個省份,因戰亂導致的人口損失過億。特別是繁華的江南地區,戰爭過後,幾成焦土。客觀來說,太平天國造成的生產力大破壞,完全超過了百姓在原有體系下賦役的範圍。但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又是必然的。這是傳統封建制度到了中期社會矛盾出現的集中表達,而且清代還牽扯到東西的衝突,加劇了社會矛盾。

清代統治者把太平天國稱為粵匪,髮匪或發逆,當然是基於統治的意義上講的。孫中山很崇拜洪秀全,就自稱洪秀全第二,因此國民政府對於太平天國是比較肯定的態度,一度有洪楊革命的說法。在以前的革命史觀念下,我們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也是很高的,既是農村起義最高峰,又標誌了亞洲革命的萌芽之類的。

但是近些年,由於資料的挖掘,觀念的變化,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就出現了很多多元的色彩。太平天國帶來的秩序大破壞,實際上對民眾來說是一個無法挽回的傷害。

不過,如同明清時期中國封建官僚制度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極致一樣,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披著被改造過宗教的外衣,以太平為幌子,達到了勢力巔峰。

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意義,是促進了清代的傾覆。平定太平天國之亂,耗費無數,漢族士大夫開始崛起,清朝的命運步入了終結的歷史。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這是一場很荒誕的鬧劇。一個本沒有具體信仰、資質平平的奸人,畢志科舉謀取功名,屢次名落孫山。在人生的中年期,失意、落魄幾近絕境,轉信自己一知半解的基督教。得益於西方傳教士佈教機緣,藉助江西社會底層基督教受眾較多基礎和農村因信息不暢、沒文化等因素形成的迷信陋習文化,裝神弄鬼,蠱惑一幫不真正瞭解和信仰基督教義的底層暴民,靠農民的狡詐和帝王的權術,搞出了一個集西洋教、專制體制、愚昧迷信混雜結合的怪胎組織。這就不難理解和解釋這樣的怪胎組織鬧出的天父、天兄笑話和為奪權搶利上演的血淋淋的自相殘殺。這場鬧劇給我們的民族沒有帶來社會思想、物質、技術、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沒有任何積極進步意義,反而致使大半個中國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造成很大的社會動盪和退步。


JINCHENGYINZHE


進步意義的話,就是加速滿清滅亡,促進中國政治統治重組。清朝後期閉關政策,對世界工業革命充耳不聞,狂妄自大,再繼續下去只會讓中國更加落後於世界。1851年金田起義,1912年清朝滅亡,假如太平天國早幾年發生的話,像李自成一樣能打進首都宰了慈禧的話,中國說不定像袁世凱一樣的人提前立憲成功了(光緒是贊成立憲的,李鴻章也對慈禧說過“臣實是康黨”,也是贊成立憲的),或者像孫文一樣的人共和革命提前成功了,無論哪樣成功(估計洪秀全最終成功的概率小,成了也容易被推翻),中國早點進入現代化社會,生產工業化,可能不會有後來的悲劇。最起碼1931年彈丸小國日本不敢來搞事情。

太平天國就是一場流氓革命,“滿清韃子祖先乃白狐赤狗幻化而生”這是太平天國的革命口號,官方宣傳,所以一幫流氓。太平天國所過之處,嶽王廟,孔廟全部砸毀,燒書,燒文獻,什麼流氓事都幹。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取字秀全,拆開來就是禾乃人王,創立拜上帝教,說自己是上帝的二兒子,楊秀清經常扮演耶穌附體,成了洪秀全的爸爸,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封王2700多個,嬪妃108個,給妃編號,1號2號3號……洪秀全和楊秀清爭權,(不知道跟“爸爸”這個倫理哏有沒有關係),發動天京事變,楊秀清一家被韋昌輝所殺,韋昌輝藉機殺了楊秀清部眾兩萬餘人,後來洪秀全為了堵大家嘴,把韋昌輝也殺掉了。石達開是首義六傑裡最有本事的,曾做過武舉人,曾國藩的湘軍打太平軍一路捷報,為數不多的幾次失敗都是被石達開打的,差點在船上被石達開燒死。天京事變後太平軍革命元老基本死光了,石達開一呼百應,很有影響力,洪秀全害怕了便大封自己嫡系,親哥哥洪仁發,洪仁達都被封王,石達開看著這個爭權,憤然帶兵出走。最終天京被曾國荃攻陷,洪秀全吃草中毒身亡。




puppy205


🌹網友們!評論歷史事件,不可離開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歷史條件。

🌲太平天國運動堅持了十四年(1851年—1864年)。建立了與滿清王朝分庭抗禮的政權。

🇨🇳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①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爭的最高峰;②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③對後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

🌲太平天國的侷限性:階級侷限,時代侷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階級不能完成時代任務。

📕太平天國的歷史提示:①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獨立、人民民主。②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推翻侵略勢力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③當時中國的資產階級還沒有產生,還不可能明確地提出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主張,不可能進行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太平天國的歷史地位: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①它沉重地打擊了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②勇敢地擔負起反侵略的任務;③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國與舊式的農民起義相比,從理論基礎、組織領導、綱領、任務、向西方學習等方面,都體現出新時代的特點。


笑看東籬


太平天國運動現在主流觀點都是賦予積極意義的。因為它代表著反帝反封建,鼓舞受壓迫的農民拿起武器來保護自己。他也可以說直接或者間接地加速導致清朝的滅亡,對於建設新時代中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後來的辛亥革命等提供了信心和理論上的可能。但是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據統計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中國人口銳減1個億,這在人類史上是前所未見的。無論是太平天國的領導還是清政府都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老百姓的安危。還有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等人已經只顧著貪圖享樂,早已忘記當初起義的目的,導致內亂不斷,並且他們的治國理念實質上是一種天方夜譚,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他們能夠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想必也只是另外一個清政府。照樣無法挽回頹勢的國運。


林間小花鼠歷史記憶


天平天國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如下:

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金田起義開始,一直到1864天京陷落,轟轟烈烈進行了十三年,對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與走向都產生了重大與深遠的影響。它可以說是成功的,打著反清反帝的旗號,高歌猛進,曾一度打到天津,離攻陷北京只有一步之遙,同時頒發各種新法令,推行各種新制度,傳播了平等思想,為接下來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它同時也是失敗的,它所推行的許多制度只是紙上談兵,並未真正實行,同時領導者的思想修養不足,安於享樂,導致最終的失敗。

在思想上,太平天國帶來的意義體現於拜上帝教的創立和一些制度的創立於推行。1843年 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在家鄉廣東花縣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這就是太平天國的前身,以教立國,結合基督教與中國儒教創立的拜上帝會。這說明洪秀全已意識到了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不足,希望引入西方的一些先進觀念來拯救中國,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從思想上學習西方,而不單單只是停留在技術層面上。

建國以後推行的《天朝田畝制》,更是開了世界上共產主義的先河,也因此曾被馬克思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政權。同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制度,既剝奪了地主的權利與地位,還體現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中國近代民主的開端。之後的《資政新篇》,則是第一次在中國提出的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

在行動上,太平天國既打擊了封建的清朝,同時也動搖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地位。

雖說最後的太平天國的和敗亡和拜上帝教有密切關係;《天朝田畝制》也過於理想化,只是在前期的時候幫助了太平軍拉攏人心,貯備物資,而在最後卻演變為統治階級腐化的根源;《資政新篇》也缺乏對客觀環境和歷史現狀的分析,導致只是一紙空文;最後也未能推翻清政府,將洋人趕出國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做法都從一定程度打擊了封建統治,宣傳了新的思想,打開中國人思想上的大門,讓飽受壓迫的國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萌生的反抗的念頭,為將來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總的來說,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在於這是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一次偉大嘗試,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的發佈於推行也體現了國人渴望強大,渴望發展,渴望擺脫落後的願望。

但由於各種原因,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在留下民主與希望的同時,它還帶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教訓。太平天國失敗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領導層的思想層次太低,小農意識太重,無法很好把握時局。

其一,過於迷信,開始的時候拜上帝教的確為洪秀全傳播自己的思想,

壯大自己的勢力及拉攏民心做出巨大貢獻,但同時也隱藏了不少隱患。拜上帝教創立之初號稱是基督教與中國傳統儒家大同思想的結合,但實際上洪秀全只是一介農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並不深入,最後將儒家經書稱為“妖書”;對基督教的認識也很膚淺,只是源於中國一些傳教士,直到創教後四年才第一次讀到《聖經》,外國傳教士甚至拒絕為其洗禮;並且在1848年,楊秀清首次假裝“天父下凡”。蕭朝貴首次假裝“天兄下凡。從這些事件,我認為洪秀全並不是真正想創立一個教會來為民眾指出一條光明之路,而僅僅是為了拉攏民心擴大影響力的一種策略,在後期則是用來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一種手段。假借上帝名義,胡作非為,顛倒是非,滿足個人利益。最後甚至扭曲到楊秀清假扮“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這也徹底激發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

其二,安於享樂,爭權奪利。這樣的教訓太多了,大興土木,興建宮室,沉溺酒色等等,不是太平天國所特有的,就不展開多說了。

其三,不顧現實,過於理想主義。無論《天朝田畝制》還是《資政新篇》,無疑都是先進的,然而,也正是因為其過於先進,導致無法實施。《天朝田畝制》在初期時取得一定成果,幫助太平天國拉攏了民心,儲存了足夠的物資,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但在政局日趨穩定後,其弊端就開始體現出來,絕對的平均主義導致農民勞動積極性不高;因為統治階級的自私,統一收入聖庫的財物都被中飽私囊,用作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資政新篇》完全脫離了中國現狀,徹底成為一紙空文,在生產力如此低下的當時,怎麼實行資本主義?

天平天國所做的每一件事,頒發的每一條法令,幾乎都存在著重大的弊端,只是因為在當時特定的環境,大家被壓迫已久渴望釋放的環境下,這一切都被民眾熱切的期盼所掩蓋,都被暫時忽略了。當定都天京後,政局開始穩定下來,這些最初埋下的地雷便開始爆炸,太平天國也就隨之滅亡。


滄浪之水中國深圳


太平天國運動是落魄文人洪秀全為了踐行自己的政治野心,通過以拜上帝教為號召,發動的針對大清帝國,滿族人的邪教運動,目的是顛覆大清帝國,取得國家的領導權。

大清帝國由於長期的和平安寧,國家軍隊幾乎失去了應有的戰鬥力,這就使得太平天國很快就控制了半個中國。

後來由於太平天國的內訌,以及大清帝國的漢族地方軍閥勢力的崛起

,使得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了下去,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卻導致了大清帝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土崩瓦解,使得大清帝國在這之後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等所有的近代化,現代化的努力,幾乎都成為了不可能。

否則,中央集權的大清帝國就能夠像日本那樣完成現代化的進程,而不會爆發革命,更不會被漢族軍閥勢力逼迫移交國家的權利,也不會有民國期間三十多年的軍閥割據,內憂外患。

因此,可以這麼說,太平天國誤國,洪秀全是千古罪人。


瀋陽楊藝


太平天國運動,在當下有很多人認識片面,甚至妖魔化太平天國,認為其是邪教,對社會危害大。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要用當時的歷史階段評價。清末,社會的主要矛盾既有階級矛盾,又有民族矛盾。太平天國舉起反清大旗,是有進步意義的。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行者78117526


唯一的意義是證明了八旗子弟們是一幫垃圾廢物。一幫才洗腳上田的農夫們,在沒有任何的軍事理論軍事謀略的一群半吊子首領的帶領下,居然可以從廣西金田一直打到南京,出廣西后,沿途大城鎮,只有漢大臣張亮基,駱秉章防守的長沙不失。滿臣駐守的武昌,九江,安慶,南京無一例外,全都是一攻而克。當時的軍機大臣肅順不得已發出感嘆:我們滿人多混蛋!從此以後,軍權悄悄地轉移到了漢大臣們的手中,後來的東南互保,辛亥革命,皆因此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