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戶外教育網


你有沒有發現,小孩子對兩樣東西天然的喜歡,一是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二是大自然。

一走進大自然,孩子的天性就馬上得到解放。那種自由自在,熱情奔放,哪個作爸爸媽媽的看了,都心生歡喜?

孩子能從大自然中學到很多東西,比書本更直觀更深動、更具體

當孩子看見螞蟻搬家,成百上千的螞蟻,排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一個挨一個地往前走,孩子們遵下來可以看半天。當一隻螞蟻找到一個昆蟲屍體,它搬不動,就會回去叫來一大幫同伴一起搬回家。

父母可以加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就可以學到螞蟻的群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這就是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深動教材。

在大自然裡,當發現候鳥因季節變化而南北遷徙,孩子們可以學到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成因,以及鳥兒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措施-----改變不了氣候的變化,就以自我遷徙的方式,去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氣候。孩子可以學到適應環境的能力

孩子可以懂得陽光雨露是怎樣哺育和灌溉大地萬物,使花草樹木茁壯成長,莊家得到豐收。孩子可以觀察燕子、蜜蜂如何辛勤勞作,如何構建自己的家園,蝴蝶怎樣採蜜,蚯蚓如何鬆土,小熊怎樣冬眠,樹木如何隨季節變化發芽、生長和落葉等。

孩子們還可以學到動物們是怎樣覓食,怎樣保護自己,怎樣增強自身的力量來適應環境。

大自然很神秘,孩子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並且比書本更深動、更自然。

孩子經常走近大自然,可以培養孩子的性格

山的宏偉與氣度,水的溫順與包容,地的寬廣與坦蕩,都可以給孩子的性格以啟發意義。家長應當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同孩子一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並適時地啟迪孩子的心靈和認知。其實,這是培養孩子性格的大好方式。

如果讓孩子成天呆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久而久之,難免心胸狹隘、性格急躁。

孩子多親近大自然,有利於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

孩子上學後,要學習寫作文。要寫好文章,沒有觀察,頭腦裡沒有深刻的素材記憶,就寫不深動,寫不具體,寫出來的東西也無法令人感動,更談不上具有啟發意義和主題思想的提煉。

父母帶孩子到大自然裡玩耍的時候,可以用語言描繪大自然的美好,描繪大自然的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回家後,可以把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那就是一篇日記、一篇記敘文、一篇散文或一篇觀後感。


不一而足,總之,大自然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的教材,走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孩子必然會受益良多。讓孩子們走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學習大自然,成長自我!


-END-

謝謝


快樂成長社區


作為一個15歲男孩的媽媽,我理解的自然教育是指利用大自然拓寬孩子受教育的空間,並尊重孩子自然成長規律,實現學校教育和課外實踐有機結合的大教育。 在我看來,這種意義上的自然教育不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知名的教育專家孫雲曉在其書《振救男孩》中分析了當前男孩成長與教育的四大危機並指出:“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兇猛的殺手。”

但是,應試教育和升學考試卻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怎樣幫助孩子,尤其是那些暫時有各種困難的男孩子們,不再為學業壓力和挑戰所困呢?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美式教育"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觀念的啟發,我們於2014年春流轉土地,在建設生態農場和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同時,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道象農場自然學校”,讓孩子們把課堂學習與大自然體驗探究結合起來,並遵從自身成長規律,以實現孩子身體和心智的共同成長。


1. 在生產中勞其筋骨的同時,孩子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勞動的神奇――有付出才有收穫!無論是稻田裡收割穀子還是果園裡採摘桃子,孩子們收穫的不僅是農產品,更是成功的愉悅與不怕困難的堅韌。努力,堅持,追求成功,這不也正是所有教育所著重的品質嗎?





2.在“跟隨專家種樹”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有具體知識和技能上的收穫,也得到了在專注,傾聽,提問和思考上的提升。顯然,當孩子們把在大自然中用到的學習能力遷移到課堂中,他們的課內學習也會受益多多。



3. 通過參與日常的呵護樹苗,修枝剪葉,套袋防蟲等工作,孩子們體會到園丁的付出與管護對於樹木成材和果實成熟的重要性。面對自己園丁般的老師時,如果他們能從內心裡尊師重教,謙遜而認真地聽取老師的教導,那麼,孩子們從今天的幼苗長成明天的參天大樹就指日可待。




4.最為重要的是,農業涉及方方面面:植作物的生長,環保,水利,灌溉,生物肥料,商品宣傳與營銷等等。隨著循環農業,智慧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農場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驗探究空間。帶著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去學習,孩子們的生物,化學,物理,科學,地理等各個學科也就不再是書本上顯得空洞的知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與做相結合是最有效的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的途徑。




(這是一位“道象農場自然學校”同學為農場設計的太陽能自動蓄水池系統的模型,獲成都市中學生科技發明製作二等獎。)

近5年的“道象農場自然學挍”的嘗試,讓我們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進步:家長們真正體驗到靜待開花所需的耐心與付出,而孩子們帶著興趣與責任,結合努力與研習,實現了身體與心智的雙成長,校內學習和課外發展相促進!


操心牧羊犬


關於教育有多重要,我個人認為重要的讓我無法形容,幾乎是用幾篇,不,幾百篇文章難以論述清楚,幾萬言難以說得明白。因為它太廣範,而且不重要了。仔細想一下,人類生活基本可分兩大領域。一是精神領域,另一個是物質領域。對教育而言,它既涉列物質領域,又貫穿精神領域裡的每個角落。它對人類精神領域方面的作用和意義,不是其它任何工具所能替代的。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是勿庸致疑的。僅從一個側面想一下,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價值取象的形成、發展過程無一不與教育密切相關。最基本的人類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哪一件亊離開了教育。教育對社會環境的朔造,反過來社會環境對人們價值取象的影,是有機聯繫的,不可分割的。談到這裡,我想起了《推背圖》中的一句話〃千言萬語說不盡〃。總之,人類需要教育,教育改造人類。無論是從事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還是從事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都離不開教育。教育對兩類財富創造者,創造出來的產品如何又宻不可分。所以,教育太重要了。


劉相成213


大自然有許多和人交流的聲音,只是人不注意它們,比如田裡的蟲叫聲,青蛙叫聲,布穀鳥聲,還有流水聲,閃電雷鳴聲。這看起來很自然,其實那是自然界的聲音,只要我們用心就會聽到,那是自然界和人在交流它們的喜怒哀樂。

把孩子領到大自然中,讓她學會聆聽它們的聲音,領略它們的感情,培養她愛護大自然的情趣,對她的心胸培養起到很好作用。讓她感受自然界的美,自然界的知識,讓她在親身體會下獲得知識。

現在的孩子,不缺書本知識,但缺到大自然體會的知識,書本知識教會的必須到自然中去實踐,比如下雨了到那裡避雨比較安全,冬天河裡的冰面不要滑冰,如何防止觸電等等,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讓孩子學會愛大自然,並體會它們的聲音,觸摸大自然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