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要投資創新藥領域 先投“賣水者”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要投资创新药领域 先投“卖水者”

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007年,擁有十多年股票投資經驗的林存創辦了深圳市森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瑞投資)。在公司成立之初,林存就樹立了價值投資理念,森瑞投資的目光也聚焦在了醫藥醫療產業。從2016年起,森瑞投資更是直接轉型成純醫藥醫療領域的二級市場私募基金。

據瞭解,近十年來,森瑞投資的產品累計收益率超過30倍,且在醫藥行業基金排名里名列前茅。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中國醫藥資本論壇”召開之際,記者專訪了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深入瞭解其二十多年的投資、創業經歷,成功穿越“牛熊”的投資邏輯以及對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的獨特見解。

動嘴動筆不如自己做私募

NBD:你1991年開始做股票投資,97年後進入君安證券,十年後(2007年)創立了森瑞投資,能否談談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契機和原因,讓你創立了這家公司?

林存:那個時候我們在君安證券做研究,可是研究工作,無論你是用嘴說出來,還是用報告寫出來,客戶的理解效率並不高。只有親自去做,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更好地體現出來,客戶也能夠真正跟得上,所以我覺得動嘴動筆不如自己做私募基金,這樣更能實現價值。我們從2001年左右就開始進入投資理財行業,但是那個時候還不存在私募基金,所以到2007年才註冊森瑞投資。

NBD:A股市場中,新概念、新熱點不斷湧現,你為什麼會一直在堅定地投資醫藥健康產業呢?

林存: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很多週期性行業,或者說製造業還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而我們觀察到醫藥醫療行業對經濟環境不敏感,能夠出現長期的複利增長,特別是那些研發能力領先、產品質量優秀的公司,呈現出越做越大的趨勢。

再加上現在開始進入老齡化的加速階段,大病高發。我們認為,在醫藥醫療行業進行長期的投資,可以獲得超常規的回報,所以我們從2010年以後就不斷地加碼研究醫藥,直到2016年,我們對外宣稱,森瑞投資已經是純醫藥行業的私募基金了。

醫藥行業正呈現兩大趨勢

NBD:從你多年對醫藥大健康行業的研究來看,中國的醫藥行業有幾個大的趨勢?

林存:

第一,中國醫藥行業正在向寡頭格局不斷靠攏或者說形成這種趨勢。小的醫藥公司在競爭上處於劣勢,因為很多產品(需要的)研發投入巨大,加上品牌的信任度等等都對小公司不利;相反,大公司不僅研發規模更大,資金充沛,而且抗風險能力強。如果一個創新藥需要6到8年的開發,又需要收益資金的話,很多小企業最終都可能被拖垮,而大企業就能夠在長期競爭中不斷形成優勢。

第二個趨勢就是,中國的醫藥研發正迅速地追趕國際上的先進同行。例如,美國強生的市值達到3500億元,摺合人民幣約2萬億,而我國的醫藥龍頭恆瑞醫藥只有2500億元市值。但是隨著研發的不斷深入、人才的引入以及一級市場各種創投資金的不斷投入,我覺得未來幾年我國醫藥研發水平一定會不斷地進步,不斷推出很多自己首創的產品。

NBD:從行業來看,你認為今年我國醫藥健康行業有哪些熱點?行業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

林存:實際上整個醫藥產業都有很多亮點,例如醫療器械、診斷、試劑耗材、基因檢測等領域發展都非常快。今年的一部電影引發了大眾對抗癌藥的關注,實際上體現的是中國醫藥工業的短板,那麼我們就應該在這方面奮起直追,其實不僅是藥廠在努力,政府也在努力。所以,可以看到社保支付的覆蓋面不斷地擴大,保障範圍也在不斷加強,這同樣也給很多醫藥產品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生物醫藥的話,我們目前關注疫苗、血製品、胰島素、成長激素等,這幾個產業的發展都特別好,毛利率平均都在90%以上。

NBD:你認為,國家在資本市場政策方面對生物醫藥企業有哪些影響?

林存:生物科技企業上市已經有很多利好的政策,在近兩年A股市場大擴容的背景下,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醫藥板塊新上市的股票佔新股比例為15%;再加上港交所允許未盈利或無營收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大量的創新醫藥公司有了在香港上市的機會。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要投资创新药领域 先投“卖水者”

林存擁有十多年股票投資經驗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堅持“重醫輕藥”的投資邏輯

NBD:你如何看待我國醫藥創新方面的行業現狀?以及醫藥創新未來的發展?

林存:正如前面所說,從大環境來看,整個資本市場都非常歡迎醫藥股。而在一級市場,很多醫藥項目往往剛進入一期、二期臨床,估值就非常高了,所以整個醫藥領域不缺熱點、不缺錢。在創新藥方面,的確許多研發都還在路上,但追趕得很快,我國目前的創新藥立項有500項以上,我估計從2019、2020年以後就會陸續開花結果。

NBD:公司目前投資了哪些細分行業或公司,投資邏輯是什麼?

林存:因為創新藥畢竟還在路上,投資風險大、資金消耗也大,所以我們公司更加主張做創新藥的“賣水者”。我們現在認為CRO(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行業的增長才最靠譜,利潤來得最快。整個CRO板塊現在都增長得非常靚麗。所以,在創新藥領域的投資,我們主張先對藥進行觀察和跟蹤,要投先投為創新藥“賣水”的CRO領域。

其次,我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重醫輕藥”。因為創新藥研發還需要很長的過程,而且仿製藥又處於一個降價的大環境裡,所以我們對藥品的配置不高,但是整個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投得多,在2019年的投資上我們會更關注確定性高的領域。在“2018中國醫藥資本論壇”上,我重點提出了“重醫輕藥”的概念。

NBD:近5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投資案例是?

林存:近5年來看,應該是迪安診斷。迪安診斷是個典型的醫療服務商,為醫院進行代理檢驗服務的公司,我們投了他5年的時間,頭三年收益翻了整整17倍,但是後來因為競爭、政策等問題,它的業務增長開始明顯放緩,股價又出現下跌,最後我們只賺了5倍出局。這個項目雖然對我們來講存有很大的遺憾,但是從各個方面也豐富了我們的投資知識,增加了一些投資的經驗。

NBD:從迪安診斷這個投資案例來看,公司總結了哪些投資的經驗呢?

林存:投資的經驗有兩點,第一,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要把投資的邏輯想得更長一點,可能三年時間都不能夠證明你就是對的,即使這三年可能業務發展很好,但作為私募基金,應該要把企業更長的週期看明白,才會避免中途發生的意外轉折。

第二個就是說,對於動態的估值還是要做一個緊密的跟蹤和評價。迪安診斷當年漲17倍的時候,動態估值就達到了200多倍,那個時候還是應該有一定的激流勇退。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