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產業互聯網,京東雲發力混合雲“奇襲”BAT?

一、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到了?

如果你關注最近互聯網行業的動向,就會發現不管是巨頭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在紛紛宣稱自己即將佈局產業互聯網或者是已經在產業互聯網方面取的成績,這表明隨著互聯網用戶紅利的衰竭,流量日益昂貴,而同時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可能就要來臨了。

騰訊是進軍產業互聯網的公司裡體量最大也最高調的一個。馬化騰在騰訊2018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到:“伴隨著“互聯網+”的持續推進,互聯網競爭由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騰訊將深耕消費互聯網,並擁抱產業互聯網。”

相應的,在今年9月的大型組織架構調整中,騰訊將負責手Q的功勳老臣湯道生調任至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部,其核心目的就是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去和阿里雲以及阿里新零售“硬碰硬”。

而中等體量的美團自8年前成立到現在一直是在C端用戶服務領域沒有邊界地大包大攬,但在今年10月也宣佈成立面向企業服務的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專門提供商戶和生鮮方面的食材供應鏈。

著名投資人朱嘯虎認為:“產業互聯網領域近期爆發的驅動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人力成本提升,以前一般中小企業不願意花錢買軟件,寧願花錢多僱幾個員工。但從最近幾年開始,一線員工的工資漲的非常快;

二、軟件從PC端向雲端轉移,基於PC的軟件是可以盜版的,但是今天,軟件都是基於雲端了,很難盜版;

三、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更具價值,很多事情以前根本做不到的,現在可以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且它的壁壘會非常高。”

不過,他也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企業服務和消費互聯網雖然看的是同樣指標,但是指標要求卻會更高。

二、雲服務是產業互聯網的核心

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互聯網人,我發現從1998年左右開始的互聯網創業,幾乎全部都是面向C端用戶的消費互聯網服務,大家都在做社交、遊戲、視頻和電商。而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中小公司們的日子其實沒過得沒有那麼滋潤,在中國的創業成本始終很高。

好不容易等到PC時期的互聯網格局基本已定的時候,智能手機又出現了,to C領域的戰役再度陷入焦灼的十年,中間經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力助推,我國創業公司的數量相比PC互聯網時代又已經成倍增長。

但是這些中小型公司普遍不像BAT和TMD等頭部公司,可以那麼毫無壓力和任性地把公司內所有的企業事務都由自己來做,他們承擔的成本很大,在企業溝通、服務器和基礎設施、人力財務行政、招聘和法律等層面很多都需要使用外包服務。

而這些因素,就是中國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基礎。

在這個產業互聯網升級迭代的進程中,雲服務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剛剛完成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的騰訊,就在Q3的財報裡迫不及待公佈了雲服務的收入:2018前三個季度收入總共超60億,同比增速超過100%。而作為中國公有云老大的阿里,2018年Q3一個季度的雲收入就達到了56.7億元,同比增速也超90%,此前曾連續12個季度也就是連續三年,同比增長超過三位數。

中國的雲服務市場非常大,高盛的數據顯示,企業去年在核心雲服務上的支出約為470億美元,它預計到今年該數字將增長至620億美元,到2021年將達到1160億美元。

破局產業互聯網,京東雲發力混合雲“奇襲”BAT?


不過,雲市場已經漸漸開始顯露出整合的特質,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會更加顯著。只有最大的玩家才有資源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並持續打造競爭所需的數據服務器基礎設施。

Gartner預測,到2021年,排名前10位的供應商將佔到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而2016年將達到50%。Gartner研究總監Sid Nag表示:“超大規模IaaS提供商日益佔據主導地位,給最終用戶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而軟件即服務(SaaS)仍然是雲市場中最大的一部分,預計收入預計將增長22.2%,到2018年達到736億美元。而在平臺即服務(PaaS)類別中,增長最快的部分是數據庫平臺即服務(dbPaaS),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近100億美元。”

破局產業互聯網,京東雲發力混合雲“奇襲”BAT?


國內雲計算的總體形勢以IaaS、SaaS層為主要市場,PaaS層趨向與IaaS層融合。從SaaS到IaaS越來越標準化,而越標準化的產品,越容易引發價格戰。從IaaS到SaaS越來越接近用戶,標準化程度也越來越低,這就要求供應商在性能穩定性、功能豐富性、體驗等方面做精做細。未來,雲服務的三大分類之間的區別將越來越小,不同的公司從IaaS、PaaS和SaaS的某一類切入開始縱向拓展到兩個分類裡,就是一個產品不斷趨同的過程。

對於騰訊、阿里和京東這些不但服務數億C端用戶,同時還服務數萬B端商家和公司的大企業來說,如何通過雲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並搶佔產業互聯網的高地,我覺得是未來10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最大看點。

三、為什麼混合雲是未來?

雲服務產生的初衷,其實就是讓公司或個人可以像用水用電那樣使用IT服務,好比一旦有大公司建立了水廠電廠集中提供水電,那麼單個公司、家庭和個人就不再需要挖水井和買發電機,只要通過水管和電線便可享受專業的高水平的水電服務。且按需付費,若短期突然要大量用水用電,也無需擔心資源不足,用多用少可自主決定。

像阿里和京東這樣的大公司建設好大規模的IT基礎設施,通過互聯網(網線或無線)為企業提供服務器(虛擬機)、存儲、應用程序等的租用,企業無需自己再建設IT基礎設施,便可享受專業的更高水平的IT服務,這就是公有云。

破局產業互聯網,京東雲發力混合雲“奇襲”BAT?


公有云完美彌補了IOE架構下高昂成本的缺陷,已經漸漸成了所有中小公司和大部分大公司的最佳選擇,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怎麼辦?

騰訊在近期的組織架構調整前已經有深入討論,他們的結論是,數據不能像外界講的任意打通。馬化騰認為,未來不管是消費互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包括連接服務的時候,如何合理地保護用戶數據,讓用戶的隱私安全得到保障,這是騰訊最大的挑戰。

有一些公司內部有很多分支機構,或者在很多城市有地方辦事處,總部或第三方機構可以幫助它們建立專門的IT基礎設施,為旗下眾多分公司、辦事處等分支機構提供類似公有云的IT資源租用服務,各分支機構無需再買服務器重複建設IT基礎設施。

這就是私有云,私有云相對公有云肯定會更貴,但是在安全和隱私方面會比公有云更好,數據都能由企業自己掌控。

不大型企業自己建設企業私有云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尋找技術實力強大的第三方供應商已經漸漸成為趨勢。因為大型企業畢竟自己體量大,分支機構多,以前可能總部和分部都各自建設有大小不一的數據中心。雲計算的理念的普及,促使這些大型企業更多地去採購私有云服務。

同時,公有云產品的品牌攻勢一直很強大,而私有云領域的玩家普遍名聲不顯。2000年成立的群暉,其實全球累積用戶已經超過一億名,在國內的業務分佈和發展也在不斷深入。2018年10月,群暉宣佈和公有云領域的大玩家京東雲進行戰略合作,強強聯手。

為什麼公有云領域的公司要和私有云領域的公司合作?

有些企業內部原本已經建設了私有云,有機房、服務器、網絡設備等自己使用的IT基礎設施,但不想再擴容,新增的需求直接租用公有云的服務,同時通過VPN 等安全連接方式與公有云租用的資源連接起來,這樣便同時使用了私有云和公有云,便是混合雲

今年1月,RightScale在對1060位客戶進行調查後指出,混合雲的採用率呈上升趨勢,從去年同期的58%上升到71%。同樣的,來自IDC、Tech Pro Research等機構的調研報告得出類似的結論。從今年各大廠商的行動看,AWS、Google、微軟Azure、阿里雲都在加碼混合雲。顯然,混合雲正進入落地期。

這是一種兼顧性價比和安全隱私的最優方案,同時,聯手合作也利於更快開拓市場。大體來說,混合的好處有如下四部分:

1)防止核心業務受外部故障影響;

2)保障傳輸過程中的數據安全;

3)部署過程中如何進行上雲遷移;

4)混合雲的運維及系統統一管理;

據瞭解,群暉和京東雲這次的戰略合作裡,推出了混合雲備份方案,可以兼顧本地存儲性能和雲上異地備份的雙重優點,確保企業數據安全。比如,在企業級雲市場裡原本複雜的異地災備建設,可以通過群暉Hyper Backup三步驟實現快速將NAS數據備份到京東雲的效果。如此一來,群暉結合了京東通路和京東雲服務的雙重優勢,將產品的銷售和雲服務垂直整合起來,讓客戶的NAS數據加上第二重保護。而且,企業客戶上傳流量可以做到用多少算多少,企業每月只需不到100元就能獲得這樣的一份解決方案。

群暉中國區 CEO陳予建對媒體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做數據銀行,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存取智能設備產生的數據。群暉採用AI作為核心技術為存儲賦能,讓我們的用戶也能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作為用戶的數據銀行,安全是群暉擺在第一位的事情。”

而京東作為國內電商領域的大玩家,本身就在發力於雲市場,技術已經成熟且有完整的服務平臺,能為用戶提供從IaaS、PaaS到SaaS的全棧式服務,從IDC 業務、雲計算業務到綜合業務的全頻道服務,以及包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在內的全場景服務。這次京東雲與群暉的合作,為用戶推出了軟硬一體、優勢兼備的對象存儲解決方案,奠定了企業級NAS備份的新標準。

四、雲:水電煤和新的故事

中國國內目前的現狀是公有云剛起步,一些企業已經把自己原來的業務遷移到公有云上,不再擴容原來自己的IT基礎設施,和逐步淘汰下架自己的老舊服務器。一些新公司一開始便租用雲計算服務,不用關心IT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事實上對於很多中小公司來說,建設好和運維好自己的IT基礎設施並不容易。

雲計算市場迎來井噴式增長,從服務商層面來說雲平臺市場紛繁複雜,各大玩家利用自己的優勢方面紛紛佈局,每個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發展戰略和部署方案,產品的優劣,只能通過市場反饋來驗證。

以後的發展趨勢是,使用公有云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同時為了兼顧數據安全、隱私和備份方面的考慮,結合公司的業務特點使用部分私有云,整體下來看一定會是性價比最好的方案。

雲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是一種“水電煤”般的存在,在未來,雲服務的市場會繼續增大,其中包含的服務方式也會愈發多樣。因此,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資本市場都認可它都是一個價值上萬億美金又容易理解的資本故事(操作系統,去IOE,萬物互聯等)。對於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來說,大家在雲服務領域都有機會,未來肯定是兵家必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