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

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

四川聖康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坐落在安縣花荄鎮柏楊村,在“5.12”地震前,合作社以自創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統一購雞苗、統一防疫、統一購飼料、統一銷售產品、統一品牌和分戶飼養),發展社員120人,養殖蛋雞80餘萬隻,並在此基礎上建了聖康禽業有限公司,下設專業技術養殖協會、綠色有機肥廠、蛋託廠、禽病檢疫中心等6個經濟實體。年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社員戶平均年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2008年前後被評為“四川省專業合作組織先進單位”、“省級重點示範專業合作組織”、“讓農民分享利益的好機制”,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科普惠農新村先進單位”,合作社的實際在中央電視臺七臺專題報道後,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

“5.12“大地震,處於極重災區的四川省康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蛋雞產業受到嚴重破壞,據不完全統計合作社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餘萬元。面對如此重大的損失,合作社一班人不等不靠,在短時間內恢復了正常生產,並在浴火重生中更上層樓。

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

一是蛋雞產業長足發展,養殖戶迅速增加。養殖戶規模養殖蛋雞120餘萬隻,會員人數已由當初的34人增加到386戶1232人,覆蓋了本鎮的先林、聯豐、六合、紅武、羅林、白鶴林和馬安等7個村,並輻射到了周邊的黃土、安昌、界牌等鄉鎮和江油市的方水鄉、涪城區的永興鎮和北川縣的擂鼓鎮。二是創建自主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合作社註冊了“聖吉康”商標,被評為綿陽市知名商標,取得了全國《無公害產品證書》和《有機產品證書》,“聖吉康”鮮蛋銷售到了綿陽、德陽、成都、重慶、西安、廣州的等20多個大中城市,從當初的農村集貿小市進入了大中城市的超市櫃檯,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與厚愛。三是工廠化養殖示範,增強合作社造血功能。2009至2012年初相繼建成年產480多萬枚種雞蛋的種雞場,80萬青年雞育雛場,10萬隻綠色雞蛋養殖場,解決了合作社和安縣周邊養殖戶的防疫、轉運難度和分散育雛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節約土地;帶動養殖戶蛋雞養殖總規模比地震前翻一番,為養殖戶增收總計上千萬元。四是延長產業鏈,帶動一片共同發展。改擴建的雞糞處理廠,在養殖場內推行自主創新的動物糞便初加工技術,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改善養殖場內外環境、避免二次汙染,發揮農村生態效益。同時,動物糞便處理成有機肥帶動了周邊三分之一農戶的種養業發展。六合、紅武等村利用有機肥種植優質水果4000多畝,先林、柏楊等村利用有機魚餌肥,發展科水廠養殖1500多畝,羅林、先進的等村利用農作物有機配方肥種植蔬菜1500多畝,既有效地環節了淡季果蔬水產市場供應緊張的矛盾,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五是創新“六個機制”,營造健康和諧環境。即:“五統一分”運作機制、“股份合作”的籌資機制、“日清月結”的財務管理機制、“利益風險”的保障機制、“七個到位”的服務機制、“質量環節”的控制機制。合作社“六大機制”運用,徹底改變了傳統養殖觀念,充分保障了養殖戶的利益風險,保證了終端產品的質量,減少生產和銷售的盲目性,提高了合作社抵禦風險的能力和發展後勁。

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