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妃子戚夫人下場悲慘,而薄姬一生平安,為何呂雉放過薄姬?

莊蘇穎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雉臨朝稱制,掌握了軍政大權,同時亦掌握了對後宮嬪妃們的生殺大權。呂雉殘酷打壓了戚夫人,可是為什麼,呂雉卻放過了劉恆的母親薄姬呢?而且為什麼,就算聽說過薄姬將會是“天子之母”,也讓她一生平安呢?

(呂雉劇照)

一、呂雉為什麼殘酷打擊戚夫人?

在劉邦眾多妃子中,戚夫人是最得寵愛的一個。她的兒子劉如意聰慧好學,亦是劉邦最寵愛的一個。

戚夫人擔心劉邦死後,得不到呂雉的善待,經常在劉邦面前哭泣不止,甚至勸說劉邦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亦覺得劉盈仁弱,不似他,再加上戚夫人大吹枕邊風,所以劉邦也數次在朝臣面前試探,想改立太子。

幸好,呂雉機敏,在張良的建議下,請到商山四皓作為太子的隨從。由於這個原因,劉邦認為劉盈已成大勢,改立太子一事也就只能作罷。

不過,這事鬧得動靜太大,又沒鬧出名堂來,反而讓呂雉對戚夫人有了不共戴天之恨。

所以,當劉邦去世後。呂雉便對戚夫人下手,把她做成人彘,扔進了廁所裡,以洩私恨。

(戚夫人與劉邦)

二、呂雉為什麼放過薄姬?

劉邦去世後,呂雉竟然把薄姬放出宮,讓她去她兒子代王劉恆的封地做王太后。

薄姬為什麼能逃過這一劫呢?

說起來,薄姬也是個苦命人。她的生母魏媼是魏國宗氏之女,由於秦朝戰亂,流落到吳郡,和薄氏男子結婚,生下薄姬。

據說,魏媼曾拿著薄姬的生辰八字去找半仙許負算了一命。許負經過一番掐算後,認為此女貴不可言,是天子之母。

魏國宗氏之後魏豹得知後,認定若娶了此女,自己就一定會成為皇帝。所以他費盡心血,把薄姬納為妾。

魏豹本效命於劉邦。自從娶了薄姬,認定自己會當皇帝,所以找了個理由,離開了劉邦的軍隊。

劉邦最討厭這種牆頭草,所以讓韓信攻打魏豹。魏豹哪是韓信的對手,三下五除二,魏豹便被韓信斬殺。魏豹的封地於是就成了劉邦的,魏豹的女眷們,則悉數充入宮中,做了幹粗活的差事,這其中就有薄姬。

薄姬雖說做了宮裡幹粗活的罪人,但因許負的緣故,讓她名氣在外。所以劉邦也想見一見這個貴不可言的女人。誰知這一見,劉邦看她漂亮,索性充入後宮了。

不過,薄姬在後宮根本沒有存在感,就連劉邦也沒有想到她一次。好在薄姬這個人心志淡泊,也無心於取悅劉邦,所以她也從來沒有抱怨。

一眨眼,就過去了幾年。

(薄姬劇照)

有一天,劉邦聽管夫人和趙子兒拿薄姬取笑。

原來管夫人和趙子兒都是魏國人,早年和薄姬都侍奉過魏豹。當年她倆也聽說薄姬是“天子之母”的傳言,所以和薄姬約定,誰若先富貴,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其他人。

劉邦問起來,趙子兒和管夫人便把這一茬告訴了他。

劉邦心生憐憫,於是就在當夜召幸了薄姬。

沒想到僅有的一次,卻讓薄姬懷上了身孕。不久就誕下一子,取名劉恆。

但也就僅此而已。因為劉邦身邊美女如雲,薄姬的姿色又很平常,而且又不善取悅人,所以,此後她再也沒能見到過劉邦。

不過,薄姬並不難受,畢竟她比之前好了很多,因為她有了兒子劉恆。她全心全意地撫養劉恆,過著與人無爭的生活。

劉邦感到身體不支後,便給諸子進行分封。劉恆由於一直不在劉邦身邊,所以給他的封地很偏,在山西晉陽一帶,並把他封為代王。

事情辦妥後,劉邦便去世了。

由於薄姬一直不得劉邦寵愛,再加上她和劉恆一直無慾無求,從不參與爭權奪利,所以呂雉對她頗為善待,允許她去劉恆的封地上和劉恆生活在一起。

三、呂雉聽說過薄姬是“天子之母”為何還不殺她?

呂雉聽說過薄姬會是“天子之母”這樣一個傳說嗎?肯定是聽說過的。但是,即便聽說過薄姬會是“天子之母”,她依然並沒有殺薄姬,只能說明,呂雉也不是有多麼殘忍,實在是因為她對戚夫人實在忍無可忍,才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來。

(參考史料:《史記》《漢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薄姬能夠一生平安並不是偶然的,作為一個歷盡滄桑、深通人情世故的人,能在強橫的呂后當權之下沒有被迫害,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在我看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無寵無危

呂雉不對薄姬下手,還讓她出宮到其子劉恆的代地一起居住,這不是薄姬的能力。根本原因是薄姬沒有得到劉邦的寵信,屬於邊緣化的存在,儘管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劉恆,但是對於呂雉沒有任何的威脅。

薄姬命運多磨,一生顛沛流離,劉邦為數不多的寵幸並不是來自愛戀,而是來自哀憐。薄姬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個本份的可憐人,對於這樣的人,呂后作為女人只有同情之心,而不會有嗜殺之念。

低調不爭

薄姬為人十分低調,從來不爭不辨、安守本分,她知道劉邦最寵愛的是戚夫人,後宮最有權柄的卻是呂后,這兩個女人之間為了儲位必然會有一番爭鬥。

但是這些個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她選擇了不偏不倚、低調不爭。因此不論最後誰繼承大統,都不會對她這個低調不爭的人有什麼動作。用薄姬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薄姬從來就沒有非分之想!”

無為而安

漢文帝劉恆治理國家採用的無為而治,和其母薄姬有很大的關係。在我看來薄姬深通捨得之道,戚夫人的問題在於她想得到的太多,以至於產生了不切實際的非分之想。

而薄姬則採用了“無為求安”的辦法,甚至放棄了本該擁有的一切,心甘情願的去苦寒之地代國,和兒子劉恆一起遠離紛爭以求平安。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事實上,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戚夫人下場悲慘,只源於她有胸無腦;而薄姬一生平安,則是因為她有胸又有腦。

我們先來看戚夫人是怎麼個無腦狀態吧。

首先,戚夫人政治基礎薄弱,卻屢屢挑戰對手呂雉的道德底線。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戚夫人都總算是著名的舞蹈家。因為她年輕貌美且又能歌善舞,所以能夠得到劉邦的寵愛。或許是因為劉邦長年帶戚夫人出征,所以養成了戚夫人恃寵而驕的脾氣,於是她多次斗膽地給劉邦提出了一個要求,請求廢掉太子劉盈,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的這個要求可是激怒呂雉了。

要知道,大漢江山是呂雉陪著劉邦一起出生入死打出來的,戚夫人坐享其成就罷了,竟然要得寸進尺,讓劉邦廢嫡立庶,無論是從政治利益還是從政治道德來說,都可是犯了大忌。

於是,呂雉就不得不出擊了。

如果比姿色,呂雉當然比不過戚夫人,然而要搞權鬥,呂雉要搞掉戚夫人那可是綽綽有餘。因為整個漢朝官場,能夠站在戚夫人那邊的只有劉邦,而站在呂雉這邊的卻是除了劉邦之外的整個漢朝官僚體系,因為這個官僚體系幾乎都是跟呂雉同甘共苦過來的,他們不過能不選呂雉這邊來站。

果然,周昌出來對劉邦抗議了,然後叔孫通也站出來抗議了,甚至是向來不管事的張良也委婉地向劉邦表達廢嫡立庶不合規矩。最後,呂雉使出了殺手鐧,請出了商山四皓壓場,劉邦這才知道太子劉盈這邊實力太強悍,只好作罷。


其次,當戚夫人權鬥落敗時,不懂明哲保身,竟然硬抗到底。

劉邦死後,呂雉馬上將戚夫人抓起來。然而此時落難的戚夫人,如果有常人的思維向呂雉求饒,或許呂雉會放過她一馬。然而這個無腦的女人竟然在牢裡放歌大罵呂雉,並且威脅呂雉說將來她聰明的兒子長大了,一定會替她報這個仇。

喲,你以為呂雉是被嚇大的麼?

呂雉可能只是想給戚夫人點顏色看看,不料愚蠢的戚夫人徹底激怒了對方,於是呂雉便派人將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給殺了,然後又將戚夫人弄成了“人彘”!

戚夫人這個下場用今天的話來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她放聰明一點,低調內斂一點,會是這個結局麼?

反觀薄姬,戚夫人差得太遠了。

首先,薄姬為人低調,不與別人爭寵邀功。

儘管薄姬也為劉邦生了一個聰明的兒子,然而薄姬為人低調,因此也不怎麼被劉邦寵幸。儘管如此,薄姬也無怨無悔,在後宮陪著兒子讀《道德經》。呂雉搞掉戚夫人以後,認為劉邦所有的小老婆都不是好東西,於是也將薄姬給軟禁起來。但是,薄姬卻主動給呂雉提出,自己願意陪兒子出宮到偏遠的代地。呂雉念薄姬勢單力薄且無依無靠,就放過了她,讓他跟兒子劉恆去代地居住。

看看,多聰明的薄姬。

其次,薄姬頭腦清醒,面對政治誘惑毫不動心。

呂雉是個狡猾之人,她當然知道薄姬在緊要關頭不敢跟她硬拼。但她為了進一步試探薄姬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決定派人給薄姬捎個話。她派人告訴薄姬,說趙王劉如意死了,這塊肥缺就留給你兒子來吧,我封你兒子劉恆到趙國去,你換個好環境好好生活。哪料,薄姬也不傻,她早就看出當時呂雉早就想封呂氏子弟當趙王,只是不好意思開口罷了。於是薄姬就明確告訴呂雉說,她哪裡都不想去,就想永遠呆在這偏遠的代地了結此生,反正自己是苦命人出身,死在哪裡都是死。

呂雉聽了,認為薄姬是真的與世無爭,就再也不為難她了。

由此看見,在呂雉執政期間,薄姬之所以有驚無險,平安無事,不是靠老天給她的,更不是靠呂雉主動給她的,而是靠她一個聰明靈活的腦袋為自己爭取的。


月望看歷史


呂雉並非不明是非之人,相反呂雉垂簾聽政時期,可以左右大臣的意見,為人也十分寬容仁義。而呂雉會殺戚夫人,實在戚夫人做的太過分了,呂雉可以幫劉邦養他的私生子劉肥,就證明呂后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早在呂后被項羽扣押時,戚夫人就已經開始向劉邦吹枕邊風,要求立自己兒子劉如意為太子。要知道呂后為了劉邦的江山付出這麼多,而戚夫人卻想把原本屬於呂雉給拿走,換誰也不能釋懷,何況當時呂雉正在敵營中,戚夫人這不是明擺著欺負劉盈這個沒靠山的孩子嘛。

在呂雉回來之後,戚夫人更是變本加厲,而劉盈性格軟弱。劉邦便想要廢掉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若不是張良力勸,估計劉盈就得被廢掉了,依照政治鬥爭的規律,到時候呂后也難逃一死,畢竟這江山也有呂家的功勞,一旦劉邦要立劉如意為太子,那麼首先就是革除掉呂家的勢力。

所以在劉邦死後,呂雉便開始發洩多年的怨氣,以至於呂后還很高興的帶著劉盈去看“人彘”,這表明呂后當時已經沉浸在復仇的喜悅之中了,在她眼裡戚夫人差點毀掉了她的一切,所以她才會如此報復戚夫人。可以看到呂雉當政期間,這大漢的天下基本是太平的,呂雉也沒有這麼殘暴奢靡。


小司馬遷論史


戚夫人以美色侍奉劉邦,所以劉邦死後她必然得死;戚夫人又處處跟呂雉相鬥爭寵爭權力,所以呂雉掌權後必然要收拾她。薄姬以賢惠侍奉劉邦,又處處聽大夫人呂雉的話,所以呂雉執政後也善待了薄姬。

戚夫人是有所為而最終一無所得,薄姬是無為而終有大為。戚夫人原本是一個俊俏的寡婦,劉邦路過見其美麗,收為夫人。戚夫人生了兒子劉如意後,就想方設法要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

因此戚夫人不僅是呂雉的情敵,還是呂雉的政敵,因為呂雉的兒子劉盈才是嫡長子,才該繼承皇位。

戚夫人以前設計陷害呂雉,使得呂雉帶一家老小回沛縣,途中被項羽捕獲,當了三年犯人,吃了三年苦。劉邦平定天下後,諸侯多反叛,劉邦長年在外征戰。呂后因年長色衰留守後宮,戚夫人因為年輕貌美留在劉邦身邊伺候。


於是戚夫人“日夜泣涕”,要求劉邦更立劉如意為太子,而劉邦也動了廢除劉盈太子之位的想法。呂雉依靠開國功臣的支持,使用張良的計策,請出商山四皓給劉盈做太子傅,才保住了劉盈太子之位!

呂雉掌權後,開始只是把戚夫人弄去洗衣房樁米,折辱戚夫人一番即可!不想戚夫人天天唱歌,說是她兒子做了趙王,她則成了苦役,音訊不通,三千里路遙!呂雉明白戚夫人還想依靠她兒子翻盤,於是召來趙王劉如意,趁機毒殺了他。之後呂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酷刑處死了戚夫人!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小妾,後來魏豹戰敗後把薄姬送給劉邦以活命!薄姬識大體,不爭不搶,用心侍奉劉邦,處處尊重大夫人呂雉,從不想自己的兒子劉恆當皇帝。呂雉掌權後,見薄姬一個人在宮中無聊,於是下旨把薄姬送到她兒子代王劉恆處養老。後來帝國元勳誅殺呂氏家族,立代王劉恆為皇帝(漢文帝),也是看在薄姬不如呂雉強橫的緣故!


大秦鐵鷹劍士


薄姬能夠得到呂后善待,最終得封太后,真正笑到最後,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三點:第一,不得劉邦寵幸;第二,懂得做人;第三,有大智慧。

歷史上,薄姬雖然與劉邦生下一子劉恆,即漢文帝,但她實際上非常不得劉邦寵幸。

甚至,薄姬最初得臨幸,也是因為劉邦憐惜她(可憐)。而薄姬終其一生,也只得了劉邦一次寵幸。好在,薄姬肚子爭氣,一夜就懷下龍種,當真也是福德深厚。而薄姬一直不得寵的背後原因,恐怕與她的長相身材平庸有一定關係。


話說,這薄姬得到唯一一次伺寢的機會,還要從她的兩個好閨蜜說起。

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韓信擊敗後,薄姬被召入漢宮,但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 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約定三人之中不管誰先富貴,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劉邦寵幸。

薄姬這兩位閨蜜被寵幸後,果然沒忘了當初的誓言。加上管、趙二人同情薄姬的遭遇,且覺得薄姬對她們構不成威脅,於是兩個美人侍候劉邦時,相見笑說與薄姬初時的約定

劉邦問起當中因由,兩人俱以事實相告。劉邦心悽然而憐惜薄姬,當晚便召見寵幸了她。

這次以後,薄姬就懷了身孕,並生下兒子劉恆。俗話說,母以子貴,但子女眾多的劉邦在薄姬生下劉恆後,地位卻沒得到改善。

不僅如此,生下劉恆後,劉邦鮮有和薄姬相見。直到劉恆八歲時,才被封為代王。

劉邦駕崩後,薄姬做了一個最明智妥當的決定:遠離權力中心,而選擇與兒子去偏遠的代地。這一決策,可以說是一個女人在當時情況下做出的最智慧抉擇。

呂后見薄姬向來尊重自己,並且低調內斂,且從未與自己爭寵,於是,呂后准許她出宮,從其子到代地就國,是為代王太后。

圖為呂后


薄姬能得善妒、殘暴的呂后善待,這在整個漢代都可以被稱作奇蹟。

相比戚夫人兒子被毒死,自己被做成人彘,薄姬真可謂大幸。

但幸運從來是強者的謙詞,薄姬能以強者身份笑到最後,絕不是“幸運”二字那般簡單。薄姬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從史書看來,她能得管、趙二夫人舉薦,已說明了很多。而在與呂后的相處中,薄姬更是充分做到了尊重、隱忍,她的低調作風也得到了漢室大臣的一致認同。

史書記載:呂后死後,大臣議立新帝,認為外家呂氏不善,皆稱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尊薄姬為太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裡的這話,用到薄姬身上仔合適不過了,也正是這種優良品行,讓她在複雜的宮鬥中成為最終的贏家。


記者李滿


歷史上的呂雉是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殺韓信、擒彭越、逼英布,弄得跟劉邦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們人人自危。


當劉邦駕崩後,呂雉變本加厲地展開了新一輪的殺戮,誅殺劉氏子孫,將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變成人彘,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瘋狂。

劉邦的姬妾們被她殺的殺,囚的囚,唯有一人躲過了呂雉毒手,這個女人就是薄姬。

同是劉邦的小老婆,為什麼呂雉單單會放過薄姬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薄姬不受寵

據野史記載,劉邦只寵幸了薄姬一次,從此後就冷落了她,薄姬在漫長的冷遇歲月中熬過了一年又一年。


在呂雉看來,長期受到劉邦冷遇的薄姬,與她簡直就是同病相憐。

因為,劉邦自從娶了許多年輕貌美的小老婆之後,就將她這個結髮妻子從情感上打進了冷宮。

所以,她對同樣失寵的薄姬懷有一絲同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可憐薄姬的。

而戚夫人就不一樣了,仗著年輕貌美,又會跳“翹袖折腰舞”,備受劉邦寵愛。呂雉那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呀。

試問哪個妻子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寵愛另外一個女人呢?何況是呂雉這個患難之妻,在劉邦一窮二白之時嫁給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熬到丈夫稱帝這一天。

可沒想到,自己親手種下的瓜,還沒嚐到豐收的喜悅,卻被別人給摘走了。劉邦在時,戚夫人有保護傘罩著,呂雉也不敢對她怎樣,等到劉邦駕崩,呂雉豈不可著勁兒的折磨這個迷惑丈夫的狐狸精。

2、 薄姬性格淡泊

宮廷爭鬥從來都是極其慘烈的,大家看看《甄嬛傳》就知道了,但在這拼得你死我活的宮鬥中,薄姬卻是一股難得的清流。她性格淡泊,與世無爭,安於命運的安排,從不刻意去爭寵。不僅不為自己爭,也不為兒子劉恆爭。

當初劉邦分封時,將山高水遠的代國分給了年僅六歲的兒子劉恆,代國的貧瘠世人皆知,而且氣候也不好,小小年紀的劉恆完全可以向父王提要求,以代王身份居住長安城,待到成年再往封地。


但薄姬卻不辯不解、不找藉口,不託人情,毅然帶著劉恆前往封地。

這份淡泊,甚得呂雉之心。

相比薄姬的與世無爭,戚夫人以及她的兒子劉如意可就是呂雉的心頭大患了。

劉邦不僅寵愛戚夫人,對她的兒子也是另眼相看。劉邦認為,自己所有的兒子中,只有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同他性格最像。在戚夫人的眼淚加枕邊風的進攻之下,劉邦甚至動了廢除太子劉盈(呂雉所生),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為了保住自己兒子太子之位,呂雉費了好一番力氣,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兒子,才讓劉邦斷了廢太子的想法,但這筆賬呂雉卻是牢牢地記在了戚夫人頭上。

3、 薄姬情商高

薄姬的高情商不僅體現在遠離宮廷的勾心鬥角上,還有面對誘惑時的淡定,即便是有餡餅砸到頭上,她也會掂量掂量要不要接。

當呂雉將劉邦的子孫劉如意、劉恢一個個找藉口殺了之後,趙王一位空缺。這個趙王可是肥差,對誰都不放心的呂雉於是藉此來試探薄姬母子二人。


她將劉恆從代國招回接任趙王之位,這對薄姬母子來說,是離開代國的好機會。但聰明的薄姬卻誘到了暗藏在趙王一位下的殺機,於是面對這份誘惑,委婉推辭,自願要求繼續待在寒苦的代國。

此舉讓呂雉非常滿意,解除了危機感,放鬆了對薄姬母子的警惕,薄姬也為此保全了母子的安危。

而戚夫人則是情商與美貌不成正比,她將想讓兒子立為太子的願望赤裸裸地寫在臉上。

可著勁兒的吹枕邊風,從來沒想過,呂雉在朝廷中的根基有多深,所以就算劉邦想廢太子劉盈,朝中大臣們也不會答應啊。她更沒想過,比她年長很多的劉邦一旦去世,她們母子將面臨怎樣的下場。

更不可思議的是,原本呂雉只是將她貶為官奴,沒有想置她於死地,她卻在舂米時,大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從而惹怒了呂雉,將她做成人彘。

可憐的戚夫人,壓根不知道什麼叫“隱忍”,也不知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才讓自己落得了如此悲慘的下場。

以上就是有書君所理解的,戚夫人為什麼下場悲慘,而薄姬一生平安的主要原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竊以為是運氣。

薄姬本來就不在劉邦的視野中。她本是魏王豹的妾室,魏王豹被劉邦打敗之後,劉邦把他的女人一併都收了,挑揀了一番,閤眼緣的就留下享用,不合眼緣的就打發去做工。薄姬就在不怎麼合他眼緣的之列,被打發去了織室。

但她的小姐妹管夫人和趙子兒入了劉邦法眼,這姐倆當年也曾跟薄姬有過“苟富貴勿相忘”之約,現在她們發跡了,倒是沒有忘了她,但主要是為了嘲笑,笑當年這誓盟的荒唐。劉邦聽到了,大概也想起自己不得意的時光,於是抱著日行一善的想法臨幸了她,也是薄姬命好,一下子就有了身孕。

需要注意的是,在劉邦臨幸她之前,薄姬說,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劉邦說,這是吉兆,我來成全你。我不知道薄姬這個夢是不是真的,她能對劉邦這麼說,說明她並不是沒有野心之人。只是她這野心後繼乏力,只好安分守己,並且因此被呂后放過。

換言之,若不是劉邦一個勁兒助長戚夫人的野心,戚夫人也不會膨脹成那樣,然而,劉邦又終究沒有下定讓戚夫人上位的決心,將戚夫人丟在半路上,註定她的悲劇。

薄姬和戚夫人命運的對比,並不是自甘平凡換得好報,而是,戚夫人的悲劇,大半是劉邦造成的。


閆紅說


呂后和戚夫人不只是所謂情敵關係,更是政敵關係。戚夫人能力配不上野心,一心想靠吹枕頭風謀奪太子之位,成功把自己作死;而薄姬根本不得劉邦歡心,她的兒子劉恆只是一夜情產物,母子俱無寵愛,平時又低調謙恭,當時對呂后可以說毫無威脅。因此呂后也一時起了惻隱之心,讓薄姬跟隨兒子到代國就藩享受供奉。

想靠吹枕頭風奪得儲位的小女人戚夫人

漢高祖劉邦是個風流浪蕩之子,當初富家千金呂雉下嫁給他,操持家務、下地種田,生育了一對兒女,而且還幫他照顧他和曹氏偷情生的劉肥,後來劉邦犯法逃到芒碭山中,又是呂后長途跋涉給他送衣服食物,此時的呂后真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賢妻良母,具備社會對古代婦女所要求的一切美德。

劉邦後來在楚漢戰爭中,和項羽對峙,呂后又被項羽俘虜數年,箇中辛酸一言難盡。然而等到她好不容易回到劉邦身邊時,劉邦卻早已有了能歌善舞的愛寵戚夫人,而且兩人還生了個愛子劉如意,色衰愛弛的呂后自然被涼到一邊,很少能見到劉邦。不過呂后畢竟是劉邦嫡妻,她和呂氏家族都助力劉邦得到了天下,因此劉邦稱帝之後,呂后是毫無疑問的皇后,她的兒子劉盈也被立為了皇太子。

然而劉邦卻嫌棄劉盈,覺得他性格太懦弱,反而經常吹捧戚夫人生的如意最像自己。其實如意當時也就是個小孩子,是不是真的類父誰知道,說到底是劉邦偏心。劉邦起了廢立太子的念頭,經常陪在他身邊的戚夫人自然察覺到了,於是成天哭哭啼啼請求劉邦立如意為皇太子。

劉邦雖然換太子的意志堅決,但朝中大臣周昌等人堅決反對,可憐的呂后被負心漢和惡毒寵妾給逼得向周昌跪謝。但劉邦在戚夫人的鼓舞下還是不改初衷,呂后這時也開始反擊,一方面她和孃家人一起商議,綁架了張良求取計謀,請出了商山四皓;另一方面她開始涉足政治,為劉邦出謀劃策甚至親自動手解決功高震主的功臣們,呂后的能力和權勢也越來越大。就這樣雙管齊下,劉盈靠著母親的保護終於守住了皇太子之位。

劉邦去世後,惠帝文弱,呂后大權在握。對著從前劉邦身邊那幫花枝招展的寵姬,呂后自然很不高興,直接把她們幽禁在後宮。而戚夫人這個差點逼死自己母子倆的仇家,呂后特別重點照顧,剪掉她美麗的長髮,讓她穿著奴婢的衣服充當舂米的苦力。誰知戚夫人毫無大勢已去的自覺,反而哭哭啼啼希望她那個已經在趙國就藩的兒子如意來救她。呂后看到她這樣真是火冒三丈,新仇舊恨全部勾了起來。她先把如意召到長安,用毒酒鴆殺,然後再用酷刑虐待戚夫人,將她做成“人彘”,而惠帝看到母親內心如此扭曲,嚇得大病一場,從此沉迷酒色不問政事。

無寵低調的薄姬和她那個聰明有城府的兒子代王劉恆

薄姬的前半生其實也很辛酸。她只是原來魏國一個宗女和人私通的私生女,在秦末漢初時期成為了魏王魏豹的妾室,後來劉邦打敗魏豹後,薄姬被劉邦順手收入了後宮,但她連劉邦的面都沒見到過。

薄姬原來有兩個好朋友管氏和趙氏,她們曾經盟誓過,以後如果誰發達了,不能忘記老朋友。這兩個女孩也被劉邦寵幸了,有天她們在劉邦面前笑著說起了這件往事。誰知劉邦也是個性情中人,他內心憐憫薄姬,竟然臨時起意寵幸了薄姬。這之後劉邦又把薄姬拋到腦後了,

誰知就是這一夜情,薄姬竟身懷有孕而且生了一子劉恆。由於母子倆都不得寵,所以劉恆在父親心中也沒啥存在感,八歲時被封到了偏遠又靠近匈奴的代國。

劉邦死後,大權在握的呂后開始了對後宮的清算,那些得寵招搖的、和呂后作對過的劉邦寵妃們都被呂后給幽禁起來了。大概薄姬得到的劉邦之情分實在太薄,呂后又對她一時起了惻隱之心,讓她隨著劉恆到代國當藩國太后去了。

呂后當政後,鴆殺趙王劉如意、威懾齊王劉肥,於是安心當起了攝政太后。不料惠帝青年早逝,他諸子皆幼,呂后唯恐劉邦那些年長又有實力的兒子們對幼主不利,於是先後剪除了劉邦好幾個兒子。而劉恆在代國則一直表現得恭恭敬敬而且低調不爭毫無野心,原來的趙王被呂后幽禁而死後,呂后曾打算讓劉恆當趙王,劉恆馬上請辭堅決留在代國。就這樣,在呂后去世後,功臣們清算了呂氏家族,並廢掉了惠帝之子少帝,由於劉邦諸子幾乎都被廢殺,所以他們找來了平時最為低調恭謹、又沒有強勢外戚的代王為新皇帝。當然,聰明又有城府的劉恆卻沒有成為功臣俘虜,反而各個擊破由自己掌握了主動,這是後話了。

所以戚夫人母子和薄姬母子不同命運的區別大概就在於一個根本不會審時度勢,而另一對則是識時務者的俊傑吧。


美映椒房


薄姬地位過於低下,對呂太后沒有威脅,同時沒有結仇於呂太后

薄姬本來是魏王曹豹的妾,算命的人說她應該將生下天子。可想而知,魏王曹豹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自己會得到天下。只是可惜他想得太美,漢高祖打敗了魏王曹豹,薄姬也進入到後宮之中。不過,薄姬並沒有得到劉邦的寵幸,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不過,薄姬年輕的時候和管夫人、趙子兒關係很好,她們約定先富貴的人不要忘記了同伴好友,有點像陳涉世家中的“苟富貴,勿相忘”的意思。管夫人、趙子兒得到劉邦寵幸,有一次她們陪著劉邦出去玩的時候提到了她們幾個年輕時候的約定,於是劉邦憐憫薄姬,便寵幸了薄姬。恰好這次同房使得薄姬有了身孕,這便是後來的漢文帝。所以說當初那個算命的說得還是準的。不過,薄姬還是不得劉邦的歡心,因而並不受寵。

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報復了劉備寵幸的愛姬,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戚夫人了。不過由於薄姬並不受寵幸,所以她便得以出宮隨著自己的兒子前往代地,因為漢文帝那個時候已經封為代王了。其實,說實話漢文帝和薄姬兩個人地位挺低的,畢竟自己母親本身是俘虜過來的,不受寵幸,加上本身母親家又沒什麼勢力,所以母子二人幾乎快被所有人忘記了。

最後,呂后去世,大臣誅殺了呂氏的族人,平定了諸呂之亂。當時漢朝沒有皇帝,大臣決定尋找一個皇子作為繼承人,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就選中了漢文帝呢?因為大臣吃過皇帝母親強勢的虧,所以一定要找個母親非常弱勢的皇子,於是大家這個時候發現了幾乎快被遺忘的代王母子,這便是後來的漢文帝。按道理來說薄姬也是不錯的,兒子漢文帝和孫子漢景帝都是有作為的皇帝,史稱“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