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為何劉備不去相救?

用戶4474650761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被孫權所襲,發生了大意失荊州事件。荊州失陷後,關羽、關平父子曾經想向西逃入劉備所在的益州境內,但最終是在距離益州僅20裡遠的臨沮被陸遜的部將潘璋所截獲,並被孫權下令斬殺。

一代名將關羽就此殞命,那麼劉備為何不發兵救他呢?

關羽距離劉備只有20裡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事情要先回到最初的“關羽北伐”說起。東漢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在益州漢中一帶戰勝曹操,並往東攻下了房陵、上庸兩郡。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了響應劉備的勝利,也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大破于禁、龐德等人的軍隊,史稱“水淹七軍”。


不過,由於關羽軍隊主力盡出,一路進攻襄陽,一路進攻樊城,導致荊州的後方空虛,被孫權趁虛而入。曹操採取司馬懿的“驅虎吞狼”之計,與孫權暗中結盟。一方面,曹操命大將徐晃率軍進攻關羽;另一方面,孫權則派呂蒙、陸遜等人偷襲江陵、公安,佔領了關羽的大後方,使關羽腹背受敵。

在曹操與孫權的夾擊下,關羽兵敗如山倒,荊州的7萬大軍也土崩瓦解。關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領數十名騎兵往西逃走,準備進入益州。但陸遜派部將朱然、潘璋等人在臨沮一帶設伏,並將關羽、關平父子擒獲斬殺。


南漳縣的臨沮崗在古襄陽以南,屬於荊州管轄,距離益州僅有20餘里的路程。南漳縣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說,關羽父子還是最終差一點就逃入益州了。那麼,劉備為什麼不發兵相救呢?

事實上,臨沮雖然距離益州的邊境較近,但距離劉備所在的成都(益州的腹地)卻遠遠不只20裡。劉備在漢中戰勝曹操以後,就南下返回了成都。成都距離荊州西部的臨沮仍有數百公里遠的路程,再加上益州山路崎嶇,道路不便。所以一直到關羽被殺後數月,劉備才獲悉“關羽身死、荊州失陷”的內幕,所以他是完全無力在第一時間救援關羽的。


歷史的荒野


這件事怪不得劉備!更多是關羽自己的原因,先是瞞報不求救;二是求救不及時。當時關羽傾巢出動導致荊州被佔領,關羽的部隊基本上沒有什麼受損,大約還有兵力22000人左右,而呂蒙在荊州地區的兵力也不過20000人,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呂蒙的兵力本身是弱於關羽的,有可能可以打敗關羽,但是絕對不可能包圍關羽,這時候關羽要是選擇撤退的話,呂蒙根本拿他沒辦法。但是關羽覺得自己被呂蒙羞辱了,怕丟人而不敢聲張,想要重新奪回荊州。

在關羽發兵攻城的時候呂蒙兵力並不佔優,他是據城而守的。這時候呂蒙就用了一個損招,他把荊州百姓驅趕到城頭上,讓他們呼喚自己在關羽部隊裡的親朋好友,然後關羽的軍心被動搖圖,有三分之二的人臨陣倒戈,關羽制止不住。所以折算一下,當時的大約有1.4~1.6萬人投降,關羽軍大約還剩6000~8000人左右,然後呂蒙才開始追擊,關羽開始跑。這時候雙方的兵力對比就劣勢很明顯了,關羽抵擋不住只能一路撤退,呂蒙則一路追擊。關羽在這個時候才派人出去求救,當時去求救的人是廖化,廖化首先去上庸城求救,可是劉封孟達當時的兵力只有大約1600人,而對面的東吳兵力已經增加到32000人左右,這時候據城而守尚且吃緊,出城去救關羽則明顯兵力不足,這是他們拒絕出兵的理由,不想做無謂的犧牲,而廖化這時候才入川去求救。可是蜀漢當時的兵力多在漢中,永安白帝城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對抗東吳,然後被一路拒絕到成都。所以,關羽不被救自己也佔有一定責任的。


優己


關羽太驕傲自大了,不懂得外交。孫權與劉備兩大陣營本來就有矛盾,關係很微妙。關羽軍又在與曹操陣營對抗。在這種情況下,他本應該拉攏孫權,但他非但沒有,反而把孫權得罪太深了:首先,孫權曾試圖與關羽聯姻,想要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小女兒,但關羽根本瞧不起孫權,非但不同意,反而還把孫權羞辱了一頓,這是其一。其二就更過分了,史書曾記載,關羽北上與曹操軍隊作戰,取得巨大優勢的時候,部隊糧草供給出現了困難,他竟然在沒有打任何招呼的情況下,直接派兵把孫權軍在湘關的糧倉給強佔了!換作是任何一方看,這都是欺人太甚了!正是在這件事發生之後,孫權才命令呂蒙出兵偷襲關羽的。關羽的敗亡,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是咎由自取。他不但自己兵敗身死,還把劉備與諸葛亮制定的北伐、稱霸中原的全盤計劃給毀了!荊州被佔後,劉備陣營丟失了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在戰略上開始處於全面劣勢,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後,蜀漢也成為了三方最弱的。這都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後遺症


ZeroOriginal


1、關羽被殺之地距離劉備只有20裡,是無良自媒體編造出來的噱頭。

首先,關羽被殺地是臨沮,也就是今天湖北省宜昌市的遠安縣,這個地方離劉備所在的四川成都,直線距離是720公里。考慮到三國時期的交通狀況,劉備從成都出發,趕往臨沮或者是麥城,至少要走一千公里,何來只有20裡之說?

而如果說關羽被殺之地距離益州很近,倒是說得過去,但也沒有20裡這麼近。劉備治下的益州,其最東北控制區域在如今的重慶市巫山縣,距離關羽被殺的湖北省遠安縣直線距離依然有160公里,而房陵距離關羽被殺地臨沮直線距離也有130公里。

2、劉備為什麼不救關羽?

關羽發動北伐,原本就是為了減輕益州防線的壓力,因為劉備雖然打贏了漢中之戰,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更嚴重的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戰法,耗費了蜀漢的國力。所以,劉備在得到漢中後,急忙修建成都到白水關的官舍、驛道,目的就是將原本割裂的漢中和益州重新連接。

為了贏得時間,關羽從荊州方向發動北伐就顯得極為關鍵。並且在前期,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的確取得了既定的戰略目標。這個時候劉備是沒有必要去支援關羽的。但當東吳偷襲荊州,關羽由盛轉衰時,前後也只有1個月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益州方向是無法做出反應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關羽在北伐時不跟益州求援,反而派人前往上庸、房陵跟劉封、孟達要兵,而在戰敗後也是急忙向上庸、房陵一帶靠攏。因為只有上庸、房陵的軍隊離他最近,也最便於救援。至於益州,中間隔著千山萬水(參考劉備後來發動夷陵之戰的艱難程度),求援是不現實的。

另外,鑑於益州和荊州曾經同屬蜀漢治下,所以,關羽敗亡時,永安是沒有重兵的,直到劉備夷陵戰敗後,永安才被建設成軍事重鎮,用來防禦東吳。


秦皇漢武


對於關羽之死,一直有著劉備陰謀論的說法,不少朋友認為當初關羽本可安然逃回益州,但苦於沒有援兵支援而終被擒身死,話說真是這樣嗎?

首先看看題主這個問題吧,明顯有醜化劉備的嫌疑,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二十里?太荒謬了吧!公元219年十二月,關羽率眾逃出麥城,一路向西突圍,然終沒能逃出孫吳的追擊,在距離益州不過二十里的臨沮被吳將馬忠俘獲,於次年元月被吳軍斬殺於臨沮。臨沮距離益州邊境只有二十里不假,但益州有多大?時劉備在成都,成都離臨沮何止百里啊!且兩地之間重巒疊嶂,讓劉備如何親自去救?也許有朋友會說,即使劉備自己不親自前去,為何也不派人支援呢?說到這,主要有兩大原因!

西川局勢未穩

漢中爭奪戰,劉備與曹操自建安二十二年一直打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持續了近兩年之久,雙方都已經元氣大傷了。時雖以劉備取勝,曹操退兵漢中,但曹操並沒有走遠,他率軍於長安坐鎮,一來提防劉備乘勢攻打關中,二來給劉備北境施加壓力。

六月,劉備命孟達劉封拿下了上庸三郡;七月稱漢中王,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付與鎮北將軍魏延後便回了成都,為何匆匆回成都呢?其實前面也說了,漢中一戰,打了兩年之久,可想而知當時蜀中堆積了多少事需要劉備去處理。且本來對西川之地的掌控尚未穩固,加之大戰初定,劉備需要處理的內政實在太多了,如何安撫人心?如何休養生息,恢復生產?這都是急需處理的事。而這些事情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處理好的!

關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敗亡

前面說到劉備是219年七月回成都的,而關羽北伐恰好也是從這月開始!

同年八月,關羽大敗於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不過勝利來得快,失敗來得更快!九月,曹操親臨河南郟縣,一面派人聯合孫權,請求孫權出兵襲擊關羽後方,一面遣大將徐晃領軍數萬支援樊城,正當關羽在前線與徐晃對戰之際,東吳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襲取了南郡,時關羽急率軍回援,然因士兵家人皆被吳軍所俘而作鳥獸散!

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一奇襲,一攻心,關羽可謂是敗得徹徹底底,後無奈退往麥城,年底就於臨沮被俘,後被殺害。

而這一切,對於遠在成都的劉備來說太突然了!八月才大勝,威震華夏,誰能想到年底就會敗得那麼徹底,兵敗身亡。

時上庸雖距離關羽最近,但從上庸到麥城的這段距離可不好走啊!且不說一來一往,時關羽派人求援也得要時間吧?再者當時上庸真的能出兵支援嗎?其實在我看來孟達劉封不出兵確有私心,但也有苦衷。六月才打下上庸,原上庸太守申耽本就有降曹之意(後果投降曹魏),無奈劉封孟達攻打上庸,只得降蜀。支援關羽,孟達劉封二人必去其一,此時上庸的局勢真能穩定嗎?後來孟達降魏後,獨自鎮守上庸的劉封可是被上庸叛軍趕出了上庸的!

這便是關羽敗亡的真相,沒有什麼劉備陰謀論,實命也!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很多人都認為,關羽北伐襄樊失利,逃至麥城後,離劉備控制的地盤很近了,然而劉備卻沒有去救。這其中必然有陰謀!其實,這種陰謀論完全就是想太多了。

劉備當時之所以沒有去救關羽,完全是因為關羽敗的太突然,劉備來不及反應造成的。


這裡先捋一下當時的時間線,都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事件:

五月,曹操從漢中退兵,劉備遂取漢中。但是注意了!曹操並沒有走遠,他仍然率軍在長安坐鎮,提防劉備打關中。


六月,劉備遣孟達攻房陵,劉封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封其為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仍使其鎮守上庸。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劉備稱王后,封魏延為鎮北將軍,鎮守漢中。然後他自己就回成都去了同月,關羽北伐

八月,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救襄陽,卻被關羽打的全軍覆滅。許昌以南各郡反曹勢力紛紛響應關羽。

九月,曹操離開長安,前往河南郟縣。他派人通使孫權,請求東吳攻關羽後方。同時又增援徐晃,阻止關於的北上。

綜上所述,截止南郡被孫權偷襲之前,可以得出如下兩點:

第一、關羽出兵之前,劉、曹仍然在漢中較著勁。這說明曹操的軍事重心還在西部,隨時會捲土重來,向漢中施壓。關羽之所以發動樊城之戰,最初目的應該是騷擾為主,給漢中分擔壓力,讓劉備坐穩漢中。




第二、然而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關羽的小宇宙爆發了,老天爺也非常配合。原本只是一支配合劉備行動的偏師,竟然打的曹操在長安都坐不住了,移師向東。於是漢中壓力銳減,所有壓力都壓在了荊州一邊。

按常理來說,至此,關羽北伐目的應該是達到了,而且還超過了預期。此時劉備就應該要從漢中出兵,響應關羽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劉備沒有動。至於為什麼沒動。我覺得原因有二:

一是劉備剛剛與曹操血戰了兩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才拿下漢中。他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用於休養生息。

二是曹操本尊未動,說明長安尚有餘力,劉備若是立即出兵關中出馬,就又要和曹操來一次硬碰硬,難度太大了。

其實兩邊都在等,就看誰先熬不住。



結果兩邊都是狠人。曹操本來想去援助,但是侍中桓階跟他說,于禁雖然被滅了,那是時運不濟。曹仁、徐晃還在襄陽,他們都是軍事強人。我們現在還沒敗,我方還有遠勝於蜀漢的板凳深度,老大您要穩住啊!於是曹操接受了桓階的建議,自己留守,但是給徐晃派去了大量兵力。(約六萬)

如果曹操當時沒有聽桓階的,親自出馬去打關羽,我相信劉備一定會出兵漢中。可惜曹操家底深厚,于禁的七軍被滅,他又調出了六萬兵馬去補窟窿。面對這麼強的對手,劉備當然是不會輕舉妄動了。

不過對於劉備來說,他也沒所謂。因為只要關羽在徐晃兵力集結之前攻破樊城,戰略目標還是能達到的。就算攻不破,也可以安全撤回南郡,他並不吃虧(關羽水軍掌握制河權)。可惜的是,意外出現了。


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相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南郡。關羽並不知南郡已失,還想再奪回南郡。

十一月,呂蒙採取分化瓦解之策略,導致關羽的將士皆無戰心,逐漸離散。於是關羽便向北面突圍,打算逃回益州。注意了!關羽是向曹軍方向突圍的。

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襄陽南漳),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值得一提的是,十月,孫權攻取荊州後,上表向曹操稱臣,請曹操代漢自立。這表明什麼意思呢?這表明孫權在偷襲關羽後,立即就拋棄了孫劉聯盟,投靠了曹操。劉備此時不僅只有曹操一個對手,他要面對曹、孫兩家對他的夾擊。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關羽並沒有敗,他從樊城撤兵時,隊伍是完整的。真正讓關羽進退失據的是孫權!呂蒙在背後會心一擊,關羽的部隊立馬人心潰散。連關羽本人都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因此,劉備當時劉備沒去救關羽,其實就是三個原因:

一是關羽敗的太快!十月份還在襄陽前線圍攻曹仁。即使南郡被佔時,關羽還統帥著幾萬精兵。豈不料,十一月就全軍覆滅了。劉備當時遠在成都,根本來不及反應。

二是劉備沒料到孫權會那麼決絕。孫、劉合作了十多年,中間偶有矛盾,但劉備認為孫權這廝還不至於投靠到曹操一方。結果人家孫權就是這麼的狠,說鬧掰就鬧掰!

三是孫權偷襲荊州後,立即與曹操結盟。孫權和曹操聯合,這是二打一,劉備去救,終究也是白救。以劉備集團的自身實力,單挑曹孫的任意一家,都是壓力山大。現在那兩家聯合起來了,劉備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止損,預防兩家聯合進攻益州。如果還想著拼命投入兵力反撲,這絕對是發瘋了。

所以說,當孫權偷襲關羽後方的那一刻。關羽和劉備就已經輸了,無論怎麼做,失敗都是無法避免。因為弱者就是這種命……


最後再說說當時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為什麼沒去救關羽。先說結論:如果劉封和孟達當時去救了,關羽生還的幾率會很大。這也是後來劉備會生氣的原因之一

然而劉封和孟達偏偏就沒去,我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劉封和孟達也是剛剛才攻佔了上庸和房陵不久。其實他們兩人也是當年六月才剛剛在上庸郡站住腳,對上庸的控制權並不牢靠。(本地土著都是直接留任,這些人並不可靠)

到了八月,關羽圍攻樊城,要求孟達和劉封那邊發兵援助。兩人就曾以上庸本地土著剛剛投降,不可靠為理由,拒絕了關羽。氣的關羽揚言要回去教訓他們。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三國志·劉封傳》

客觀來說,我覺得他們兩人的擔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說不定他們兩人前腳剛走,後腳申儀就叛變了,把劉封、孟達五花大綁,送給曹老闆當禮物。畢竟申儀、申耽兄弟兩人的尿性,眾人皆知。



如果他們兩人發兵去救關羽,導致上庸被曹軍奪去。救了關羽也是有罪,並且還有可能陷入孫曹聯軍的包圍圈。於公於私,劉封和孟達都得出不發兵助戰的結論。

因此總的來說,關羽之敗,其實就是敗在輸得太快了。劉備沒有反應時間,孫權又做的異常絕情(派兵攻夷陵,直接斷了關於走水路回益州的可能性)。而劉封、孟達本身又只是一支偏師,讓他們去承擔主力該承受的壓力,著實有點難為人。


Mer86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為何劉備不去相救?

這個說法是近些年突然冒出來的,其理由是關羽被殺之地【臨沮】距離劉備掌控的益州不過20裡地,而劉備竟然沒有任何救援動作,眼睜睜看著關羽死去,進而推測出這很有可能是劉備同諸葛亮假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的借刀殺人之計。真的是這樣麼?

首先來看看臨沮和益州到底相距多遠。

臨沮縣東漢時屬荊州南郡,即現在的湖北宜昌市遠安縣。它距離益州最近的地方是上庸郡房陵,即現在的湖北省房縣,直線距離大概100多公里。所以說關羽被殺之地距離益州可不是20多里地,而是100多公里,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再來看劉備為何不救關羽。

雖然關羽敗死之地距離益州有100多公里,但從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到最後死於臨沮有大半年時間,在這期間內劉備不僅沒有對襄樊戰役做出過任何指示,甚至沒有支援過關羽一兵一卒。這不禁會讓人產生疑問,劉備為何要這樣做?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備忙於其他事情。219年上半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了重鎮漢中。但奪取漢中後劉備並沒有閒下來,而是著手疏通成都至漢中的驛道。因為要穿過秦嶺地區,所以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佔據了劉備很大一部分精力。

另外,據《廖立傳》所載,劉備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期間在曾去過漢中一段時間,廖立認為正是這段行程貽誤了軍機,導致關羽敗亡荊州丟失“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如果此說法為真,那麼劉備在這個節骨眼去漢中有兩個原因,一是視察驛道情況,二是處理其他重要事情。

至於是什麼重要事情,史書上並無記載。不過劉備不久便任命名不見經傳的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定是在漢中做了實地考察,做了一些人事安排,從而貽誤了荊州軍機。

2、關羽前期進兵順利。劉備之所以敢抽身前往漢中,定是對荊州的形勢是放心的。因為關羽在襄樊戰役前期的進展特別順利,甚至利用漢水暴漲消滅了于禁帶來的援軍,生俘于禁。同時招降侯音等宛城地區的叛亂分子,在襄樊後方煽風點火,一時“威震華夏”,嚇的曹操直要遷都。

而這些關羽肯定向劉備做了彙報,再加上關羽為人自傲,多半說不用主公操心,單憑我一人之力就可以擊敗曹仁,拿下襄樊。劉備一看自然放鬆對荊州的關注。

3、關羽敗亡太過急促,來不及劉備做出反應。雖然關羽前期進展順利,但是卻沒有一舉拿下曹仁堅守的樊城,並中了東吳之計,從荊州後方抽調部隊增援前線,讓東吳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關羽後方,使關羽形勢急轉直下。

這一切發生的太過突然,《先主傳》中用了“俄而”兩個字來形容。不久前關羽還說“形勢一片大好”,沒過多久就傳來關羽被孫權擒殺的消息,所以劉備根本沒有時間做出反應。

4、東吳斷絕了劉備救援的通道。隨呂蒙而來的還有陸遜,他並沒有在南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佔據了從西川至荊州的地區,先後攻佔了宜都、房陵和秭歸等地,消滅劉備一萬多人,徹底阻斷了劉備救援關羽的通道。

而這被消滅的一萬多人,估計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從永安派往荊州接應的先頭部隊。因為關羽已經抽調了荊州大部分軍隊到前線,不可能留一萬多人在夷陵地區佈防。而這一部分軍隊很可能是奉劉備之命,所以劉備並不是對荊州戰事完全沒有反應,只是未作出詳盡安排。


石頭說歷史



關羽從北伐到兵敗被殺,前後近半年時間,這半年內劉備和諸葛亮沒有對荊州戰區進行任何有效支援,聯繫到諸葛亮後來勸劉備殺劉封,一直有人質疑這是諸葛亮考慮,關羽和劉封一樣,易代之後桀驁難治,假手東吳殺死了關羽。

不過之前的人只是質疑,並沒有挑破這件事。真正挑破這件事的,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的《訄書》中直接說,借刀殺人除掉關羽動機最強的就是諸葛亮。此說田餘慶先生在《秦漢魏晉史探微》一書中也有提及,雖未展開討論,但基本上是同意太炎先生的意見的。

其實這是個誤會。就算諸葛亮和劉備都在為將來劉禪順利接班做考慮,想假手於人,除掉關羽,也不可能順便連荊州都一起送給東吳。雖然劉備當時已經攻佔漢中,但荊州仍然是原計劃中與曹操正面對抗的主戰場,而奪取漢中只是為了紮緊籬笆,保證益州得戰略安全。所以,於情於理,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借刀殺人。

而且,劉備在漢中局面穩定下來之後,實際上已經在著手協助關羽,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去協助孟達攻佔東三郡,也就是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孟達在出徵上庸之前是宜都太守,屬於荊州戰區,所以關羽在北伐襄陽局面佔優之後,就派孟達也北上進攻上庸。劉備此時則派劉封到上庸去統一指揮和統帥東三郡。


看一下地圖就知道,襄樊,江陵和宜都大體上是一個三角形,而上庸在江陵到襄樊的側翼。關羽北伐是從江陵,公安一帶出兵,其實是孤軍深入,所以一開始孟達並沒有出動。是在關羽在襄樊進展比較順利的情況下,孟達才從秭歸北上,進攻上庸,就是要佔領東三郡,保障側翼安全。

上庸和漢中有漢水谷道連接,拿下東三郡和襄樊之後,就等於把漢中到襄樊這一線以南地區全部收入囊中了。而且,在關羽將曹仁和曹操派來的主力壓制在襄樊之後,東三郡已經和曹魏隔絕,進攻起來並不費力。孟達本有四千部曲,而東三郡曹魏並沒有派駐大軍,是由當地豪強申儀申耽兄弟佔據的,孟達攻殺房陵太守蒯祺後,申儀申耽投降,也很快就佔領了這裡。

宜都在今天的宜昌,下轄秭歸,巫縣等地,夷陵也是宜都轄區。從長江水道而言,在荊州後方,控制著三峽水道,保障荊州和江州之間的水路聯繫,位置十分關鍵。而這一段長江水道是從西北向東南的傾斜走向,如果這段水道被敵手控制,荊州就和益州失去聯繫了,益州也無力救援了。

而東吳偷襲荊州恰巧選擇了關羽在襄樊困於堅城之下,孟達也已經率兵北上進攻東三郡的時機。而且,東吳的這次偷襲是經過周密策劃的。呂蒙先率領大軍偷襲公安和江陵,由於糜芳傅士仁開城投降,關羽馬上就失去了根據地。


《三國志·陸遜傳》:
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異將水軍,旌將步兵,斷絕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這之後,呂蒙駐守荊州,而為這次偷襲出謀劃策的陸遜則馬上被孫權拜為宜都太守,繼續沿江西進。陸遜率軍馬上沿江逆流而上,迅速攻佔了秭歸和巫縣,接替孟達擔任宜都太守的樊友投降,荊州和益州之間的水路聯繫被切斷。這樣,關羽和孟達就完全成了孤軍,處在吳軍的U型包圍之中。而這時候的劉備就算是有心救援關羽,也是要大費周章的,緩不濟急。

這也是為什麼在關羽覆敗之後,孟達也只能向曹魏投降的原因,因為他回益州的後路也已經被吳軍切斷了,如果要回益州,唯一的可能就是沿漢水向西北,進入漢中地區。而在當時的條件下,上庸到漢中都是山中谷道,崎嶇難行,小股人馬還可以勉強通行,大軍就不太可能了。如果魏軍追擊,處境就很危險了。

同樣的事情在幾年後劉備東征伐吳時又再次上演過。劉備率軍東征以後,迅速攻佔了巫縣和秭歸,並以秭歸為大本營。陸遜則相應的收縮兵力,退到夷陵一帶,引誘劉備大軍進入三峽水道,但封鎖了三峽出口。


三峽地區流急灘險,大軍行動不便,劉備只能一面派黃權率一部分軍隊進入江東的東三郡地區,防備魏軍,自己則只能以主力進入江西的山區,聯營七百里。之後的事情眾所周知,陸遜用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放棄船登岸,試圖在馬鞍山固守,陸遜命吳軍圍攻,劉備只能趁夜逃走,基本上全軍覆沒。

之後,劉備沿陸路逃至巫縣以西的魚腹,才算是穩住陣腳,收拾亡散,匯合援軍,而魚腹以東的巫縣和秭歸都被吳軍重新佔領。這樣,黃權所率江北駐軍約二萬人也和關羽,孟達一樣,失去了以大軍團返回益州的歸路,最後也和孟達一樣,只能向曹魏投降。不過,黃權所率軍隊就地解散了,並沒有全部一起投降,投降的只是一小部分。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從東吳出兵偷襲到關羽兵敗被殺,前後一個月時間,為什麼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救援的原因了。就是因為東吳已經佔領了秭歸和巫縣,西陵,完全控制了三峽水道,關羽根本沒有機會直接逃回益州了,益州同樣也完全來不及救援關羽。

也是因此,關羽在看到形勢危急之時,第一反應並不是立即向益州求援,而是派人到上庸,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接應。兵敗之後,關羽逃亡的目標也並不是益州,而是先去往東三郡,然後再做打算。這就是因為這時候益州根本來不及救援,唯一有可能救援的,就只有東三郡。而所謂的關羽被擒的地方距離益州地界只有三十公里,也是指從臨沮到上庸的距離。


蕭武


關羽遇害時,劉備在哪?關羽又在哪?劉備是在成都,而關羽在臨沮,一個在今四川,一個在今湖北,兩地相差二十里,這玩笑開的有點大了,只要認真過下腦就應該知道不可能是相差二十里的。

兩地距離是很遠的,就直線距離就有七百多公里,而且去蜀中你還想走直線嗎?就是路途曲折距離太遠,而且蜀中路太難走,加上關羽由盛轉衰也就是幾十天時間,即在呂蒙襲了荊州後。一切發生的太突然,劉備壓根就反應不過來,別說救了,他甚至是不知道關羽兵敗了呢?

估計關羽兵敗時,劉備才剛剛收到之前關羽水淹七軍,大勝曹軍的戰報吧!劉備不救實屬正常。

看到這題目我對題主“20裡”這個數字感到很敏感。據史料記載,關羽當時率數十騎出逃時,就是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20裡的臨沮被抓的,也就是說益州是離臨沮是20裡,益州是劉備地盤,換句話說就是臨沮離劉備地盤僅20裡。

我想題主應該不會問這麼腦殘的問題,應該是未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估計原意應該是

“關羽被殺之地離劉備地盤益州只有20裡,為何劉備不去援救?”

這裡我來再回答下,其實還是同一個道理。雖然是距離益州二十里,但益州畢竟是當時最大的一個州,即使是益州的最東邊城池得知關羽兵敗消息將其送到成都去也是相當遠的,路也是相當難走的,所以即便是打到了自己地盤附近,劉備還是無法立馬就知道軍情如何的,畢竟沒電話。


益州邊疆當時並不屬於劉備地盤的邊疆,因為當時還有荊州,所以當時益州邊疆兵力不會有很多,因此並沒有足夠兵力去救援關羽,所以即便可能知道關羽敗了,還得去蜀中搬救兵,讓劉備知道。但劉備要想知道,這還得需要人來送信,當時只有人騎馬去送信,關羽兵敗如山倒也就是在那幾十天,劉備依然無法得知消息,然後出兵救援的。即使夠了,整裝待發軍隊立馬開過去,也已經來不及了,畢竟大勢已去。

除非有自發兵力能夠救援關羽的,比如劉封、孟達這種的,但劉封、孟達沒能夠去救,其中有與關羽私人恩怨在裡面,當然最大原因還是出自大局考慮,畢竟當時的上庸還真如其所說很不穩定,別關羽沒救到,上庸還丟了。


夏目歷史君


關羽北上肯定是劉備傳話了(個人愚見),劉備雖然取得了漢中爭奪戰的勝利,但從實際效果上講,漢中的取得雖然讓劉備佔得了地利,找到了一個進攻的橋頭堡,但由於曹操提前把漢中居民轉移了,導致劉備幾乎是窮蜀中之力,聚集了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諸葛亮法正之力才奪得的地盤實際作用有點縮水,後來實際也證明,漢中向外出擊道路也不好走。其次曹軍雖然退了,但肯定有一部分主力肯定留在長安附近防禦劉備,畢竟害怕劉備直接象諸葛亮後來那樣北伐,估計劉備集團肯定有此打算,因為漢中由於人口太少,農業無法支撐大規模駐軍,劉備也想直接拿下長安。但劉備集團經漢中一站也領教了曹軍的戰鬥力,並且也需要休整一下。關羽的荊州方向軍隊本身戰鬥力要比益州本土的軍隊戰鬥力強,且養精蓄銳,劉備就覺得讓關羽的荊州軍馬出擊一下,吸引一下曹操集團的注意力,將長安駐軍減少,關羽不負眾望擊敗了于禁龐德的大軍,打的曹仁躲在城裡不敢出來,曹操都動了遷都的心思,我估計曹操肯定想動長安的駐軍過來增援許昌,此刻劉備肯定得到消息,正準備趁長安方向曹軍減少,再次準備出擊,沒有料到司馬懿這個大尾巴狼🐺給曹操提了個醒,聯合東吳,估計當時曹操這邊兵力也有點捉襟見肘吧。結果曹孫兩家一拍即合,就當時的情形,如果劉備能兵過來面對的是曹孫兩家的人馬,萬一戰敗,後果直接崩盤,。荊州丟的太快,關羽也敗得太快,劉備一直在謀劃攻擊長安,一家人壓根沒有料到關羽會被徹底擊敗。個人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