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

建筑学大寨


最好的书法作品是带有情绪创作的,而这幅作品是处于极度悲愤中创作的一幅作品,也是传世的一幅草稿。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颜真卿在创作的时候的情绪起伏。

如果有机会,您可以看一下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三行书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带有作者情绪创作出来的作品,后人之所以无法企及,除了个别,因为水平的因素之外,更重要是因为没有那样的情绪。

现在很多书法专业比赛中,行书和草书中除了常规水平之外,创作的情绪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白石书法工作室


虽然我对书法并没有精深的研究,但也听说过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鼎鼎大名。就从外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乍一看这幅手稿,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天下第二行书”的真容。不但歪歪扭扭,似乎毫无章法可言,竟还有这么多涂涂改改。

虽然通篇看起来比较潦草,但从微观来看每个字仍然是写得很好的,大书法家果然名不虚传。这是它成为名作的基础。

而它能被赋予如此高的地位,更在于其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只知道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创立了端庄浑厚的“颜体”楷书。却不知他是安史之乱中带领河北军民抗击叛军的第一人。


颜真卿当时是平原太守,他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一起讨伐叛军。第二年叛军攻陷常山,颜杲卿宁死不屈惨遭杀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758年颜真卿派人到河北,只寻找到了侄子季明的头骨。他面对侄子的遗骨,悲愤交加,写下了这篇撼天动地的《祭侄文稿》。

全文234个字,字字血泪。字迹随意潦草,还有30多个经过涂抹,正是因为作者在巨大的悲痛中根本无法去注意技法和斟酌字句。他的用情至深让我们也感同身受。

这就好比我们在看“中国好声音”等歌唱比赛时,有的选手在技法上可以做到无可挑剔,但你听着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而有的选手也许这里那里存在些许瑕疵,可是她唱得很投入,感情真挚丝丝入扣,不知不觉就会打动人心了。

所以《祭侄文稿》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它简直是个充满血泪的生命体!流传千年,一代代看到它的人都会深深感动,都会想起当年那个悲壮的故事,眼前仿佛浮现出颜真卿悲愤挥毫的画面。说它是“天下第二”实在是委屈了啊!


猫熊姐姐


名列行书榜第二名的《祭侄文稿》,最重要的在于真情流露,浑然天成。

一、《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他听闻侄儿去世后写下的一篇悼文的草稿,文章中表达的悲愤之情,是我们首先要理解的,这也是《祭侄文稿》流传千年的首要原因。


二、文章表达的悲愤之情与书法作品的节奏完美结合,这是《祭侄文稿》的重要特点。

作品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而跌宕跳跃,自然和谐,浑然一体,至原帖的最后两行感情达到高潮,作品也由平稳的行书发展成摇曳生动的草书。

三、此帖本是一草稿,书写过程中,笔法、字法、章法应该是没有事先设计,但却自然天成,是无法之法。

此帖用笔丰富而厚重,开合纵横,个性鲜明,其形式独特的述志、述心、技法丶章法都开历史先河。

其实不只此帖,他的《告伯父帖》《争座位帖》等,都是他在特定环境下,以特定的心情完成的,情感丰富是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史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颜季明被捕遇害,颜氏一门被杀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颜季明的首骨携归,悲愤交加,情不自禁,遂作此文。

此稿是在极度悲愤情绪下所写,不顾笔墨工拙,笔法随情所动,是其精神和功力的自然流露,在整个书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东坡曾说:无意于佳乃佳尔。国学师兄认为:纵观书史无一例外,神来之笔莫不彰于神来之事,大抵传世之艺术臻品,皆为饱学经纶之士,或于大悲大悦,抑或孤奋激进,又或历经人世之悲凉坎坷,而付以艰苦卓绝之志,所得耳。

所以《祭侄文稿》被称天下第二行书,是实至名归的!






国学师兄


谢谢激情。好在:超群的艺术技能加上 真实激动的感情,借助“神来之笔”创作出一幅,自然神奇,真实浪漫动人的艺术作品。

颜真卿,公元752年创作《多宝塔碑》时年44岁,公元758年,写《祭侄文稿》已经年近半百,其艺术造就,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笔为情所动,有意无意之中,放笔下去坦荡自然,无拘无束,游走于天地之间,章法有无之间——美丑衬托,强弱顾盼,大小呼应!神来之笔创造出一幅神来之画。



有没有令人心服口服的回答?元代张晏是这评价《祭侄文稿》的:“...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处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


总之,艺术作品的评价。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个人的喜欢类型来定的,个人观点,无伤大雅。《祭侄文稿》是真情驾驭,高超的艺术技能,用“神来之笔”创造出的一幅优秀艺术作品——后来者望尘莫及。


方风子19091072


其实古代人的智慧真的很牛逼,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更牛逼,那就是以笔代剑,犀利,痛快,且能传颂。其中有很多代表,比如三国陈琳写文章骂曹操,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诸葛亮写了传颂千年的《出师表》,还有颜真卿的这篇《祭侄文稿》.

说《祭侄文稿》写的好的,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1.书法家写的,艺术这个角度非常好!

颜真卿的行草书法,是在他坚实的楷书基础上来的,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的刚劲,雄浑,质朴的审美取向,是一种阳刚美。纵观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因偶然因素而成的千古佳作,必定是在有着坚厚的底蕴基础上得来的。

2.颜真卿和他的侄子都是民族英雄!

颜真卿也称颜鲁公,陕西西安人,官至太师,77岁,为国捐躯。

他一生刚直不畏权贵,怒斥贪官奸佞反抗叛军,先是他侄子被安禄山叛军杀害,然后他是在劝降叛军的时候被缢死的。所以这里面有政治因素,那就是他和他的侄子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死的,可以说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所以说这篇文章也反应了他们的民族大义,英勇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值得推崇和我们学习。

锦清霖



题主说到的这篇《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泣血之作,字字血声声泪,满含了对敌寇仇雠恣意猖獗的鞭挞和宗庙瑚琏被摧残浩劫的慨叹。用颜常山自己的话说,就是抚念摧切,百身何赎。

这篇祭文是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下棺安葬以后所写。侄儿的首级尚存,躯身却不能和棺,作为一介讨逆兴邦的世之栋梁国之干城,在安史之乱的烽火硝烟中,极尽抵抗却损失惨重,家族成员和抗争死士死伤枕籍,让他这个长辈面对故去的亡灵长歌当哭,悲愤莫名。

这篇文字的书写,粗略一看,显得很潦草,也很杂乱,似乎没有章法可循,也无精当的结构安排,全凭一己执念,一腔真情。其间勾勒涂抹,凸显了作者的思维跳跃和真情灌注——他在找恰合的语句表达自我的哀思和心志。

这篇祭文却排在了《兰亭集序》之后,列历代行书瑰宝第二位。

以我个人的理解和忖度,盖是因为颜真卿的用情至深,字里行间倾注了全部细腻情感,使人即刻动容,书体看似不合规范,其实由于功力深厚,越加显露其畅怀神思和心手相应,做到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法合,法与度合,度与字合。

这篇文字千百年来倍受尊颂,一是因了颜常山的赤子之心,二是因了上柱国的无尚法度。它和大文豪韩愈的祭侄文同样用情至深,感念苍生。



龙吟148119260


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无任何争议 ,重要的话说三遍,无任何争议,无任何争议 ,是在二王书法风格之外,另一座雄伟的高峰,用笔自然,技法完善,可以说无任何瑕疵。

本人在学习书法的前十几年间,也一直看不懂这样的作品,但所谓知耻而后勇,看不懂正说明自己的不足,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是不会故步自封的,知道不足才有学习的方向。

艺术,艺术 ,艺术,强调一下,不是装饰。是情感的表达;书者,心画也,中国书法从写字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已经不是点画的拼凑,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书者性情的流露,是一种文明信仰的传承。

回到祭侄文稿,这篇书法作品,从技法上看,已经非常完备,无可挑剔,而且行笔自然毫不做作。而对于这篇作品,更重要的是鲁公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应感受到鲁公做书时 ,内心的悲痛和愤恨。技法这时已经不重要了。

这篇作品书体风格和文字内容已经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是中国书法最优秀的作品,在品格等级里是神品。是无法复制和再现的艺术神作。




13352866117


此帖如陈酿,越品越喜欢。我最初看《祭侄文稿》感觉乱糟糟,看不懂。后来有一次,偶然间看截图的“称兵犯顺”四个字,不知为何就触动了心弦,瞬间产生共鸣。那种感觉,就是“悟”,彻悟的”悟”。再后来,了解颜真卿的正直人品,了解《祭侄文稿》的由来,了解颜氏兄弟父子叔侄为国捐躯、满门忠烈的忠义,了解了《祭侄文稿》背后许多许多故事,似乎慢慢的懂了,于是越发喜欢。了解颜真卿,不光看他的书法,还要看他书法背后的故事。从《祭侄文稿》看忠烈,从《争座位帖》看操守,从《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看家风,还可以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看颜氏家族对后世的影响。《祭侄文稿》不仅仅是书法,更不是为书法而书法,《祭侄文稿》是字字血泪的书法,是痛失兄弟子侄的手足情、痛惜山河破碎的家国情,以及对乱臣贼子的深仇大恨杂糅在一起,让情感自由宣泄的书法。《祭侄文稿》公认为天下第二行书,当之无愧!

曾经多次到正定,每次都不禁为《祭侄文稿》中“父陷子死”一句引发共鸣。2016年两次去西安碑林,亲眼见到了《多宝塔》《勤礼碑》《家庙碑》和《争座位帖》,尤其是亲手触到《勤礼碑》石的时候,眼里饱含热泪,那一刻,似乎真的是与颜真卿穿越时空交流。历史上其他书法家看的是书品,而颜真卿却是实实在在地透过书品看人品。这一点,历史上其他任何书法家都无法比拟。


忄亘氵可氵少


艺术欣赏有三个境界,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和曲高和寡。大多数的书法爱好者其实只停留在下里巴人的阶段,以清楚工整为美,并没有真正迈入书法艺术的大门,只停留在写字的阶段。

颜鲁公 ,唐代书法集大成者,在初学者眼里,似乎楷书是其擅长,在楷书中又以多宝塔学习者最多,而实际上,多宝塔是其三十多岁时的作品,是非常稚嫩的,晚年的楷书是一种雄厚古拙的风格,水平境界更高。

在书法史上,颜柳楷书一直存在争议,因其用笔有些小动作,不够自然,被宋代米芾称为丑怪之祖。

但是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无任何争议 ,重要的话说三遍,无任何争议,无任何争议 ,是在二王书法风格之外,另一座雄伟的高峰,用笔自然,技法完善,可以说无任何瑕疵。

本人在学习书法的前十几年间,也一直看不懂这样的作品,但所谓知耻而后勇,看不懂正说明自己的不足,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是不会故步自封的,知道不足才有学习的方向。

艺术,艺术 ,艺术,强调一下,不是装饰。是情感的表达;书者,心画也,中国书法从写字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已经不是点画的拼凑,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书者性情的流露,是一种文明信仰的传承。

回到祭侄文稿,这篇书法作品,从技法上看,已经非常完备,无可挑剔,而且行笔自然毫不做作。而对于这篇作品,更重要的是鲁公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应感受到鲁公做书时 ,内心的悲痛和愤恨。技法这时已经不重要了。

这篇作品书体风格和文字内容已经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是中国书法最优秀的作品,在品格等级里是神品。是无法复制和再现的艺术神作。

最后啰嗦几句,中国书法所追求的美 ,从来不是简单的通俗的美,是带有人格精神魅力的美,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