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学过二王吗?

无墨轩


一、创新背后的继承性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探讨颜真卿与前代书法家之间的师承关系。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颜真卿对于前代书法家的继承是非常认真而且广博的。

我们当代人在看待颜真卿的时候,总是喜欢去过分的强调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新变、他的创新,包括他对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的“颠覆”和“突破”。

但实际上,颜真卿所展现出来的“新”的一面,是他在坚实的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合贯通,逐渐推陈出新的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强调颜真卿书法的创新性,就必然要提到他在继承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提到他书法的继承性。

这就像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只有认识到这一层面,才能了解到在我们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到底继承和创新之间最为真实的关系是什么。

既然颜真卿是承袭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颜体书法,那么颜真卿到底有没有继承王献之、王羲之的书法呢?证据在哪里?

二、书论里的颜真卿和他的“师傅们”

(1)颜真卿和张旭的师承关系

比较直接证据是颜真卿所著的书法理论。颜真卿本人所写的书法理论并不多,传之于后世的有《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所得?”,曰:“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偿请论笔法,惟言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这是该篇书法论著的开头一段,此时的颜真卿正值罢官时候,因此有时间在长安向张长史请教书法问题。这个张长史是谁呢?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旭。

如果加以考证推敲的话,颜真卿罢官是在天宝二年的时候,而此时的张旭已经是一个暮年老者,书法已经达到了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地了,也即张旭达到了艺术上的成熟。

比较有趣的是,张旭传世不多的书法作品中,他的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也是作于这一时间段内。考察张旭这一件楷书作品,可以看到张旭晚年书法的风采。

这一段记载大致是说颜真卿侍奉张旭很久了,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所谓的笔法秘诀,因此向裴儆询问情况,裴儆说他只得到了一些字帖,张旭只是告诉他说:要好好临摹,并且用心领悟。

而再往下就是颜真卿和张旭的对话,经过一番努力,张旭终于认可了颜真卿,并且向他传授笔法的内容。因此从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敲出来,颜真卿在技法上主要是师承了张旭这一派。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颜真卿师承了张旭的笔法,那么张旭是师承了谁的呢?答案只能往上追溯,那就是魏晋的二王。

(2)张旭和魏晋书法

张旭这个人一点都不简单。但比较可惜的是现存关于张旭史料非常少,不管是五代的《唐书》还是北宋时期后来又编写的《新唐书》,都对张旭的生平经历记载、考证较少。仅仅是记载他喝醉酒后,创作狂草书法以及传授笔法这两件事情,且只言片语,一带而过。

后晋·刘昫等人在《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记载张旭只用了一句话: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后来北宋欧阳修等人编撰《新唐书》又将张旭的情况交代的稍微详细了一些: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基本上交代了张旭的笔法来源是他观“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才得到的,实际上这有一定的传奇性质,并不足以相信。

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将《新唐书》和《旧唐书》联系起来,考察在张旭生平活动期间的交往,就会很清楚的发现,张旭的书法,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来自于汉末三国魏晋时期书法群体的书法家,比如张芝。

在《晋书 王羲之传》中,王羲之说他的书法和张芝相比不相上下,可见张芝书法的成就之高,而且张旭母亲的身世也很值得推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

而陆、虞二人皆是王羲之书法的门徒。尤其是虞世南,他有一位老师,叫做智永。智永和尚大家都知道,是王羲之的后代。况且近代学者郭沫若曾经都一度怀疑过现存《兰亭序》是智永和尚的手书,所以说,如果有人假设智永得到了二王书法的真传,那一点都不为过。

三、颜真卿和二王书法以及魏晋笔法

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智永和尚自然是王氏家族的笔法传承者,但是他已经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笔法外传于虞世南,虞世南和他的外甥陆柬之又因为张旭母亲的原因,很有可能将笔法传给了张旭,况且张旭不可能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面放过这样一个学习书法的好机会。另外,张旭对张芝的书法学习也将帮助他更为全面的认识、了解到魏晋笔法的神韵。

这样一来,张旭在长安的裴儆府上传授笔法,颜真卿学习到了张旭书法的真谛,得到了张旭的指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说,颜真卿“间接”的得到了二王笔法。

从这样一条传承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士大夫社会里面,一种技艺和文化前后之间的师承关系是多么的紧密,这也在说明,任何一种文化和艺术,都必须建立于一定的前人基础之上,创新的背后,是传承在起作用。

所以,既然颜真卿的“师傅们”都是学习二王书法的高手,所以颜真卿如果不去研究、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那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颜真卿必定是学习过二王书法的,不仅学过,而且有过深刻的体会,并且这一学习过程是在张旭的帮助下完成的。


松风阁书法日讲


颜真卿行草书学习过二王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呢?就是他自己的签名“真卿”两个字就是王羲之行书的翻版,口说无凭,有字为证。

请看下列颜真卿行草书与王羲之单字对比,一看便知:


一、“真”字行书比较

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

2、唐 · 颜真卿 · 祭侄文稿


二、“真”字草书比较

1、晋 · 王羲之 · 知远帖

2、唐 · 颜真卿 · 湖州帖


三、卿字行书对比


1、晋 · 王羲之 · 追寻帖


2、唐 · 颜真卿 · 祭侄文稿


王羲之作为书圣,确实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的书家。颜真卿的行书,毫无疑问也收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不过在风格上也有新的突破,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如此而已。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敬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当然学过。列证据如下:

一,颜真卿老师是张旭。张旭是得到二王笔法之秘的。颜真卿是从张旭得二王笔法之秘。这在古代有清晰传承图,倒着说是,颜真卿师张旭,张旭师其舅陆彦远。彦远师其父陆柬之,柬之师其舅虞世南,世南师智永……

二,唐代盛推王羲之,可以说无一个书家不学他。况王羲之当时有三千多纸是留下,学他也方便。

三,颜真卿早些的作品《多宝塔碑》,明显出于王书一路,尽管结构和自己晚年代表作相差不大,笔法却更大不一致。


今天临的《多宝塔》一纸。临的不像,但从起笔上仍保留部分尖锋入纸,和晚年藏锋不一样。

四,结字方式貌似不一样,其实是王字的另一种灵活运用。
以“真”
为例。颜真卿将封闭空间内留了这么一大片白,这在王羲之书法中很常见。
看看我笔记中记的王羲之“智”的四种写法。看第一个下部“曰”的留白是不是和颜书一致?都是把上面空出来。这样例子多不胜数。

而其外拓法,则是更接近王献之。

所以说,颜真卿学二王是肯定的。


王羲那个之


颜真卿学过二王,也学过欧阳询!我觉得虽然运笔有差异,但字体还是脱胎于欧体。似乎就是欧体的实笔肥墨!有人认为颜体是没学好欧体而出现的最早丑书——就此我们也很难达到,可见欧体有多难,又有多重要!欧体又来源于二王。我感觉马背上的红色书法家舒同的字就脱胎于颜体——笔笔都很实,行草书都很实在有力!


文物陈列策划设计梁子


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学的就是二王笔法。


神州书画研习社


学过是肯定的

一,唐太宗深宠王羲之,其收藏王字不尽其数。而且唐代距离晋代时间近,学习起来也方便。

二,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他完成了书法艺术的顶层设计。将书法艺术推向最高峰,学习他理所当然。

三,颜真卿老师是张旭,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虞世南的老师是智永。

四,书法讲究口传手授,有一密法基本不传外,一般认为都传给儿子,或者外甥,所以虞世南得到了真传,并且传给了陆柬之,代代相传就到了张旭手里!

五,颜真卿在向张旭学习时,记录了此密法,就写了下来,就是《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可以关注艺术舟,翻阅查看!


书法档案馆



半桶水书法


当然学过,其实多宝塔就有二王笔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