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丘心客Q


首先,天命,就是天赋予的使命:明明德、成圣成贤,或者明心见性。

其次,重点聊聊“知天命”:到底如何知道自己的天命?回答的人极少,却最重要。

1.勤读经典


如果真要“知道和找到”自己的天命,各家的经典,都需要认真啃过不止一遍的。

朱子当时读《论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到了优游涵泳的地步,就好像论语海里的一条鱼,全身心投入在里面,尽情遨游。

作为一个“专业的”求道者,不管喜欢不喜欢,该读的书必须读,该付出的心血必须付出,该白的头必须让它白。

2.立志


读了一段时间经典之后,多少会受影响,会喜欢,一喜欢,就愿意按照他说的去做。一开始做,就会有期望,期望在具体一点,就是目标和志向。

孔子之所以五十能知天命,方法就藏在前面那句“十五而有志于学”里。

志,就是立下志向。

不是偶然想起来,也不是努力冲一把,而是不管风吹浪打,一直坚持到底。

3.戒


很多人只是立志,然后一路向前,但是忘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戒。

戒是一件痛苦的事,“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人之才,其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曾国藩戒色,采取的办法就是:勤学苦读,一直到把自己精力耗尽。

《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给他取名叫“八戒”。但即使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仍然戒得不够彻底,可知戒有多难了。

因此,要最终知道自己的天命,必须有一番寒彻骨的努力,才能到达。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作者陈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所谓「天命」,指的是客观的限制,是人力所无可奈何者。「不惑」之前的工夫境界,都在自我精神意志的培养上,「知天命」则转向客观世界的体认。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伯牛这样的人不应该有此疾,而竟有此疾。在道义层面的「不应该」与事实层面的「是」发生了矛盾,孔子把这无可奈何之事归之于命。这是人力无可奈何者。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

道是「应该」行的,道之行才合乎义。但无论道行还是道废,都受客观限制。这种限制是命,非人力可为。既不是孔子所能决定,也不会受到公伯寮所影响。人事已尽,还不得成功,这便是命。

既然成败都是命,那还要人的努力做什么呢?孔子提出他的天命观,恰恰是为了凸显人力。道之行或不行,是现实的成败问题,这是非人力可为的。但道「应行」却是价值问题,这是人可以主宰的。事实层面的「命」与价值层面的「义」就此分判。我们所做所为,不是为了事实层面的成败,而是在价值层面「应该」。

有人对此不理解,从事实成败的角度认为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此孔子也有回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之不行,孔子是已经知道了的,但他之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为了成败,而是「行其义」。

「知天命」就是知道一事之成败受客观限制,非人力可为。既不是你努力就能控制,也不是谁的阻碍就能限制的。「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之所以能「不怨天。不尤人」,就是因为「知天命」,知道客观限制非人力可为,故不在成败问题上而有怨怼。「知天命」是把注意力从事实的成败转向价值的应该。即使知道不行,也应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要「行其义」。

另一方面,「知天命」意味着「尽人事」。因为命既为人力所无可奈何者,那么不尽人事,怎么可能看到人力无可奈何者呢。人力不尽,如可知道无可奈何?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力尽然后知天命。

关于命对人力的限制。有的观点认为命不可违,但这命是一有人格色彩的超越主宰,是神的决定。人间道德是神的旨意,人的追求是超越而进到神的领域。一般有神论的宗教大抵如此。

有的观点人为,命不可违。但命不是一个有人格的超越主宰,而是自然规律。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必然。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自然主义与此类似。

有的观点认为命所决定之领域就事现实世界,人力在其中毫无作为。人应该了解到现实世界的荒谬性,而进到某种精神境界中。道家及佛家对现世界的否定和超越与之类似。

孔子所谓命,也指客观世界的限制。不同的是,孔子并不设置一个超越的人格主宰——神,不追求向神的超越。也不会超越现世而追求一种精神超脱。个人的精神就在这受限制的现实中显示出他的「义」来。在不受人力控制的命中建立人的价值秩序。


孙虚白


天命是什么?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命中注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就应该做某一阶段该做的事儿。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乃是天命所归。


五十岁而知天命,就是人折腾到五十岁之后,忽然发现自己无力与天争,认命了。这个时候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就应该顺势而为,如此,便是知天命。

这是一种微观的说法,宏观来讲的话,万事万物都可以以天命论之。

大清都亡了,你去复辟帝制,这是不知天命。同样的,各朝各代末年那些逆天改命,强行为王朝挑灯延命的,也都是没有看清时代规律,便是不知天命。

二十岁时,明明是好好学习知识技能的年龄,你不好好读书,四处贪玩是不知天命。六十岁了,你还和二十岁一样愤世嫉俗,骄傲轻狂是不知天命。

知道人生每个阶段该做什么,怎样做人生一定会有所成就。于是,困顿中不过于绝望彷徨,一帆风顺时不骄傲轻狂,内心贞静,这便是乐天知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天命呢?多读书吧,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做了什么,定会对你的天命有所启发的。


祗树


关于五十知天命,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天命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天是主宰一切的某种神秘力量,这里的命就是指命数。通俗点说,天命就是上天对一个人的命数,上天能让一个人做什么,不能让他做什么,这些都属于天命的范畴,人的一生是不能违背天命行事的。

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对天命的诠释。就孔子来说,他说人生走到一定的时候,走到你自己求学、学习到了一定时候这么一个境界上,人是应该要“下学而上达”,也就是说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

不过,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并不意味着他相信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在孔子的经典思想里面,一向是不主张谈“怪力乱神”的,他并不认为人们应当匍匐在神灵的面前任其摆布。那么他又怎样看待天命呢?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他说我从来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天命让我就这样了,也不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说是别人导致我这样,我要学习的就是要达到上达,达到通天的道理,这里的“知我者其天乎”是指天地大道的规则,让自己如何能够合乎大道。

显然,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与他的积极入世心态相关的。知道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并不代表我就要无所作为,听天由命;相反,正因为自己知道天命何在,才增加了自己处世的热情。因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在哪里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的放矢的。

按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在社会上跟别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苛责都要重要得多。

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只有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蜚短流长,只有小人总在琢磨说别人如何不利自己,而君子宁可在自己内心建立一个大道之约,那么这种大道就是他所说的“天命”。不见得要掌握很多很多的技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了,达到孔子的这种境界,这是一种内心的定力。


另眼观历史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争议了上千年,很多人说孔子的意思是说:到了50岁的时候,人应该知道天道的道理,那就是人虽然应该尽人事,但结果如何却不受自己控制。也有其他许多解释方法,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孔子说这话的时候是从人一辈子的过程说过来的。

1、人一辈子的经典总结。

原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这样来看,孔子说的到底是啥意思就很明显了。他说,15岁是学习的黄金年龄;三十岁就进入而立之年,就是成家立业了;四十岁对人情世故已经娴熟驾驭;五十岁的时候应该对人存在于世间应该的使命和行为清清楚楚。

2、知天命,天命是指使命。

为什么孔子说的是天命,而不是人命。人命是你自己在世间的体会和悟得的,而天命是天安排的。很多人说,天命是老天的安排或对人的行为后果的掌控。其实这是错的,就像周易说天命是老天爷的意志,天命不可违。但那个天命有着不可知和不可预测性,怎么50岁就知道了呢?所以,在这里孔子说的天命是指依据天道而为人所有的使命。

3、天命到底是什么使命。

那天命到底是什么使命?其实,孔子在著作里早就说过了:人作为人,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而这个环境在古代是一个国家、宗族、家庭、个人的种种框架之内。如何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人作为一份子的使命。比如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就是一个男人作为一个个体的使命。还有就是:忠-孝-节-义;分别对应对国家-父母-夫妻-朋友。在孔子的著作里这样的叙述很多。

4、人为什么要知天命?

为什么知天命对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如此重要?原因可以从国家、宗族、家庭、个人等几方面来看。一个人知天命,顺应天命做出合理的行为则这些不同等级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就理顺了。这方方面面得到了正能量从而家国天下就长盛不衰。而,如果每个人浑浑噩噩则家国天下也就礼崩乐坏最后走向灭亡。


聚焦三农热点说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每个中国人张嘴就来的一句话。然而,真正用的正确的却不多。

这句话出处大家都很清楚,出自《论语.为政》,是《论语》这部书的第二章,孔子的讲自己的一段话。

“知天命”这句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般都理解为“天命不可违”,命中注定的意思。其实,这是对孔子这句话最表面的理解和误解。

孔子这句话,关键在“天命”一词如何理解。朱熹对此解释为:“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

朱熹整理的《论语集注》被公认是比较中正客观的,朱熹的解释也更接近古文原意。从朱熹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所说的“天命”没有迷信色彩,不是命中注定,人力无用的意思。

此处的“天命”指的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即“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比如,春天来了,万物就是要复苏,开始新的一年的生长,冬天到了,万物就是要藏纳为主,休养生息,积攒力量,为来年做准备。这是万物本身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可改变、不可逆转的。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讲一个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就对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做事情自然而然的就知道顺应这样的自然规律,这就是“知天命”。而不是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知道了命运的安排,这是对孔子的误解。

“知天命”,顺应规律,不意味着人事无用,人力无用。孔子一生,从未懈怠,一直都致力于他所追求的事业,68岁还开始了新目标,整理各类典籍并为其作传。正是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传承,后人方可得知几千年前的中华文化。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用“知天命”这个词给自己找借口了。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


繁星国学


这个“知天命”,就是要懂得认命了。因为:人到五十,你就认命吧

,,,

人到五十,开始老了。一个开始老的人,一定要开始清醒自己未来的走向,不要再糊里糊涂,不知云里雾里的生活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五十以后,要懂得“认命”这个词的含义:认命是明白个体力量的局限性,有些人生变数或者遭遇并不是仅仅靠个体主动力量就能简单决定的。认命有时候并非消极,认命是指我们要明白,一个人的命运,还会与出身、环境等种种不可控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认命,有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

首先,人到五十,对自己的工作要认命。年轻的时候,为了工作,曾经努力打拼,总想能取得某种意义上的“丰功伟绩”,可是,多年过去了,你发现,你只能从事着自己已经习以为常和熟悉得不能在熟悉的工作了。这当然跟工作的环境,和你个人的原因有关,有时候,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你工作能力的问题了。所以,人到五十,你在工作上还是不显山露水,那就算了吧。好好地做好当前的 工作,不要出啥意外,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薪资,只要懂得踏实努力,就行了。这就是一种认命的姿态。

其次,人到五十,对自己的 生活要认命。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一工作,就有两个亿的本钱;一奋斗,就有智囊团的出谋划策,所以,这些人成功,轻而易举。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当经过了多年的奋斗,还只是普普通通地从事着自己最基础的事业的时候,自己的身家还是浅水河的时候,我们还是认命吧。认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顺其自然,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赞同和抉择。好好地继续努力,好好地继续奋斗,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我们对自己事业追求的一种不懈努力。

第三,人到五十,对自己的子女发展要认命。人到五十,自己的子女基本上有了自己的工作,有的,上的名牌高校;有的,做的白领高管;还有的,在城市的街头卖菜。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发展总是耿耿于怀,甚至,一辈子放不下子女的未来。人到五十,我们要记着“儿孙自有儿孙福”,子女的幸福,还是靠他们自己去把握吧。即使子女从事着普普通通的行业,领着比较低廉一点的工资,但如果子女能孝顺我们,时时能陪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要知足,我们就要懂得“认命”,因为,这个“命”,就是子女能陪在你身边,是属于你的“好命”啊。

第四,人到五十,如果婚姻不顺,就认命吧。人到五十,如果自己婚姻不顺,单身或者离异,你就认命了吧。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比较艰难,实在找不到真爱,我们就认命吧,单身就单身,好好过完余生,也不是什么不不了的事情。总比随便找一个“渣”,要好过千百倍。

当然,人到五十,除了认命之外,还要懂得这样活:要懂得养生,要懂得好好地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给家人,给孩子带来麻烦;同时,好好待人,好好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花开四季,心情愉悦,就像水仙花一样,摇曳在清风中,芬芳了只属于自己的四季,那也是非常美丽的。

  • 南山大叔,福建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等6部书籍。(南山大叔原创头条号已经与维权骑士、快版权签约,欢迎大家关注,批评,指正。)

  • 欢迎关注南山大叔的今日头条原创平台:https://www.toutiao.com/m5147372473/

  • 另外,更多精彩文章,还有很多美妙动听的音乐,尽在南山大叔今日头条原创平台。


南山大叔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一、出处:

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章中说的。原文为:

吾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什么是“天”和“天命”?

中国文化中的“天”,既指自然状态的“天”,如蓝天白云所指;也指一个人格化的神,这个神主宰天上天下一切。如周易中的“乾为天”,它具有资始万物、统领万物、运行万物,保和太合之功。在这个观念影响下,人们认为,人的一切也都是上天的安排了。包括人的生死寿数、富贵名利等等。这就是“天命”。就是上天的意志主宰的人们的命运。

有人认为,天命是不可违抗的,就出现消极的人生观念。又有人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可以通过修行积善养德来改变命运,《了凡四训》就是讲这个的。《了凡四训》讲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不管努力的方式行为如何,但终究使命运向好发展,也算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吧。

三、“五十而知天命”是承接三十、四十而言的。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要做学以致用的人。三十岁开始立业——聚徒而教,渐渐形成自己的队伍和学说。四十岁的时候基本上把学问做通了、把人生的意义思考清楚了,当然也把社会了解得差不多了。该做的努力也做了。成败就不说了,让他随风去吧。所以到了五十,就顺其自然了。不再像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那样刻意地去追求了。

这个“知天命”,是指知道该顺其自然,遵循人生发展的规律,让该去的去,等该来的来,以顺应的态度适应之。


水煮周易


这句话出自于《 论语· 为政》。原文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即使没有建功立业,也要找到人生立的方向;从三十岁到四十岁,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到四十岁的时候,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中基本做到游刃有余不存在困惑了;五十岁的时候了解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别人说的好话坏话都不会放在心上了,听什么都顺耳;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无处不中规中矩,也就是说主观意识和做人达到了融合为一的阶段。”

“知天命”是孔子“天命观”的范畴,“天命观”是孔子思想体系重要的内容。“天命”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它的管控范围内;“命”往往是指人的寿命和气运。即孔子所说的,人的寿命的长短是由其自然规律决定的,也就是“死生有命”。

知命,知己之命运;知命,知己之使命;知命,知己之责任,知有所必为,《易》所谓“君子不舍其命”。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这个年纪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不仅身体发生衰老,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诉求,开始反思和总结人生。五十年,弹指一挥间,自己的一生到底过程什么样,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已经看得很清楚明了了。所有的喜怒哀乐,转眼间都是过往云烟,仰天长笑还是唏嘘悲哉,都已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由此可见,“天命”是“修养天真之至道也”,人只有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段,才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十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自然规律的概括和人生的提炼总结。



梦归秦淮


五十知天命,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顺天由命!但孔子所说的顺天由命,并非完全随天意、无所作为,而是指:建立在“尽人事”基础之上的顺其自然。

与孔子这句“天命”相辅相成的是《增广贤文》里的这一句:“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来寻死路”。要真正理解孔子“知天命”的含义,可以借助此句。

图为天命年的崔永元


首先来看《增广贤文》里这句,它的意思不言而喻:如果三十而立之年不好好奋斗打好基础,那么四十岁就不能有更大发展,自然无法过上富裕的生活,到五十,基本就注定要凄惨到死了。

此句自然是奉劝世人,在该奋斗的年月(三四十)一定要奋斗!切不可等到五十岁才幡然醒悟!为什么,五十岁醒悟是“为时已晚”呢?这就要从孔子的话里找答案了,答案其实就是开头那句:五十是知天命之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五十,人生都是过去大半了,此时的你:身体机能已衰退,父母已故去,儿女已成年……你也已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起起落落,这时的你势必已经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明白:很多事,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

世事总如命定一般,过去,当你在你年富力强时是如此,现在和将来,更会是如此。

于是,你对于世事开始有了一个你这个年纪都该有的认识:

这一切都是命啊,天命啊!

而,天命,说白了就是天注定的命运,谁也不可更改和违背。五十知天命,就是你从此顺应天命,只去做能改变的,对于一切命定的,都选择顺其自然。


这里的顺其自然,恰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它意味着:坦然接受命运安排,不怨天不尤人,同时,对于自己未尽的责任,丝毫不懈怠。

说起来,能真正做到“五十而知天命”者,并不多。君不见,多少人在五十岁时,依旧怨天尤人,终日消极懈怠着……

真正的知天命者,不仅坦然接受命运,并且能视这一切为:上天的馈赠,同时,他们能在知晓上天对自己的安排后,积极地去尽“人事”。

我所见过的知天命的人里,就有这样非常让人钦佩的“知天命者”,她就是央视主持人倪萍。

早年的时候,倪萍是当时中国红极一时的女主持,后来经历数次婚变后,她慢慢淡出了公众视线。

很多年后,已经50多的倪萍再次复出。与娱乐圈其他实际50岁、看起来30岁的明星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倪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大了很多,很多观众几度落泪:你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此,倪萍没有做任何的回应。她只带着满脸的皱纹端坐那儿,做她该做的主持,对,倪萍知道,这就是她的使命,她未尽的使命。

也只有倪萍,能把这档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做到如此境界。

复出时,倪萍早已看透了一切,也坦然接受了老天对她的一切安排。同时,她还想积极去“尽她未尽的人事”。她说:老天让我做了主持人,一定有她的安排。今天,我要用她帮助更多人。
图为倪萍

实际上,她说的,她也真正做到了!在她不顾容颜老损坚持出镜主持后,全国各地,无数寻亲的人重燃了希望,在她的影响下,无数被拐卖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家,无数失散的亲人,最终团聚……

对于倪萍而言,这些年经历的所有苦痛,让她加速老去的一切痛苦,在做这档节目后,都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她曾经历过苦痛,所以,她比其他任何主持人更懂所有求助者!也正因此,这档节目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