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伊利成功躋身為中國乳業老大

1992年,22歲的潘剛大學畢業後加入伊利集團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潘剛從小食品廠的車間工人、質檢員,一路做到集團的生產部部長,事業部總經理等,見證和參與了伊利成長的每一步。

从小食品厂到年入700亿,伊利成功跻身为中国乳业老大

1996年,伊利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9年,潘剛組建了伊利液態奶事業部,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將伊利液態奶的收入從6000萬發展到5億元,2003年,伊利液態奶的營收更是達到46億。

正是因為伊利,中國才正式開啟了 “液態奶時代”,伊利也深深影響和改變了中國人的飲奶習慣。2002年,32歲的潘剛出任伊利集團總裁,是當時中國520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2003年-2004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此後幾年一直高速發展。2013年,伊利全年總營收達到477.79億元,首次邁入全球10強,成為亞洲第一。但亞洲第一已不是伊利的目標,而是世界第一的開始。

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8年全球最有價值食品品牌50強》顯示,伊利在全世界所有食品品牌中位列第3,僅次於雀巢和達能。其中,伊利的增長率達到驚人的43%,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乳業品牌,如此高的增長速度甚至讓雀巢、達能等世界巨頭都為之側目。

从小食品厂到年入700亿,伊利成功跻身为中国乳业老大

1999年,41歲的伊利集團副總裁牛根生辭職,創立了蒙牛品牌,蒙牛從行業1000名之外殺進乳業三強。更可怕的是,蒙牛的銷售額還在2007年首次超過老大哥伊利,蒙牛與伊利角色轉換的分水嶺出現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後。

在這次事件中,蒙牛和伊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但二者的境遇截然不同。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蒙牛在營銷上也少有大動作。而伊利卻通過贊助綜藝IP,推出的安慕希、QQ星、金典等產品都獲得極大成功,伊利的營收也強勢上漲,並於2012年超過蒙牛,2013年,伊利的淨利潤也超過蒙牛,成為中國乳業老大。

从小食品厂到年入700亿,伊利成功跻身为中国乳业老大

伊利的一路高歌猛進,除了這些年在營銷上的成功,還有以下原因。其一,嚴控品質的同時,不斷推出新品。其二,勇於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其三,全球化格局。

一個品牌要真正的強大起來,最終必須走向世界,“中國的伊利”變成“世界的伊利”是必由之路。作為民族乳業的代表,伊利的成長給整個中國民族品牌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不斷找準消費需求,從而讓一個老品牌煥發出新活力。2016年9月,牛根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迴歸蒙牛,這對伊利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