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鑄身為秦檜的親信,卻為岳飛冒死申冤,那麼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何鑄被當成秦檜親信,實在是天大的冤枉!人家何鑄明明是和岳飛一黨!

  歷史的真相往往會被演義、小說掩蓋。畢竟看小說,聽故事的人多,願意埋頭故紙堆的人很少。

  何鑄與秦檜一樣,都是主和派官員,但是,何鑄的本質與秦檜截然不同。

  在歷史上,何鑄確實彈劾過一些官員,也確實和秦檜有過一些牽扯。

兩人的關係最早可以上溯到紹興九年。那年,副宰相李光與秦檜議事不和,當庭紛爭。時任殿中侍御史的何鑄彈劾李光“狂悖失禮”,李光不得不引咎辭職。

李光此人為南宋名臣,一貫主戰。不過,他身為下屬,在朝堂之下公然與首相秦檜叫罵,確實有失體統。殿中侍御史的職責正是考核朝會上百官禮儀。李光有失體統,何鑄本就該上書彈劾。

不過,秦檜藉機造勢,直接將李光罷任,並非何鑄本意。秦檜為了籠絡何鑄,提拔何鑄為有諫議大夫。何鑄也曾因此被一些人抨擊為阿附秦檜。

紹興十年,何鑄上書彈劾主戰派名臣趙鼎,趙鼎被罷黜。何鑄被升遷為御史中丞。

再後來,岳飛被下獄。是秦檜主動向宋高宗趙構推薦何鑄為審理岳飛一案的主審官。

秦檜為何會推薦何鑄?是因為何鑄很聽話,便於操控嗎?恰恰相反!

是因為何鑄此人向來公正剛直,如果由何鑄來將岳飛定罪,朝野之間會少許多非議。

只是,秦檜萬萬沒有想到,何鑄出任主審官後,雖然列舉了許多岳飛的罪狀,諸如屢次抗命,私下狂言,妄自尊大等等,卻始終沒有讓岳飛認下最為關鍵的謀逆大罪。

因何鑄屢屢堅持要依法辦事,不肯用酷刑逼迫,又不肯偽造證據,岳飛一案審理多日都沒有最終落案。

《宋史·何鑄傳》記載: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鑄曰:"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檜語塞,改命万俟卨。飛死獄中,子云斬於市。

當何鑄瞭解到岳飛的種種冤情之後,向秦檜申冤。秦檜很不高興,直接表示是皇帝要滅岳飛。何鑄不但沒有被嚇退,反倒誠懇說道:“我何鑄不是為了一個岳飛說情。而是因為如今強敵沒有消滅,無緣無故就殺戮一位大將,必定失去軍心,這可不是讓社稷長治久安的法子啊。”秦檜無言以對,只好稟告宋高宗。

宋高宗勃然大怒,對何鑄十分不滿。恰好當時要派人出使金國,於是,秦檜就推薦何鑄做了使者,他另外派遣万俟卨出任岳飛一案主審官。結果沒幾天,岳飛就被判成死罪。

史書評價:鑄孝友廉儉。既貴,無屋可居,止寓佛寺。其辨岳飛之冤,亦人所難。

何鑄為官十分廉潔,即便是當了大官,家中也沒有買房子,一直藉助在寺廟中。在當時那種環境下,能夠為岳飛開口申冤,是冒著殺頭的危險的。

事實上,何鑄在從金國返回後,很快就遭到了秦檜一黨的清算。

  万俟卨抨擊何鑄說:鑄,胥吏之子,無聞望……岳飛反狀敗露,鑄首董其獄,亦無一言敘陳。偶因報聘乏人,陛下置之樞庭,命之出疆,臨行,使親舊謄播,以為議獄不合,遂致遠行,廣坐語人,以脫此自幸。

  万俟卨的大概意思就是說,何鑄不過是一個尋常人家出身,是因為宋高宗信任,方才身居高位。可是,何鑄不思回報,反而在岳飛謀反跡象十分明顯之時,還意圖包庇,擔任主審官時不肯盡力辦案,奉命出使時還告訴親友,說我万俟卨辦案不公。

万俟卨斷言:飛之負國,天下所同嫉,鑄長御史,乃黨惡如此,罪將安逃!

在秦檜、万俟卨眼中,何鑄不是他們一黨,是岳飛一黨!

正因如此,何鑄回國後就被罷官,從此坐了冷板凳,一直到十年後去世。


葉之秋


河南湯陰有一座嶽王廟,是後人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當然了,只要有岳飛塑像的地方,就少不了秦檜。只不過,岳飛的塑像或站或座,都是英姿颯爽,威風凜凜。而秦檜則永遠是低眉順眼地跪在嶽武穆的面前,千百年來,任時光流轉,滄海桑田,秦檜的跪姿始終如一。

除了這兩位外,嶽王廟中還供奉著另外五位賢臣,分別是周同、宗澤、韓世忠、梁紅玉和何鑄。

(何鑄像)

前面的四位,都是當年大名鼎鼎的抗金英雄,都曾讓金兵聞風喪膽。但何鑄是何許人也,為何也能名列“五賢”之一?

甚至有人提出異議,這何鑄不是秦檜的死黨和親信嗎?只要和秦檜沾邊的人,那肯定是個大奸臣,又怎可妄言“賢”呢?

實際上,何鑄是否是秦檜的親信,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在《宋史·何鑄傳》中也沒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如果一定要找出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聯繫,不外乎有這麼幾點:

一是兩人都是在政和五年中的進士,有“年兄”的關係。

二是兩人都曾擔任御史中丞一職,同朝為官。

三是兩人都曾主張對金議和,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但僅以上述理由就認為何鑄是秦檜的親信,未免牽強。

實際上,何鑄出道為官時,還曾提出為官需愛護百姓,清正廉明。竭力反對朝廷無故騷擾百姓,額外加重百姓負擔。為此,他被素有“紹興名臣”的廖剛推薦給宋高宗,得到高宗賞識,歷任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職。

(秦檜劇照)

何鑄之所以主和,應該與他的這個政治主張不無關係。

那麼,既然和秦檜同為主和派,何鑄為何會冒死為岳飛伸冤呢?

紹興11年,秦檜首先唆使万俟卨上奏彈劾岳飛“楚州不可守”“ 堅拒明詔,不肯出師”等罪狀。接著又讓宋高宗趙構催促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回來不久,就被解除兵權,下獄大理寺中。

這時,秦檜派出御史中丞何鑄到大理寺中審理岳飛一案。

何鑄在提審岳飛時,岳飛並未做過多的分辨,只是撕破了自己的衣服,露出了滿是傷痕的身體。

何鑄目光所及之處,只見岳飛渾身佈滿刀劍傷、鈍器傷、箭矢傷。每條傷痕都觸目驚心,彷彿在向人述說著那無數場你死我活的血腥戰鬥,以及岳飛多年來金戈鐵馬的歲月。

等到岳飛轉過身去時,何鑄被徹底地震撼了。“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岳飛劇照)

何鑄馬上明白了,岳飛是被冤枉的。面對這樣一位鐵骨錚錚、忠君報國的英雄,他覺得自己無言以對。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力為岳飛開脫。就算他在政見上與岳飛不合,就算他是主和派,他也要保岳飛。於是他去找秦檜理論。

何鑄如實地將岳飛的情況告訴了秦檜,“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辜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何鑄的意思很明白。其一,岳飛確實是被冤枉的,朝廷不能為了求和而妄殺忠良,寒了保家衛國將士的心。其二,南宋要和金人議和,必須得有這樣捨生忘死的大將拼死抵抗作後盾,議和才有基礎。

但是,秦檜只是淡淡地回了何鑄一句:“此上意也。”這是皇上的旨意,岳飛非死不可。

岳飛最終還是難逃奸佞之手,被害於大理寺中。

那麼,何鑄後來是什麼結局呢?

由於何鑄試圖為岳飛鳴冤,忤逆了秦檜的意願,秦檜由此記恨他。

秦檜先是派他出使金國,何鑄心知肚明,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是行猶顏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辭”。

在何鑄平安返回後,秦檜仍不死心,又唆使万俟卨彈劾何鑄,想把他流放到嶺南,在趙構的阻止下,何鑄被貶到徽州。

從此,何鑄的仕途就急轉直下,再也沒能翻身,65歲時鬱郁而死。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問題提的就是一個笑話,南宋的御使權力非常大,他們不但可以彈劾所有官員的犯罪行為,也能監督皇帝。

說幾個御使中承是秦檜黨羽,簡直就是本末倒置。連高宗皇帝的兩個救命恩人,都被彈劾罷相,秦檜也被彈劾罷過相。岳飛也是因為御使彈劾才丟了所有官職。南宋御使都是以正直不畏強權出名的,何鑄又是南宋出名最正直的御使,何鑄是第一個彈劾岳飛五大罪行的御使中承,緊隨其後是万俟卨和羅汝楫等幾個御使,他們不但光明正大把彈劾內容抄錄給岳飛,還讓岳飛準備申辯,是岳飛自己放棄申辯引咎辭職,丟了所有官職。

何鑄只是對岳飛謀反罪有不同意見,其他證據確鑿的罪行同樣是認可的,而且,何鑄是和秦檜一起洗脫岳飛的謀反罪,秦檜又以岳飛丟了兵權是文官為由,洗脫岳飛“楚不可守,動搖軍心”的罪名。

岳飛是以抗旨畏敵和大不敬的罪名被處死,岳飛抗旨畏敵有高宗皇帝親筆手諭做證據,大不敬有岳家軍統領董先,傅選,王貴,王俊,親自到大理寺指證。雖然是以前犯下的罪行,高宗皇帝寬宏大量沒有處死岳飛,可岳雲和張憲的謀反,徹底激怒了高宗皇帝,才新賬舊賬一起算,下旨處死岳飛。


曉風2016


何鑄(1088—1152年),字伯壽,浙江餘杭人。為人還算正直。岳飛下獄,審問岳飛時他任御史中丞。彈劾岳飛,他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被任命為岳飛案件的主審。秦檜事先買通了岳飛屬將王俊,王俊誣告岳飛的材料有兩個,一個是《告首狀》,一個是《小貼子》。當何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看到岳飛後背“精忠報國”的刺字後,再結合王俊的誣告材料。覺得陷害忠臣用這樣的誣告手段太過分。



秦檜是何鑄的上司,秦檜的話不得不從。但是,對於眼前的國之棟樑、忠臣良將受到誣陷,他再也無法平靜。他對秦檜說:“我之意絕不是為了袒護岳飛,而是國之危難,大敵當前,先殺大將於國不利,於民不利,也會傷了將士們的心。”秦檜無言以對。


身為相國的秦檜當然知道何鑄的意思,他並沒有為難何鑄,而是讓万俟卨替代了何鑄做岳飛案的主審。後來,何鑄因反對議和,被降職之後貶到徽州,後又在溫州任職,出使金國。於公元1152年去世,時65歲,諡號“通惠”。


其實,對於何鑄,史料記載的並不多,他雖是秦檜屬下。但是,在岳飛這個案件上,他表現出正直良心的一面。對於岳飛被陷害,被誣告,他懸崖勒馬,沒有參與其中,沒有落井下石,並且能在秦檜面前陳說不該處死大將這樣的話,讓人多少有點意外,在岳飛案件上也多少讓人感到一絲的安慰,比起那些沒有原則的敗類不知要好多少!


西從頭越


何鑄原本正直,曾積極參加岳飛案的審理。岳飛一貫抗旨不遵,飛揚撥扈,做為朝中大臣,他心知肚明。所謂精忠報國的刺字,也只能是岳飛的個人愛好,喜歡文身,什麼都說明不了。刺字不具備約束切能,也不具備免疫功能,該造反還可以造反,屁用沒有!

何鑄退出嶽案,不是看到岳飛有什麼冤屈,而是怕報復。岳飛死黨十分猖厥,經常威脅辦案人員。被評書稱為義士的施全,就是岳飛死黨,刺殺秦檜未成,被依法處決!

然而秦檜、万俟卨等正直大臣義無反顧,在岳家軍愛國將領王俊、王貴等人的配合下,終於粉碎了岳飛未遂政變,將嶽賊繩之以法!

何鑄獲得了安全,卻失去了依法審理岳飛案,為國除奸,為民除害的機會!惜夫!


柳香677


何鑄不是秦檜的親信,但他是趙構親信。最後他的結局很好,跟金國又有關係,所以這是個複雜之人。

一.為岳飛說清,被秦檜陷害

何鑄,字伯壽,浙江餘杭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歷官州縣。以品德高尚、品性剛直入為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先後任秘書郎、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職。請注意,這個人以“品德高尚、品性剛直”著稱。

那麼為什麼秦檜要選他作為第一任“岳飛案”的主審官呢?個人覺得,是因為紹興七年,何鑄彈劾過岳飛。只不過當時嶽元帥風頭正勁,何鑄沒彈劾動。所以,秦檜覺得,這個人可以利用。但是,何鑄在審岳飛案的過程中,“良心發現”了。何鑄看岳飛一身浩然正氣,“盡忠報國”四個字深入肌理刻在背部,而本身又實在沒什麼證據證明岳飛謀反(當然,秦檜後來執政十多年,硬是沒找出什麼岳飛的黑點,何鑄怎麼可能找到),於是跟秦檜說,這是冤案。秦檜看他是趙構親信,於是對他交了底,說是趙構“上意也”。沒想到何鑄竟然給懟回去了,說道:"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戳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秦檜沒辦法,換人。

秦檜從此開始恨何鑄。岳飛遇害後,秦檜慫恿趙構派何鑄去出使金國。 當時金國派遣使臣來議事,秦檜對趙構說“先帝的棺槨還在金國,太后的鑾輿還在北方,得派個得力的大臣去商討。”並且建議派何鑄去。何鑄將此行比喻為“顏真卿使李希烈”(顏真卿遭奸相陷害,被唐德宗派出出使叛亂的軍閥李希烈,最終李希烈將顏真卿絞殺),點出了秦檜的險惡用心。

二.因為兩點原因最終善終

其實,整個岳飛案中,何鑄並不是唯一一個為岳飛據理力爭之人。第二次改成万俟卨任主審後,大理寺卿週三畏、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都認為岳飛罪不當死。這些人最後都一一被清算,只有何鑄最後又被起復,結局很好,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是何鑄和趙構關係親密。在何鑄出使金國回來後,秦檜主使万俟卨彈劾何鑄和岳飛有私交(這已經很明顯的證明秦檜和何鑄以前並非關係親密)。當時金國宋朝已經議和,秦檜被指定為“非金國允許不得罷相”,宋高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天天在靴子裡藏匕首防著秦檜。秦檜在南宋已經再無敵手,此時要將何鑄流放嶺南。在那個年代,流放嶺南基本上和死刑也沒什麼區別了。但是趙構卻反常的堅決反對,最後只是貶到徽州任職。

第二個原因,何鑄通過出使金國,因禍得福,和金國取得了聯繫。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何鑄究竟有沒有像秦檜一樣投靠金國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何鑄的善終跟金國有莫大關係。何鑄成為了趙構和金國溝通的另一個渠道,和秦檜形成了競爭關係。就在何鑄被貶期間,金國使者出使南宋,並且說金國朝廷詢問何鑄在哪。於是,何鑄立刻起復,成為了溫州知府、端明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並且再次出使金國,史載“遣使金,使事秘而不傳”。也就是說再次出使金國,內容誰也不知道,除了他和趙構。回來後,再次被重用,成了資政殿學士。最後於六十五歲善終。


杜少說歷史


何鑄,北宋浙江餘杭人,南宋時曾擔任御史中丞,岳飛案的第一任主審官。何鑄經審查,發現均無物證,他認為岳飛無罪,得罪了秦檜,最後被免職。後世把何鑄列入岳飛廟五賢祠。

1,秦檜曾大力提拔何鑄,但不能算親信

何鑄和秦檜認識得很早,他們都是北宋徽宗時期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都是同一榜,會相互提攜。

秦檜在南宋宋高宗時期當宰相時,何鑄因為個性原因官位還不高,沉淪在官員最底層。何鑄因為是同榜進士等緣故,曾到秦府拜會過秦檜,希望提攜。

紹興八年,秦檜開始提攜何鑄,先是提拔到秘書郎正八品。

一年之後,紹興九年,秦檜提拔何鑄為監察御史,從七品官。

當年,何鑄又成了殿中侍御史,正七品。一年升兩級,可見秦檜對他抱有很大希望。

紹興十年,秦檜提拔何鑄為右諫議大夫,從四品。秦檜對何鑄的提拔,已經是火箭速度了。

紹興十年七月,秦檜提拔何鑄為御史中丞,從三品。

這時的秦檜已經對岳飛動了殺心,需要一個黑手套處理,兩年時間把何鑄從底層官升到了從三品。換一般人,還不感恩戴德,秦檜也是這麼想的。

秦檜為了拉攏何鑄,就讓何鑄當了御史中丞,希望何鑄來個投名狀,就把岳飛案交給何鑄辦理。

何鑄最後把秦檜這口大黑鍋砸了。

2,何鑄審理岳飛案

而《宋史》把何鑄與秦檜同黨寫入一個列傳,似乎對何鑄不太公平。評價他“鑄能伸岳飛之枉,雖為可尚,然又為之使金而通問焉,蓋墮其術而不悟者,檜之計深哉。”何鑄能伸張岳飛的冤屈,雖然可稱讚,但又當了秦檜的議和使者到金國議和,大概是秦檜太老謀深算了,何鑄中計而不能悟。

當初,何鑄到大理寺審問岳飛,岳飛袒露後背,背有刺字"盡忠報國"(非“精忠報國”),何鑄大為感動。經過審問和仔細查閱卷宗,何鑄發現所謂的岳飛謀反案,全無物證,十足是個冤案。

3,何鑄出使金國

一旦進入上升通告,秦檜也按捺不住何鑄了

秦檜內心怨恨何鑄,對趙構說,“徽宗的梓宮(棺材)還沒回來,韋太后還在北方,需要一個地位足夠的大臣與金國交涉,我看何鑄行!”以前何鑄曾經上書宋高宗,"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趙構說,行啊,何鑄跟我談孝,就他了。

紹興十一年,何鑄籤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位列執政了,從二品。

何鑄說,"我這一次去金國,簡直就是顏真卿出使李希烈也,但是君命不可辭。"何鑄一共出使金國兩次,第二次是趙構與金國的密約,一般人都不知道。

4,何鑄晚年

紹興十五年,何鑄被秦檜打回原形,復左朝請郎提舉江州太平觀,正七品。

紹興二十二年(1152),何鑄任資政殿學士,知徽州,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卒年六十五歲。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在岳飛冤案中,秦檜的親信們輪番上陣,對這位抗金英雄極盡陷害之能事,堪稱十足的奸佞小人,罪不容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是,在這批人中,卻有一位“迷途知返”者,雖然奉命審訊、誣陷岳飛,但最終卻走上為其申冤之路,令秦檜切齒痛恨。這個“不稱職”的奸臣,正是時任御史中丞的何鑄。


何鑄是浙江餘杭人,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取進士,起初在州縣任職,後因重臣的薦舉,入朝擔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頗有聲譽。此後,何鑄又歷任秘書郎、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職務,在南宋朝廷中一度依附於權相秦檜,並在製造岳飛冤獄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



當時宋金之間和議即將達成,而岳飛卻堅決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由此遭到宋高宗、秦檜君臣的嫉恨。宋高宗為避免岳飛阻擾和議進程,便在北伐事業大獲成功之際,竟然連發十二道金牌,嚴令他回朝,將軍隊交由部將王貴統領。岳飛回朝後,即被解除兵權,改任樞密副使。而這,僅僅是宋高宗、秦檜剷除岳飛行動的開始。


秦檜為扳倒岳飛,便授意兩位心腹-御史中丞何鑄、監察御史羅汝楫連番上書彈劾他,汙衊其在援救淮西時“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其樞密副使之職(“與中丞何鑄交章論岳飛,罷其樞筦。”見《宋史·卷三百八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九》)。秦檜以此為藉口,建議將岳飛罷職,並交由大理寺審訊,得到宋高宗的同意。



於是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進大理寺接受審訊,而主審法官正是當初上書彈劾他的何鑄(“逮飛系大理獄,先命鑄鞫之。”引文同上)。遵照秦檜的吩咐,何鑄下令對岳飛進行嚴刑拷打,務必要讓他供認自己有“謀反”的罪狀,但是不久之後,何鑄便意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天大的錯事。


原來儘管遭受嚴刑拷打,但鐵骨錚錚的岳飛依舊否認有罪,義正辭嚴地駁斥各項“莫須有”的罪名,並袒露出背上所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向何鑄陳述自己忠心為國的志向。何鑄畢竟是個有良知、底線的官員,面對著難以辯駁的事實,又被岳飛的忠義氣節所感動,非但沒有再繼續用刑,反而在秦檜面前為其申冤。



秦檜對何鑄“吃裡扒外”的舉動很是憤怒,但又不好意思發作,便推說治岳飛的罪乃是皇帝的意思,不這樣辦不成。沒想到何鑄依舊“得理不饒人”,繼續對秦檜說道:“屬下豈敢因為一個岳飛而得罪相爺,只是當今金賊環伺、強敵未滅,若無故誅殺大將的話,必將令將士們寒心,恐怕不利於社稷安危。”秦檜見何鑄鐵了心要給岳飛翻案,便讓另一位心腹万俟卨替換他,最終釀成了岳飛的冤獄。


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俱無驗,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鑄曰:“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檜語塞,改命万俟卨。引文同上。



岳飛遇害後,秦檜尤且對何鑄懷恨在心,便指使万俟禼彈劾何鑄“包庇岳飛”、“反對和議”,請求將其充軍嶺南。宋高宗雖然知道何鑄冤枉,但懾於秦檜的威勢,便只好將何鑄貶往徽州(“檜諷万俟卨使論鑄私岳飛為不反,欲竄諸嶺表,帝不從,止謫徽州。”引文同上)。


數年後,宋高宗因為愛惜何鑄的才能,便重新起用他做官,先是拜為知溫州,不久便將其召回朝廷,充當出使金國的正使。出使歸來後,高宗進拜何鑄為端明殿學士、提舉萬興觀兼侍讀,但被後者婉拒。皇帝無奈,只好改任他為資政殿學士、知徽州,數月後又出任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紹興二十一年(1152年),何鑄卒於任上,終年65歲。



縱觀何鑄的整個人生,儘管在促成岳飛冤獄的過程中,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能在真相面前擺正自己的位置,進而冒著被罷官、殺頭的危險為其申冤,也配得上“迷途知返”這四個字。這也是後世非但沒有把何鑄列為殺害岳飛的兇手之一,反而要千古頌揚他的重要原因。



文史磚家


首先,宋史 何鑄上是有傳的。並沒有證據證明何鑄是秦檜的親信,只是岳飛下獄之後交給何鑄審理罷了。何鑄根據岳飛的“罪狀”審問岳飛,岳飛露出背上盡忠報國的刺字,並陳述事實。何鑄瞭解了實際情況去質問秦檜,這個時候秦檜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此上意也”。我之前曾經說過,岳飛死的事兒本就是皇帝的意思,秦檜就是一個背鍋俠罷了。後來秦檜看何鑄不服,就指示万俟卨負責岳飛案,然後岳飛死在獄中,應該是折磨致死的。子岳雲斬於市。

岳飛案結束後,宋金議和,秦檜以二帝屍體留在金國,需要一個有份量的大臣去迎回的藉口讓何鑄出使金國。其實就是想讓何鑄死在金國,何鑄知道這個事情,但是還是毅然前往了。這次出使的結果很出乎意料,何鑄順利歸來了。在這裡何鑄傳裡沒有做更多的說明,但是後面的一些話很有意思,後來有其他的出使金國的使者歸來之後說金國問何鑄還在不在,有沒有受到重用。這說明何鑄在出使金國的過程中一定是歷盡艱辛的,並且給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尊重的。而且何鑄還曾二次出使金國,這次出使是秘密出使,應該是何鑄成為了一個金國和宋彼此都信任的人物,成為了一個溝通的渠道。

由此可見,何鑄絕對不是秦檜的親信。而且是一個具有較高外交水平的人,能夠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贏得了金人的認同和尊重。就這點比蘇武要強很多。後來經歷了貶謫等等情況,何鑄無心官場,皇帝層有過幾次啟用和提拔何鑄的情況,何鑄都沒有去。一直在地方為官,後來在任上去世,享年65歲。


行走的故紙堆裡


何鑄與秦檜並沒有什麼瓜葛,更不是所謂的秦檜親信!何鑄實乃品德高尚、品性剛直之人,為官期間曾多次上疏建言,頗受皇帝敬重。試問一個品德高尚之人又怎麼會與小人為伍呢?不過岳飛含冤入獄後,何鑄冒死伸冤之事卻是真的。

n


南宋初年,秦檜為剷除岳飛,脅迫岳飛故將王貴誣告岳飛謀逆,從而逮捕了岳飛。岳飛入獄後,為將罪名做實就派何鑄主審岳飛。幾經查證,何鑄都沒有找到岳飛謀反的證據,於是他把情況如實上奏,力陳岳飛之冤!儘管秦檜曾暗示此事乃皇上之意,但他仍然據理力爭。



何鑄力保岳飛除了是因為岳飛之案有冤情外,還因為他心繫社稷,正如他說的: “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戳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何鑄的堅持並沒有換來岳飛的昭雪,而他自己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了徽州。其後,雖然皇帝曾多次召其回京予以重用,但他都極力推辭,最後在江洲太平興國宮任上去世。後世百姓因為感念何鑄高尚的品質,而將其供入了岳飛廟的五賢祠。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