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为何留不住乡村医生?

陈永恩


乡村医生很辛苦,工作没固定时间,半夜村民有病也得出诊。乡里乡亲的给不给线都得去,薪酬低劳动强度大。



有的村医单靠看病养活不了一大家人,还要种点自留地来维持生计。没有编制、没有工资、没有养老金和交通工具。


生活条件难苦,工作环境也较差,有的村卫生室没有场所,只能设在家里。对村医至今没出台什么好政策,工作生活都没有太好的奔头,如果有机会谁都会出去闯一闯。所以,村卫生室留不住村医也是正常的。


用户临江楼主


乡村为什么留不住乡村医生?对题主来说,这是一个问题,而在我的家乡来说又不是问题,乡村医生一直留在乡村呢,并且竞争比较激烈呢。看来,这是一个地区问题,有些地方留不住乡村医生,而有些地方能留住乡村医生。

我就说说我的老家吧。我们是山村,以前村里人看病都是跑乡上,或是请外村的医生,比较麻烦的,但是在1988年,我们村有了第一个村医,至今整整30年了,他一直坚守在乡村的健康道路上。刚开始,他只是给我们村的人看病,接着是给邻村人看病,再后来是去更远的村子看病,主要是他的医术还不错吧,据说有些病县医院的医生看不了,他能看。

现在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一直能留在乡村?

原因有两个吧。一是这里是他耕耘熟了的地盘,好比是城里的销售熟悉的市场,不能轻易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异地重新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他不具备到城里打拼的魄力,在城里开一个门诊更不容易,只好留在乡村行医。

二是乡村医生的收入是多元化的,行医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农业收入,乡村医生一半时间行医一半时间种地,搁以往种地没啥收入,但是,现在可好了,一年的花椒收入也得七八万,加上行医收入更高,有时候是超过当地老师和干部家庭收入的。一边行医,一边当农民——以前说起来是劣势,现在则成了优势。


不止我们村,其它村的村医也是如此,一半时间行医,一半时间务农,两不耽误。当然,还有些乡村医生家经商的,日子是更好。在我们村里,村医的家庭收入是中上等。


能够留住乡村医生的,并不止是行医,而是多元化的收入,如果没了这个多元化,村医的日子就比较艰难些,但也能过得去吧。

本人只说的是村医,至于乡卫生院的医生如何,本人不知情,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我给头发穿衣服


留不住年轻乡医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过去乡村医生(当时叫赤脚医生)作为新生事物,收入虽然不高,但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整个国字與论令当年的赤脚医生们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现在乡村医生收入低不说也没有过去那么受人尊重了。

二,前面的镜子照着,老一辈乡村医生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连养老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而当年同为新生事物的民办教师母月退休金几千元,相比之下乡村医生实在太惨,

老人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谁願意浪费自已的青春?

三,工作压力大,收入无保障,虽然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担子全压在基层乡医身上,要拿到这钱面临的考核太多,而且,但这些工作老百姓并不买帐,因为那些健康档案之类的东西对老百姓看不到实惠。认为乡医做的是无用功。

四,没有激励机制,乡村医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晋升不了任何有用的技术职称,留下来也就安不了心。

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乡村医生因为一定的文化基础,素质都较高,出去后大部份都成为成功人士,回来开小车,建别墅。更令在岗的乡医动心,谁不想生活得更好一些呢?

六,社会上也有一些误解,认为乡村医生赚了很多钱,更令他们心灰意冷!

综上所述,乡村留不往乡村医生就不难理解了!


山野村夫3879


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广,"乡村医生"称谓是历史原因产生的特定叫法,现在看来却有一种似有似无的贬低!同是医生,却用"乡村"作为定语,不管过去什么原因,现在也应该有所改变,其执业范围的限定,反映了一些人骨子里的"贱民"思想!许多乡村医生奉献了一辈子,到头来连自己养老都成问题,有机会的时候,为什么不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