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眾多藩屬國當中,哪個國家最忠誠?它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文史磚家


明朝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個藩屬國,以明朝為中心的亞洲封貢體系絕對是中國最輝煌的時代之一,

而這些藩屬國中,與明朝關係最好,對明朝最忠誠的毫無疑問是朝鮮。那麼朝鮮這個國家如何而來,又為什麼與明朝這麼好呢?

朝鮮王朝之前本來是我們熟悉的高麗王朝,1388年,高麗國王派李成桂進攻遼東,而李成桂則趁機發動政變,把持了朝政,1392年,他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朝建立後,與明朝政府保持著十分親密的藩屬關係,他們學習儒家文化,效仿明朝官制,衣冠。雙方也經常互通使節,兩國就一系列問題達成友好協議,兩國關係迅速升溫,朝鮮為了表示自己的地位不超過明朝,自願把國王爵位降低一等,朝鮮國王的爵位其地位等同親王,並受明朝皇帝冊封,還定期嚮明朝進貢。只不過明朝皇帝特批朝鮮國王可以身穿胸前繡有五爪團龍的袍服,但袍服的前後和雙肩只能繡象徵親王的四龍,而不是象徵皇帝的五龍。還有朝鮮國王不能自稱“朕”,只能稱“孤”或者“寡人”,大臣只能稱國王為“大王”,總之一句話,朝鮮國王的一切禮儀規格都嚴格按照親王的標準,不得有半點逾越之舉。


在朝鮮和平發展了二百年後,終於迎來了它的第一個大敵—日本。當然了,日本入侵朝鮮的最終目標還是明朝,豐臣秀吉乃是一代奸雄,區區朝鮮這個彈丸之地怎能滿足他的慾望?可是他低估了明朝和朝鮮的關係,更低估了明朝的軍事力量,面對氣焰囂張,咄咄逼人的豐臣秀吉,萬曆皇帝下旨出兵朝鮮,幫助朝鮮擊退了日本侵略者,於是朝鮮更加對明朝感恩戴德。此戰過後,朝鮮便死心塌地的跟隨明朝。甚至在明朝晚期,快要滅亡的時候,也對明朝不離不棄。



直到皇太極出兵朝鮮,才迫使朝鮮國王投降清朝,而之後明朝滅亡,朝鮮才正式承認清朝的宗主國地位,但朝鮮依然堅持著漢服,行漢禮,沒有剃髮易服,還祭奠崇禎皇帝,使用崇禎年號,就連去清朝也是如此,這種發自內心的生死相隨,現在想來依然令人動容!


鹹魚閒聊


我認為是暹羅,沒錯,就是現在的泰國。



暹羅從洪武三年,明朝立國不久就開始朝貢,而且貢品也最為貴重,“年貢蘇木、胡椒、沉香十幾萬斤”。這三樣東西在明朝可以當硬通貨使用,其中蘇木、胡椒甚至在短期內被當成官員俸祿發放過,可見暹羅的朝貢,並不像其餘國家那樣隨便貢點不值錢的東西打秋風。



除此之外,暹羅還是唯一一個主動提出派兵幫助明朝的藩屬國。萬曆抗日援朝期間,中日兵馬在朝鮮半島互有攻防,陷入僵局,暹羅國王主動提出願意派遣水師,直搗日本本土,以策應朝鮮戰事。

“二十年,日本破朝鮮,暹羅請潛師直搗日本,牽其後。”。這事兒雖然最後未能成行,但不管怎麼說,暹羅的態度是其它藩屬國所沒有的。



直到崇禎十六年,明朝滅亡前一年,暹羅仍然在一如既往的入貢,連明史都感嘆:“崇禎十六年猶入貢”


何事男兒不讀書


若論對明朝最為忠心的藩屬國,那毋庸置疑,一定是琉球,他是唯一一個在明亡後仍然向南明政權朝貢的藩屬國。

琉球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沖繩縣,據史書記載,琉球“居東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國”,元世祖忽必烈曾經遣人去詔諭,所因為相隔遙遠不能到達。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外交官楊載去琉球告知,琉球才開始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當時琉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中山、山南、山北,最早來朝貢的是中山國,而且規格也很高,中山王直接派自己的弟弟來入貢。

琉球入貢的誠意是非常足的,常常派王世子來入朝,別的國家一般是三年一貢,他們卻是“一歲常再貢三貢”。

後來萬曆時期,琉球國被日本攻破,國王被擄走,後來放回。明朝考慮到琉球國新遭戰亂、百廢待興,命他們十年一貢,但第二年琉球貢使又來了,再過一年,還來。“明年修貢如故。又明年再貢”,最後沒辦法,福建地方官奉命把他們勸了回去。

萬曆抗倭援朝期間,日本也圖謀攻佔寶島臺灣,多虧了琉球秘密通報消息,才讓明朝有了防備。終明一世,琉球國的朝貢都連綿不絕,哪怕崇禎末年中原戰亂,也沒有阻止他們朝貢的步伐。

後來明朝滅亡,隆武帝即位於福建,琉球國依然第一時間前來朝貢。連明史都讚歎,“其虔事天朝,為外籓最雲。”


猴格大人


在明朝的眾多藩屬國當中,最忠誠的莫過於李氏朝 鮮。李氏朝 鮮的前身,是公元918年建立、936年統一半島的高麗政權。高麗創建後向中原各大國稱臣,並在蒙元時期被全面降服。蒙元統治中國時期,高麗不僅被設置為行省,而且包括國王在內的貴族必須同蒙古人通婚、留辮髮、穿胡服,但凡稍有不聽命者,必然會遭到嚴懲。在這種局面下,高麗對蒙元極度忠誠,儼然已成為其“保護國”。



明朝建立之初,蒙元雖然被驅逐出中原,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度佔據著遼東,而時任高麗國王王禑又奉行“親元”路線,並對遼東的疆土懷有覬覦之心,由此給兩國的衝突埋下伏筆。1388年,明朝收復遼東,隨即移文告知高麗,準備將原雙城總管府設置為鐵嶺衛。王禑聞訊後,經與宰相崔瑩商議,決定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率軍進攻遼東。


對於王禑和崔瑩的瘋狂決策,李成桂相當的不認同,所以在出兵前和行軍過程中,屢屢向國王勸諫,但均遭無視。當年五月,李成桂在渡過鴨綠江後,發覺士氣不振、糧餉不濟,便再次上書請求班師,但依舊被王禑拒絕。李成桂為避免全軍覆沒的局面,便勸服曹敏修,果斷在威化島回軍,以政變的形式廢黜王禑、流放崔瑩(兩人不久均被殺),並扶立王禑之子王昌為君。



李成桂兵變成功後,對王位產生覬覦之心,遂在之後4年時間裡,又廢黜王昌、改立王瑤,並大力剷除朝中的異己勢力,逐漸控制了朝政大權。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見時機已然成熟,便廢黜王瑤自立,正式創建李氏王朝。李成桂上臺後,以“權知高麗國事”的身份,遣使嚮明廷上表,請求明太祖冊封。


朱元璋雖然清楚李成桂對明朝很恭順,但考慮到正統原則,堅決不肯正式冊封他為國王。朱元璋在對高麗使者的訓話中,以冷漠的口吻說道:“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不過朱元璋並不想討伐高麗,而是接著說道“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見《明太祖實錄》)。



不久,李成桂再度遣使來明請求冊封,並將擬定的兩個國號“朝 鮮”(古國名)、“和寧”(其父李子春為官之地)交由朱元璋裁定,後者選擇了“朝 鮮”。不過,此時的朱元璋仍認為李成桂“頑囂狡詐”,所以依舊沒有給予冊封。直到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後,才正式冊封李成桂之子、第三代國君李芳遠為國王。


朱元璋在欽點其國號後,明確指出朝 鮮在侍奉明朝、謹守藩禮的情況下,可以享受充分的自治權,不用擔心中國會對其進行併吞(“我中國綱常所在,列聖相傳,守而不失。高麗限山隔海,僻處東夷,非我中國所治...朕視高麗不止一彈丸,僻處一隅,風俗殊異,得人不足以廣眾,得地不足以廣疆,歷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釁端,初非中國好土地而欲吞併也。”引文同上)。



李氏朝 鮮視明朝為“父”,凡國中重大事務,如國王、世子、王后的廢立事宜,重臣的任免,對外的戰爭、簽約及媾和等等,必須要爭得明朝皇帝的同意後才能施行。與此同時,朝 鮮還採用明朝正朔、服色、官制,學習其文化,並將“事大主義”作為國家意識貫徹始終,容不得臣民有任何違逆之意。不僅如此,朝 鮮還向明朝進貢各種物品,包括大量的美女(“人貢”)。朝 鮮對明朝之恭順,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朝 鮮的效忠,明朝也“報之以李”,在其面對亡國覆邦的危險時,總會在第一時間出兵相救。萬曆年間,日本大舉入侵朝 鮮,正是在明朝的救助下,才使其避免滅亡,正因如此,朝 鮮對明朝更是感恩戴德。滿清統治中國後,朝 鮮在一直堅持“不剃髮、不易服”的政策,以表示對明朝的忠誠和思念。不僅如此,朝 鮮孝宗還謀劃聯絡南明、鄭成功、日本等勢力,共襄反清復明大業。



雖然朝 鮮版的“反清復明”計劃無果而終,但朝 鮮對明朝的忠誠與思念卻在清朝年間延續下去,並通過“大報壇”祭祀、襲用崇禎年號等形式體現出來,並一直持續到1909年。次年,朝 鮮正式被日本吞併,由此,朝 鮮王國與大明王朝也算是“與國同休”了。


史料來源:《明史》、《明太祖實錄》、《朝 鮮王朝實錄》


文史磚家


朝鮮,明朝最忠心的小弟。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朝鮮的建國史。

14世紀末,高麗王朝經過長年戰爭和蒙古帝國的入侵已經岌岌可危。1388年,中國明朝派特使要求高麗歸還開元路。高麗重臣崔瑩藉此準備與明開戰,並派李成桂出兵入侵遼東半島。李成桂的軍隊在威化島遭遇大水士兵不願遠征,多有逃亡者。李成桂多次請求撤軍回國但都遭到崔瑩拒絕。最終導致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了高麗禑王的統治,並立王禑之子王昌為王。李成桂發現王昌復辟企圖後,將王禑和王昌處死並立王瑤為王。

朝鮮太祖李成桂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麗宮廷反對派首領鄭夢周。在流放王瑤到原州後,登基建立朝鮮王朝,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推行科田法,獎勵農業。李成桂還通過招撫、武力征服中國在朝鮮半島東北的女真部落,進一步加強了對該地區的管轄,使其疆域達到圖們江。倭寇在李成桂當政期間基本不敢再騷擾朝鮮。李成桂去世後,倭患再度興起。

我是品典論經,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品典論經


看了一下別人的回答,很多都提到朝鮮。這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朱棣執政期間,大筆一揮,鴨綠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都劃給了朝鮮。反正是“不割地”,劃出去不心疼。萬曆時期,日軍侵朝,也是靠明軍耗費巨大人力、財力才能得以倖存。明朝費了那麼大勁,除了鬧得國庫空虛什麼都沒得到。有這麼個凱子當大哥,不跟緊才怪。

可是,朝鮮很多時候並沒有把明朝當回事。洪武7年,高麗國王顓被權相所殺,並前來朝貢,明廷開始並不承認,但後來不得不正視既定事實,給後繼者封號。洪武21年李成桂發動兵變,並於24年稱王,明廷也沒有大的反應。所謂,朝鮮統治者需要明廷認可完全不合實際。

前來朝貢,不過由於明廷“厚來薄往”的朝貢政策撈取更多經濟利益。獲取(明朝)封王的程序也是同樣目的。

明朝的朝貢貿易很奇葩。不是看朝貢物品的多少來回賜賞賜。明禮部規定,按來使的等級高低來定賞賜高低。所以來華商人動輒自稱是王,有的還詐稱是大明以前所封。

嘉靖間,明樞臣王憲曾奏言其事,“西域稱王者,只吐魯番、天方、撒馬爾罕。……今吐魯番十五王,天方二十七王,撒馬爾罕五十三王,實前此所未有……今謂本國所封,何以不見故櫝?”明世宗採納了王憲的意見,對外國來使講了一國無二王的道理,哪知逐利的商人根本把告誡當做耳旁風。三年後,甘肅巡撫趙載急來上奏,稱西域來華的外國王已至150餘人。

《明史》所載:“諸蕃貪中國財帛,……多偽稱貢使,聲言進獻”。儘管入明的多是商人假冒的藩王和貢使,而其中一些還在中國作奸犯科,明廷以及後世的明粉也還是被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偽像所陶醉。

而朝鮮近在眼前,沒有被冊封就無法冒充王使來貢,加上當時朝鮮本來身處儒家文化圈之中,對於被冊封並沒有抗拒之心。這也是由於中華文化圈千年影響所致,並非明朝一朝之功。

而朝鮮對明朝也並非衷心。薩爾滸之戰,明軍和朝鮮軍聯合作戰。朝鮮軍統帥姜功烈一開始就磨磨蹭蹭拖延時間,不願前行。在得知劉綎全軍覆沒後,立馬派人去跟金國皇太極等人談和,願意放棄抵抗。為了能夠苟活下來,朝鮮統帥姜功烈把朝鮮人的忘恩負義、恬不知恥發揮到了極點。幾次派使者求饒不說,金國不允許,他把所部明朝軍人全部交給金國殺死,以此換取金國饒恕。

至於明粉所說,“朝鮮”國名是明朝所取,所以對明朝有特殊感情,這點更不可信。“越南”的名字也是清朝所賜,還不一樣是白眼狼。


臥枕梅聞花


在古代,中國疆域遼闊、國力鼎盛,有著許許多多的藩屬國,藩屬國王必須臣服於中國皇帝,定期向中國皇帝朝貢貢品,服從中國政治模式的影響和管理,同時中國也可以保護他們的領土完整。但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藩屬國心生二志,跳腳鬧獨立。但有這麼一個藩屬小國卻始終對中國不離不棄,即使在中國國力式微、內憂外患的時候,依然願意成為中國領土,這個藩屬小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琉球王國。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位於中國大陸東方,為一群島,也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島”。自明洪武五年,也就是1372年起,琉球王國就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每年都準時向中國朝廷進攻,這種關係延續了長達5個世紀之久。

直到明朝滅亡,滿清政權建立清朝,1654年琉球王派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琉球成為清朝的藩屬。到了清朝晚期,清朝國力衰弱,而日本卻通過明治維新變得強盛起來。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政府開始不斷施加政治、軍事壓力,脅迫琉球斷絕與中國的宗屬關係,但每次都遭到嚴詞拒絕,琉球王在回覆日本的信中,說不能“忘卻中國累世之厚恩,失卻信義”,與此同時琉球請中國出兵“盡逐日兵出境”,但當時清朝的掌舵人——慈禧卻認為琉球不過是區區化外小國,大清朝如今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根本沒必要也沒能力派兵援助,就這樣對中國始終忠心耿耿的小琉球王國由於國小勢微、沒有外援,被日本滅絕!


影視大集錦


要說明朝藩屬國當中誰最忠誠,毫無疑問便是鄰居朝鮮王朝了,而朝鮮王朝從建立到獲取明朝承認,中間還是頗為經受了一番挫折的。朝鮮王朝一直將明朝奉為宗主國,兩國之間關係極為密切,朝鮮經常入朝朝貢,而大明也經常性的幫助其抵禦外敵。簡單介紹一下朝鮮王朝建立的過程吧。

李成桂政變奪權,朱元璋賜予國號“朝鮮”

其實在明朝初期,高麗和明朝的關係並不融洽,尤其是在東北領土方面存在爭議,雙方關係一度極為緊張。


△高麗國王王禑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置鐵嶺衛,行文告知高麗,同時要求高麗歸還佔領的開元路。此事不僅遭到高麗的拒絕,而且高麗國王王禑和權臣崔瑩還密謀進攻遼東。同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遼東。

李成東在率兵渡過鴨綠江後,發現行軍困難、糧草不濟,於是想要班師回朝,但遭到拒絕。之後李成桂說服曹敏修,雙方回軍發動兵諫,王禑被逼退位,崔瑩則被流放,李成桂轉而擁戴王禑之子王昌即位。

△李成桂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禑又派人暗殺李成桂,但事情敗露,李成桂以明朝稱王昌非恭愍王之後而不許入朝為藉口,廢王昌為庶人,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是為恭讓王,並將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華,隨後又將二人殺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殺死重臣鄭夢周之後,廢除了恭讓王。同年七月,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

△李成桂

李成桂即位之後,便確定了和明朝友好的國策,先後多次遣使訪明,歷數前朝諸多不是,意圖使明朝承認其正統地位,但朱元璋認為李成桂乃是謀反奪國,因此除了賜予其國號“朝鮮”外,並不承認其為朝鮮國王。

兩次王子之亂,朝鮮一度陷入混亂

第一次王子之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在重臣鄭道傳等人的勸說下,立八子李芳碩為世子,這令在李成桂奪國之中功勞卓著的五子李芳遠極為不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李芳遠發動軍事政變,亂刀砍死了異母弟弟,十七歲的世子李芳碩和十八歲的李芳蕃,之後又率兵衝入重臣鄭道傳家中將其殺死。

為了避免王子間的互相殘殺,李成桂決定提前退位,將王位傳給了第二子李芳果,是為朝鮮定宗。

△李芳果

第二次王子之亂:李芳果雖然繼位為王,但朝中大權卻被李芳遠所掌握,定宗對其言聽計從。建文二年(1400年),為爭奪王位,李成桂第四子李芳幹又發動政變,矛頭直指掌權者李芳遠,但由於計劃洩露,只得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起兵,之後兵敗被擒,流放兔山巷 。

之後不久,李芳遠被立為世子,同年十一月,李芳遠受禪為王,是為朝鮮太宗。

△李芳遠

李芳遠執政時期,終獲明朝承認

李芳遠繼位之後,同樣需要明朝承認其正統地位,於是遣使訪明,希望得明朝皇帝的冊封。

建文三年(1401年)六月,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謹、文淵閣待詔端木禮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

△明惠宗朱允炆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在得知朱棣已經成為明朝新的皇帝后,李芳遠立即派遣使臣前往明朝朝貢。同年四月,李芳遠再次派遣臣子李貴齡入貢。

自此之後,明朝與朝鮮關係開始變淡極為密切,且一直維持到明朝滅亡。由於朝鮮與明朝一直比較親近,不僅經常入朝朝貢,且對明朝的各種要求都是儘量滿足,而明朝也多次在朝鮮需要幫助的時候派兵予以支援。


香茗史館


明末年號,朝鮮一直在用!


Adolf118


明朝這些藩屬國國家中,越南最忠,自稱兒國家。明軍擊敗了越南的黎氏政權後,越南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