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四線城市感覺沒有安全感?

葉宗琪


您好,我是MR張!家是三線城市,生活工作在二線城市;安全感這東西很玄幻,每個女生都很需要,但是很多男生都不知道怎麼給。

女生的安全感:一個靠譜的老公、一份安穩的工作、一個舒適的房子、一個溫馨的家庭;

男生比較迷茫: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怎麼給;


為什麼在四線城市沒有安全感?

生活節奏的改變: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你,那裡的快節奏生活、每一個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和愛情奮鬥,如果你想在那座城市生存,那麼你也要變得那樣,作為剛畢業的你最合適不錯了,青春的朝陽。那麼到了四線城市,生活節奏放慢好幾倍,有可能一下子到了“傍晚”的感覺。有時候丟了自我的奮鬥目前也是缺失安全感的一種。

愛情的空缺:如果你還未找到另一半,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會感到“空虛”,因為在這個城市裡缺少一位和你歡聲笑語及和你打鬧的人;愛情的空缺是安全感的最大因素。


如何來增加你的安全感?

就像我前面說到的,工作、愛情、房子、物質基礎、精神滿足、溫馨的家庭;其實你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把工作穩定下來,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薪資肯定不能和上海比,合適就行);在工作理想的基礎之上,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你的另一半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其他的等慢慢來,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加油!


結果至上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哈。從表象看,生活在四線城市的人,低房價(這是綁架中國人幸福感的最大因素,解決了房子,基本就步入幸福生活),工作穩定,車不貴,很容易過上體面地生活,為何還是缺乏安全感呢?

仔細想來,應該歸結於資訊的發達,信息一方面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對稱進而帶來的鴻溝也是越來越大。

在移動互聯網的映射下,令人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有個人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就像巴金先生在文中所寫:人吃米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不能只為了吃米。

故而,我們生而為人,不是單純為自己個人而活,在解決自己的生活後,還要承擔責任起碼要找到愛人結婚,要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要讓老人安心養老。

比如愛情,是人們缺乏安全的主因之一。現在的社會外部誘惑與慾望實在太多,不管幾線城市,”出軌離婚“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對個人的婚姻情感產生重要威脅。而且數據統計,三四線城市的單身男性比例越來越大。

再比如食品安全。伴隨電商的發達和商超的廣泛佈局,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大家採購的食品都是同樣的來源,理所當然,同樣的食品安全隱患也就無遠弗屆了,甚至在四線城市更為觸目驚心,很多假冒偽劣產品都只在三四線城市銷售。

還有最大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對自身能力和人生前途的不確定性。一二線城市雖然生存壓力大,但是工作機會多,競爭也相對公平,有能力者居上,但在三四五線城市,是一個階層固化的人情社會,資源都向有背景的家庭和個人傾斜,攀比之風劇烈,無論參與其中還是旁觀,都有深深的“被剝奪感”。


總結:在網絡社會,大城市的不安全因素照樣能傳遞到小城市,同時,小城市的封閉性又導致資源和競爭的不平衡,雙重作用下,生活在小城市就一樣沒有安全感。


猛哥V


所謂的安全是指內心的安寧、滿足。安全感只是相對的。四線城市的一些市政基礎設施欠全、不完善,就業、教育、醫療、娛樂等大都不如一二線城市資源豐富、可選擇餘地小,給部分人感覺就是不能滿足自己好的生存、生活、精神追求。再者,四線城市的市場環境和行政環境也不如一二線城市健全、更公平、公開、公正。這些內心的期望與現實產生較大的落差,自然就感覺四線城市是不一個理想的生活工作之地,對於內心敏感有很高追求的人來說,內心的不安全感是很大的,奮力要出逃出去,去尋找一個在多方面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所謂安全之地。

其實,在任何一個治安正常的城市,只要做到了內心的安寧、滿足,就會有滿滿的安全感。前提是,你所在的城市能滿足你的正常合理追求。

安貧樂道,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功成名就,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總而言之,還是看你的追求、看能否與現實適應、平衡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