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戛爾尼使團拜見乾隆,乾隆問“如果活都讓機器幹了,人幹什麼?還不是天天都想著造反" 怎麼回答乾隆提問?

用戶3708573182


馬戛爾尼是來中國要求通商的,並不是傳播什麼新技術,至於題目談到的談話內容也不會是馬戛爾尼與乾隆交流的主題。乾隆究竟是否有此一問還未可知,但清政府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阻止百姓智力進步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與西洋貿易開始於1517年,當時第一個到達中國的是葡萄牙人,當時明朝政府允許葡萄牙人在廣州從事貿易活動。結果,葡萄牙人收穫滿滿,於是引得西洋各國聞風而至。1563年,明朝政府將澳門劃給葡萄牙做為各國商團的居住地。由於貿易發展迅速,地域狹小的澳門不能形成商業中心,明政府於1568年又開放廣州做為商埠。結果葡萄牙、英國、荷蘭、法國、西班牙等各國商隊又湧入廣州。

事實上,當時的中國並不熱衷於同外國通商,因為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衣食無憂,幾乎不需要外國人什麼產品就能很好地生活。所以,中國只對周邊藩屬國與進貢國負宗祖國的責任,特准許他們到中國進行貿易,對那些上趕著到中國“淘金”西洋人並不待見。如此一來,西洋人倒是對中國畢恭畢敬,甚至不惜作出低三下四的舉動來取悅中國。比如中國的三拜九叩大禮,各國商人的嫻熟程度甚至超越中國官員。諸如明萬曆皇帝,清順治、雍正皇帝都受過外國使節虔誠的跪拜。


但是等到乾隆皇帝晚年時,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當時西洋使節因跪拜禮與清朝僵持不下,反覆糾結,數次不歡而散。歸根結底是西方發達進步,清朝依舊落後保守。當時西方部分國家已經邁入工業革命時代,威力超強的大炮、戰艦橫空出世,東衝西撞。而清朝社會結構、政治思想等還在原地徘徊,更談不上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成就。所以,當時西方是鄙視中國的,而清政府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自戀中沉浸陶醉。

1773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率領六百餘人的使團訪問中國,並且奉上一萬三千英鎊的禮物,要求與清政府建交,並達成如下協議:

一、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

二、准許英國在舟山、天津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居留商人和存放貨物。

三、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

四、請對英國商品在內河運送時,免稅或減稅。

馬戛爾尼的使節團到達天津後,中國清政府官員為滿足虛榮心,先將一面“暎咭咧貢使”的旗幟插上英使船隻,宣稱他們前來朝賀乾隆的八十壽誕。其實乾隆當年83歲,所謂的八十壽誕已經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



當時英國經工業革命實現國力騰飛,英國人的膝蓋也隨之尊貴,腰板自然也挺了起來,對中國也不會如之前低眉順眼的諂媚。所以馬戛爾尼到達北京後,拒絕雙膝跪地,因為他認為那樣等同承認清朝的宗祖國地位,自己自動被劃入藩屬國的行列。

顯然,馬戛爾尼是在挑戰中國皇帝的傳統權威,換作別人早定被治罪。不過,乾隆出於虛榮和好奇並沒有生氣,因為萬里之外的貢使還是生平第一次召見。後來雙方各讓一步,達成馬戛爾尼用英國單膝下跪禮節朝拜的共識。

召見完畢,乾隆對馬戛爾尼所提出的四條要求,一口拒絕,因為乾隆認為沒必要多此一舉。好比看馬戲沒必要買只猴子回來是一個道理。不過,乾隆還是給英國女王下了兩道言辭傲慢的詔書,陳述拒絕理由。在乾隆看來,與其同單膝下跪的英國人建交往來,還不如被諸如朝鮮、越南、進羅,上自國王,下到農夫的那份尊敬來的實惠。

馬戛爾尼雖在乾隆那裡碰壁,但依然受到盛情招待。清政府每天拿出五千兩白銀做為招待費用,不過一多半被經手官員剋扣。馬戛爾尼回國時,乾隆命他從陸路南下,特意感受一下中國的富庶和強大,以阻嚇他們不敢產生覬覦中國的邪念。但是,經過縱穿中國南北之行,馬嘎爾尼非但沒被震懾,反而將清朝的家底摸的一清二楚。

一、清政府官員貪汙腐敗之風深入骨髓。一位負責招待使團的趙姓大人“自揭家醜”說,某一年廣州附近某縣遭水災,朝廷撥款5萬兩白銀拯災。結果出北京時只剩下一萬五千兩。發到廣州後,省級和縣級官員兩擼一層皮,到難民手裡不過象徵式的數目。而這些不過揭開了清朝官員腐敗的冰山一角。

二、科技極度落後。趙大人吸菸時,馬戛爾尼掏出一盒火柴為其點燃,趙大人認為洋人會施巫術,並且對將真火藏在身上還能毫髮未損的洋人投來詫異的目光。馬戛爾尼只好送給趙大人一盒,並講解使用方法及原理,以解除對方的疑神疑鬼。


三、隨處可見的貧窮落後。馬戛爾尼發現中國社會上的貧窮觸目驚心,沿途沿街乞討、四處流浪的乞丐隨處可見,破而荒蕪的建築比比皆是。由此可見,清朝只是表面上很局部的富庶,而不是乾隆皇帝想讓他看到的四海昇平、一片繁華。

四、軍事力量羸弱不堪。清政府虛張聲勢,特意在沿途多次舉行示威性檢閱,以向英夷展示武力。但那些寬衣大袖的國防軍如叫花子一般,既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而且還使用著西洋早已淘汰的刀槍弓箭等原始武器。世界已經步入熱兵器時代,而清朝還在弊帚自珍、孤芳自賞、自娛自樂。


五、清政府官員與知識分子冥頑不靈。馬嘎爾尼向清政府官員提出兩點建議,一、派遣醫學人員到中國對盲人和四肢殘廢的人提供治療幫助;二、在北京設立一個供科學研究之用的熱氣球。清官員們聽完先是佩服對方多奇才異人,而後震驚稱奇,最後閉口不提此事。

綜上所述,馬嘎爾尼對清政府做出精準定位:政策自負、盲目自信,想凌駕世界各國,但目光如豆,只善於愚弄百姓,其他一無可取”。因此馬嘎爾尼大膽預言,清朝將發生重大變亂。如果真有乾隆弱弱的一問:活都讓機器幹了,人幹什麼?還不是天天想著造反?那麼馬戛爾尼如何回答,我覺得是無言以對,因為他不可能強大到為乾隆洗腦。


1816年,英國於鴉片戰爭之前派使團再次光臨中國,名義上是為貿易建立,實則是為發動鴉片戰爭做最後的試探,因為他們認為通過談判解決不了清政府對英國商人不公平對待的問題。結果事情的發展正如英國使節所料,兩位副使都拒絕跪拜乾隆的兒子嘉慶,以致於大清皇帝一氣之下將英國使節驅逐,獻上的禮物也統統退回。此後,英國又做了二十四年後的準備工作。1840年,開始發動鴉片戰爭。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國史春秋


當時的人們心態我不太明晰。但是放在今天來看,有人問了同樣類似的問題:智能化時代,活都讓機器人代替了,人民怎麼辦?

今天,我們感覺乾隆挺可笑的,他是多麼無知,農業時代有農民,工業時代自然有工人了。

那麼,人工智能時代,人們怎麼辦。個人認為,首先,無論任何經濟時代,都不能脫離基層人民,這是最根本的。

為什麼呢?舉例說:農業時代,生產糧食作為基本經濟產出,那麼這些產出由農民產生,那麼由誰消耗呢???對啊,主體還是農民!假設農民本身不消耗糧食,他又何必生產糧食呢?

同理,工業時代,經濟產出以工業品為代表,工人產出工業品,那麼這些工業品由水消費呢???消費主體還是工人。

那麼我們設定一個前提——工人不再消費/無力消費工業品,工業品能否存在?無論是工人不需要,還是說工人被人工智能取代,永遠都是因為有需求,所以有產出;不會是因為有產出,所以有需求

只有產出沒有需求會如何呢?1929年,在北美洲,一個工業實力、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爆發了“大蕭條”。工人固然窮困潦倒,但是工廠主、零售商、農場主同樣危如累卵,朝不保夕。

正如人們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首先要滿足的是糧食需求問題,只有糧食需求被解決,人們才會產生對工業品的需求,進而催生工業時代。假設不滿足該條件如何?答案如上,你噼裡啪啦生產了一堆,賣給誰?如何滿足你的利潤和成本?結果必然是你幹不成,必然倒閉賠錢,怎麼催生出工業?

同理,經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首先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工業品需求問題。對啊,你投入巨資,又是買機器人,又是搞自動化產線,搞完之後尷尬的發現,得,白費勁,生產的產品賣不掉。

那麼,人工智能時代不可能實現嗎?錯,這是必然趨勢,只不過正如工人取代農民,在人工智能時代,會由藍領、工程員、設計員、智能管理員……取代。

但是有個問題,工業時代取代農業時代,社會制度由資本製取代了封建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資本制必然玩蛋。原因顯而易見,私有制壓根在產能大爆發的人工智能時代沒有生存土壤!!!正如上文所說,你噼裡啪啦搞一堆東西,最後發現,賣給誰是個問題,因為產能嚴重超出了需求,必然需要一個消耗多餘產能的機制————公有制!

對啊,對你來說,生產工業品才是你追求利潤的途徑,浪費精力去免費造橋鋪路,顯然不符合你個人利益。而產能過剩的安置,必然需要對公有財產大規模生產建設才能實現。

多餘的生產力必須被消耗,正如100個農民耕種1000畝地,現在只需要2人,剩下98人去工廠、企業。

在人工智能時代,多餘產能會以公共設施建設的形式被消耗————一艘月球採礦船,大約涉及上千個工廠,每個工廠哪怕只有10名工人維護管理,需要10000名工人。

一座智能化未來城市,需要數萬名工程師參與設計建設,需要上萬供應商、信息服務公司。

而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未來社會大建設在私有制架構下,是無法滿足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平衡關係的。比如房地產,地產商投入100億建設,不可能只賣100億,能夠消費他房產的工人可能只能得到20億的薪水,用20億的薪水,可能滿足他的利潤和工人需求矛盾嗎?

但在公有制社會就不是問題,公有制代表的不是消滅私有制,而是以國有、公有企業為主體的經濟模式,多勞多得,按勞分配————一起建設這座城市,你乾的多,得大房子,他乾的少,得小房子。他的發明創造不錯,得到10000點社會積分,你沒有發明創造,只有100點社會保障積分。

故而,乾隆的問題很好回答:“您說對了一半,人們有事可做,但也會造反推翻你的帝制,因為帝制是所有私有制的敵人”。

而未來智能時代,這個問題同樣可以回答資本世界:“您說對了一半,人們有事可做,只是資本制會被推翻,因為資本制是所有生產、消費者的敵人”


神懟友


我們經常說強漢盛唐,到了明清卻沒有人再有類似的讚美,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中國社會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一直都是成漏斗形,越接近清朝越是差。

中國少數名族總共建立了2個大一統的朝代,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元朝因為統治能力的問題,不足百年就直接玩完了。清朝卻統治了290年,算是一個完整週期的大一統朝代了。那麼同樣都是朱元璋口中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韃虜為什麼會取得不一樣的統治效果呢?

1、清朝的統治者非常能吹牛!比如“後金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麼牛逼哄哄的牛都敢吹,實際情況卻是,皇太極的十萬大軍被袁崇煥的五千人打得滿地找牙!要說吹牛,地球上只有棒子能跟滿清拼一拼。

這個吹牛是有實際作用的,比如康乾盛世,你可以去看看英國人對於中國社會的描述,跟馬可波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要知道英國1760年才進行的工業革命,當時的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中國處於盛世,那麼不可能他的描述如此的糟糕。

實際情況是,明末引入的紅薯由於產量大,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我們知道封建社會,人口跟糧食成正比,所以在更多的人口之下,整個社會的產出確實更高。但是前提是老百姓吃的更差了,以前還有米飯,現在光吃紅薯了。

經過這麼一包裝,滿清的統治者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又能打、又能治國!實際情況是入關建制完全是託了李自成的洪福,基本像中彩票!治國更是無稽之談,以前的朝代至少老百姓還能有天命說,大臣也是受尊重的,專制程度不高。到了清朝基本就全部都是奴才了,你讀一讀魯迅的書,清朝創立的社會充斥著人性泯滅的奴才,清朝留下的是一個毫無希望的民族。要不是出了孫中山、毛澤東,中華民族也許只能永遠成為二等人類,運氣好才能混成現在的印度,至少西方還能可憐一把。

2、滿清沒有把漢人和其它的少數名族當成他的子民,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統治和特權。西方有句諺語“不要聽他說的,要看他做的”。

首先,滿清一直在經營關外,一旦形式危機就準備裹挾大量財富逃往關外。

其次,滿人是有特權的,基本都算貴族,其次是蒙古人,再次才是漢人。而南方其他少數名族基本是被忽略的。整個社會是分裂的,完全沒有民族自豪感。

最後,滿人對待非遊牧名族是非常猜忌的,比如,廣東三元里人民在鴉片戰爭中英勇抵抗英軍,一度包圍了英軍,最後被滿清政府解散。鎮江駐防副都統海齡還在戰爭中屠殺漢人,他們寧可戰敗也不會武裝漢族人民的。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害怕覺醒的漢人。寧給洋人,不與家奴!老佛爺原話。

3、滿清是非常墮落的,比如吸食鴉片,基本就是滿人開了個很壞的頭。而所謂的滿清旗兵、綠營,基本輸掉了所有的戰爭,他們唯一的作用就是拿軍餉然後逃跑。關鍵是蒙古人也被帶壞了,按道理蒙古人應該很能打吧,畢竟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結果,滿清安利了個喇嘛教給蒙古人,蒙古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只能用災難來形容。

通過上述三點,滿清成功瓦解了東亞所有能打的民族,只是為了他們的統治能千秋萬代!漢人失去創造力和凝聚力,蒙古人失去馬上能力。

所以乾隆問“如果活都讓機器幹了,人幹什麼?還不是天天都想著造反",這句話的唯一回答就是“你TM怎麼不去死?”一個全世界領先了幾千年的大東亞在清朝之後居然成了全世界可憐和救助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