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寄養在別人家,長大後連爸媽都叫不出口的超生孩子,會有什麼心理缺陷?

lpf冷暖自知


這不是心理缺陷,這是正常的。

題主也說了你是超生寄養在親戚家,那麼你小時候沒有在人前喊過自己父母爸媽吧!更別談和他們住在一起。

這個現象是正常現象,你從小到大跟親戚長大,在你嬰幼兒的 0-3 歲你依戀期產生時,陪伴的不是你的父母,另外長期未生活在一起,而且見面了叫聲爸媽這樣簡單的事,卻成了你的艱難,所以你叫不出口很正常。

血緣的親情知道你與你的父母是親人,但是論親近你父母別抵不過帶你長大的人。你的心中始終給陪伴你長大的親戚留了一塊位置。

中國之所以親子關係處理得特別糟糕,就是因為將先入為主的血緣關係,當成了子女對父母產生依賴,形成親密的第一關係。

這個思想是錯誤的!因為人食的是五穀雜糧,熱血也是一朝一夕捂熱的情感,孩子的親密關係是陪伴他長大且能滿足他的人,這段時間也就短短三年,0-3 歲,這三年不培養好,今後的親子情感很難培養起來,再怎麼補救都無濟於事,到了盡頭。

或許我這樣告訴你,你可能會覺得片面之詞、我給你講兩個故事或許你就會明白,依戀期對孩子與父母情感培養究竟有多重要。

中國末代皇帝曾經《我的前半生》中、特別提到了她的乳母王焦氏,這個王焦氏是親手帶大溥儀的。溥儀在書中曾寫到,任何人說的話都不能規勸他惡作劇虐待太監,唯獨這個大字不識,沒什麼文化的乳母王焦氏說的那些人人都懂的道理,能讓他對太監網開一面。

溥儀在書中記載到,當時太后也就是溥儀的額娘看不得溥儀對王焦氏的依賴,隨後趕出了宮,溥儀找這個乳母王焦氏找了很久,在溥儀大婚時接乳母王焦氏過來,溥儀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好好照顧自己的乳母后半輩子!

可見皇帝都有一個依賴的人,何況是我們沒有皇權特殊權利的普通人,也會因為親密情感,本能的給陪伴自己的人留一個位置呢!

再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聽講哲學的老師提到的,那就是轟動全國的白寶山案,白寶山可謂是殺人不眨眼,什麼兄弟手足,朋友在他眼中,動了殺念那就難逃一劫。

這個白寶山最後被捕是如何被捕,是因為他的母親救了那幾個抓他的民警的性命。在白寶山準備拿槍殊死搏鬥時,他的母親從臥室出來,白寶山才會好拿槍最後被警察抓捕。

白寶山被捕後,他跟抓他的幾位民警說,應該要感謝他母親的即時出現、後者這幾位民警可能有性命之憂。後來經詢問白寶山沒下手的原因,才知道殺人不眨眼的人也有內心溫熱的心,他只不過怕嚇到他的母親,不想當著母親的面殺人。而母親是從小帶他長大的人。

這兩個故事,告訴你一個道理,無論世間善惡,情感的培養的需要一朝一夕培養的!以前古話講: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是因為那時的年代婦女除了帶孩子,又能幹嘛呢?所以親子情感也就培養起來了。


安生談情


我小表妹,大姑家小女兒,小時候跟我奶奶長大的,因為我也跟我奶奶長大,所以我倆感情最深的。我是八歲回到父母身邊,她應該也是七八歲回到大姑家。我們後來大概都是寒暑假才能去我奶奶家,我們還是很親很親,她向我撒嬌,我哄她玩,我把我最好的東西都給她。一直過了十來年,我才知道,她從來沒喊過我大姑個媽。我後來問她她說叫不出口,也知道是媽,跟媽也親,不過再後來就叫了。我表妹性格很活潑開朗,確實有點倔。


一簾幽夢58819736


注意寄養和留守不同。小時候,9歲前都被寄養在大姨家,他們家有3兄妹,我在他家最小。但只有大我兩歲的姐姐比較喜歡我。其他人都不關心我,特別是大姐比較討厭我。但因為是寄養,所以小時候就各種不自覺地取悅別人,心裡特自卑。一直想認他們做父母,因為自己的父母樣子完全記不起來了。長大也老是愛跟著別人,沒有主見。但心裡很不願意巴結別人。喜歡獨行。缺乏安全感,其實到現在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自己對父母也沒有愛,更像是應付了事,明年過年也不回家了。另外,我尊重父親,他是為了賺錢。但我怨恨母親,一直一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