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

捌卦局


当然不会有,因为韩信在被杀时,就不可能有“亲兵”。

韩信被杀时,在朝中没有职位,以淮阴侯的爵位闲居,他的死去,实在从齐王迁楚王,又废楚王爵位之后多年。

他被废楚王爵位,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韩信)为王,徙楚,坐擅发兵,废为淮阴侯。

也就是废黜他楚王爵的罪名是“擅发兵”,这时候,刘邦没有杀他。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翻译一下, 就是陈豨在汉高帝十年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征讨,韩信因为生病没有从军。韩信偷偷派人到陈豨处,告诉他,你举兵造反,我在关中帮你的忙。

韩信就策划,让自己的家臣晚上作伪诏,赦免长安各个官署的刑徒和官奴,武装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后,等待陈豨的回复。

可见,此时韩信谋反,也没有所谓的“亲兵”帮助,而是用他淮阴侯国的家臣,矫诏发刑徒。

而他的谋划被自己的舍人的弟弟举报,吕后和萧何就要平叛,解决方式是: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翻译一下,就是吕后想召韩信入宫,又怕他的同党不让他入宫,所以和萧何一同设谋,诈称刘邦派人报捷,说陈豨已经被抓获杀死,让列侯群臣都去朝贺。

萧何特意对韩信说,哪怕病着,你也得勉强入宫朝贺,等到韩信入宫,吕后让武士束缚韩信,将其斩杀在长乐宫鈡室。

注意,韩信为什么会被忽悠入宫呢?

不是因为和萧何关系好,而是如果消息是真的,陈豨败死,他在长安的谋反计划根本成功不了,而且,此时也不具备即时发动反叛的条件,即没有办法偷偷赦免那些刑徒,也就是他手里没人。

所以,在萧何的逼迫下, 不得不入宫。

至于说有些人想象的,韩信作为统兵大将,带兵多年,身边就没有亲兵吗?

恰恰相反, 他手里的亲信力量真的少得可怜,一方面是西汉的制度不允许列侯有兵甲,比如日后周亚夫被抓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儿子买了一堆陪葬用的铠甲,这些铠甲就是样子货,还要污蔑他谋反,地上不反,地下要反。

韩信这个重点监控对象手中,哪怕有兵,也没有武器。

而之前韩信领军的历史上,种种迹象表明,他连亲信的兵都没有。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

这里说的是汉三年时,汉王刘邦和夏侯婴一起诈称使者,早上驰入韩信军中,夺兵权。

更细致的过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刘邦出成皋,渡黄河,就和夏侯婴俩人,在张耳、韩信驻军的修武,夜宿驿站,早上自称汉使,进入了军营,当时两人未起床,就在其“卧内”,也就是卧室,夺其印符,又召见诸将,变更部署,等俩人起床,才知道汉王来。

细思极恐吧?如果刘邦是来砍韩信和张耳脑袋,直接在卧室一刀下去就够了,所谓的防御完全形同虚设,只能说明, 韩信身边的所有戍卫力量,都是刘邦的人,对他随时生杀予夺。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等到垓下之战打完,刘邦又一次驰入齐王壁,夺齐王军,也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这一切都说明,韩信虽然打了很多胜仗,其兵权,自始至终,都实际掌握在刘邦团队手中,随时都能拿走,而他也没什么真正的亲信兵马。


刘三解


诱杀韩信是吕后做的事,并非刘邦。刘邦当时带兵去平定陈豨叛乱去了,回来吕后就已经诱杀了韩信。至于韩信的士兵部下为何没来救他,那就更简单了,在垓下之战后韩信就被刘邦夺了军权。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刘邦到了定陶。就直入韩信大营,收缴了他的兵权。而且把把韩信改封为楚王,楚国是项羽的地盘,韩信作为灭楚的大功臣,肯定是没人拥护他的。


后来因为钟离昧投靠韩信,韩信把他杀了,把首级献给了刘邦。刘邦就绑了韩信,韩信说:“果如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邦也不好意思杀他了,就把他贬为淮阴侯。

后来韩信挑唆陈豨叛乱,刘邦亲自带兵征讨。韩信托病没有跟从,策划叛乱。后来被人告发,吕后声称刘邦已经平定了叛乱,请大臣们上前来祝贺。


要说韩信脑子也瓦特了,你都打算叛变了,还来祝贺什么。就这样韩信傻乎乎就去了,到了地方萧和就命人绑了韩信。并在长乐宫诛杀了他。


渔耕樵读


汉六年十二月,刘邦接到举报,说楚王韩信谋反。

远在关中的刘邦倒吸一口凉气,对于韩信的本事,刘邦是清楚的,就在大约半年前,刘邦还曾当着群臣的面,把韩信一顿夸,刘邦当时的原话是: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见,在刘邦心目中,韩信的本事该有多大,本事这么大的一个诸侯王谋反,刘邦该怎么办呢?刘邦独自解决不了,便把韩信被举报谋反的事拿到朝会上去谈,当初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打他韩信。

对于这个结果,刘邦并不满意,所以,刘邦又去请教高参陈平,陈平给刘邦出了一个计策,叫刘邦假装游览云梦,于陈地会会诸侯王,作为诸侯王的韩信,必然会去,到那时,只需要一个大力士,就能把韩信给擒住。

刘邦觉得,陈平果然没让他失望,又给他出了一条好计策,就按陈平说的办。

而可怜的韩信,也正如陈平预料的那样,被刘邦擒住,韩信被擒后,总是在囚车中喊冤,说刘邦对他进行残酷地政治迫害,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韩信功劳太大了,因此理应被烹杀。

韩信整天叫喊,把刘邦叫得心烦意乱。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无端地被刘邦诱捕,为何韩信的心腹没有来救韩信呢?

说起来,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残忍,事实的真相怕是,当时的韩信还没有得力的心腹。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来看,韩信这一生,参军前所扮演的只是一个被人讨厌的角色,在项羽军营中的时候,也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执戟郎而已,几乎没什么朋友,在汉军中突然被提拔为大将军,也成了其他将军眼中的拦路虎,纵使后来,韩信通过自己的能力证明了,他的确是那个出类拔萃的人,但那些跟在他身边的将军们,也只是佩服他的能力罢了,更要命的是,跟在他身边的将军们,几乎都是刘邦的心腹。

也就是说,在韩信从底层走到人生巅峰时,几乎没什么朋友,更谈不上心腹。

当然了,韩信的人品不烂,要说一个朋友也没有,那也是不客观的,据记载,曾在霸王项羽帐下效命的将军钟离眜,便是韩信的好朋友。

可惜啊,在有人举报韩信谋反时,钟离眜正在韩信的王府中当座上宾,而当韩信得知刘邦将会诸侯于陈的消息后,便把钟离眜的脑袋砍了,拿去献给刘邦了。

韩信如此对待好友,还会有人拼死为韩信效命吗?还会有人在韩信失势时拼死营救韩信吗?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遥望燕园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诱杀韩信的不是刘邦,而是萧何欺骗,陈平设局,吕后灭杀。刘邦当时正在外面亲率大军讨伐叛将陈豨,回来之后才知道韩信被杀的事。

至于韩信亲兵未至,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韩信被杀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196年,是汉初最血腥的一年,这一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先后被杀,汉初的三大军事顶梁柱全部都被刘邦清洗。这是刘邦一场有预谋的政治变局,但他因为在征伐英布之后,次年也离开了人世。吕后当权,宗室倾微,这才这一年完全体现出来。



公元前196年9月,陈豨正式自称代王,对抗朝廷。刘邦率领大军亲征陈豨,此时京师空虚,精兵强将大多已被刘邦抽走。《史记》上记载,韩信曾与陈豨密会过,让陈豨在外面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师内解放刑徒,攻打皇宫,里应外合。

后来,由于韩信的家臣告密,吕后与萧何欺骗韩信入宫,在长安未央宫被杀。这一一系列的策划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就算韩信的家臣想要反难,也早已被御林军剿灭。家臣在汉代已经变了味,早已没有春秋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甚至侵占主人家产或私通小妾,汉代有很多权臣人物莫不是栽在这上面。



韩信这个人有严重的性格缺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的骄傲来自于他的能力、他的战功,对待刘邦旧部(丰沛集团)非辱即骂。即使被废为淮阴侯,也不知道收敛性子,夹着尾巴做人。比如在街上遇到樊哙,樊哙起身礼拜,甚为恭敬。他依旧当起楚王范,对樊哙辱骂。早知道,现在的韩信爵位与樊哙相同,而樊哙是当权者吕后的妹夫,皇亲国戚,又手握实权,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韩信不过是官场失意,还处于危险期、观察期,这种行为很容易得罪人。

而这时的汉朝,武将的地位已经下降,儒生的地位急剧上升。那些开国功臣并没有完全占据朝廷大权,还有第二批不是和韩信一同出道的当权者,自然不会对韩信感冒。



韩信是一个愚忠的人,他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萧何的推荐之恩。所以,对于这两个人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即使当时到了楚汉战争关键期,他可以三分天下,也都毅然站在刘邦这边。其实,个人而言,韩信之前的所有功劳已经完全抵消掉刘邦、萧何二人的恩情。但他依旧选择相信刘邦,直到死后才后悔明白当时手下的用意。

而刘邦三夺其兵权,废其王位,在云梦泽傻乎乎被擒,他依旧相信刘邦,因为这几次都是他能成功起事的机会。萧何骗他进宫朝见,他依旧相信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韩信的部将、亲兵去哪儿了?

韩信一生有三次被刘邦夺取兵权。第一次是攻灭魏赵,收编降兵。当天还在睡觉中,刘邦葱彭城战场逃回来,收缴了韩信的兵权。第二次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是韩信军事生涯的巅峰,此战刚灭掉项羽十万大军,还未清扫战场,追击余孽,当天夜里就收缴了韩信的兵权。还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夺走了他手下训练有素的嫡系部队。

第三次是刘邦借陈平之计巡游天下,到了楚国把韩信捉拿,废为淮阴侯,韩信的亲兵彻底断绝,还搭了好友钟离昧的性命。刘邦三夺兵权,让韩信没有了嫡系部队。任由他军事才能再卓越,没有人也起不来大风大浪。



韩信的手下在历史上记载不多,大多是丰沛集团的人作为他的部将。而丰沛集团的人只是敬佩韩信,效忠的是刘邦。樊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曹参、灌婴、孔聚、陈贺等都是曾是韩信的老部下,对主帅韩信还是比较尊重的。即使韩信落难,也不敢对其不敬。

如常山王张耳是韩信的副将,韩信又表荐他为赵王,两者关系不错,可惜张耳年龄很大,在公元前202年就去世了。而继任者张敖又是刘邦吕后的女婿,在公元前199年因贯高谋刺被废。赵相陈豨是韩信的老部下,听信韩信之谋起兵造反,牵制了汉军的主力,可惜兵败被杀。所以说,赵王一系早已不成气候。



韩信手下有两大谋士,一个蒯通,一个是李左车。蒯通在楚汉战争关键期苦心劝说韩信自立,因为韩信不接受他的意见,担心日后连累,便离开了韩信。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在韩信灭赵后被招为幕僚。李左车是被低估的军事家,韩信对他推崇备至,从谏如流。后来,刘邦为了分解韩信的势力,把他调到太子刘盈的门下,教太子训练兵马。韩信被杀后,他也退出了朝堂,过起了隐居生活,可见他与韩信的深情厚谊。在当时的军事家中,除了韩信,无人能及。


慵懒国王


话说韩信的一生是“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韩信的母亲生了韩信,吕后却杀了韩信。

韩信的成功是萧何力荐给刘邦拜了大将军,而韩信的彻底失败,同样也是因为萧何。萧何给吕后献策,诱骗韩信入长乐宫,在钟室被吕后斩杀。

韩信被杀时,他的亲兵为什么不来救他呢?因为韩信被吕后斩杀时,他们根本就不在场,也不知道消息,也就不会来救韩信了。即使来救,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在楚王任上,因为收留项羽旧将钟离眛的事件,已经被刘邦完全夺了兵权,被降为淮阴侯,软禁于当时的汉都城洛阳。

韩信在洛阳与陈豨密谋造反。陈豨果然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托病未去。

韩信在洛阳,与家臣密谋响应陈豨。他们准备在夜间假传圣旨,赦免“诸官徒奴”,一起去袭击吕后和太子。由此可见韩信家臣亲兵并不多,所以,才要联合“诸官徒奴”。

韩信谋反的事情,被人告发给了吕后。

吕后知道后,就想召见韩信问明情况,但“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吕后对韩信的党羽,包括亲兵家臣已经早有防备了,才找萧何密谋。

吕后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准备诱杀韩信。她假称刘邦已经平息了陈豨叛乱,让百官朝贺。韩信到贺时,吕后自称生病,让萧何把韩信宣入长乐宫接见,并趁机“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之后又“夷信三族”。

吕后斩杀韩信是预谋好的,并且行动果断迅速,韩信的亲兵家臣在韩信死的时候毫不知情,当然也就不会前往营救了。

韩信造反存疑

很多人研究过韩信之死的历史后,认为韩信在洛阳并没有造反之心,完全是刘邦想借吕后之手除掉韩信。

韩信和陈豨密谋之事,都是“欲加之罪”,而司马迁处于汉朝,即使知道了实情,也不得不按照当时的官方认定来写。

如果韩信真的没有造反之心,那么吕后让他去朝贺,更是一点戒心都没有了,那么他的亲兵更不会有所行动了。

历史真真假假,但是韩信被吕后算计了,应该是千真万确的。而韩信的亲兵,在韩信死后,应该也被解散或者收编了。


奕天读历史


世人都知道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最大的失误是不听其谋士蒯通言,最终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实际上是被吕雉、萧何诱杀,刘邦授意。


(韩信)

刘邦对韩信的杀心在荥阳的时候就埋下了。当年项羽因为粮草不足与刘邦议和,但是刘邦在项羽走后马上就杀了个回马枪,命彭越,韩信与自己三面夹击项羽。当时刘邦因为过于急功近利被项羽围困在了荥阳,而此时韩信攻下齐地,派人前来与刘邦说“齐人反复无常,无王侯镇之,恐生不测,望汉王封我为假齐王镇之。”当时刘邦听了当即怒从中烧,日夜盼着他来救援,却等来了他讨封的使者,正要开口骂他祖宗十八代,一旁的张良马上附耳过来说“眼下形势,救援事大,封王事小,汉王不如卖个顺水人情封其为齐王,替您管理齐地,再命其调遣军队以解当下之急。”刘邦当即恍然大悟改口对韩信使臣说“既已平定齐地,大丈夫封则为真王,何为假王?!”于是封其为齐王。也是此次,韩信有股子落井下石的意思令刘邦心怀嫉恨。等到刘邦与韩信于垓下聚歼项羽后,马上没收了韩信所有军权,转封其为楚王,让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楚地去。




(刘邦)

当时,刘邦打败项羽后,项羽败将钟离昧转投了韩信,韩信与之颇为交好。但是刘邦素来怨恨钟离昧,觉得韩信与钟离昧意图不轨,便以游览楚地为由打算讨伐韩信。韩信与钟离昧准备聚兵抵抗,但是韩信又感念刘邦知遇之恩,觉得刘邦不会偏听偏信怀疑自己,于是与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昧从韩信言辞看到了韩信悲哀的结局,妇人之仁,于是自杀。韩信提了钟离昧人头见刘邦,但是还是被刘邦以意图不轨为由缉拿。此时韩信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果然如世人所言:汉室兴,良臣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则以有人密告其谋反为由,将其押解回洛阳。但是,刘邦并未对韩信痛下杀手,而是赦免了其一切罪行,贬为淮阴侯,谪居洛阳。

可以说,刘邦是不怀疑韩信的忠诚的,但是忌惮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的能力,把韩信带回洛阳也有圈禁他的意思。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为免其再遭刘邦猜忌,明哲保身,称病不朝,也不伴驾,为防遭小人构陷,对结党营私敬而远之,加上韩信性格孤高自傲,不屑与俗人为伍,所以,其在洛阳,鲜有亲信,死时封地楚国千里迢迢,鞭长莫及。

后刘邦带兵外出平陈豸希叛乱时,韩信被杀。至于被杀原因我们无处知晓。

有一事可以确定,必定与陈豸希有关。其曾为韩信部将,惟韩信马首是瞻,大概是有人对刘邦吹了什么风说韩信将与其里应外合造反,于是刘邦为以防万一,授意吕雉与萧何杀掉韩信。韩信曾被刘邦封为齐王,有五不杀的特权,“顶天立地于天地,未有刀斧加于身!”,既能见到天的地方不杀,脚踩着地的地方不杀,能见到刘邦的地方不杀,没有捆他的绳,没有砍他的刀。

因此有学者说刘邦碍于天子一言九鼎,所以当初从楚地捉他的时候没杀他。现在恐生不测,授意吕雉、萧何,让他们用计策杀了韩信。

(萧何)

计策为以颇得韩信信任的萧何为引,假借有使臣从陛下处归来“陛下诛杀了陈豸希,召群臣朝贺,淮阴侯您虽多病,还是应该朝贺,免去陛下听信陈豸希与您勾结的疑虑。”


(吕雉)

韩信一进宫,就被吕雉关在钟室,密不透风,上不见天,铺满地毯,下不见地,被一大群宫人围殴至死,悬挂于大钟之下。可谓是应了五不杀的诺言。


不书公子


纠正一个错误,韩信不是被刘邦给杀掉的,而是吕后听了萧何的建议后杀死了韩信。

下面我们说说,吕后为何要杀韩信?韩信的亲兵为何没有来救他?

在汉朝的时候,诸侯王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像比王低一级别的侯爵,是不可以养军队的。在韩信被杀的时候,那时候他的官职是淮阴侯,也就是说,那时候的韩信手里根本没有兵。

韩信有的顶多是几百个家奴而已。所以,在他被杀的时候,肯定就没有亲兵来救他的说法了。

那么吕后为何要杀掉韩信呢?

根据史记上的记载,说的是韩信要谋反。

韩信到底要怎么谋反呢?

史记上记录的是,韩信联合陈豨一起造反。

据说,当年刘邦让陈豨去代地当相国的时候,陈豨见了韩信一面。

韩信就告诉陈豨,你去的那个代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那个地方任职,很容易引火烧身。而陛下又是一个多疑的人,当第一个人向陛下说你陈豨要谋反的时候,陛下可能不会相信。

但是,第二个,第三个都来告你谋反的时候,那陛下肯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你的。

陈豨最佩服的人就是韩信,因为韩信是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他早已把韩信视为了偶像级的人物。

听韩信这么说,他就问韩信,若是以后事情真像你所说的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韩信告诉他,那你就真的反了,到时候我也会在都城配合你。

一旦刘邦带着大军去讨伐你之后,我就会集结家里的佣人,然后趁着长安城防守薄弱的时候,杀进城去把姓刘的都给杀光。这样我们的大事就成了,汉家的江山就断送了。

这不是在汉十二年,陈豨果然反了,然后,刘邦带着大军去讨伐陈豨,期初刘邦是有让韩信一起去的,韩信说身体有病去不了,刘邦也就没有在坚持。

刘邦出发不就,吕后就得到了韩信要谋反的消息。

原因是韩信手下的一个家奴犯了法,被韩信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但是,不知怎么,这个家奴竟然跑了,还跑到皇宫告诉吕后,韩信要谋反了。

吕后得知情况,十分的着急。她立刻把萧何给叫到了宫中,商议对策。

萧何告诉吕后,其实这件事也挺容易办的,就说陛下已经灭了陈豨,凯旋而归了。为了庆贺,需要让文武百官全部来到宫中给皇帝道喜。只要韩信一来,派几个大力士把他给捉了,杀害不就行了吗?

吕后一听,这个计策确实不错,但是,韩信会相信吗?

吕后一连派了几波人去请韩信,韩信都不去,说自已身体有病,不能外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何亲自出马去叫韩信了。

别人的面子韩信可以不给,但是萧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给,因为若不是萧何当年推荐他,他也就当不了大将军,当不了大将军也就没有建功立业之说了。

所以,当萧何来到韩信的府上之后,韩信就跟着萧何到了末央宫。韩信之所以相信萧何,是他认为萧何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加害于他的。

可是,当韩信的脚一踏入到末央宫,他就被抓了。

这时候他在回头看萧何去,萧何跑的早已无影无踪了。随后,韩信被吕后灭了族。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然史记上是这样记录韩信因为谋反灭的族,但是,史学家一般都不相信这件事。因为即使当年韩信和陈豨有商议谋反,那也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最后两个人都被杀了,司马迁是如何知道的这件事。

所以,很多人推断,这可能就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阴谋。你觉得呢?


史学达人


吕后和萧何干的事,关远在北方平乱的刘邦什么事?


刘邦去平叛,不知道吕后主谋杀韩信。刘邦是有杀异姓诸侯王的心思,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一时下不了手。吕后杀韩信,再杀彭越那可是铁板钉钉的事。

刘邦在云梦捕捉韩信,只用了几个大力士就把韩信捆梆起来象棕子。楚国那么多兵将,动都不敢动,为什么,这是设计好了的程序。后来被降为淮阴侯。从此,韩信称病,大家都晓得是怎么回来,只是这层纸沒捅开而己。


吕后与萧何密谋,让萧何去告诉韩信:皇帝在前线打了胜仗,所有的臣下都要去祝贺。你虽然有病,但这种事也要抱病去走一趟才是为臣之道。韩信一听,也就二话不说,就去了。这时的淮阴侯是又无权又无势正受众人白眼的人。去祝福皇帝大捷,也带不了几个人。到了宫门,惯例是只有他一个人入内,其余的人留在外面。人一进,门一关。完了,该捉该杀,门外干着急,大多数是一同烩了。还能救他韩信?后来的宦官杀何进,王允杀董卓,门一关,纵有兵将也奈何不得。


劉一千五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上回我们说到刘邦杀掉韩信之后是否很后悔?这回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


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两个问题都是刘邦杀韩信,看来题主咬定是刘邦下旨除掉韩信的了。


但是历史上真正杀掉韩信的是吕后,诱杀之计的创造者是萧何,两者都与刘邦无关(刘邦:朕不背这个锅)。



不过可能是更多的人认为如果刘邦不在背后默许,即使是吕后、萧何之流又怎么敢私自对开国功臣韩信动手呢?

这个问题我暂且放下不谈,单讲韩信被杀之时,为什么他的亲信们没有来救他?其实我感觉这个问题问的略有毛病。


因为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骗到长乐宫杀掉的,而诱骗韩信的借口是:刘邦已经平息了国内的一些叛乱,让文武百官前来道贺。


这样的场合,韩信的亲兵自然是不可能进出的。而且就算是能进出,他们又不知道韩信此次一行会丢掉性命,又怎么可能会提前准备跟随前往呢?


而等得到韩信被杀的消息之后,就算是想救也晚了,如果过去报仇相当于自寻死路!


为什么说韩信的亲兵如果替韩信报仇是自寻死路?韩信曾在洛阳的时候与自己的心腹密度造反,要让陈豨为先锋,他们再接应。


结果陈豨是个直爽人,果然就造反了,刘邦亲自出征带兵镇压。韩信一看,我要是去了我帮谁啊?这老陈的脾气也太急了!干脆装病吧。于是假装托病没有跟随刘邦去出征。



后来韩信觉得明着帮陈豨是行不通了,不如暗着来。


他们想趁夜假传圣旨,释放狱中那些对朝廷有恨意的狱卒,然后共同除掉吕后和太子。结果不巧这计划又被人传给了吕后。所以明的暗的都没反成,最后自己赔掉了性命。

如果说韩信的亲兵数量真的是很多的话,以他的战斗力完成可以起义造反,朝廷应该会像对待祖宗一样供着他。


但是他造个反又得联合陈豨,又得和亲信密谋放出狱卒一起来干,可见韩信根本没有多少亲兵。


所以在韩信被杀之后,就算是他的家臣和亲兵们有报仇的心,也没有报仇的胆!


有书博物馆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先策动陈豨造反,他准备接应。但是他的造反的计划被门人的弟弟揭露了。

(韩信)

于是,萧何和吕后合计除了韩信。当时,刘邦带兵去打陈豨,不在长安。萧何找到了韩信,欺骗他,刘邦已经得胜班师,就算有病,也应该带病去祝贺,这是讨便宜的事呀。韩信也是死催,有条件时不听蒯通之言,对萧何倒是言听计从的。

韩信就这样被骗到皇宫,进皇宫自然不能带人,所以一进去就被武士抓了起来。然后,吕后让人把韩信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内。



传说,刘邦曾与韩信有商定:对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看法不杀,见铁器不杀。所以,在韩信吊在长乐宫的钟室,用竹枪刺死。当然,窃以为,在中室杀人,比较大的动静也可以“掩人耳目”,不让宫中的韩信的同党警觉,顺利除掉韩信。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