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腫瘤?

鄧繼敏


作為一名天天和腫瘤患者打交道的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如何確定一個人得了腫瘤,腫瘤主要有兩種診斷方法,分別是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是根據患者的病史,查體,輔助檢查來診斷癌症。例如乳腺癌的患者,可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皮膚凹陷、破潰等等。

查體的話,醫生可以在乳房摸到一個腫物,質地堅硬,活動度較差,還可以摸到腫大的腋窩淋巴結。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簡單的查體,就可以基本確定乳腺癌。

輔助檢查:做乳腺彩超可以看到乳腺的腫塊,邊界不清,呈蟹足樣浸潤,血流豐富,也可以發現腋窩腫大的淋巴結。出來乳腺彩超,還可以做乳腺鉬靶,核磁共振檢查等等。

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查體以及輔助檢查,基本上可以確定乳腺癌。

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確診癌症最重要的手段,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只有在顯微鏡下看見癌細胞了,才能算真正的確診。繼續以乳腺癌為例,可以做穿刺,取一點點組織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如果在顯微鏡下看見了癌細胞,那就可以確診了。還可以直接做整個腫物的切除,術中送冰凍病理檢查,如果發現癌細胞,那就能確診。

需要說一句,所有的臨床診斷都是猜測,臨床證據越多,癌症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最終診斷還是要靠病理的。有


普外科曾醫生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人們最怕的疾病就是癌症了,畢竟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來說癌症還是屬於不可治癒的疾病。門診碰到患者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大夫,你看看我這檢查結果/症狀,是不是得了癌症?”

人們發現腫瘤一般都是因為某些別的疾病或者有不舒服的地方,來醫院就診後查出患有腫瘤的。或者是體檢時發現異常,仔細檢查後發現腫瘤。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腫瘤的金標準是對病變部位的活檢,包括脫落細胞學檢查和穿刺取病理組織活檢。

比如肺癌可以在咳出的痰中找到脫落的肺組織,通過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癌細胞。鼻、咽喉、胃等與外界相通的器官皆可使用此方法。又比如肝臟、腎臟、肺實質部分等實質性器官則需要通過穿刺取一小塊的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以確定病變性質。

但是,癌症從發現到確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探尋的過程。一開始可能是通過消瘦、食慾不振、面色不佳、咯血、疼痛等症狀懷疑是某種腫瘤疾病,然後進過血液檢查發現某項腫瘤指標偏高,並通過CT來確定某個部位是否有佔位性病變。最後通過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取出病理組織送檢最終確定是何種性質的腫瘤。

病理檢查是確定的腫瘤的金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它不僅能確定有沒有腫瘤以及腫瘤性質,還可以指導醫生用藥,制定正確的診療方案。但其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一方面其有一定的危險性,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方法;另一方面有可能沒有穿刺到病變部位導致誤診。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腫瘤診斷問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後者也就是癌症。當一個人懷疑得了腫瘤,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進一步檢查來確定它是不是腫瘤,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如果是惡性腫瘤,是哪一種惡性腫瘤,惡性腫瘤有有很多種,不要說不同部位的腫瘤,即便是同一器官部位,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胃有胃癌,胃腸間質瘤,胃淋巴瘤(淋巴瘤還有不同的類型。比如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

那如何確定是否得了腫瘤以及是什麼腫瘤呢?

通常醫生的診斷大致按下面這個方面進行:1、首先是通過問診,瞭解病史,比如年齡,職業,家族史,是否吸菸,是否有什麼症狀等;2、然後是查體,也就是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視診,聽診,觸診等,特別是淺表的包塊要重點觸診,這有助於大致找個方向,更重要的是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安排檢查。3、接下來就是輔助檢查,包括抽血的化驗檢查,比如腫瘤標誌物;影像檢查,包括超聲,CT,磁共振,PET-CT等;內鏡檢查,比如胃鏡,結腸鏡,鼻咽鏡,氣管鏡等。4、通過以上檢查,已經可以大致判斷是不是腫瘤,以及良惡性傾向,接下來最重要的確診手段就是病理檢查,也就是取得病灶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這不但可以明確是不是腫瘤,也能知道是什麼類型的腫瘤。當然,有時候組織取得困難,可能會進行細胞學檢查。

確診了癌症,以及什麼類型的癌症,之後就是要分期,要全面檢查,進行分期,其實上面的影像檢查就助於分期。但前面安排影像檢查主要是為了進行腫瘤定位,可能檢查並不全面,而一旦確診了癌症後,就要全面檢查,不要遺漏可能的轉移灶,否則分期不準確,治療也就不會到位。


腫瘤專科醫生


腫瘤真是個常見病了,我們科每天都要確診幾例惡性腫瘤患者。

有些比較幸運,早期發現可以根治;有些患者來的時候就是晚期了。

怎樣確定是否得了腫瘤呢?怎樣早期發現腫瘤呢?

首先推薦定期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的項目一般比較全,可以涵蓋全身常見的惡性腫瘤篩查。其中必查的項目有下面幾個:

1.腹部和盆腔彩超 可以檢查腹部實質性臟器,包括肝膽胰脾腎,還有生殖系統。

比如比較常見的肝腎囊腫、血管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當然這裡篩查的重點是早期小肝癌,可以通過彩超發現,但常常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比如需要做腹部增強CT。

比如上圖,這位患者乙肝多年,彩超查體發現肝臟小佔位,後來經增強CT確診,及時介入治療,第二年複查,沒有復發徵象。

2.顱腦CT 可以篩查小的腦血栓,腦腫瘤,腦發育畸形等。常見的腦膜瘤、膠質瘤、腦轉移瘤等,可以通過CT發現。





比如這位72歲的老人,頭疼四個小時,顱腦ct發現轉移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肺癌腦轉移。

這位老人來得有點晚了,如果堅持定期體檢,也許能更早一點發現。

3.消化道內鏡檢查 包括胃鏡和結腸鏡。

這個大家耳熟能詳了,就不多解釋。對於某些人不能耐受胃鏡的噁心嘔吐,也可以選擇上消化道鋇餐造影。但鋇餐造影不能做病理活檢,發現問題後,常常還需要進一步內鏡檢查。

4.胸部CT 篩查時常用低劑量螺旋ct掃描,可以及時發現肺部小結節。

對高危肺結節及時處理,可以有效預防中晚期肺癌。

上圖,這一患者查體發現左下肺小結節,每年複查,緩慢生長,第五年的時候出現惡性徵象,手術切除證實為早期肺腺癌。

6.腫瘤標誌物檢測。

比如消化道腫瘤常伴與癌胚抗原升高,小細胞肺癌常伴有促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升高,大約70%的肝癌患者會出現甲胎蛋白升高,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參考。

除了定期體檢外,還有一個情況需要高度重視

無緣無故出現的身體不適,短期不緩解。

有些腫瘤早期症狀不典型,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信號,比如乏力倦怠,頸肩疼、上腹不適,短期不緩解,應當及時就醫。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

1、良性腫瘤進展較慢,主要表現為包塊,可壓迫血管神經等組織,可通過超聲、CT等影像學方法發現。

2、我們在這裡主要闡述惡性腫瘤的診斷方法。

(1)症狀:以肺癌為例,有的人咳嗽不愛好(點抗生素不好使)、痰中帶血、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等,也會伴有發熱,但是一般都是低熱(38℃以下),我們俗稱腫瘤熱。胃癌如反酸、噁心、噯氣(打嗝不愛緩解),腸癌如腸梗阻、腹部包塊,宮頸癌如經期延長,流血不止等。

(2)血化驗檢查:腫瘤標記物,近些年用來做常規腫瘤的篩查,如Ca211(上皮細胞來源,去肺磷癌、鼻咽癌)、Ca125(卵巢癌、腹腔腫瘤腹水)、Ca153(乳腺癌)、Ca199(消化道腫瘤)、NSE(神經內分泌腫瘤,如小細胞肺癌)、CEA(多種腫瘤均可升高)、AFP(肝癌)等。

(3)影像學結果:X線、超聲、CT、核磁共振胃腸鏡、鼻咽鏡等

(4)病理檢查:細胞及組織穿刺活檢(這個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

(5)近些年新興的基因檢測,一般用於已經定診的腫瘤,為了獲取基因片段行靶向治療。這個是後話。


汪小汪醫生


(2018年7月11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腫瘤的發病,有些沒有症狀時,是體檢發現的。比如體檢做B超、CT、拍片等可以看到具體部位的腫瘤;再比如抽血做腫瘤標誌物檢查,發現對應腫瘤選項升高後,再順藤摸瓜找到病變組織;而有些是因為出現疼痛等病症後,來醫院檢查發現的。

曾醫生是一名胃腸/肝膽/腺體外科醫生,我就從我所熟悉領域挑幾個疾病說說罷。

一、結/直腸癌

早期的結/直腸癌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可以是輕微的肚子不舒服,大便性狀及次數改變等隱匿症狀,此時如果查腫瘤標誌物CEA、CA19-9等會有明顯的升高,做腸鏡及CT、B超等可以看到腫瘤,進一步確定需要做增強CT檢查。最後明確診斷,也是要靠病理檢查。

二、肝癌

出現肝癌的情況,真的是太惋惜了。平常只要是酗酒的、有乙肝、丙肝的、經常吃魚生的,就要有這種意識,如果防範得當,改變飲食,積極治療原發病,是很難得肝癌的。只能說得肝癌的人,很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沒有體檢意識。我工作那麼多年,見得最多的是肝癌後期的患者,或者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患者,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好處理。

三、胃癌

胃癌的發現及確診,十分依賴於患者對病情的認知,有些人都已經反反覆覆出現上腹部脹、痛、熱等症狀,仍然不進行處理。長年累月的不良飲食,終於有一天肚子疼得難受了,去醫院做胃鏡已檢查,就看到“火山口狀”的胃潰瘍,夾取組織化療後,確定為胃癌。胃癌有明顯症狀後,一般也都是中後期了,非常可惜。

四、乳腺癌

現在女性普遍注重體檢,有很大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為發現乳腺包塊/硬結/溢液等症狀而來醫院就診。首先由專科醫生經過檢查後初步判斷是否為腫瘤,如果不考慮為惡性腫瘤則直接手術切除後再做病理檢查明確乳腺包塊性質;如果考慮為乳腺癌可能性大,則需要做乳腺穿刺取組織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四、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通常是以“發現頸部腫物”被人所認知,可以做B超、CT等大概明確腫瘤的性質,最後是術中做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明確是否為甲狀腺癌。

曾醫生說那麼多,就是建議大家形成每年體檢的好習慣,一年一次,一次一千,十年也是萬把塊。萬一得個什麼大病,所花的錢夠體檢十幾次甚至上百次了。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癌症,方法因人而異,有人是體檢時查出來的,有人是有症狀後查出來的。總的來說診斷癌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化驗檢查:主要通過一般實驗室檢查,如血、尿、便常規和生化檢驗等。可同時開展免疫學檢驗,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其他腫瘤標誌物等。綜合一些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後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2.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檢查、CT、B超(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成相(SPECT等)、磁共振成像檢查 (MRI)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也是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後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3.內窺鏡檢查包括咽喉、氣管、支氣管、胃腸道、膀胱甚至胸膜腔、腹腔等等,通過內鏡檢查可以初步做出診斷,還可以採用內窺鏡檢查並且可以取出細胞或組織送病理學檢查。


4.病理學診斷,這是診斷腫瘤最可靠的方法,除了手術、內窺鏡檢查獲得細胞和組織外,可以進行穿刺(近似微創手術,穿過體表探入體內獲取組織塊),取出組織供病理學醫生製作病理切片,再通過組織化學染色甚至免疫熒光染色等處理,在顯微鏡下觀察,給出比較明確的診斷。


衛生與健康教育


從西醫角度上來說, 找到發病的病灶,做活檢病理可以確診。



就拿胃鏡下發現胃竇部潰瘍,可能為良性,也可能為惡性。從潰瘍形態上來說,惡性潰瘍一般潰瘍邊緣不規則,形態不佳。但是臨床打臉的事太多,這時必須依靠活檢,取的活檢多、範圍大相應的準確性就越高,但是取得多有可能發生穿孔、出血的風險。如果取的部位恰好偏離癌細胞,那就有可能漏診。也會發生正好活檢到一塊癌組織,而手術後切除病灶後再次活檢發現周圍組織是正常的情況。


穆赫蘭道123


病情分析:比如胃癌 胃癌是惡性的腫瘤,容易通過血行,淋巴和種植轉移的,可以導致上腹部疼痛,泛酸,噯氣,上腹部疼痛,或是腫塊等不同的症狀的,出現上述情況的病因是很多的,是需要及時的檢查明確的,如肝腎功能,腹部超聲,胃鏡等檢查,明確後才好考慮及時的治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