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降工資,觸痛了誰的神經?

国企降工资,触痛了谁的神经?

陳巖鵬

最近,一則“明年國企員工或降工資”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降工資,落到誰身上誰都不願意,人之常情,不管是國企員工還是民企或外企員工,沒有所有制之分。但為什麼國企工資漲跌總是那麼引人關注?是因為國企有4000萬職工嗎?如果你說國企人多,那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民企員工更多。

國企工資能不能降?

從1992年初開始,我國便啟動了“破三鐵”改革,“破三鐵”就是要打破國有企業的“鐵飯碗”(用工制度)、“鐵工資”(工資制度)和“鐵交椅”(幹部制度)。過去20多年,以“破三鐵”為起點的國企公司制改革一直在推進,到2016年底,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全國超過90%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作為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市場主體,企業遇到困難時裁員都可以,難道還不能降薪嗎?

真的是這樣嗎?

要是這樣,監管部門就不會行政發文告訴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該怎麼做了。今年5月國務院頒佈《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意見》說“健全國有企業職工工資與經濟效益同向聯動、能增能減的機制”,《意見》說“實現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價位相適應”……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如果這些都做不到的話,只能說明它要麼不夠獨立,要麼還不夠市場化。

國務院在《意見》中提到,現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還存在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夠規範、監管體制尚不健全等問題,已難以適應改革發展需要。

在筆者看來,國務院的這段話也間接批評了國企工資改革滯後。儘管絕大多數國企已經完成改制,形式上也從“某某廠”變成“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或“某某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一旦要解僱員工,有的國企還必須向當地相關部門申請,且不說申請會不會通過,政府也有保就業和維穩的任務,僅就企業向政府打申請而言,這本身就是政企不分,企業又何以做到獨善其身?員工都啃著“鐵飯碗”,不同級別、崗位的工資都一樣,人人都抱著“工資一樣,憑什麼要我多做”的想法,企業沒激勵,員工沒動力,薪酬結構失衡,劣幣驅逐良幣,最終虧的還是國家。

難怪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最近在提到混改的五條舉措中三條都涉及到市場化選聘和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改革,改革,改革,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國企降工資,到底觸痛了誰的神經?

當然是4000萬職工!

會不會降?

筆者找到這則消息的出處,原來是《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題為《打破國企“金飯碗”:明年起國企資產減值則工資下降》的報道,暫且不看內容,僅從標題上看,並不是所有的國企員工都會降工資,因為有前提條件,就是“如果國企資產減值”,降工資不是普遍的,因為網絡小編省略了幾個字。

但願只是虛驚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