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國內外紡織服裝最新行業資訊!

內容提要:

1.麥肯錫指出服裝製造業要回流歐洲,三點論證與駁斥你挺誰?

2.河北服裝發力邁向中高端

3.紡織服裝工業亟須釋放創新活力

4.微觀中國國際時裝週問計產業蛻變

5.勞動力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外貿企業又見招工難

6.Canada Goose加深護城河

斥資1.7億收購鞋履品牌

7.Superdry等英國品牌為何紛紛淪陷中國市場?

8.安德瑪三季度恢復盈利並宣佈明年將裁員400

9.Topshop宣佈將關閉天貓店或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10.

捆綁搶佔家居市場?宜家1.9億美元入股快時尚H&M

國內盤點

1.麥肯錫指出服裝製造業要回流歐洲,三點論證與駁斥你挺誰?

近日,麥肯錫諮詢公司公佈了一份名為《Is apparel manufacturing backing home?》(“服裝製造業正在迴流嗎?”)的報告。報告顯示,服裝生產正快速回流到歐洲。

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基於區域成本、物流運輸時間的比較,以及自動化技術帶來的影響。

時間是對快時尚考核的首要標準

麥肯錫:

過去10年,廉價勞動力促使中國和東南亞成為服裝行業的主要生產基地。但這一現狀如今正在改變,加上運輸和進出口費用,土耳其的牛仔服生產成本比中國低3%,在墨西哥的生產成本比中國低12%。麥肯錫專家Karl-Hendrik Magnus表示,服裝生產迴歸歐洲的最大原因還在於物流運輸的時間。更短的運輸時間讓時尚公司能更快地應對趨勢作出調整。通常,東南亞生產的服裝運達西方市場需要30天的時間,而土耳其到德國的時間僅需3~6天。“對於一些低成本生產的服裝而言,在歐洲或北美就近生產更重要。”他這樣說道。麥肯錫高級合夥人Achim Berg表示,在以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為主的時代,更快的反應能力是時尚公司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消費者為了一件新款服裝等上一年半載的時間早已是過去式。現在的時尚公司必須擁有靈活的組織架構,這樣才不會錯過 Instagram上的新鮮資訊,也不會出現商品供大於求的情況。”

時尚行業的“贏家”和“輸家”到底差在哪?對此,麥肯錫在今年3月發佈的研究報告給出答案,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在於:效率。據悉,好的快時尚品牌的產品交付週期在6~8周以內;而市場上的大多數公司的交付週期在40周以上。

麥肯錫對業內人士調查,79%的受訪者認為,就近採購,在2025年將開始加速。

不同聲音1:

時間對快時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正是因此,國內的加工企業也正在快馬加鞭。以前的交貨日期是2個月,現在大的供應商早已把速度提高到1個月。由於距離遠,運輸時間肯定要比土耳其長。但隨著中歐班列等的開通,時間已經在縮短了。此外,眾所周知,近幾年國內的成本上漲得很厲害,但是否高於土耳其和墨西哥的生產成本,我們並不瞭解,還需要具體的測算。

不同聲音2:

服裝生產加工只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一環,服裝生產就近,那麼面料呢?輔料呢?難道紡織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都要回歸嗎?歐美就近國家應該並不具備像中國這樣完整的產業鏈;如此一來,面輔料的運輸依然要消耗同樣的時間成本。

不是東南亞,不是美國,是歐洲

近兩年,作為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我們一方面對周圍東南亞國家加工產業的崛起時刻保持警醒,同時,國內生產企業又反反覆覆赴東南亞以及非洲考察,為產業轉移做準備。儘管“製造業迴流”這個詞已經談了很多年,但目光卻更多地聚集在美國。這一回,我們思考的版圖上又增加了歐洲以及北美。為何在麥肯錫的報告中比較的是土耳其和墨西哥?事實上,在我國加入WTO之前,西方服裝的加工訂單主要是交給靠近美國的墨西哥,以及靠近歐盟的土耳其。因此,如果真的迴流,條件最成熟的地方依然是土耳其和墨西哥。據麥肯錫統計,2016~2017年間,墨西哥生產一條牛仔褲比我國便宜12%;土耳其比我國便宜3%。在距離上,墨西哥運到美國倉庫需要2天,土耳其運到歐盟倉庫只需3~6天。而我國的牛仔褲出口歐美,一般海運需要30天。

不同聲音1:對此,國內業內人士表示,服裝業的產業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產業工人熟練,又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與墨西哥和土耳其相比,我國服裝加工產業依然有工人熟練和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就像美國也喊製造業迴流喊了好幾年,還有分析稱美國勞動力沒有那麼貴了,其實相對來說美國勞動力還是很貴,經過這麼長時間經濟社會的發展,美國整體的勞動力,不論是個人素質,還是勤奮程度都嚴重不足。資本一定是要尋求更低成本的,中國的服裝加工產業都在準備轉移,更別說歐美髮達國家了。所以未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應該是向低成本勞動力去轉移。同時,土耳其隔壁的敘利亞在打內戰,對土耳其的局勢也有影響,局勢不穩定,對產業發展影響很大。此外,墨西哥黑幫猖獗,這都是不利因素。

不同聲音2:但也要注意,正是因此,土耳其國內有幾百萬敘利亞難民,因此用工成本極低。

自動化技術帶來的變革

麥肯錫:

“自動化技術”是推動生產迴歸歐洲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目前的服裝生產已部分採用了自動化技術,如激光切割等。未來十年,自動化能節省40%~70%的生產時間,促使生產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這就意味著,生產一條基本款牛仔褲的時間會從現在的36分鐘減少至11分鐘。麥肯錫2017年9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服裝生產商即將迎來全面的數字化變革。自動化生產的另一項優勢在於:精準的製圖和切割能減少原料浪費,提升生產流程的可持續性。服裝行業的多數專家認為,到2025年,可持續性會成為消費者購買服裝的重要決策因素。“Is apparel manufacturing backing home?”報告的聯合作者Saskia Hedrich表示:“自動化生產過程使用更少的水、能源和化學物質。臨近採購減少了運輸距離,也更環保。此外,就近採購還或將降低庫存風險。”

不同聲音:自動化技術並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發展,全球都在發展,大家拼的是速度。中國科技發展水平可能還追不上英國、美國,但比起土耳其和墨西哥應該是更強一些。即使英美對上述國家做設備輸出,但是我們相信國內的發展水平不會遜色。(中國商報)

2.河北服裝發力邁向中高端

10月25日至27日,2018河北國際服裝縫製設備、面輔料、數碼印花博覽會暨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成果展在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吸引了國內外500多家企業參展。

河北省是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產業基礎良好,發展潛力巨大,但存在設計水平低、知名品牌少、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突出問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品牌助力服裝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

挺闊有型的西裝、精緻典雅的皮衣、飄逸舒適的內衣……10月25日,在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伴隨著動感的音樂,上演了一場來自河北服裝企業及設計師設計生產的服裝秀。T型臺下座無虛席,觀眾感受著河北服裝的時尚魅力。

“這是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和十佳服裝設計師的產品在河北的首次亮相。”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表示,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成果展系列活動,是集中展示河北服裝品牌文化、時尚創意和先進製造、互聯網+產業鏈等時尚元素和服裝製造方面的高端前沿水平和重大成果,是河北省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產業對接合作、加快自主品牌建設的務實之舉。

這是繼今年7月7日在深圳冀深時尚之夜暨頒獎晚會後,河北省再次發佈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評選結果: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的“3502”、華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怡嘉琦”等10家企業品牌榮獲“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劉強、劉玉蘭、張芹、張靜、李豐、楊學紅、陳圓、陳偉平、梁寧寧、程燕飛10位設計師被評為“河北省十佳服裝設計師”。

在保定集宏興服飾有限公司展位,參觀者絡繹不絕,其“集宏興”品牌榮獲“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獎項。

“品牌的力量不可估量。”手裡已有厚厚一沓名片的集宏興服飾副總經理王寧告訴筆者,藉著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的東風,“集宏興”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大幅躍升。本次參展,不僅吸引了廣大觀眾,也引起一些高端商場品牌代理商的關注,也許不久,“集宏興”品牌服裝就會入駐全國高端商場。

叫響河北品牌的不止集宏興服飾公司一家,有著20年曆史的“羅珊”品牌也引起許多人關注。河北中天服飾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菁說,過去儘管註冊有“羅珊”品牌,但公司以代工為主,與喬丹、佐丹奴、巴拉巴拉等知名品牌公司合作,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發佈後,“羅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未來公司還將繼續研發,拓展“羅珊”全系列服飾,將“羅珊”品牌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謝雨晨介紹,河北省服裝設計大賽還評選出了20個“河北省成長性服裝品牌”,旨在促進河北省服裝品牌形成梯隊,不斷層不斷代,形成河北服裝品牌效應,推動服裝產業從低端邁向中高端,增強市場競爭力。

設計引領服裝產業走向中高端

一條蠶絲褲六七百元、一套內衣三四千元、一條家居裙上萬元……

在肅寧卓爾紡織製品有限公司展位,聽到營銷總監崔榮佔的報價,很多人都感到吃驚。

“傳統內衣以純棉為主,我們加入了蠶絲,吸溼透氣,吸附性好,不易生蟎蟲,更加舒適健康。”崔榮佔介紹,設計、原料、加工、銷售等環節,該公司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設計發揮著引領作用。”他說。

最初該公司“雨詩桐”品牌定位中端市場,經過設計師的調研分析,基於產品品質,該品牌定位更加明確——高端群體。正是由於將設計貫穿了產品選材、工藝、款式、品質等全過程,今年“雨詩桐”品牌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

嚐到設計帶來的甜頭,10月25日,肅寧卓爾紡織製品有限公司與“河北省十佳服裝設計師”李豐簽訂合作協議,借設計師之力提高產品競爭力。

對於河北省昭友絨毛紡織有限公司而言,設計更加顯得不可或缺。

過去給阿瑪尼代工,昭友公司利潤率僅為10%,且作為供應商穩定性不強;如今通過設計打造自有品牌,產品附加值高出三四倍,攀升至價值鏈和產業鏈的中上游,市場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強。設計師團隊預測流行顏色、設計產品款式、重塑品牌形象,昭友知名度迅速提升,今年以來訂單數量同比增長20%。

謝雨晨認為,質量是基礎,設計是關鍵,要充分發揮河北省紡織服裝產業基礎雄厚、加工能力強大、產業工人集聚的優勢,增強設計能力,通過購買設計或培育設計團隊,推動服裝企業由代工貼牌生產為主走向自主設計品牌之路。

智能製造驅動服裝企業提質增效

完美解決針織布料卷邊問題的自動鋪布機、實現快速準確定位加工的送料式激光切割機……博覽會上,先進服裝縫製設備和管理技術,給服裝企業帶來了一場智能製造的盛宴。

博覽會期間,河北歐瑪尼服裝有限公司與安徽奧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鑫威服裝有限公司與上海和鷹智能製造有限公司、河北奪標狼服飾有限公司與河北尚品服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

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連紅認為,通過工藝、裝備、產品的技術改造,推進智能製造,建設信息數據雲平臺,實現工藝庫、款式庫、樣板庫、材料編碼等系統之間對接,實現自動化、標準化生產,有助於企業提質增效,保證產品的一致性、精準性。

“在原料生產環節,我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羊絨分梳設備進行改造和調整,成功分梳出了含粗率、含雜率優於國家標準的高品質精品羊絨,填補了國際市場空白,形成了獨有競爭優勢。”河北泰興羊絨紡織有限公司的“衣尚”品牌榮獲“河北省十大服裝品牌”,該公司董事長孫連江說,在科技創新方面,他們已獲得7項新型實用技術專利,涵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私人定製已成為時尚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站在3D定製儀前,完成體型的數據錄入後,可對用戶進行個性化設計。大至整體造型,小到一粒袖釦的選擇,下單後工廠雲平臺就能收到客戶的訂單信息,僅需7至10個工作日就能送貨上門。

從信息數據採集到生產端、物流端,全部實現大數據管理,同時實現柔性生產,每件衣服都是單人、單版、單裁、單件。2017年泰興羊絨開始推出量身定製業務,開展3D可視化設計、虛擬試衣等智慧化生產,推動企業由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制造模式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型製造模式轉變,實現了定製生產智能化,滿足了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孫連江說,目前量身定製業務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壹名服裝服飾裝備科技集團總裁楊壹名認為,與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相比,私人定製服裝雖然增加了工藝難度,但也能融入更多時尚元素,滿足客戶需求,提高產品有效供給,增加產品附加值,是未來服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河北日報)

3. 紡織服裝工業亟須釋放創新活力

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紡織工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當前,內外部形勢與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既是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挑戰,也是行業結構性調整的機遇。未來,行業發展更需強基固本,進一步釋放創新發展活力。

把握機遇躍升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紡織行業不斷推進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實現了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日前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指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紡織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獲得了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中國纖維加工總量從1978年的276萬噸(佔全世界比重不足10%),發展到2017年的5430萬噸,增長了18.7倍。1978年,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為11.3億美元,其中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10.3億美元。2017年,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為2488.9億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佔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總額的58.9%。

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發展機遇,實現了由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上世紀80年代,行業順應全球產業轉移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潮流,"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WTO,特別是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管理之後,中國紡織工業駛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由1978年的21.5億美元躍升至2017年的2745.1億美元,增長了126.4倍,在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中佔比達35.8%。

在40年的探索中,紡織行業深化自主創新,全產業鏈整體制造能力已達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9.16萬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纖維材料技術發展迅猛。碳纖維、芳綸等一批纖維自主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紡織製造技術開始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行業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湧現。

"當前,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重心已從最初的產品、資本、技術'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且實踐著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跨越。"孫瑞哲介紹說,目前,骨幹紡織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資本運作等途徑積極開展全球產業鏈佈局與跨國資源整合。截至2017年年底,紡織行業境外投資存量達88.1億美元,年營業收入逾100億美元。

應對挑戰積極創新

當前,行業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變化。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發展動能正在深刻調整。一方面,在技術創新與貿易合作的推動下,要素資源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界限,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流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深度交織。另一方面,不同要素間的相對重要性、不同國家間的資源稟賦優勢在發生明顯變化。生產能力和消費市場重心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國際競爭日漸激烈。全球貿易關係更趨複雜,貿易摩擦更加頻繁。

儘管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2018年以來,紡織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出口持續回暖。據海關統計,1~8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不含94章)為181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增速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孫瑞哲提醒,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複雜變化的大背景下,市場正在發生四個維度的結構性變化,值得行業關注。

一是產業鏈結構的變化,製造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隨著信息技術深度融入設計、研發、生產、服務等紡織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行業企業已經開始由提供產品向提供體驗轉變,從生產製造向服務製造轉變,從提供設備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以智能化、服務化為方向,製造環節正逐漸成為產業創新與價值實現的中樞。

二是要素結構的變化,知識作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創新作用日漸凸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已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就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在信息技術、紡織技術、材料技術、環保技術的深度交融中,供給的方式內容更加豐富,智能可穿戴、多功能紡織品等組合式創新快速發展。

三是渠道結構的變化,新經濟作為重要產業風口和價值渠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表現尤為明顯。但由於規模體量大、領域區域廣、技術模式新、增長迭代快,新經濟相關領域在政策制定與監管方面處於滯後狀態,亟待規範發展。

四是價值結構的變化,綠色發展成為價值來源和生命線。

基於此,中紡聯的未來工作將注重強基固本,深化行業科技創新,推動行業在新材料、綠色製造、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技術與應用創新,提升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外合作,鏈接市場資源,拓展渠道,創新模式,繼續推進與國際時尚產業的交流合作,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國際商報)

4. 微觀中國國際時裝週問計產業蛻變

行業觀察:設計師品牌突圍創新是唯一路徑

中國國際時裝週今日(11月2日)就會落下帷幕,本屆時裝週以“向陽而生”為主題,據統計,匯聚了來自海內外的140餘個品牌與近150位設計師,發佈會數量創歷史新高。

與其他國際時裝週相比較,中國國際時裝週除了有相似的引領潮流、發佈趨勢的定位外,還特別強調要扶持獨立原創設計、傳播優質生活方式——因為只有這兩項觀念的影響力持續加碼,正處於萌芽、蛻變時期的中國設計師品牌才能有機會在逼仄的外部行業環境下,得以生長、茁壯。

熟悉時裝行業的人都知道,有關“設計師品牌該如何突圍?”的話題,其實並不只是在國內發生,而是一個全球設計師們、原創者們都在思考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幾年,受到零售行業整體寒冬、步入弱勢週期的影響,定位“小而美”的設計師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國際上,Edun、Christopher Kane、Stella McCartney……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設計師品牌的股權,都不約而同地上了奢侈品集團的“拋售”名單。

而國內的這些“後起之秀”,幸而誕生於消費購買力持續上行、不斷升級中的中國。但他們的日子,卻也很難說“好過”。ALICIA LEE獨立品牌創始人李坤,此前在錄製“時尚大師”節目的現場就曾指出,現在國內的產業鏈條依然是“量化產出”,粗放經營的比較多。設計師品牌想要一些獨立的、個性的創作,有時候不只是需要向市場妥協,也需要向產業鏈妥協,想要“一點點的創新”,有時候都需要花很大力氣去協調資源,以及付出較高的成本。

但“不創新”,對於設計師品牌來講,就意味著“消亡”。且這些創新,對於仍在萌芽、發展中的中國設計師群體來講,可能要超越時間與潮流,在時尚的“表象”之後,尋找到真正的文化、社會根基,尋找到賦能於他們的內在驅動力,才能定位出真正屬於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品格”。

令人欣慰的是,在本屆的中國國際時裝週上,我們看到有許多品牌的確開始了格局更為遼闊的實踐。

NE?TIGER的“一帶”系列,創意來源於國計民生,以中國工藝之美,雕琢“大國氣象”,氣勢磅礴、引人側目;陳聞的“無界森活”大秀,則專注於探討人、自然、服飾之間的融合關係,很有幾分“問道”之態;EVE CINA依文“草原繡夢?巾幗匠心”大秀,則將目光聚焦到了大草原,力求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美學相結合,讓古老文明及傳統手工藝用最時尚的方式得以展現和傳承。

他們的實踐可以說是都很“中國風”,但未必不是世界的。時尚本無界限,只要創新是來自於匠心、匠人的精益打造,品質優異的他們就有被市場相中,獲得經濟效益的可能性。

但行業市場、消費群體是否也需要反思,當我們的設計師群體正在努力地去探索創新,鋪設“未來之路”時,我們的觀念是否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轉變?

過去10年中,服飾消費品在數量上極大地豐富,快時尚的單品“十幾天就能換一批”,但我們的衣櫃是否也真的需要“日日上新衣”?

過去的20年裡,中國的服飾製造業世界聞名,成為了大牌們的“代工廠”,批量生產的流水線為了經濟效益,不願意去為出產量“小”,要求工藝卻很高的設計師品牌服務,是不是可以算作“竭澤而漁”?

過去的30年裡,“衣食住行”的消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但“衣以載道”,穿搭背後的中國獨有哲學與文化卻很少再有人提起,這是不是一種“思想後退”?

這些問題,在時裝週的大幕落下之後,恐怕還需要我們進行持續而深刻的思考。(新京報)

5. 勞動力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外貿企業又見招工難

在鍵盤聲嗒嗒作響的辦公室裡,外貿業務員小孔一邊忙著查收郵件、發詢盤,一邊還要忙著其他業務員所負責的跟進生產進度和物流情況,而周圍的幾個外貿業務員也都是一人兼顧兩三個人的負責區域和業務,忙的不可開交。

“你的那位同學什麼時候能到崗?”外貿總監蔣勵顯得有些焦灼地問小孔,而另一旁的人事經理對蔣勵說,紡織工也沒招到合適的。

“目前正值?雙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等訂單旺盛期,但企業再次遇到招工難。”蔣勵告訴記者,作為浙江棒傑數碼針織品股份有限公司外貿總監的她,隨著近年來客戶需求的不斷增長,但企業外貿業務員的隊伍卻不穩定,找不到合適的員工。而公司生產一線的勞動力不足、新老員工接替不順利等更是成為目前企業最大的問題。

勞動力短缺不只是服裝企業,在義烏小商品城,一家工藝品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因一些配件生產商的外遷,導致該工藝品外貿企業受到物流時效性差等因素的影響而成本增加,又因為行業整體以價格下滑來維持競爭優勢,所以利潤就變得很小,企業員工流失很普遍,不容易招到人和留住人。

招工難成外貿企業普遍困境

“90後誰願意做這個?”在蔣勵看來,在年輕人更青睞於投身互聯網、金融、IT等行業的今天,多數外貿企業由於生產一線的熟練性工作內容單一、時間長、辛苦強度大等特點,已不再容易吸引到年輕人,同時又因為物價的上漲和生活成本增高,員工對薪酬的期望值也在增加。對於一些小企業或是利潤不好的企業而言,無力負擔較高的用工成本。

“我們企業目前給一線熟練工的月薪是5000元,並且包吃住,但還是很難招到人。”一家義烏的紡織輕工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

記者在義烏小商品商城走訪時瞭解到,招工難成了外貿企業的普遍困境。一家來自廣東的玩具企業告訴記者,為穩住員工,企業為招進來的員工儘可能地做一些拓展技能的培訓,讓員工成為多面手,但經常會面臨著員工的跳槽,人才流失現象很普遍。

“雖然義烏是個充滿商機的地方,但在人才引進方面依然欠發達,沒有像上海、杭州那樣的人才引進政策。”蔣勵說,很多外地年輕人只希望在家門口工作,不願到義烏來,在義烏工作的員工會考慮到住房等一些長久實際性的因素。

記者看到一項浙江房價的數據,作為經濟強省的浙江,是全國綜合房價較高的省份,而今年義烏房價以21476元/平方米的均價在浙江省排第二,今年4月份義烏二手房均價為196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長29.08%。

義烏市聖誕用品行業協會會長蔡勤亮告訴記者,義烏是周邊一片地區中的金融中心,隨著近年來義烏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房價的上漲,在義烏工作的工人對生活的要求、對薪資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於企業來說,生產成本會比周邊其他地方高,所以有些企業為降低成本開始轉移到浙江省相對偏遠的地區,以及江西、安徽、河南等省。

升級設備和產品以減少成本

“東南亞普遍的勞動力成本在120到200美元內,非洲甚至包吃住的情況下只要100美元,而國內目前月薪為5000到6000元,企業稅負還高。”一家轉移到越南加工生產的服裝企業的外貿業務員對記者說。

義烏市商務局出口貿易科副科長黃俊僑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有些外貿企業向內地其他省份轉移,有些向東南亞轉移。由於目前東南沿海地區土地貴、資源緊張、房價上漲、生產成本大幅提升,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安徽、四川、貴州、河南等省份轉移。有些企業將工廠搬到越南、孟加拉國等地,由於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低等因素,有能力和有意願的企業在考慮轉移。

記者瞭解到,雖然東南亞勞動力成本低,但也有一些外貿企業表示不如國內生產更具備優勢,另外一些低價的工藝品、禮品企業考慮到物流、交通等其他環節的成本,而不考慮轉移。

“對於沒能力轉移或是不便於轉移的企業而言,通過更換設備和升級產品來控制成本。”在黃俊僑看來,設備升級一是為了減少人工成本,同時也是為了產品需要,有些產品是需要新設備來生產的。升級產品可以提高產品價格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下一步企業會繼續引進高端智能設備,包括自動化包裝等,能需要設備和智能技術完成的環節,就解放勞動力。”蔣勵對記者說,同時企業在穩住員工方面做更多的完善,比如員工居住環境、生活環境等方面。對於員工來說,掙錢是一方面,同時也在看重發展空間和個人價值,企業應多給予員工在事業上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注重員工的技能培訓,由單一工種變成多工種,而不應太顧慮人才流失,眼界應放長遠。除此之外,還要制定一些獎勵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記者在走訪中獲悉,多數外貿企業認為,下一步將調整產業結構,向上遊產業鏈延伸。一些傳統制造企業表示將向智能製造轉型,以通過精益生產降低成本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將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改造為技術密集型企業。

“外貿企業招工難是長期問題,對於企業而言,建立精益生產體系、增加員工收入、改善員工生活環境的同時,不斷將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是一方面,同時需要人才引進等一系列地區性政策的支持。”蔣勵說。

(亞洲紡織聯盟)

國際盤點

1. Canada Goose加深護城河斥資1.7億收購鞋履品牌

自去年成功登陸多倫多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後,Canada Goose加拿大鵝還在尋求更大的突破。

據時尚商業快訊,加拿大奢侈羽絨品牌Canada Goose(GOOS.NYSE)日前宣佈已斥資3250萬加元(約合1.7億人民幣)收購了加拿大戶外鞋履公司Baffin,交易的資金來自其持有現金以及向賣方發行150萬加元限制性附屬投票權股份,此次收購將為Canada Goose繼續加深戶外服飾的“護城河”增加矩陣。

Baffin創立於1979年,其鞋履產品與Canada Goose的羽絨產品一樣抗寒性極強,其生產的Snow Monster和Icebreaker是人們前往極地時鞋履的選擇之一,同時該品牌也會生產一些較為日常的戶外鞋履。交易完成後,Baffin將作為Canada Goose的全資子公司由原有團隊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Canada Goose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ni Reiss表示,其與Baffin總裁Paul Hubner認識多年,並看好其創新戶外用品的前景,早前有分析指出,隨著消費者對戶外運動的興趣日益高漲,時尚與功能性兼具的品牌正成為受益者。

據悉,Paul Hubner是戶外鞋履製造和設計方面的專家,也是一位真正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曾親自前往北極和南極的山上測試他的產品,並登上過珠穆朗瑪峰,他在製鞋行業擁有的30多年經驗將為Canada Goose在鞋履行業打下一個較為紮實的基礎。

不過,Canada Goose要想在全球戶外鞋履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並非易事,其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包括L.L.Bean、威富集團旗下的The North Face和Timberland,以及近期業績持續高漲的Columbia。Dani Reiss坦承,Canada Goose要想推出自己的鞋履產品還需要一段時間。

Canada Goose的前身為Metro Sportswear集團,由波蘭移民Sam Tick創立於1957年,以其抗寒的風雪大衣聞名,零售價在900美元和1500美元之間,由於採用純動物羽毛和皮毛製作,Canada Goose的保暖性能一直被消費者所認可,更一度成為好萊塢明星冬天拍戲時的必備衣著,被消費者稱為“時尚界的路虎”。

值得關注的是,1997年Dani Reiss開始參加公司管理時銷售額僅為300萬美元,在Dani Reiss掌舵下,Canada Goose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於2013年被私募基金貝恩資本以2.5億美元收購多數股權,隨後海外市場逐漸擴大,10年間公司銷售額已暴漲100多倍。

除了明星效應外,營銷專家Rob Fields還指出,Cananda Goose近年來迅速躥紅與全球極端天氣愈發頻繁有關,保暖性極強的羽絨服能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

在意識到僅依靠批發商銷售產品的弊端後,Canada Goose從2016年開始開設自營專賣店,目前已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和法國設立獨立的地區官網,並計劃到2020年陸續在德國、瑞典、荷蘭、愛爾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奧地利7個歐洲地區推出電商官方網站,結果將零售網絡擴展到全球各地。

由於假貨猖獗,Canada Goose於今年初決定進軍中國市場,其在大中華區的線下實體首門店已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開業,Canada Goose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旗艦店也已投入運營。該品牌正通過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同時在線上線下加速滲透中國市場。

得益於積極的擴張策略,Canada Goose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三個月內的銷售額同比大漲59%至4470萬美元,毛利率為64%。從數據方面來看,Canada Goose連續9個季度收入的高增長證明其在產品方面的改革已略有成效,對於消費者而言已超出功能性需求。

有分析指出,雖然Canada Goose主要銷售具備保暖性質的羽絨服,但為打破天氣對羽絨產品的限制,該品牌上市後還推出了意大利製造的羊絨日常服飾與配飾,此次試水鞋履行業也是為了提高集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以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Canada Goose聲明中特別強調,收購Baffin將不會集團2019財年業績產生影響,更多交易細節會與第二財季報告一同發佈。

消息發佈後,Canada Goose(GOOS.NYSE)股價上漲1.69%至55.49美元,自今年以來累積增長74%,目前市值約為60.5億美元。(LADYMAX時尚頭條網)

2. Superdry等英國品牌為何紛紛淪陷中國市場?

被稱為擁有“純正英式血液”的英國潮牌Superdry,在近日發佈了業績預警,這個混搭著日式元素圖案和美式復古風格、在英國擁有超高人氣的潮牌不僅跌入了業績泥潭,而且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業績持續低迷,並且連續三年虧損,去年在中國的虧損已擴大至210萬英鎊(約合1892萬人民幣)。

近年來知名英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紛紛“淪陷”,擁有麥當娜、水原希子等明星粉絲的Topshop“走”了,英國時裝零售巨頭之一的New Look也“離開”了,業界人士紛紛感嘆,英國服裝零售行業似乎進入了“寒冬”?

Superdry連續三年虧損 New Look、瑪莎百貨等英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

Superdry是成立於2003年的英倫酷拽時尚品牌,從備受青睞的“OSAKA”標誌的5種T恤開始,Superdry於英國走向全球,目前其產品在全球超過500個網店均有銷售,賽琳娜?戈麥斯、貝克漢姆等明星都是該品牌的粉絲。

除了“老字號”知名品牌的轉型,還有一些國潮新勢力例如Randomevent推出的“不怎麼 Nice”系列T恤一度賣斷貨,以及伴隨著80、90後成長的老乾媽、康師傅、旺旺等品牌的跨界輸出,積累了多年的中國潮流文化與國潮品牌正受到來自各方的助推,大批地湧向市場,從國內走向國際,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對國外不少品牌造成了強烈的衝擊。

洞察年輕消費群體需求因地制宜調整戰略

全球消費領域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是,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依舊將是世界上增長非常快的消費者市場之一。零售市場進入疲軟期,不止是英國品牌,許多國外品牌都在搶佔中國市場,以規模擴張見長的國際快時尚品牌ZARA、H&M、GAP都在放緩門店擴張的步伐,本土化的調整、消費需求的洞察等戰略調整顯得尤為重要。

年輕新勢力的消費喜好永遠是潮流導向之一。在騰訊發佈的《00後研究報告》中顯示,特定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生活態度造就了00後獨特的消費觀,他們願意為自己的興趣消費,認為國產品牌不比國外品牌差,並且傾向於產品的使用體驗。作為潮流、時尚品牌消費主力的90後、00後,洞察這一群體的需求,就是牢牢抓住了未來的市場。

商品與服務的平衡、體驗與效率的平衡正是當下零售行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國外品牌面對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創新方向,只有不斷因地制宜地調整戰略,才能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取得一席之地。(贏商網)

3. 安德瑪三季度恢復盈利並宣佈明年將裁員400

Under Armour本週公佈了三季度業績情況,第三季度整體收入為14.4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4.2億美元。報告的淨收入為7530萬美元,高於一年前的5420萬美元。淨銷售額增長僅有2.4%。股價飆升,這要歸功於海外銷售激增和促銷活動減少。

安德瑪三季度超預期的盈利水平和上調全年利潤目標的舉動大幅提振投資者信心,集團A級股Under Armour Inc.(NYSE:UAA)在週二早段飆升較多時是27.2%,創十年較大升幅。

週二早上,首席執行官凱文普朗克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將會繼續增加女性產品開發。Under Armour本季度大服裝收入增長4%,鞋類銷售持平,配件收入下降6%。它的Curry 5和Project Rock 1是近期較暢銷的兩款鞋子。毛利率上升20個基點至46.5%,高於分析師預期的45.8%。

兩年來,這家運動服裝製造商一直致力於扭轉虧損,銷售停滯以及激烈的競爭,關鍵零售商的關閉以及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口味引發的股價大幅下滑。

三季度期間該集團進一步關閉虧損門店及設施,值得關注的是Under Armour已經更新了其重組計劃,包括明年年初在全球裁掉400名工人,安德瑪表示,由於遣散費約為1000萬美元,該公司目前預計與此相關的成本在2億至2.2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預計的1.9億至2.1億美元,並且Under Armour還任命投資人Mohamed El-Erian加入董事會。

此外,有分析師對安德瑪的庫存和沒有爆款提出了擔憂,這可能會使銷售額和收益目標難以實現。事實也確實如此安德瑪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管理層低估了出售多餘庫存的難度,並且需要提供更高的折扣。

運動鞋熱潮隨著秋冬季節到來也呈現減退趨勢。彪馬的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Bjorn Gulden)就在彪馬近期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運動鞋熱潮有所放緩。”當市場上的運動鞋琳琅滿目時,挑花了眼的消費者注意力日益遊移,口味也變得刁鑽。

大品牌面臨著更大的產品更新和創新壓力,希望求新求快來對抗消費者的審美疲勞。由此觀之,整個國際運動品牌行業都不能放鬆警惕,激烈的競爭讓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刺激”了。(品牌服裝網)

4. Topshop宣佈將關閉天貓店或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繼New Look後,再有英國快時尚在中國市場潰敗。據時尚商業快訊消息,Topshop今日在天貓突然發佈公告稱因國際業務運營策略調整,將關閉天貓旗艦店並即日起全店清倉。Topshop原本計劃今年9月在上海開設中國內地旗艦首店,但已經夭折。

與合作伙伴分道揚鑣後,Topshop中國擴張進程再次受阻。

今年8月,Topshop宣佈終止與中國特許經營合作伙伴尚品網的合作。尚品網自2014年開始便幫助Topshop通過電商渠道試水中國市場,並於2016年12月達成協議,在中國全渠道運營Topshop,一度計劃在中國內地開設80家的品牌門店。

Topshop發言人早前聲明,消費者在11月30日前仍可在尚品網和天貓旗艦店購買品牌的產品,將繼續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不過有內部消息人士表示,從目前突然提前關閉天貓店鋪來看,Topshop似乎正在放棄中國市場。

作為一個擁有50多年曆史的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對市場前景極為廣闊的中國市場十分看重。2014年9月,Topshop、Topman以及Arcadia旗下另一個女裝品牌Miss Selfridge進駐尚品網,並由尚品網負責運營Topshop的天貓店。尚品網早前透露,由其負責運營Topshop在中國的線上生意後,一年內就幫助品牌賣出了10萬條牛仔褲。

有分析人士認為,現在無論是Topshop還是尚品網都身陷動盪局面,造成了二者在中國市場合作的受阻。據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團早前發佈的數據顯示,旗下核心品牌Topshop和Topman兩個品牌在截至去年8月26日的財年內虧損達1100萬英鎊,銷售額則同比下跌6%至9.33億英鎊。集團表示,錄得虧損的原因主要和不斷上漲的租金成本有關。

今年2月,Topshop首次缺席倫敦時裝週,原因不明。另據英國媒體早前報道,Arcadia集團已通過匯豐銀行為Topshop 和 Topman兩個品牌尋找買家,二者也可能被單獨出售。此前曾有傳聞稱中國山東如意集團有意收購,但雙方隨後對此事予以否認。

Arcadia 集團由 Topshop 創始人Philip Green創立,目前由 Philip Green 妻子 Tina Green 實質控制的 Taveta Investments 公司擁有 75% 的股權,另有 25% 的股權於 2012 年被美國私募基金 Leonard Green 收購。

值得關注的是,英國一份報告稱近期針對Philip Green動用特權禁止手下揭露其性侵犯行為的指控已對Topshop的品牌形象與認知度造成損害。自消息傳出以來,Topshop的Buzz評分已經從0下降到-7,在品牌目標客戶群,即18至34歲消費者中的評分跌幅更大,從14驟減至3,YouGov預計Topshop未來幾個月將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早在2012年,Topshop就計劃在上海開設其在大中華區的獨立首店,但在跟內地代理合作伙伴上來回拉鋸戰等原因的影響下不了了之。有業界人士表示,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實在太晚,早已錯過了快時尚擴張的窗口期。藉助香港連卡佛的資源,2013年Topshop在香港中環開設了一家兩層的獨立門店,成為大中華區的首間店鋪。面對H&M、Zara等已進入中國超過10年的快時尚品牌,姍姍來遲的Topshop在內地的發展空間受到質疑。

有業界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聰明”,變得更加在意產品的質量和設計,無論是Zara、H&M,還是後來者Topshop,在征服中國內地消費者的道路上將面臨更多挑戰。目前全球時尚零售行業正在經歷轉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經營模式與零售渠道逐漸向數字化與年輕化傾斜,這讓傳統快時尚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可否認的是,品牌的運作效率正被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追求不斷推動,快時尚開始感到警惕。(3年來業績極差!快時尚Zara上半年僅錄得2%增長)

2016年5月,英國時尚電商網站Asos宣佈停止中國區運營。該中文網站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經營不善。財報顯示,Asos中國區業務共虧損 860 萬歐元,而關閉中文網站、配送中心和上海辦公室還產生了1000 萬英鎊的一次性關閉成本及 400 萬英鎊的運營虧損。除貨品更新慢,不適合中國消費者品味外,Asos與Topshop在中國都存在同樣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定價偏高,缺乏價格優勢,使得英國的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無法立足。

就在一週前,快時尚品牌New Look在中國市場也宣告徹底失敗,將關閉所有的130家門店。(LADYMAX時尚頭條網)

5.

捆綁搶佔家居市場?宜家1.9億美元入股快時尚H&M

全球快時尚正持續洗牌,如何穩住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成為各品牌非常頭痛的問題。

據彭博消息,瑞典快時尚巨頭H&M集團於上個月獲得同樣來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巨頭宜家控股公司Interogo 共17億瑞典克朗,約合1.90億美元的注資。目前,Interogo通過子公司IH CAPITAL HC1 AB 持有H&M集團的1018萬股流動股,佔總股本0.6%,同時擁有0.3%的投票權。

值得關注的是,H&M集團主席Stefan Persson在過去兩年中不斷增持集團股票,目前已持有761,834,072股股份,佔總股數的46%,在股東大會的投票權達73.8%,令業界紛紛猜測其是否在為私有化做準備。

Stefan Persson表示,該傳聞毫無根據,並強調H&M集團一直在努力解決積壓庫存以及來自在線零售商的挑戰,Interogo發言人Anders Bylund也否認此次投資是為了協助H&M集團私有化,表示評估集團之後認為對H&M集團的投資是長期的財務投資。

作為快時尚鼻祖之一,創立於1947 年的H&M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加速推出新品牌,以刺激業績加速增長。除核心品牌H&M外,該集團旗下品牌還包括COS、&Other Stories、Monki、H&M Home和ARKET等,以及折扣電商平臺Afound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雖然H&M集團早在9年前就開始涉足家居領域,但H&M Home在集團總銷售中的佔比一直較小。目前,H&M家居系列產品主要包括毛毯、地毯、靠墊、窗簾和餐具等。

此次入股令業界對兩家公司的互補合作充滿想象,不過,此前H&M Home一直以電商模式運營,直至今年8月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Biblioteksgatan開設獨立概念首店,第二家店則於9月在德國慕尼黑開業,另外還有6家計劃於今年底在歐洲推出。儘管H&M Home與宜家都是家居產品,但兩者在體量和產品方面存在明顯區別,H&M Home主要以家居軟裝為主,宜家則涵蓋家居軟裝和硬裝等全線產品,例如沙發、書桌和床等。

與此同時,H&M集團旗下的其它品牌也在根據市場狀況不斷作出調整。據悉,該集團於去年底新推出的Nyden品牌已被收回,部分員工則已從洛杉磯辦事處退出。據悉,H&M未來會繼續運營Nyden,但不會再以獨立在線品牌的形式存在,品牌創意總監已於今年夏天離職。

對於已成為集團第二大增長動力的高端品牌COS,H&M集團對其抱有很大的期望,該品牌去年銷售額已進入10億美元俱樂部。今年9月,COS正式入駐天貓開設旗艦店,主要發售女裝、男裝和童裝在內的多個品類,並計劃在天貓首發 COS x Studio Swine聯名系列。

核心品牌H&M則通過與Moschino的合作系列再次點燃社交媒體,除傳統的數字化營銷外,H&M今年的聯名系列發售還結合了新的遊戲模式,令消費者在預訂購買席位的同時更具趣味性,系列產品將於11月8日同步登陸品牌指定門店、官網和天貓旗艦店限量發售。

首席執行官Karl-Johan Persson早前表示,時尚行業持續變化,H&M集團目前正處於過渡時期,其轉型策略已逐步生效,未來將從豐富品牌組合、優化線上線下業務機構以及數字化三個方向著手,對集團業務進行全渠道零售革新。

據相關數據,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三季度內,H&M集團利潤受轉型重組產生的一次性成本增加影響,同比大跌19%至39.1億瑞典克朗,約合3.51億美元,銷售額則同比增長4%至648億瑞典克朗,約合71.6億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H&M集團與宜家的聯手或許意味著該集團將開始大力發展家居行業,宜家也可藉此機會進一步滲透時尚領域。

自從巴黎世家推出高價版“宜家購物袋”後,宜家便成為各品牌爭相合作的對象,在 6 月 7 日開幕的第 5 屆宜家設計體驗日上,宜家公佈了與Off-White設計師Virgil Abloh聯名系列“MARKERAD”的產品。據悉,與宜家達成合作的還有adidas、巴黎買手店Colette店主Sarah Andelman、LEGO、SONOS、Stefan Diez等品牌和設計師。

此外,宜家也計劃利用H&M Home自2009年以來積累下來的電商資源加速佈局線上市場。雖然宜家在線下擁有著成熟且較為完善的門店網絡,但其在電商方面一直持保守謹慎態度,在其他國外品牌進駐天貓或京東時,宜家依然保持著線下的商業模式。

隨著消費者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宜家對電商渠道在慢慢改觀。據時尚商業快訊早前報道,宜家已於今年8月與微信合作推出全球電商小程“IKEA宜家家居快閃店”,並於上月悄悄在國內推出網上商城,目前主要面向安徽、江西、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區域內的35個城市開放。

宜家同時還在推進後臺訂單系統、倉儲系統、ERP等系統的全面打通。而物流方面,宜家在開放中心倉外,還與京東物流體系合作完成物流配送。有業界人士認為,宜家上線微信小程序和開設官網的舉動可以視為宜家擁抱電商的重要變化。

對於H&M等快時尚的落寞,有觀點認為本質還是因為龐大的線下實體門店網絡,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設計失去新鮮感,面對突如其來的“快時尚寒冬”,H&M集團與宜家的此次“抱團”能否碰撞出火花仍是未知數。

自今年3月股價跌至2005年以來低水平後,H&M目前現已恢復增長了36%,目前市值約為2628億瑞典克朗,約合2008億元人民幣。( LADYMAX時尚頭條網)

11.5 国内外纺织服装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