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8年市值翻64倍,“一哥”恒瑞医药为什么无法被超越?

上市18年市值翻64倍,“一哥”恒瑞医药为什么无法被超越?

近半年来,“医药A股千亿俱乐部”会员们心里的动荡绝不小于其暴跌的股价。随着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复星医药、药明康德分别受到“操盘门”、子公司造假、“配方门”、“罚单门”的影响,如今的“医药A股千亿俱乐部”已人烟寥寥。

截至今年8月23日,包括恒瑞医药在内的6家千亿市值医药A股已经仅有恒瑞医药和康美药业市值超过1000亿元,其他均已“脱团”;截至11月7日收盘,原市值仅次于恒瑞医药的康美药业市值仅有609亿元,在“俱乐部”中直接垫底,云南白药、复星医药、药明康德的市值分为731亿元、714亿元和915亿元。

2000年登陆A股,三次转型,自2017年11月起稳坐市值2000亿元宝座,2018年5月被纳入全球最牛股票指数(MSCI指数)。从上市首日的36.8亿元涨至如今的2388亿元,据此估算,恒瑞医药上市18年市值翻了约64倍。

当然,这还不是恒瑞医药最辉煌的记录。2018年6月7日,恒瑞医药股票创下83.29元最高价,最高市值为3065.07亿元,成为首家市值突破3000亿元的A股药企。此外据最新的胡润中国百富榜,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钟慧娟夫妇以825亿元的身家名列总榜单20位,傲居医药行业第1,成为2018年中国医药界首富。

从连云港跑出来的医药股“一哥”

恒瑞医药脱胎于1970年的连云港制药厂。孙飘扬是苏北人,祖居淮安金湖闵桥镇扬平村,1982年从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制药专业毕业后,进入连云港制药厂(恒瑞医药前身)担任技术员。当时的连云港制药厂还只是一个账面利润仅8万元、员工仅300多人的作坊式小厂,产品单一、发展缓慢,“创新”更无从谈起。

1990年孙飘扬全盘接下连云港制药厂,挑起了厂长的重担。据资料记载,孙飘扬以开发新药为突破口,在产品结构上做文章。经过奔波、市场调研、组织新品开发,在孙飘扬接手后的六年,恒瑞医药成功开发了二十几个新产品,其中,5个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产品,一些原料药也率先打入欧美市场,1996年,药厂的销售收入就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1993年,《公司法》发布后,国内出现两轮改革高潮:第一轮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并由此降生了许许多多优良家族企业和优良企业家。第二轮在九十年代末,当时突出的特点就是“国退进非(非公)”,即以产权制度为中心的公司化改制成为重心。

在此背景下,1997年,孙飘扬对连云港制药厂进行了改制,更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任董事长。2000年,恒瑞医药在上交所上市,发行4000万股,每股发行价11.98。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医药股“一哥”能够在医药界获得今天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连云港”这块宝地:连云港依山傍水,如今几大明星药企均发源于此。除了恒瑞医药,连云港还孕育出了豪森医药、康缘药业和正大天晴等多家老牌药企,其中,豪森医药董事长正是孙飘扬的妻子,钟慧娟。

“平凡”的恒瑞医药和不平凡战绩

在医药界,恒瑞医药是平凡的一员,却也是最不平凡的那一位。

上市后,和所有药企发展路径相似,恒瑞医药定位进入肿瘤、手术麻醉药领域,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国内高校、药研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但从时间维度来看,恒瑞医药在21世纪初所做的诸多布局,正体现了孙飘扬对于市场清晰的判断和行业远见。

20世纪90年代初,连云港经开区正处于开发建设期,彼时红药水、抗生素、中药丸是医药行业的“横行军”,孙飘扬在当连云港制药厂厂长之初,便开始进行新药研究。恒瑞医药总经理周云曙曾回忆:“2003年的中国连一间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20年前我们就提出‘产学研合作’概念。” 恒瑞医药在IPO后投入了近两亿元分别在连云港当地和上海设立研发中心,随后,恒瑞成功研制出了抗肿瘤药奥沙利铂。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益佰制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贝达药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肿瘤领域有所布局。据统计,与“抗癌”概念相关的公司已超过60家。

近十年来,恒瑞医药敢做敢变、敢于在研发上下功夫的“狠”风格,“铸就”了其1998年-2017年营收增长38倍、净利润增长80倍的好成绩。

上市18年市值翻64倍,“一哥”恒瑞医药为什么无法被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药的销售毛利率也“秒杀”曾同在“千亿市值俱乐部”的伙伴们。当康美药业、云南白药销售毛利率在30%左右徘徊时,恒瑞医药的毛利率已连续10年超过80%。2015年、2016年、2017年,恒瑞医药账面货币资金分别为51.33亿元、49.12亿元、42.67亿元,也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恒瑞医药的三次创新跳跃

1999年,“创新转型”就正式在恒瑞医药内部作为战略提出。一方面,恒瑞医药在首仿药领域积累经验和人才,另一方面也在为创新药研发做准备。而“创新”这一词,也成为了恒瑞医药38年的发展史中,立足在医药圈的一大关键词。

恒瑞医药的首次创新尝试是在1995年,异环磷酰胺的面世打响了恒瑞医药抗癌药龙头的第一枪。1991年,孙飘扬斥资120万元收购了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权,成功推出产品后,又开始研发手术用药等品类。

2006年,天宇医药入主恒瑞医药助推了其第一次创新跳跃。事件始于2003年,恒瑞医药开始股权分置改革。3月22日,天宇医药买下代表国有股的恒瑞集团6925.2万股,占恒瑞医药总股本的27.15%,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6月20日,恒瑞医药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国有股彻底退出,天宇医药成功入主恒瑞医药,控股比例为24.6%。就这样,恒瑞医药无声无息地消化了一场本该“轰轰烈烈”的MBO。这次革新一定程度也影响了恒瑞医药的业绩,从上图可以看出,恒瑞医药的净利增长率从2006年的27.4%飙升至2007年的99.5%。

恒瑞医药的第二次创新跳跃,得益于近年来恒瑞医药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研发转型的战略举措。行业人士分析,恒瑞医药正逐渐从国内“仿制龙头”向“创新龙头”转型。

我国药品研发结构一直是仿制药“大头”,制药产业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由于仿制药和原产品的化学成分和药效一致,价格却是原产品的30%,大量药企都往这一细分扎堆。但恒瑞医药选择“跳出舒适区”,投入重金拿下创新药市场。

上市18年市值翻64倍,“一哥”恒瑞医药为什么无法被超越?
上市18年市值翻64倍,“一哥”恒瑞医药为什么无法被超越?

恒瑞医药1990年核心产品结构&2017年核心产品结构

经18年发展,恒瑞医药从2000年的9个核心产品发展至目前6大产品线、数十个核心产品的“豪华阵容”,包括已上市新药阿帕替尼、艾瑞昔布、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和吡咯替尼,17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并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2-3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今年7月15日,恒瑞研发的首个有效化疗新药“艾多”在北京宣布上市。这成为了恒瑞医药转型创新的一个标志性药物。

财务报告中提到,恒瑞医药的多个新药产品都是率先在海外上市销售。然而,恒瑞医药不仅仅满足于只做“进口替代”,更决心“替代进口”。国际化成为了恒瑞医药的第三次跨越。2005年,恒瑞医药开始在美国打江山——美国恒瑞成立;2011年和2012年,恒瑞医药首次把创新药卖到了美国和欧盟。2000年恒瑞医药提交的招股书中提到,其抗肿瘤等化学原料药部分销往国外,客户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北美洲、欧洲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公司年出口交货值占公司药品销售收入的10%左右。直到2018年,恒瑞医药的制剂出口已成为其重要创收来源和增长点之一,其2017年年报显示,国外地区营业收入达6.3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7.4%。

“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孙飘扬想得很明白,尽管创新药在业界被公认为高投入、高风险的“带刺玫瑰”,恒瑞医药却在医药界带头闯出了一片天。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全球总共约有14872个药物项目在研发进程中,相比2016年增加8.4%,近5年复合增长率7.3%;从资金投入方面看,截至2017年,全球药物研发投入预计达到1580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加0.5%,近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2.4%。

这侧面映证了孙飘扬向“创新药龙头”进军的远见,市场并未辜负恒瑞医药每年10%以上的研发投入,狂飙的估值和居高的股价,让其坐稳了医药“一哥”的交椅,但也给恒瑞医药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此高期待下,恒瑞医药离万亿市值还差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