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僧多粥少”的局如何破?

保險行業最熱門的創業方向在哪裡?『慧保天下』的回答是保險中介,不信,只要看一看保險中介牌照價格是如何水漲船高就可以了。

火火火,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

早在2016年8月,『慧保天下』就曾關注保險中介牌照價格的問題,在《保險概念持續受熱捧,專業中介這個“小目標”也一照難求了》一文中,慧保天下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與業內多個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區域性保險專業中介牌照的市場價在180-300萬之間,而全國性牌照更是已經達到了1000萬以上。“而去年,基本還都可以在現在的價格基礎上打個七折。”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的『慧保天下』顯然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從目前各方反饋的情況來看,在不足兩年的時間內,保險中介牌照的價格已經翻番。

一位熟悉保險中介市場的人士告訴『慧保天下』:“具有網銷資質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價格已經漲到3500-4000萬元。

另外一位多次參與保險中介牌照交易的人士朋友圈中發佈的一則廣告也顯示,保險中介的價格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帶網銷資質,註冊資本金5000萬元,殼價值2400萬元;

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帶網銷資質,註冊資本金5000萬元,殼價值2850萬元。

『慧保天下』蒐集了近一年來的各類公開保險中介股權交易信息,從這些信息來看,也基本印證了上述說法。

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僧多粥少”的局如何破?

(點擊查看大圖)

從2017年10月開始至今,『慧保天下』總共蒐集了7家保險中介公司的9次股權交易信息。其中除百度旗下公司收購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沒有公佈交易價格外,其餘8次交易均公佈了相關的交易信息。

其中,帶有網銷資質的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交易價格基本上要相較淨資產溢價2700-5700萬元。而註冊資本金在1000萬元左右的區域性保險經紀公司,均不具備網銷資質,其交易價格相較淨資產溢價區間在200萬元—4700萬元之間。

從PB值(估值/淨資產)來看,大多數交易的PB值都在2左右,例如用友網絡先後兩次收購前海民太安保險經紀股權,兩次交易的PB值分別為1.98、2.28;恆榮匯彬收購葛洲壩偉業的PB值為1.94;珍愛網收購鼎力保險經紀時的PB值也大致如此。

但也有個別交易的價格讓人有些讓人“看不懂”。例如,康旗股份(上海康耐特旗計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上海合暉保險經紀股權的PB值竟然高達5.32;浙江恩嘉壹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收購江蘇東吳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PB也達到了3.90,遠高於一般的保險中介股權交易行情。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是由於不同交易包含的內容不同導致的,有的價格包括公司資產,有的價格帶有一定業務,有的價格含有業務團隊,還有的價格附帶對賭協議……整體而言,保險中介牌照價格主要受到註冊資本金、有無網銷備案資質,以及背景是否“乾淨”,是否帶有隊伍等多種因素影響。且一般而言,同樣是專業中介公司,保險經紀牌照更受追捧——本次統計所涉及的7家保險中介公司,無一例外都是保險經紀公司。

此外,個別保險經紀公司交易價格雖然較低,但也在快速上漲之中,最典型的當如江蘇億安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原名“吉林億安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交易69%的股權,1483萬元的淨資產,卻只得到了1700萬元的估值,但是一年之後,再擬銷售另外15%股權的時候,其最低價就達到了382萬元,相較於1年前,已經溢價50%。

門檻問題再受熱議:是高還是低?

隨著保險中介牌照交易的火熱,現在也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專業從事保險中介以及其他金融牌照交易的互聯網平臺,聲稱可以為保險中介牌照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務。

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僧多粥少”的局如何破?

其中一家公司的官網上還詳細解釋了保險中介牌照為什麼會這麼搶手:

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僧多粥少”的局如何破?

這段話其實已經比較好地解釋了保險中介牌照價格為何會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實現翻番,總結起來,無外乎這個原因:

僧多粥少——各類資本蜂擁進入保險行業,然而與此同時,監管卻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批覆保險中介牌照的數量也遠遠低於市場需求,僧多粥少,保險中介牌照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保險中介公司的門檻究竟有多高?以經紀公司為例,申請設立一家全國性質的保險經紀公司僅在註冊資本金方面,就需要達到5000萬元,而且註冊資本金必須為實繳。而在某些發達國家和地區,5000萬元人民幣已經可以去申請一家保險公司。

註冊資本金的門檻之外,為防止風險產生,監管在批覆保險中介牌照之時往往有著多重考量,結果導致最終獲批保險中介牌照的往往就是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詳情請看《121家新設中介公司大梳理,股東系出名門,大變局中保險中介後來居上?》)。

很多分析文章對於保險行業過高的准入門檻產生過質疑:

降低保險中介准入門檻,尤其是必須大幅度降低保險代理公司之准入門檻。甚至保險代理公司就應該實行註冊制而不是審批制。為什麼要降低保險代理公司之准入門檻?因為保險代理公司歸根結底只是保險公司的代理商,它能賣什麼產品,以什麼價格銷售等等都是由保險公司決定的。

——《沒有繁榮的保險中介,就沒有繁榮的保險業|木人三篇②》

人為地抬高保險進入門檻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避免大量的社會資本湧入保險市場,形成申請牌照的排隊現象。其實不然,在眾多資本擠進保險市場的背後,隱藏著保險監管制度本身存在的“套利空間”。

在善意的監管者看來,只有抬高保險進入門檻,實行牌照審批制度,才能降低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熱情,才能阻止各種保險亂象。然而,現實與願望相反,進入門檻的提高,不僅沒有降低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熱情,反而成了滋生各種保險亂象的根源。

——《關鍵而迷茫時期的保險理論系統闡述!魏華林:作為保險,何謂正確》

當然,監管也有監管的苦衷。

21世紀初,保險中介誕生之初,准入門檻是相當低的,註冊資本金只需要50萬元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保險中介公司數量激增,但在促進保險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小散亂差”等一系列負面影響,一些中介公司甚至徹底淪為了“開票公司”,加劇了行業的數據造假。

在數據造假這一“系統性”難題難以徹底解決,相應市場監管難以奏效的情況下,為扭轉保險中介行業亂象,提高准入門檻,從源頭上減少亂象出現的可能性成為了監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2009年原保監會出臺系列新規,將保險專業中介公司的註冊資本金要求大幅提高,其中區域性的保險代理公司以及公估公司,提升至200萬元;全國性的保險代理公司,以及保險經紀公司,門檻則提升至1000萬元。

2012年3月,保監會叫停了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設立,暫停了金融機構、郵政以外所有保險兼業代理資格的審批,到6月更是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中介市場準入的通知》,將保險代理、保險經紀公司的註冊資本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同時將其股東嚴格限制在保險中介服務集團,汽車生產、銷售和維修企業,銀行郵政企業和保險公司這四大類,而其餘所有保險中介機構的設立許可則“暫停”。

保險中介牌照價格兩年翻番,“僧多粥少”的局如何破?

2013年4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以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下發,將新設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的註冊資本一律提升至5000萬元,且要求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實質上進一步提升保險專業中介准入門檻。

不過政策在近期已經所有鬆動,2018年2月新出臺的《保險經紀人監管規定》將保險經紀公司也像保險代理公司一樣進行區分,區域性保險經紀公司註冊資本金只需1000萬元。

……

不管門檻如何變化,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保險中介已經“蔚為壯觀”,但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等問題始終存在,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改觀。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約為2600家,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其中,保險專業代理機構1700多家(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200多家,區域性保險專業代理1500多家),保險經紀機構490來家,保險公估機構340多家。

雖然數量不少,但真正由保險代理、經紀公司實現的保費收入,在全國總保費收入中的佔比不過9%左右。進一步分析,2017年,共有1100餘家保險專業代理、經紀公司未實現盈利,約佔保險專業代理、經紀公司總數的一半左右。而且,保險專業代理、經紀公司盈利能力偏弱,淨利潤低於10萬元的機構有近400家。

在這種情況下,保險中介准入門檻究竟是應該進一步提高還是應該有所降低?

如今,各類資本蜂擁而入,在給保險中介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新型的中介,新鮮的問題,或許也能“刺激”保險中介監管出現新的監管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