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都是出生就看见死亡的朝代?

亻未缺


看好些人都在不知所云,blabla的,明朝确实是个从建立就可以看到死亡的王朝,这点是很多国内外明史专家认可得出的结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王朝,为啥,因为他的统治者起自社会最底层-乞丐。有人说汉高祖刘邦也是,咋滴这是不把厅长当官啊。你看秦始皇,王n代。刘邦也是当官的,接触的都是萧何这种中产阶级官员。曹丕,官二代。司马炎,官n代。从南北朝到五代,都是军政世家。就说蒙元和满清也是汗n代,努尔哈赤好歹也是酋长级别的。只有朱元璋,祖上是农民,还是贫农,到他,天下大乱,都成乞丐了。


所以朱元璋的成长史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也使他成了评书家口中的常客。但是传奇归传奇,因为出身贫贱,从小教育情况和见识问题,朱元璋可以说在治国上理想高于现实。

首先说说明朝第一坑-藩王制度,朱元璋犯了一个认识误区,他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不会饿着,就规定藩王不纳税,而且政府还要出资补助。原本朱元璋时期藩王就十几个,而且基本上是戍边,后来朱棣篡位,把藩王迁入腹地,政策依然不变慢慢的,藩王越生越多,能交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政府反哺的钱越来越高。因为藩王不纳税,所以有不少富农和地主士绅为了逃税,就把土地划给藩王,当然了,藩王也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土地,实际上只收钱。这也是为啥最后明朝国库空了,但是随便杀一个藩王就是一堆钱。



其次是卫所制,明代的卫所制有效期很短,基本上从朱棣开始,卫所就废了,主要战斗力变成了募兵组成的京城三大营。卫所类似于唐初的府兵,就是设立军户,军户人家分到土地,和平的时候耕地,自给自足,不用上税,打仗了军户出人。这种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而且因为明代是以文统武,军人地位不高,所以军户根本没有奋斗的欲望,很快就荒废了。荒废了也好,可是这个制度一直没有根除,就那么挂着。于是卫所周边的地主开始和卫所千户勾结,名义上把土地交给军屯,其实就是给千户钱,然后逃税。



再有就是朱元璋打破了宋元时期形成的白银贸易体系,开始着手建立一个以礼仪为基础的朝贡贸易体系,目的在于维护华夏的威严,在这个体系下,白银被逐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铜钱和纸币,以及以物易物。百姓交税通过里长和保甲,官府负责监督,税收直接由里长交给中央,都是些粮食和物资。维护里甲制的根基就是严苛的户籍制度,但是明代因为继承了宋元时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以及根本阻止不了的土地兼并趋势,所以很快一些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逃籍,成为流民,一直以来,这就是明朝不稳定的社会因素。部分地区户制垮台后,白银经济复苏,明政府不得不依靠白银来维持税收,但是里甲制的瓦解速度是按地域划分的,当时东南西南里甲制崩溃(1433-1463),但是西北的户制还没有崩盘迹象。当明中期政府开始推行白银代物之后,西北的里甲制还没有崩溃,故而白银的量根本跟不上(里甲制下不需要白银做税收),这也是民乱的根源之一。



以上的三个制度,从建国开始就在使明朝的经济在不断缩水,本来制度不好也没啥,可以改嘛,一代不行就好几代。然而朱元璋下了个死命令在《太祖遗训》里面,就是他的制度不能改,就是藩王、军屯这些,所以张居正改革热火朝天,也只敢拿文官开刀,动不了皇室宗室,所以大明怎么改革,都只是续命,根本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故而司徒林在南明史也提到过,明朝从建立就预示了灭亡,因为太祖雷厉风行的制度限制了后世改革的步伐。


火器工坊


明朝从1368年建国开始到1644年,享国276年,统治时间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长的了,何来是出生就看见死亡的朝代一说?

照这样说的话,清朝从1616年到1911年,也不过是295年,剩下的唐朝,宋朝等等是不是都是出生就看见死亡的时代?


或许题主的意思不是这个,而是想说明朝是个从建立就能看到它必须灭亡的时代吧?

这样说还算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是封建制王朝,采取的是封建制度和皇帝家天下的制度,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都是从建立就能看到它必须灭亡的,落后制度必定会被先进制度取代,这是历史的铁律。

其实跟后边的那个时代相比,明朝还算是比较符合时代的,因为在明朝时期,无论是周边国家还算欧洲国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才刚刚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所谓的先进制度取代落后制度还是没有到必定的一步,所以明朝以朱元璋推翻反动的元王朝,以相对平和的民族平等制度来对元朝的民族压迫制度,这个朝代也是以先进取代落后的,所以历史上都说明朝得国最正,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与此同时,后世的清朝才算是落后替代先进的典型,算是出生就看到灭亡的典型吧,毕竟当时的世界各先进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清朝却没有跟上,反而逆流而行,搞了更加专制的王权时代,导致中国的全面落后,这个时代才算是出生就看见死亡吧?


关河南望


明朝表面上是一个汉人政权,实际上朱明皇族本身很可能是汉化的穆斯林,就不考虑这个因素,这是一个从战乱时代依靠丛林法则崛起的政权,而且他的前面是以异族身份统治中华的蒙元政府,所以明朝是以征服者姿态治理中国的,这个政权的很多政策都是站在跟人民,直接说就是广大汉人民众的对立面的。

第一个就是特权制度,皇族特权,士绅特权。这模仿的是蒙元采用的民族等级政策。

第二个就是卫所制度,这个模仿的是元朝的部落世袭军人政策。

第三个就是本质上敌视汉人官僚政策,这个政府在实际上,不仅把汉人普通民众放在被征服的对立面,还把汉族官僚放在奴隶领班的地位上,之所以这样说,明朝对待官僚(自古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苛察态度上可以看出来。

这样一个反汉族、反人民的政府,最后必然被摧毁,能够坚持近三百年实际上已经是托朱元璋并没有完全采用元制的福气。


夏国祥Media


如果问题指的是制度性特点造成明亡的话,那么可以说任何朝代都是出生就看见死亡。

汉亡于外戚,可有汉一朝,外戚功勋亦大,如卫霍等人,就如王莽,也是天下归心。

唐亡于藩镇,可有唐一朝,若无藩镇守西域北庭……大唐何以称之大。

宋亡于文弱,可有宋一朝,无骄兵悍卒,百姓免于五代之苦,成就文治顶峰。

明亡于财匮,可有明一朝,洪武开始轻徭薄役,矫正元弊,百姓得以休息,后期政府财用不足,种种捐税民甚苦之怨之,富户巨绅鲸吞蚕食,却不入朝廷,遂至于亡。

所以说,一代人只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兴盛之源里往往也蕴藏着败亡之因。


西坡李氏


这就不得不提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被饿死的,为了不让的后代吃苦受累,明朝刚建立时,功臣还没分封,就为皇族制定了三大皇族政策,也正是这些政策最终逐渐将大明朝带入了灭亡。


第一项皇族政策:就是所有的皇族不需要工作,由朝廷来养,地方皇族归由地方财政开支,而且朱元璋还给了他们开了比明朝普通官员高八倍的工资,没有人数限制,只要是皇族按照级别从10岁开始领取薪水一直到死亡。这种皇族优惠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明朝皇族维一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娶妻纳妾生子,到明末时期的皇族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很多地方的已经养不起在本地的皇族了,庞大的皇族开销压垮了大明王朝。



第二项皇族政策:就是公费医疗,所有医疗药品费用由朝庭开支,死后还会得到一笔雄厚的丧葬费和办一场奢华的葬礼。


第三项皇族政策:不受普通法律约束,即使是犯了法地方官府也管不了。

特别是第三项的皇族政策,让明朝的皇族子弟有持无恐,为非作歹,强占民田,奸淫妇女,勾结官府,聚敛钱财,鱼肉百姓,而地方官府面对高高在上的皇族又不敢管,致使朝庭失去民心,没有民心支持的明朝亡国是必然的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回答明清问题之前的惯例,声明本人不喜欢清朝。

明朝,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异族彻底统治的政权下,处于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衰弱期。以提问者的意思,大体上讨论朱元璋和朱棣两个皇帝为主。

朱元璋的确很厉害,但是他的眼光还不够长远。用哲学的话讲就是他认为:"事物是不发展的。"明朝的很多政策都是两百年不变【不过随着明政府的控制力下降而名存实亡】

第一点。明朝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农民的后代只能当农民、矿工的后代当矿工,兵的后代只能说兵【商人及其后代不允许参加科举】。出个远门都要政府发的凭证。极大的限制了人口流动。

这个有点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但是却没有印度那种强大的宗教信仰为支撑。土地还够时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和平的到来人口暴增,一方水土不够养一方人,又不能离开时,饥荒等接踵而至。


第二点。汉唐宋元以来,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步向商业转移,宋朝更是达商税超过农税的水平,元朝的商业也是高度发达。

然而明朝的经济重心却再次回归到农业上。但是土地的出产是有限的,明朝刚开始人少地多,不担心这个,等到人多地少时,问题就会频出。比如税收止步不前。再加上明朝的商业发展远超明初皇帝的设想,商人的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不符合,开始寻找路子,比如投资书院……

第三点。明朝的人才选举上。唐宋时期,学校不是必经之路,非学校出来的也能参加科举,科举的内容涵盖方面极多。然而明朝却弄出八股文,学校成为每个参加科举的人的必经之路【明朝党争基本以书院为派系】,八股文的危害也是现代史学家公认的。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了人才,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积极意义,走到了穷途末路。

现代看来,明科举的目的为的不是人才,而是为了培养皇帝的奴仆。

第四点。政治上,受到宋朝的影响,认为只要妥协就是秦桧一类的汉奸,明朝政策以刚硬为主。这个也是明粉最自豪的。然而,政治活动不是"刚"就可以的。明朝废除了发展千年的宰相制度【相当于现在的总统、总理】,让皇帝直接和大臣的怼。【明朝的内阁和现代的内阁,除了字眼,完全不一样】

朱棣时期五次亲征蒙古,劳民伤财就算了,然而却没有得到实际作用,十几年后游牧民族又卷土重来,明朝一生都没能解决游牧民族问题【既使有一些投靠明朝的游牧民族,但是古代游牧民族一下投靠这个,一下投靠那个,根本无法确定它站在哪一边】。

汉朝初期的妥协,保住了新生的王朝,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功打匈奴。唐朝的和亲也是为后来强大奠定基础。宋朝的妥协让它在蒙古的攻打下苟延残喘60余年,为蒙古帝国征服的最后一个大型国家。就连大家鄙视的清朝也硬生生的拖了几十年,中间还出现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还给旧中国带来过那么一点点的曙光。苏联开国不惜割地赔款也要保住新生的政权,十年后强大起来又能收回所失去的土地。

第五点,是明朝皇族,明朝皇族的开支都是国家出钱,朱棣以后,各个王爷被拴在各自的城池,一天到晚除了交配生子就是交配生子。再加上优越的生活、医疗条件,人数可以说是指数级增长。很快就成为国家不能抛弃的累赘。而且这样人有没像后期清八旗那样还可以当兵滥竽充数用。没用又不能不管。

或许很多政策一开始是好的,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咱来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从他采取的一些举措来看,明朝从一开始就走向覆没,属于制度性的自我毁灭。

首先,从执政理念上,明朝一开始就站到了老百姓的对立面。朱元璋把孟子从儒家圣人的壂堂上驱逐了出去,因为孟子讲求的是“民贵君轻”,认为老百姓才是江山社稷最重要的部分,这就违背了朱元璋“一家天下”的私心。朱元璋认为老百姓不重要,他朱家千秋万代过得舒心才合意。偏偏靠农民起义夺取政权的明朝却被农民起义推翻覆灭,这是讽刺,也是报应。



再次,朱元璋打破了历朝历代的惯例,取消了宰相,所有给他当过宰相的人都被无情干掉,大权独揽。但有权利就要有责任,这些治理国家的繁琐事务又无法一力承担,只好一步步分割权利和责任。皇帝精力不够,主要权利就在皇帝,内阁,宦官,权臣,后宫几个方面转来转去,终明一朝,权利的混乱始终得不到很好解决,内耗严重,党争复杂。再好的政策也很难施行贯彻。



朱元璋过分纵容皇族,让国家供养皇子皇孙,享受各种特权,不需要做任何工作。明初,皇族还不算太多的情况下,还勉强可以支撑,但随着十几代的播种,皇子皇孙多到令人恐怖的数量,他们占据了国家大部分的资源,享受国家最好的福利,还巧取豪夺,霸占土地,千方百计敛财聚富,却不给国家做半点贡献。再坚固的大堤也禁不起这些海量蛀虫的啃咬破坏,最终导致堤坝溃塌。



朱元璋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禁锢人才。使多数具有实际治国才干的人员没有晋身之道,选拔出来的大多是些信口说忠义,官场卖良心,下笔有千言,胸中无一策的垃圾东西。这些人正事干不成,也见不得别人干正事,互相勾结,同流合污,专门诬蔑和诽谤忠直实干的人员,把各层政府机关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朱元璋怕武将谋反夺权,对领兵将领严厉限制,打压和迫害,形成很坏的风气。导致将领带兵打仗,被各种爷爷监视和掣肘,整个军队就像一头笨拙的蠢牛,前面被敌人牵着鼻子,背上被太监抽打着屁股,后面还被朝廷揪着尾巴,这怎么能打胜仗?遇到弱敌还能吓唬人家,遇到强敌,就是个死了。



总的来说,明朝从一开始,就不断往自己的身上套各种枷锁,直到最后,套都没处套了,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明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的开创者都是很奇怪的,都是平民刘邦开创了大汉盛世,打的匈奴四处跑,通西域朱元璋去开创了历史上最保守,最压抑的朝代,最后被满清入关。

它们的结构和过程都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休养生息杀功臣。然后内乱。汉朝是七王之乱。明朝是靖难之役。

为什么都是平民建立的国家会有两个不同的结局呢原因在于统治者本身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但刘邦承认自己不行。他说自己不如韩信,张良萧何。你见过朱元璋承认自己不行吗?他觉得自己都行,为了证明自己行,杀了多少人。

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使得刘邦实行了简政,民生得到了休养。而朱元璋每天勤政,遏制贪官但最后一死就不行。一个累死,一个闲死

一个基本放给别人,管一个凡事都要管。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觉得没回到正题。

好,我们回到正题,个人觉得明朝建立就看得出灭亡,我觉得是看不出来的。明朝真正灭亡,并不是清朝入关。而是他们自己把自己给弄死了,明朝是一个禁止科技的朝代,对科技打压是很厉害的,极端保守,再加上老天爷也不给他们脸面,大灾。李闯王入关后,清兵入关后,全部抱着事不关已的态度,所以就玩完了。


知常容


明朝从出生到灭亡,和其他的大一统王朝一样,兴衰成败,二百近三百年的历史,精彩纷呈,我们也实在看不出它怎么从一出生就能看出它灭亡的原因。


明代建立之初,朱元璋建立了很多制度,这些制度,有好有坏,同时他惩治贪腐,励精图治。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

这么有趣的时代,这个也实在不是什么从出生就能看到死亡的朝代。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写的什么,因为这问题问的就一塌糊涂,其实,历史那有那么简单,那有从出生就能看到死亡的,一个人的一生还有很多起承转合,何况一个朝代。。。

你要是抬杠说,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出生就知道它会死亡,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这就变成了扯淡。


胡笳胡谈


在封建王朝的中国古代,只要社会是小农经济就逃不脱被灭亡的命运,很简单的道理,农田就那么多,王朝发展了几代,人口暴增,人口数量和土地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田地再也养不了增加的人口了,所以每个王朝末年都爆发农民起义,杀了一批人,新王朝再建立,如此循环,这就是封建王朝兴衰的规律。至于说明朝一出生就决定了死亡,哪个王朝没有死亡过的呢?只不过时间长和短罢了,当然朱元璋建立的王朝和别的王朝有些制度不一样,而这些制度的确一直腐蚀了明朝的根基,对明朝的灭亡起到推动作用,不管是张居正的变法怎样好,明朝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这是很正常的事,能当二百多年的皇帝就很不错了,古代王朝一出生肯定最后会灭亡,明朝都一样。

朱元璋他自己说底层农民出生嘛,所以他对官员极其不信任,下手特别的狠。但是对自己的亲人和农民则很好啊!最重要的就是藩王政策了,朱元璋的确能生,有二十多个儿子,他对这些儿子真的很好啊!每个儿子都能去到各地做藩王,给钱给地,还给兵权。后来的燕王朱棣不就造反当了皇帝嘛,只是朱棣当了皇帝后没有废除他老爸的藩王制度,只不过削减了藩王的兵权,像猪一样的圈养着。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像囚犯一样被困着,想出去城外走走都要打报告,因此所有的藩王无所事事,整天吃喝玩乐,养的肥肥的,大多数的藩王都是平庸之主,无聊时间太多,只能搞生育繁殖了,明朝的藩王到明朝末年竟然生了上百万的朱氏后代,这给整个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要知道藩王生的每个后代,子子孙孙都是靠国家给俸禄养着啊,那么多朱家后人,这钱花的太巨大了,明朝的财政在明英宗时候已经对这些能生的藩王俸禄入不敷出了,不能支持藩王的花销了。既然不能给那就废除啊,不过也废除不了,那是朱元璋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朱棣这么猛都废除不了,何况是其他人了。无奈之下的明朝政府,藩王的俸禄给不出,就默认这些藩王兼并土地,侵占农民的土地自己搞定花费。这政策下来,藩王的钱不用给人好事,只是这么多藩王侵吞土地个个都是大地主大财主,越来越多的农民活不下去只能造反,李自成不就是农民起义,攻下洛阳后,生生的把肥胖的福王和鹿一起炖了吃,可见农民对藩王是多么痛恨了。所以说明朝的藩王制度从一开始就是给明朝政府挖坑的,一直侵蚀明朝的根基,明朝灭亡藩王制度的确是起到推动作用的,只要藩王制度存在,明朝就一定会走向灭亡,没办法,堡垒总是被内部自己人攻破的嘛。

朱元璋的锦衣卫特务制度实在搞的大家人心惶惶,大家对明朝政府的信任感一直下降,所有的官员几乎没有了隐私了,锦衣卫感觉无所不在,你干了什么事,锦衣卫就能查出来,而且锦衣卫权利大啊,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关押你,基本上被锦衣卫抓到了,能活命的没有几个。这就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了,的确明朝时的大家对锦衣卫就是闻之色变啊,唯恐避而不及。对一个国家而言搞白色恐怖是不行的,当年的国民党搞军统特务统治不就是搞的大家人心惶惶嘛,民众不喜欢白色恐怖,自然社会就不安稳嘛,王朝还怎么治理下去啊,迟早会灭亡的。明朝的灭亡,明朝的锦衣卫恐怖制度是有推动作用的。

明朝的税收政策也有问题,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就设立了明朝的税收制度。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嘛,他对农民就很好啊,因此征收的农业税就很低,而且为了商业的发展,对大部分的商业免税,其它的工商税收的也很低。明朝的财政收入就一直搞下去,搞到后期,国库就没钱了,没办法,大量的官员和藩王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导致农业税收不上来,要知道官员和藩王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收的税自然就越来越小了,明朝的财政一直都是入不敷出,一旦有个天灾人祸需要拨款赈灾,就没钱去赈灾,那爆发的农民起义就迅速起来,又反过来增加明朝镇压起义的成本,国库就更加没钱了,都说明朝的灭亡和明朝的税收制度问题有关,确实是那样。明朝后期的财政收入已经是不能支持正常的国家运行和镇压农民起义了,最后被李自成给灭了。明朝的税收低可以收工商税啊,确实可以,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变法就是收工商税,所以万历朝时财政多了,才有万历远征朝鲜的事件嘛!只是张居正死后,税收又混乱了,明朝撑了三十多年就完蛋了,所以说朱元璋建立的税收制度确实是有问题的,对明朝的灭亡起到推动作用。

不管明朝从一出生就看到了死亡是否正确,纵观整个古代的王朝,为了千秋万代,实施各种各样的政策,只是到最后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明朝和其他王朝灭亡的原因都差不多,毕竟君主集权统治是不会长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