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農業稅前農民交的公糧能否視作繳納養老保險金?

山野村夫642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看來農民養老這個問題在題主心中早有謀劃,身為農村人回想7080年代農村人,家家幾畝水田,一年種上兩季,人忙的跟個陀螺似的,春種夏收一季,夏種秋收又一季,也就有農村人搞雙搶一詞了。搶收搶種那種辛苦誰知道。那個時候稻穀產量也不高,每畝地能打800斤糧算是種的好年景好,一家人平均四畝田左右,稻穀收完了,先得上繳國家的,記得每家每戶都要上繳五百斤左右,不管你農民是否種的好收成好,欠收年景農民還要為此欠集體的糧食。還要繳納人頭稅,具體繳納多少記憶有些模糊了。

農民兄弟一直默默的繳納著糧食和人頭稅,大家很清楚他們交了多少年?最低10年有吧?每年500斤稻穀,300元人頭稅,繳納10年【最低的】算下來是多少錢?

這些都是免費為國家做貢獻了,現如今工人退休有養老金,農民呢?什麼都沒有吧?是還有幾畝薄地和農田,可是改革開放後物價漲成什麼樣子了。種田種地還能掙錢嗎?都不夠成本了。不說城市工人沒有功勞,但是苦勞是有了吧,60歲退休就能拿到千元左右的退休金,而且每年都會漲,現在很多城裡老人退休金近3千元左右吧?

我們農民呢?我們農民有什麼?額現在的農民有每月95元養老金,還是自己每年繳納100元開始起才有的......


鄉味視頻


以前農民不僅交公糧,還要交稅,還有義務公,無償挖河修路等等,在前幾十年有人民教育人民辦,人民電力人民辦,人民道路人民辦,……什麼事情人民都掏錢,他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現在國家正在改善農民現狀,也盡力提高他們的養老待遇,應儘早儘快。國家想著全國人民幸福安康,每一個公民也不要只用自己的尺寸衡量世界。


臨溪


取消農業稅以前,交公糧能否視作農民所繳納的養老金,這個提法使鄙人茅塞頓開,就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以前這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從初級社到高級社,再到人民公社,我國的農民都是以小集體到大集體經營生產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的,由此可以把它看成是農莊式的產業工人。

在這一時期內參加集體勞動的農民,不僅要向國家繳納國稅,還要交公糧。在國家制定的價格下,上繳派購糧和賣餘糧。這些額外的糧食收購,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其它產業以外人員的口糧。就相當於農業是各行各業的供給大單位,也是履行著總後勤部門的職責。

他們參加的是集體勞作,每年還要向村級交提留款,作為村級單位的積累。統一出工時間和收工時間,這跟工人統一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是一樣的制度。工人上班拿工資有工資制度,農民出工拿工分有工分制度,工分兌現人民幣就相當於是農民的工資收入。

把這一時期的農民視為農業性產業工人,視為他們繳納了養老金,來折算他們的工齡。無論從制度上還是性質上,都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黨和國家現在正在積極的考慮和不斷加大力度來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是當前我國對農村工作的重點。有一點我們一定要堅信,國家一定會把農民的生活問題處理好的。


老蔣閒言


老農民交的公糧是一方面,還有每年的義務工扒河建庫修路都是無償免費的,也應該一起算。


Ice4347517


僅兩點就可以給農民發放較高的養老金,一是計劃經濟時期工農業剪刀差,國家有意識調低農產品價格,農民損失6000億,今天都可以換算到6萬億。二是每年土地流轉,賣掉的農地總價有5萬億,隨便拿出來一點資金,就可以給60以上的農民每月發放400元以上養老金。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考量社會和諧公平,考量人的良心時刻到了。


種藍莓的人


又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感覺很心酸。農民付出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上世紀,50年前後出生的,他們經歷的苦難太多了,沒有過幾天好日子。他們這代人,艱苦撲素,勤於奉獻,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把好的糧食交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自己過得緊衣縮食的生活。今天大家還在討論交公糧,應不應該給開養老金?這還用討論嗎?現在我們的國家富強了,不應該忘記曾經対國家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農民,給開退休金,叫他們安度晚年,這不是應該的嗎?在正常不過的事嗎?所幸,國家也看到了這種現狀,現在正在河南安陽進行試點,到退休年齡的農民每月開400元。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鋪開,請大家耐心等待吧。我是鄉村人家樂我是農民,為農民發聲,是我的責任和義務,請大家關注我!





鄉村人家樂


以前農民不緊緊交公糧的,還要交農業稅,有按人口數量交的勞力稅,教育稅,種點或養點別的東西還要教特種養殖稅,一年到頭,去除成本,農民剩不了幾個錢,碰到差的年份,更苦。物價飛漲了這麼些年,糧食價格一直不漲。中國最鞠躬盡瘁的職業就是農民,沒有之一。抗戰時期,支持革命,新中國建設時期,勒緊褲腰帶支持國家建設,改革開放了,經濟發展了,所有物品都在漲價,就農產品價格不見漲,最近幾年,農民自己交一部分,國家補貼一部分,能拿到一些養老金了,很多農民都很高心,這是中國5000年曆史上不成有過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那些錢在物價高漲的當下,能幹些什麼呢?農民最怕生病,可以一夜返貧,醫保報銷比例超低,限制條件多。善待那些還願意種地的農民吧,都已經60歲往上的人了。


ppmnbvcxz



手機用戶58986252597


我覺的農民交的公糧可以算養老金,農民幸苦輩子不容易,把種地打的糧食交給國家自己餓肚子,沒有農民種地糧食從哪來,城裡人不得靠農民養活嗎?有人說土地是國家的農民交糧是應盡的義務,那工場也都是國家你交錢那也是應盡的義務。我看這個說法不公平,為啥工人每月交點錢算有養老金,衣民交公糧為啥就不算老金呢,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當工人的到幹到55歲一60歲有勞寶,可農民得幹到七老八拾實在幹不動了就算退休了。


灤縣茨榆坨鎮西尖坨村


我要為農民說句話,建國初期國家剛剛起步,我們沒有像樣的工廠,當時只能以農業而養工業,那時候沒有電,點燈的煤油叫洋油,小平布叫洋布,自行車叫洋車,就連火柴都叫洋火,那時也只小商業和手工業,工廠也由此轉化而來,農業也是由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到合作社,農民對國家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就種地交公糧來說吧,那時吃糧標準是夠不夠三百六,一天不足一斤糧食,農民生活是很苦的,進入七十年代公糧農業稅,愛國糧,戰備糧,三提五統,儲備糧,最後才是個人口糧,除種地之外還要開荒,修公路修水庫,根治海河,連城市建沒都沒離開農民。農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這鐵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由其是這些六十歲以上的人,他們吃苦太多了,他們經過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和以上的全部。給他們相應的與城鎮相同的養老金一點都不為過。另外還有交養老保險的問題,一開始退休的老工人都沒交養老保險,都有退休金。為什麼農民不行呢?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