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丨禮佛

百櫓輕搖帆影,三江匯注嘉州。

水勢山形朝大佛,南北東西引客遊。

幾多復春秋?

怪侶飛凌雲渡,狂朋登碧津樓。

孤卓啞然煙際處,九頂崢嶸兢自由。

看一葉扁舟。

從友人處歸來,腦內依然時刻浮現出三江匯流的壯麗景象。一眼望去,佛從中來,仿若曙光。

雅石丨禮佛

然而緣分偏偏如此巧妙,彷彿世界是個迴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偶得一塊青花料,與腦內的場景不謀而合。這傳遞在心間的聲音,終成作品。

雅石丨禮佛

《禮佛》一作,還原了三江匯流、大佛依山鑿成的經典畫面。樂山大佛臨江危坐,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態勻稱,神勢肅穆。

雅石丨禮佛

清顧光旭《海通禪師頌》

沫之水兮奔流,與青衣兮合注。

瀆江千里兮洪波翻,徑龍游兮凌雲渡。

一縱一橫兮蛟龍爭,元黃血兮石吼怒。

石吼怒兮無時休,手驅山兮駭潛虯。

鴻蒙兮誰鑿?浩瀚兮安流。

神之斤兮鬼之斧,海師海師兮心與天謀。

雅石丨禮佛

仰望,方知大佛的宏偉,如此高大的佛像,由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工匠建成,不禁讓人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恆心。

雅石丨禮佛

大多數到樂山禮佛的人,從江上或從山上第一眼見到樂山大佛,心靈都備感震懾,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但因人們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信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所以對大佛的體驗亦各有所不同。

雅石丨禮佛

宋代陸游把樂山大佛比作“偉人”。他在詩中描寫初次禮佛的心情是“不辭疾步登重閣,聊欲今生識偉人”。明代彭從(按察司副使)見到樂山大佛卻驚呼:“趺坐中天排紫氣,縱橫彩筆破青冥”。他所見到的大佛不是坐在地上、岸邊,而是坐入“中天”,光芒四射。今人戴蘭齋(湖南人)的詩篇寫道:

華夏神工歷萬難,雕成大佛世爭看。

頭伸霄漢彤雲裡,腳踏長江雪浪間。

大肚能容四海客,寬肩可負九重山。

春來鶯燕聲聲唱,天上人間最壯觀。

雅石丨禮佛

世人皆說佛之威嚴,只因我之渺小,卻不知雨聚為江而江又聚為大海,何以唉嘆滄海之一粟?以大佛佛像開鑿之艱難,海通和尚及其弟子前後90餘年,不畏個人之渺小,始成佛像之威儀,誰能說海通和尚其人之渺小呢?

雅石丨禮佛

世界第一的大佛基腳平臺下,三江匯合,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濤聲陣陣……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除此之外,或許沒有更合適的形容。大佛的存在,是讓人來感受自身渺小與心生敬意的。

雅石丨禮佛

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我等心中有佛,可使三江失聲,能教日月同輝,又何慮我之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