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德军坦克质量明显比苏联高的多,为什么还是输了?

军史吐槽君


有资料显示,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统计在进攻阶段的“堡垒行动”中伤亡5万余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300余辆,苏军统计伤亡达17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1600余辆。整个战役阶段苏军坦克和自行炮损失更是达到4500辆以上,苏德两国在库尔斯克初期的人员伤亡是4比1。

尽管统计口径明显有偏差,但德军损失大大小于苏军是一个事实。

明明是德军损失更小,为何却在库尔斯克输了呢?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发布第6号训令,德军在春夏季发动进攻并取胜,以掌握战略主动权。他称“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当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为此,德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堡垒”的作战计划,自北面奥廖尔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攻占库尔斯克。

为此,德军集中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5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南、北两翼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

这便是库尔斯克大会战的前奏——“堡垒行动”。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德国是经过了周密的作战安排,进而进攻库尔斯克的。在这一点上,非常像进攻波兰和法国。保密工作很到位,加之高机动性的坦克集群,常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而苏联一方呢?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尽管苏联红军人数上占据了优势,但士兵整体素质并不高。很多战士要么是工厂工人,要么是集体农庄的农民,这让苏联红军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如果不是苏联能够动员到全国人民,还真抵抗不了德国,这一点上法国和波兰就是个例子。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军的惯性统计方式和战场控制权。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要知道二战中,德军对武器装备的统计都是统计“绝对损失”的。 “绝对损失”,就是绝对无法再继续修理。然而,大多数“被击毁”的坦克实际上都是可以修理的,因此德国统计的坦克损失与实际的损伤相差很大。事实上,由于德军丧失了战场控制权,不少仍能修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丢在了战场和败退途中。

因此,在战场控制权问题上,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进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细节。

在坦克对抗中,国土纵深和战场控制权是很关键的问题。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家当,但因纵深和战场控制权问题,德军装甲部队的坦克或者履带火炮等几乎扔到战场,即便是没有完全被击毁,也是有来无回的。

由于美英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导致希特勒被迫宣布终止“堡垒行动”。曼施坦因曾反对希特勒的退军计划,从控制战场角度是正确的。但理性的去考虑,对全局来讲并不适合。西西里登陆,虽然德军西线也有装甲部队,但问题是人在一线,坦克和战车却在修理厂,这是非常尴尬的。

从苏联方面看,他们对形势的判断较准确。

库尔斯克突出部对苏德双方来讲都是守其所必攻,攻其所必守。这一战谁先发动进攻,就对谁不利,这一点双方都意识到了。曼施坦因主张让苏军先进攻,因为1942年春苏军主动向哈尔科夫地区出击,惨遭围歼,防守反击的德军反而占了上风。

同样有鉴于此,朱可夫主张让德军先进攻,斯大林最后的决定也是先让德军进攻,如德军长时间延长进攻时间,则苏军主动出击。如果德军耐心等待苏军先发动攻势,苏军就会脱离坚固的库尔斯克防御坦克集群阵地,与德军进行野战,而德军强大的坦克战略预备队也就不会撞毁在对方防御工事上。

在草原开阔地带实施机动作战的经验,苏军不如德军。但德军最终还是错判形势,先发制人,最终导致战事失利。在战争中先发未必总能制人,这就是库尔斯克会战留给后世军事家最重要的教训!


刀墓手札


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苏军损失惨重,但是打赢了战役,而且还有力量发起了反攻。这一反攻太厉害了,把损失不大的德军,打得抬不起头来,一路溃退。直到本土,被全歼。

许多人一直想不明这个道理,明明是苏军损失惨重,还能追击一路,结果力量越来越大,最后在柏林全歼德军。明明是德国坦克厉害,每次战役都损失小于苏军,最后却一直败退,只到灭亡。

原因就在于苏德两国坦克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德国走的是“精英路线”:

德国🇩🇪迈巴赫,莱茵钢铁公司等设计师、工程师设计时讲究精确度,生产时精益求精。

而苏联走的是“群众路线”:

他们的产品虽然是傻、大、黑、粗,但是皮实抗造。

使用起来就好比83年一汽工具分厂的两台仿型精密铣床,56年苏联援建的老大哥,几十年风雨不误,勤劳一生,另一台的捷克造(斯柯达)的铣床细皮嫩肉,生怕一用力坏了,(捷克2战同属纳碎党德军阵线)。

德军坦克和苏联坦克就是这个道理。

更重要的是生产数量不同。德国坦克生产工艺复杂,用时间长,而苏联坦克生产工艺简单,德国生产一辆,苏联就能生产三辆。结果苏联拥有的坦克远比德国数量多,形成了群狼效应。结果德国就是这样被苏军在战场上压倒的。


阳城导航


输赢看目的

行动的目的是救一个人,可是你人没救回来却杀了3000敌军,那你还是行动失败。保镖杀光了所有的恐怖分子,可是总统没能活下来,你说这算成功还是失败?

K/D这个东西虽然能反应一定的问题,不过和成功还是失败毫无关系。

库尔斯克苏联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把德军直接打没脾气了,所有的后续计划全都无法展开,当然是赢了。

这也很好的证明一句话,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通过一次进攻,削弱敌人的力量,消耗敌人的物资,打乱敌人的计划,破坏敌人的准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没法进攻,防守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所以库尔斯克当然是苏联赢了,直接破产了德军后续的所有计划,从此德军一路退守,直至柏林,这要还不算赢,那什么算?


皇家骑士16


数量太少,而且这些新式坦克可靠性不佳,实际战斗力并不是很理想。

其实库尔斯克会战之所以从3月一直拖到7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军当时的技术兵器极为匮乏,坦克等兵器由于此前的战斗消耗,很多装甲师几乎已经成了空壳,仅有几十辆坦克,有的甚至仅有十余辆坦克,根本没有足够的进攻力量。而且这些坦克主要还是3号坦克、4号坦克等,性能和苏军的T34-76相比不占上风。

与此同时,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研制完毕,正在生产,所以希特勒也希望待这些兵器补充上之后再进行计划。最终,在7月德军准备进攻库尔斯克时,这些装备已经补充上来了,但是数量上依然不是太多,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总共才不到500辆。而且其中豹式坦克早期型可靠性不佳,故障频繁,实际战斗力并高。由于坦克不够,进攻力不足,费迪南坦克歼击车也被迫当做坦克上前冲锋。

德军的总坦克数量是2900辆,也就是说剩下的都是三号、四号坦克甚至三号突击炮等,质量上甚至不如苏军的T34坦克。而同期的苏军,有高达5200辆坦克,主要是T34-76型,性能水平虽然不如虎式豹式但是对付三号四号坦克是足够的,而且数量大。

更重要的是,苏军是防守方,本身坦克就多,再结合地雷、反坦克炮阵地等火力体系,更是容易取得作战的胜利。


前沿阵地


德军和苏军走了两条不同的装甲兵装备路线,德国🇩🇪迈巴赫,莱茵钢铁公司等设计师、工程师讲究精确度,精益求精,而苏联人的产品是傻、大、黑、粗,皮实抗造。83年一汽工具分厂的两台仿型精密铣床,右边的是56年苏联援建的老大哥,几十年风雨不误,勤劳一生,左边的捷克造(斯柯达)细皮嫩肉,生怕一用力坏了,(捷克2战同属纳碎党德军阵线)。

斯大林战争中随时要听军工企业领导人汇报,y一2飞机,T一34坦克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乌拉尔以东军工企业源源不断的生产T一34坦克,而希特勒的优质坦克虎式,豹式坦克等产品,工时较苏制坦克多之又多,工艺复杂,1943年春季就要发起进攻的计划就是因为新型坦克的产品不足以发动库尔斯克战役规模装备。坐等了几个月,7月中旬才凑足了装甲师急着用的装备,战役中,因为是新装备,故障率奇高,像是象王自行火炮,跑着跑着自己发动机着火了,50吨右左的重量拖拽一个得4辆坦克!只有拋弃掉。

德军刻意设计的新型坦克真不是吹牛,T一34不是其对手,但是曼斯坦因在南方攻击得手了,北线防守大师莫德尔吗攻势却不是令人满意,远低于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从而达不到库尔斯克战役要求的分割突出部并歼灭苏军主力的战级设想。

更令希特勒头痛欲裂的是猪队友意大利🇮🇹人又出事了,西西里岛顶不住美军与英国🇬🇧军队的两栖陆海联合作战,希特勒只有将最有战斗力的党卫军髅骷装甲师等调运西西里岛防止美军登陆意大利🇮🇹本土。

曼斯坦因元帅的愿望只有凉快了!

苏军虽然是投入大,损失更大,第五坦克军军长因为投入到战役里的坦克基本报销了,自己的后事都按照苏军惯例安排了(准备进牢房)。

但德军后期草草了事,结束了进攻,第五坦克军军长也就不了了之了。苏军达到了战役目标,守住了库尔斯克草原,还稍带收集了一堆德国🇩🇪人千辛万苦运输过来的报废装甲集群!


user4210272105487


首先一个,德军的坦克质量没有比苏军好到哪里去,老虎和豹子的性能比T34要好,但是德国坦克中占数量大多数的是4号,不过在库尔斯克的4号已经是换装了75毫米长身管火炮,可以和T34进行正面对抗了。

德国的老虎和豹子的确纸面上的性能要比T34更好,但是由于是战时的应急产品,机械的可靠性都还有问题,在库尔斯克由于自身机械问题损失的比苏军击毁的要多得多,而且苏军的火炮在近距离也是可以打穿老虎和豹子的装甲,苏军不止一次的采取死亡冲锋,迅速的接近德军坦克和德军打近战,使德军数量有限的老虎和豹子被打掉,而剩下的4号是可以和T34一战,但是4号可不具备老虎和豹子的技术优势。

到现在俄军还重视坦克的快速机动,现在的坦克两项占比最大的还是坦克飙车,应该就是对付老虎和豹子时候进行的死亡冲锋得来经验,就是快速接近敌军,最大程度减弱敌军坦克的技术优势。

一方面是坦克性能并不是优势太大,而苏军的坦克的数量可就是巨大的优势了,而且由于苏军是防御地位,在战斗结束以后,大部分时间苏军可以控制战场,这样被击毁的坦克可以被回收修好,这样就保证了苏军坦克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迅速恢复。虽然是德军的坦克质量包括坦克乘员的技战术水平也占优势,但是这个质量优势并没法抵消苏军巨大的数量优势。

德军和苏军相比是机动灵活,对于像库尔斯克会战这样硬碰硬的攻坚战,德军其实非常不利,尤其是苏军已经发现了德军的意图,并且充分做好了准备,特别是堡垒计划是计划用钳形攻势南北两个铁钳向中间的库尔斯克进攻,但是当北面的莫德尔被打退以后,只剩下北边的曼施坦因就已经宣告了堡垒行动的失败,孤军深入的一个铁钳很容易就被数量占压倒优势的苏军消灭。


有痰


库尔斯克会战,首先是试图用坦克,进攻大规模反坦克筑垒地带的会战。坦克诞生的重要原因,是机枪火力的密度,配合壕堑、铁丝网、地雷等障碍物,已经足以击溃任何步兵徒步冲击。而坦克凭借装甲,只需应对到数量相对有限的反坦克武器。但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由于德军新型装备未能按时到位,攻击时间一再推迟,给了苏军数月时间经营。当壕堑升级为反坦克壕,铁丝网升级为反坦克水泥墩,地雷升级为反坦克地雷,机枪升级为密集的反坦克炮,坦克在进攻中的地位已经与面对密集机枪阵地的步兵无异。

相对于德军寄希望于新式重型装甲发挥奇效,苏军则充分发挥数量优势,人员为德军3倍、坦克为德军2倍,火炮为4倍,以这种已经可以发动进攻的优势兵力在预设阵地进行防守,德军一头撞上来损失可想而知。尽管德军凭借装备和人员素质优势打出了1比3的战果,但是有限的人口和缓慢的装备生产速度使德军丢失了战略主动权。


味冷


关键就是黑豹和虎式产量太低,也就几百辆,就算每辆都是1比5的战损,也扛不住苏联的T34洪流。再就是希特勒喜欢把新式的坦克组成独立坦克营而不是补充国防军坦克师【国防军坦克师一直是以三号、四号为主】。这样子虽然便于发挥新式坦克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经验丰富的国防军坦克师来说,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了。


羽林郎186


德军坦克质量虽然说比苏联坦克质量好很多。但这场仗并不是只是纯粹的坦克决战,其中还参杂着火炮和步兵大战。当时德军坦克很多都还未开到最前线就被苏联的"卡丘莎"火箭炮的炮火所覆盖。被摧毁不少,所以质量再好也架不住被一片火海所覆盖。库战苏军赢在综合打击能力超过德军。


duh23333


兄弟质量只能说略高,不能说高的多。

那个时候虎豹的数量还不多,德国装甲部队主要是以三号四号突击炮,坦克歼击车为主的。

库尔斯克会战中苏联的坦克数列是德国的三倍,炮兵是四倍。而且事先又有充足的准备,打过德国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