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重鎮」石羊鎮是川西茶馬古道最後一公里的商貿中心

河西重鎮,即今石羊鎮(古竹瓦鎮),傳說“蠶從”開國到“杜宇”教民務農,引商人從業。正是川西驛道(茶馬古道)大面山一帶,古蜀族遊牧、漁獵活動中心。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建青城縣之後,徐家渡碼頭迎來貨運發展的黃金時代,促使場鎮興旺發達,商品交易和地域文化繁榮昌盛,形成一座“山水之城”商貿中心。

公元前316年,秦統一巴蜀後,石羊地域為蜀郡所轄。到了漢初,石羊境內置江源縣,集鎮已初見雛形。其時,石羊已構成該縣城西通汶山,南達犍為兩郡重要門戶,成為岷江(羊馬河)古渡待運之碼頭。到了“莽”商務已興,燒磚瓦工藝、陶器交易盛行。同時,也是商業和販運者必經之路。

到了宋代,集鎮初見規模,形成周邊鄉鎮之首,商業貿易尤新。宋神宗初年(1064),設立永康軍時,始有建置,名為“竹瓦鎮。”

傳說蘇東坡貶廢回籍,路經青城縣,四處可見“竹器伴瓦瓷”工匠,其名頗為贊嘗一詩:“夜宿承天寺(今馬祖寺),駕遊竹瓦鎮”流傳古今。

到了元初(1271)年,屬金羊年,更名為“三陽鎮。”意寓“國泰民安、三羊開泰。”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清康熙十二年(1673)始,從外省大量移民入川開墾插佔,到了清康熙末年,(1722)移民在此安家樂業之多,人口劇增,商貿交易活躍。在此修築住房、棧房、錢莊、倉房等各種商業場館,逐將復興。“石羊”石像就是修袁家倉時掘土重現。後因崇拜羊的品性:有跪乳之恩、吉祥之意,將鎮名更為“石羊鎮。”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石羊鎮,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傍山外即為番境,蓋天所以界華夷也。”故而成為一座通往夷界的咽喉要道重鎮。加之,地產馬祖寺“菊花心”川芎,隨禪宗佈施而名聲遠播,由此,因道地川芎而興藥市,成為山貨邊貿集散地,商貿中心。進山、下山即始於此。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在石羊境內建制古青城縣(今都江堰市的前生)治所。諸多鄉鎮主要經濟來源,便是以川芎為業,是石羊地區的命根子。丟不掉、忘不了的歷史記憶被當地人津津樂道不失不忘。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川芎,從秦漢起,盛於唐梁。傳耕一千多年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科學的進步,為人類健康水平作出功不可沒的貢獻。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作為川芎的原產地、灌縣(都江堰市)之首石羊鎮,因川芎而得名,在歷史上構成小灌縣“河西重鎮”之稱。因地及名“智者下水,強者上山”生計環境。也就是說背靠青城山,面臨岷江(楊摩江),強悍的人靠山依茶馬古道而生存,靈動之人在江岸販運、種植川芎而生計。久而久之,這座邊鎮孕育咽喉要道,促成“藥市”集散之最,形成茶馬古道“最後一公里”的商貿中心。

據歷史記載: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間,因古青城縣川芎之故,移民在此瘋狂插佔。

石羊,因擁有風水寶地、土地肥沃,水旱從人,珍稀特產川芎,使大量的移民姓氏在此騎馬界圈,劃定區域為家,紛紛躬耕“養川芎”上市交易,就因源於“藥市”帶來的商機繁衍生息,而安居樂業。

各省客商在此爭奪地盤時,曾修建了“五宮、五廟”(今石羊鎮勝利中街一帶)。“五宮”即:三聖宮屬秦晉(陝西、山西)會館;真武宮為兩湖(湖南、湖北)會館;南華宮為廣東、福建會館;文昌宮為河南、河北會館;萬壽宮為江西、浙江會館等遺物。“五廟,”則是封建社會地保下的精神產物。

1839年到1847年八年間,川芎藥市促成商貿發展的八年。

毎當夏收季節,藥農將川芎紛紛上市,八方來客雲集石羊,近乎搶購之風。市場上交易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各店通宵達旦、燈火輝煌。單是“司行稱”者(經紀人)就有數十家,打包、搬運、入倉、出倉汲汲忙忙。尤其江西“川幫”和“京幫”坐鎮收購,促使種植面積年年擴展,年吞吐量可達到50萬擔(每擔100市斤),交易額達到兩千萬元。這在當時已成為“特區”經濟。修建“臨江書院”就是一例,反映出川芎市場的興盛程度。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那時,石羊鎮經營川芎大小藥行數十餘家。其中,歷史悠久,而且有名望者3家:由上輩“洪森堂”易名“洪順店”的店主牟洪順、“森順長”店主張甫臣、“裕厚長”店主周月樓。後起有:張連山、張福如、易華豐、周正剛,“聯和藥房”的主人宋克明、張佩文、高玉田等老闆。小藥店也頗多:蔣聲陽、肖德成、蔡興和、易子成、陳品源等20餘家同時經營川芎買賣,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些坐商,大多為代客買貨而興隆,烘炕、倉儲、打包、運輸等工序尤為複雜。獨特的包裝稱為“包子,”將特有的慈竹劃開成蔑條,編織內外兩層為包裝袋。由於吞吐量大,交易平凡,用工密集,衍生倉儲業、餐飲業、住宿業、運輸業、篾匠業、百貨、煙館、酒館、茶館、雞公車等諸多行業蓬勃發展。

比如:催生專業出租倉房者數家:謝星兆出租“謝家倉、”韓同軒出租上,下兩個“韓家倉、”袁家泉出租“袁家倉、”劉文輝出租“劉家倉”等。飲食業也造就了許多特色美食傳於今。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文化名人和開明鄉紳。吸引眾多文人墨客來此造訪,從而形成歷史文化厚重的鄉鎮。

宋初文學改革倡導者之一趙抃,時任益州(今四川成都)路轉運使,遍巡轄地,來到青城縣從嚴治吏。因一樁奇案留任當了一屆“下派縣長,”使官風親民。留下這樣的詩句:

背琴肩酒上青城,

云為開收月為明。

觀宿有詩招主簿,

廬空無分遇先生。

李白描述成都的富庶和秀麗:“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所說地盤環境正是青城縣人傑地靈的地方。

五代十國時,這裡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一位石羊鎮土生土長、才貌雙絕的鄉女徐慧,從小聰明伶俐,愛勞動、愛學習的她,養成:“獨自憑欄無一事,水風涼處讀文書”的好習慣。成為孟蜀主寵愛的花蕊夫人。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花蕊夫人被宋太祖擄去,將離開蜀界時,奮筆疾書。在懸崖上留下思念與不捨的鄉愁:“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度日如年,馬上聲聲聞杜鵑。”一字一情、聲如淚下,留於後人惜墨憐愛。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清代縣令及詩人黃俞,在遊覽花蕊夫人宅時,感慨吟詩:

-----

-----

歌舞當年進蜀王,應憐遺址牧牛羊。

茸茸細草堆芳徑,漠漠寒煙覆短牆。

城上豎旗千載淚,宮中題恨滿簾香。

多少英雄湮荒土,不及夫人姓字香。

致使許多崇拜者來到石羊尋宗問祖。年輕壯美的花蕊夫人,雖然在異鄉殞落,卻在故里得到永生。

陸游在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調回蜀州任通判期間,深入考察地方風土民情,並先後造訪青城縣、徐家渡、花蕊夫人宅等當地名勝,愈發愛上了這塊天府之地,並萌發出“終焉於斯”的念頭。曾經有《青城縣會飲何氏池亭贈譚德稱》詩吟誦:

赤日黃塵行路難,青城縣裡得偷閒。

十年去國悲霜鬢,六月登樓望雪山。

醉客千言猶落筆,美人斗酒未酡顏。

憑誰喚住譚夫子。更與徘徊水石間。

陸游晚年退居家鄉,也忘不了《寒夜偶懷壯遊書感》

疇昔西遊萬里還,狂吟散落滿人間。

買空祿水橋邊酒,看遍青城縣裡山。

梅蕊疏疏春欲動,川雲漠漠雪猶慳。

偶思五十年來事,顧影燈前自笑頑。

陸游曾坐在石羊黑石河畔朱家灣林盤(皂江)仁和橋(今范家橋),感懷當年“看遍青城縣裡山”美好視角的休閒養生之地,體驗“花蕊故里,川芎之鄉”的民風民俗。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石羊雖然是小地名,

卻是重地標、大文化的河西重鎮。

「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河西重镇」石羊镇是川西茶马古道最后一公里的商贸中心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石羊鎮委員會

都江堰市石羊鎮人民政府

主 辦:都江堰市石羊鎮黨政辦公室

本期供稿 :旅遊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