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永登古称庄浪,地处兰州、西宁、武威等西北大中城市之间,是兰青、兰新铁路、高速公路的空港围合之地,是西部走廊的门户,也是自古至今的交通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古代少数民族如羌、戎、月氏、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女真等少数民族群雄逐鹿、嬗变更迭、融合汇通之地,留下了经久不衰的多元民族文化。满城正是至今保留在此地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之一,至于为何在此地建立一座规模如此宏大的满城,就让我们从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来追根溯源。

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永登满城,俗称平番满城。乾隆二年(1737年),清政府的正白旗副都统色尔古楞率满蒙汉协领、佐领、防御步兵尉及八旗骁骑1000多人,步兵400人前来驻守庄浪,并在第二年征调大批的农民和兵士在县城南大约2.5公里左右的地带修建城堡。四年后竣工,于是官兵家眷等便入住此处长期驻守。该城南北长752米,东西宽527米,呈长方形,面积约39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的一半还要多。城墙底宽10米,顶宽8.5米,高11米,除了长度外,城墙所有的规格都高于故宫的城墙。墙外包砖两层(后全部剥落,只剩土墙)。该城原建有内外8门,有门楼8座,角楼4座,铺楼16座,军房50间,兵房2442间。东门外有一开阔平地,辟为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并建牌楼1座、演武厅1座。城内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有纵横数条小道相同,大十字建有关帝庙。全城设计合理,布局整齐。满城建成后,远近行商的汉民逐渐前来贸易,加之满城位于丝绸之路古道,又离县城很近,便很快形成南、北门(现柳树乡复兴村、城关镇满城村)街市,曾繁华一时。

清朝时期甘肃的“满城”,已被人们遗忘

乾隆初年,在满城居住的正白旗满族有506户,2000多人。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也是皇帝亲统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正白旗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调西安满营部分兵力前来驻防,裁副都统,设城守尉。下设佐领5名,防御5名,笔帖士(为满语“儒士”,一说是汉语“博士”的音译)1名,云骑尉3名,领催30名,共官兵840名。道光初年,满城官兵有835人。光绪年间,庄浪满营共计有前锋领催马甲680名,步甲64名,炮手10名,养育兵75名,弓箭铁匠15名,马320匹。到宣统时,有满族147户,721人。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裁城守尉。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甘肃提督张广建强令城内满人迁往坪城满洲营耕种自食其力,城内满人从此分散谋生,少数仍留在城内西侧。到了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满民亦遇凉州镇守使马廷勃之西军烧杀,更使城内一片荒凉,破败不堪。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驻防武威的骑五师马步青部韩起禄旅在满城内东部建营驻防。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国民党中央税务总局又利用满城营房集训缉私总队。到1952年,人民解放军某部进驻满城,城内剩余的10余户满族全部外迁。

清康熙年间,庄浪满城尚未建造时,清政府就曾多次对西北用兵,八旗军兵及汉族绿营兵就多次驻扎庄浪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