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如何實現「1+1+1>3」



“按每畝地產1000斤小麥算, 流轉900畝土地就是90萬斤小麥, 擱在以前, 租場地、找地兒烘乾, 費時費力費錢。”自從加入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家庭農場主何勇再也不用操心生產管理環節, “有地兒晾曬, 有地兒存儲, 還能以每斤低於市場價兩分的價格烘乾。”何勇口中的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 由一家龍頭企業、13家合作社、27個家庭農場組成, 龍頭企業帶動, 13家合作社為紐帶, 為農場主提供包括收割、灌溉、烘乾、存儲等全程機械化服務。

作為全國較早探索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地區, 宿州的經驗為全國提供了有益借鑑。目前,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已呈燎原之勢, 近年來, 安徽、河北、內蒙古、寧夏、江西等地順應形勢變化, 積極培育引導聯合體深度融合發展。到2016年底, 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41.7萬個 (其中龍頭企業13萬家) , 輻射帶動農戶1.27億戶, 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戶均增收達3493元, 為新形勢下農戶分享農業產業發展成果、促進鄉村振興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如何“聯”?合同契約, 要素融通, 成員互助

隨著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成長髮展, 帶動農民增收、共同致富的聯結機制也在不斷創新。

成立於2016年5月的河北譽皓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以邯鄲市譽皓實業有限公司為引領, 構建小麥完整產業鏈條, 已吸收8個農業企業、19個種植合作社、17個家庭農場 (種植大戶) 、2個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5750家農戶, 涉及小麥種植基地25000畝。內蒙古自治區則因地制宜總結出鏈條延伸型、加工帶動型、三產融合型等多種聯合體發展模式, 聯合體內部成員通過簽訂長期訂單、股份合作、服務協作等建立合作機制。

寧夏廣銀米業董事長趙建文介紹說, 他們公司引領的賀蘭廣銀稻漁產業化聯合體正在“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社會化服務、休閒農業等方面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

通過契約實現產品交易的聯結, 使得聯合體各方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而各種要素的融合滲透, 使得聯合體能夠實現“一盤棋”配置資源要素, 從而聯合得更加緊密高效。科技、品牌、資金和服務在聯合體的聯結上發揮出核心粘合作用, 形成要素帶動型發展形態。

安徽碭園果業集團產業化聯合體是一個利用科技服務和品牌帶動的典型範例, 牽頭龍頭企業擁有20多名種植碭山梨的技術人員, 以農資配送專業化服務隊為牽引, 以共享“碭園”品牌為切入點, 聯合13家合作社和12個家庭農場組成聯合體, 經營面積達1.2萬畝。

要素共享, 金融要素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2017年, 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提到, 支持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 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提供貸款擔保、資金墊付等服務。

在強英集團鴨產業聯合體中, 作為龍頭企業的強英集團一直在以實際行動落實《指導意見》。該集團幾年來為聯合體內的5000餘養殖大戶擔保貸款資金超過3億元, 至今無一不良戶。內蒙古五原縣向日葵產業化聯合體則採取多種形式發揮資金引領作用, 除了允許種植戶以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 賒銷聯合體內各類生產資料, 還吸納了金融保險機構, 為企業和農民提供金融支持, 為種植戶提供農業保險。

儘管聯合體不是獨立法人, 但建立了共同章程, 成員相對固定, 實質上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聯盟。成員之間的互助也加強了聯結緊密程度。聯合體成員發揮各自優勢, 比如糧食烘乾企業為家庭農場提供糧食烘乾、曬場及倉儲服務, 解決了規模化生產過程中糧食無法晾曬儲藏的難題。


1+1+1>3?專業分工, 優勢互補, 互惠互利

河北省魏縣前大磨鄉樂善會村村南, 正在查看苗情的魏縣愛耕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西林介紹說:“加入河北譽皓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後, 麥種由農業龍頭企業統一採購, 加上化肥、播種、旋耕等優惠, 500畝小麥光成本就節約5萬多元, 我明年打算再流轉幾百畝土地。”自從該聯合體成立以來, 家庭農場由於解決了資金、技術、信息、市場、農機服務等問題, 提高了產量, 每畝同比增收280元。

除了家庭農場, 聯合體內的合作社也提高了效益。安徽淮河農機服務合作社, 與淮河糧食產業聯合體的13個家庭農場簽訂了7800畝的糧食生產全程農機作業服務合同後, 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找活幹, 作業效率提高30%以上, 即使讓利給家庭農場一定的作業費後, 合作社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企業是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組建的主導者, 在幫扶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的同時, 組建的動力在哪裡, 安徽三泰麵粉有限公司董事長祝躍華道出了答案:“企業通過與家庭農場聯結, 建立了穩定的生產基地, 既確保了原料穩定供給, 又減少了原料採購中間環節, 節約了成本。”祝躍華表示, 秋種時, 聯合體內的種糧大戶與家庭農場都選擇的是“新麥26”這個品種, “這樣就能直接指導家庭農場開展標準化生產, 保障了對小麥質量的要求。”

“在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中, 農業企業做市場、家庭農場搞生產、合作社專注服務。”安徽省農委產業化處副處長楊亞明說, 在三大主體明確分工的基礎上, 又形成了聯合體成員互相滲透的盈利模式。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 讓三者抱團取暖, 發揮出“1+1+1>3”的產業發展優勢。

產業的做大也帶動了周邊小農戶增收。“村上說要圍繞企業發展休閒農業, 租我們的房子改造成農耕文化觀光區和農家樂, 企業還要搞休閒採摘、稻漁養蟹, 我們用土地入股, 還有分紅嘞!”寧夏賀蘭縣四十里店村的村民胡月勤笑著說。地沒變, 有了新的農業經營模式, 農民的收入翻了番。賀蘭廣銀稻漁產業化聯合體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後, 94戶農戶共913畝土地以股份形式加入聯合體, 每畝耕地除年底發放保底紅利800元外, 根據贏利情況按股權比例每畝土地還可以獲取二次分紅。


怎樣“扶”?金融支持, 用地保障, 資金引領

當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不少聯合體面臨各種困難。政策支持力度決定著聯合體發展速度的快慢和發展效果的好壞。面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面臨的困難, 日前,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政策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 從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

近日, 海南省農業廳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 將現有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項目資金, 向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內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當傾斜。鼓勵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圍繞主導產業, 參與海南田園綜合體和“共享農場”建設。

面對融資困難, 安徽蒙城先期在全國實施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貸款, 為8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放貸款1.5億元。業內人士指出, 農業龍頭企業是產業化聯合體的核心。河北省石家莊市則圍繞打造龍頭企業, 由省市縣財政資金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組建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 以一定倍數放大銀行資金, 幫助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進行貸款。2017年後, 石家莊市共籌集9700萬元增信基金作為風險補償金存入合作銀行, 按8倍比例撬動金融資金近8億元, 進一步推動產業化聯合體發展。

在用地保障方面, 河北省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 支持聯合體合理用地需求。每年單列1萬畝用地指標用於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用地。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如何實現“1+1+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