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叫《起跑線》。

家境殷實的印度中產夫婦,為了讓女兒上名校,買了學校3公里內昂貴的學區房後,才知道面試還要考爸媽。

為了通過面試,女兒進了培訓機構,爹媽上了擇校輔導,一家人先是裝貴族:買名牌,說英語,唱高雅歌曲;再又裝窮人:找黑中介、搬貧民窟、偽造身份……就是為了鑽政策的空子給孩子掙到一個入學名額。

身邊的媽媽們看完電影,紛紛吐槽:這哪兒是印度,這不就是我大中國的北上廣!

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全世界的爹媽都可以化身虎媽狼爸。

看看電影裡這臺詞,熟不熟悉?

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國產海清版虎媽分分鐘就能找到同款

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同一個世界,同一條起跑線;同一套臺詞,同一款我媽。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聽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長大,今天自己好不容易也當了媽,卻發現“起跑線”已經從送分題變成了送命題。

G是我原來在雜誌社工作時的同事,兒子今年幼升小,參加了一所重點小學的面試。結果兒子沒拿到錄取通知書,兒子的一個好朋友拿到了。

開學前兩個孩子一起玩,G和對方媽媽聊天,說起面試時的一道考題:為什麼人在下樓的時候比上樓的時候更輕鬆?

G說:“講真,這道題甩出來,別說我和孩他爹不在場,就算我們一家三口同時面對考官,那肯定也是同時懵逼的。不光是娃,我倆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可人家從小就看DK大百科的孩子,輕鬆給出了答案——因為地球重力的作用。”

就在昨天,學姐D發了條朋友圈:“暫時退出家長群,已抑鬱。”

4年前,為了進一所重點小學,D把自己父母公婆的房子倒騰個遍買了最貴的學區房。開了一次家長會她就懵了,這些一年級的孩子早已經開始課外補習,一小時300塊的英語外教只是起步價,外加奧數、科學、圍棋、鋼琴……各種名目的課後班數不勝數。

這些跟學校沒關係,都是家長們自己給孩子報的。很快,這群一年紀小豆包的家長就自己組了個“決戰小升初分享群”,每天傳閱測試成績、分析教學方法、推薦補習班,有人負責貢獻小升初的動態,就有人分分鐘給孩子換更好的學區房……

聽說她假期帶孩子去了香港迪士尼,別的家長一臉驚愕:學霸們還在泡新東方,你家孩子考第幾?

D慌了,也開始週六學而思週日新東方,外加英語外教一對一,平時陪讀,週末陪補,自己口語練得突飛猛進,輔導作業的吼聲時不時震動全樓……

孩子升到四年級,她嚴重失眠,頭暈噁心掉頭髮,去看醫生:前庭神經炎。

除了第一批陪娃做作業的家長已發瘋,陪娃上特長班、陪娃去補習班的家長誰沒點程度不同的精神病?

其實我們也明白,永遠都有更優秀的家長和孩子,比我們更接近所謂“起跑線”。說起來大家都在“拼”,實際上我們連比賽從何時開始都無法控制。

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那些曾經站在起跑線最前排的孩子,註定就是人生贏家嗎?

未必。

去年被拉進了初中同學群,前不久在北京組織了一次小範圍同學會,20年沒見,互換現狀,大傢俬下都很感慨的一點是:有些人真的變化蠻大。

成績中游的L,整天上課偷偷看科技雜誌,隔三差五就被請家長,從一所二流大學畢業後,他沒去體制內的單位上班,和發小一起做了個網站,算是分到互聯網創業蛋糕的第一波人。去年,他們的網站已經拿到了二輪融資。

成績最好的團支書Y,順風順水上了一所211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了央企,企業名頭很大,不過看他的狀態,除了更富態了,其他只能說是so so。

女同學M是英語課代表,單親家庭,家境一般,大學開始就自己賺學費的她最後留在大學教書,是班裡最早結婚生子的一個,女兒已經拿到了美國一所名校的offer。

最讓人意外的是S,一個很多人連名字都記不住的男同學,在一所三流大學裡學金融,家裡費了好大勁兒讓他進了銀行,他一路做到總行的行長助理後跳槽去了投行……現在,太太帶著一兒一女定居溫哥華,他是飛來飛去的投行高管。

人們參加同學聚會後,常常會生出這樣的感慨:

很多當年的佼佼者已泯然於眾人,曾經不起眼的同學今時今日風生水起,這個群裡,已經沒人在意當年的成績單上到底誰排在第幾。

黃磊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除了累死在起跑線,父母還能給孩子什麼?

家境、教育環境、父母的格局和能力,使得每個孩子的起點註定不同。退一步說,即便大家起點都一樣,決定孩子能跑多快、多遠的因素也遠不止這些。

畢竟,人生如此漫長,最初的領先,會慢慢被生命長河所稀釋。

所謂“起跑線”,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不止有一條,而每一個人,只要你足夠努力,都可以在不同階段擁有新的起跑線。

比起跟“起跑線”死磕,孩子更需要的,是學會按照自己的節奏,拿到重新定義起跑線的權利。

我們也許給不了孩子足夠靠前的起跑線,但我們可以傳遞給孩子一些不會被生命長河輕易稀釋的東西。

比如,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學到腦子裡的東西是誰都搶不走的;

比如,要交一些真正的朋友,健康的人際關係不會因利聚而來,也不會為利散而去;

比如,讀書給你智商,人生歷練給你情商,它們同樣重要;

比如,追求世俗意義的成功並不俗氣,它值得我們為之努力,但倘若沒有,也不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別讓其他人的時間表催著你跑”。

起跑線確實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悠著點兒,人生路還長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