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丨廣東徐聞南極村:中國大陸之極南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徐聞縣修路的忙亂在轉彎處戛然而止。

這裡的空氣太好,碩大的蛋黃色的落日在細直的桉樹間被大團的、雪白緊密的雲托起來。遼闊的沉靜從馬路上越來越低的汽笛聲,再延綿到在路邊鳳凰樹下成群結隊吃草的黑山羊。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那種大小如同比熊犬的山羊悠閒且不怕人,它們慢吞吞的抬起溼漉漉的像是沾滿深海氣息的南海黑珍珠的眼睛,在與單反鏡頭的凝視裡完成了令人愉悅的南極村的第一次相迎。

最開始的選題並非這裡,但當我看到網頁上呈現的“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標題時,就知道,這是一個任何旅人都非去不可的地方。無緣咫尺若天涯,彼岸雲鄉彼岸花,如果一個人的海角天涯,也是中國大陸的終點或起點,那對於行走而言,還有哪個概念能比“極”這個字更驚心動魄?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南極村道路的弧度頂峰早在百米外探出頭,藍白雙色的瓷片與藍天白雲遙相呼應,貼出上書“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第三代燈塔:燈樓角。

地理上以經緯度將整個地球放置在三度空間的座標內,北緯53.33度的黑龍江漠河北極村被稱為中國大陸的“極北”,而東經109°55′,北緯20°13′的燈樓角則為中國的“極南”之尾的地標。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圖/不困

藍白與灰交錯,極致新鮮的海風與清透無暇的海水,遼闊高遠的晴空並雲間穿梭的海鷗,都在視野中構成人類誓言裡永恆不變的天涯海角。

天朗氣清時,在這處祖國的南端隔著雲霧可望見僅僅11海里遠的海南島。在那裡,有一座被列入“世界一百零一座文物燈塔之一”的燈塔,從1984年至今已存在100來年。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圖/不困

燈樓角的名稱其實本應屬於與其同期建立的第一代燈塔。這緣分原從一島一縣的千載呼應裡延綿往下,但海南臨高角處的這處古燈塔留存至今,燈樓角的卻在70多年前日本佔領海南之時,被國民黨拆毀了第一代,如今只得追溯到老照片裡才能窺得一鱗半爪。

從1858年起,中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天津條約》,增開瓊州今海南為新的通商口岸。瓊州海峽臨靠印度洋,最南端的位置成為往東南亞及印度地區傾銷貨物、掠去金銀的寶地。41年後,法國軍艦白瓦特號為避颱風闖入湛江,中法在1年後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即今日的湛江)被租讓給法國,成為貪婪新的滋養。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被選為信號之地從來不是單獨的偶然。燈樓角連接內陸與南洋,是離海南最近的登陸點,且臨近東南亞等地,幾乎赤裸在世界眼前。繼法國、日本之後,徐聞的漁船在這裡被徵集,以破舊的漁船橫渡瓊州海峽,最終完成了解放海南的歷史任務與“小木船智勝大軍艦”的海戰神話。

直到今日,風平浪靜之時,海灘盈盈;夜黑風高之際,燈塔清明。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歷史的信號永遠無法說給閉耳不聽的人,但總有後人站在時間尾部重新進行捕捉,並將它的吉光片羽留在第二代燈塔前的法國居所上與旁邊渡瓊作戰的指揮塔前。

珠江文化學者陳立新在關於徐聞的研究裡曾寫過:廣東沿海潮流流速最大的是瓊州海峽東口中水道.....形成東寬西狹的大喇叭口.....瓊州海峽東西潮汐差異巨大,東口潮日均漲落4次,西口卻為日均漲落兩次。而受季風影響,北部灣在下半年形成逆時針環流,使得燈樓角一帶被逆向的海流衝擊成奇觀。

奇觀不僅如此,還有一條連接海南燈塔臨高角的合水線。合水線兩側,南海之水透徹且溫,北部灣則呈現濛霧般的灰藍且水溫偏涼。赤腳踏入,在同一片水域裡擁有雙重的溫度與浪漫,是整個中國都難覓第二處的鬼斧神工。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徐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又是重要的補給港所在地。因此古往今來,無數從徐聞經過的商船共同給這片海域留下數之不盡的古物。而海水是個拾金不昧的老實人,喜歡在退潮時將人類的失物送回陸地,卻並不在意它的失主是誰。

極南讓這裡,成了一處無需藏寶圖的藏寶地。

我按下快門,將燈樓角的海水、天空與牛羊都定格在小小的鏡頭裡。裝鹽的阿婆與外地人存在著言語上的不通暢,但看見我手中的相機笑得很開心。她不太理解為什麼外鄉人要拍下她們司空見慣的如同呼吸空氣一般正常的東西。在這片小小的紅土地上生活了一輩子的人也許不會知道,他們遠離浮華的所處之地,卻為中國大地保留了一片海誓山盟裡真真正正的天涯海角。

地理丨广东徐闻南极村:中国大陆之极南

圖/不困

我在踏入的那一秒裡生出一個想法:這個地方不需要歷史來點綴,它是被人類學識與足跡所劃分出的,活在歷史之上長期不變的的古老的鮮活。俯身拈沙,指尖相碰,如同觸摸天地遺落在人間的最後一顆珍珠:僅僅餘光裡的一抹風情,就足以顛倒眾生。

-還可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