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之名最早出現於《漢書》中。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當縣。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896年—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山周邊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巖﹑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髮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山處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南北過渡屬性,從丹江水庫沿巖至天柱峰頂,氣候的垂直層帶明顯,兼有豐富多彩的局部小氣候,大體可分三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12米,年平均氣溫7.7-10.0°C之間,無霜期163-194天;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一帶,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溼度10.0-12.0°C,無霜期194-222天,降水量995-1106毫米;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武當山集鎮一帶,年平均氣溫12.8-16.0°C,無霜期222-254天,降雨量843-995毫米。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山有植物758種。水杉、珙桐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銀杏、香果樹、篦子三尖杉、金錢松、山白樹、榧樹、水青樹、杜仲、胡桃、鵝掌楸等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其中,南巖老虎巖前的一株銀杏樹,胸徑1.35米,高約20米,樹齡約600年以上,被譽為“武當銀杏之王”。天竺桂、華榛、金錢槭、領春木、天目木蘭、蝟突、天目木姜子、厚朴、青檀、白辛樹、紫莖、楠木、紅椿、核桃楸、豆腐柴、刺五加等被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樹種。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草藥中,武當山有400多種,被譽為“天然藥庫”。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中的一塊瑰寶,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武當武術與武當道教的淵源很深。武當道士在修煉學道時,常常伴以練習武功。宋代以前,武當道士中的武林高手不凡其人。元末明初,武當道士張三丰集武當拳技之大成,創立了武當內家拳,被尊為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為武當武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武當武術受道教隱秘單傳的傳統影響,武當武術長期隱沒不彰。清代至民國,由於社會動盪和道教衰微,許多道人離山還俗,武當武術遂之流傳於民間。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武當內家拳是把養生、技擊與人體美學結合得很好的一門功夫。拋開技擊性,它就是中醫治病術,神仙長生術。武當內家拳是貴柔貴靜的功夫,肢體運動處處適中,不超過極限,體現"中、正、平、圓、輕、靈、柔、和"八字要領,並且有行、立、坐、臥和動、靜相別的多種功法。例如太極拳就是動功功法之一。顯而可見,它可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和不同身體狀況(包括殘疾人)各類人學練,具有很強的普及性。

聞名於世的武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