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武當山古有太和山,玄嶽,太嶽之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背靠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丹江口水。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

勝景有箭鏃林立的七十二峰、絕壁深的三十六巖、激湍飛流二十四澗、雲騰霧蒸的十一洞、玄妙奇特的十石九臺等。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北宋書畫家米芾曾贊武當為“天下第一山”。自然景觀奇特絢麗的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蕩與靜謐,霧的生騰與悽婉,人生意態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春天山巒滴翠,繁花似錦;夏日風雷激盪,雲飄霧繞;金秋林疏葉紅,滿目清新;冬季銀裝素裹,冰柱撐天。武當的勝景不僅於自然風景之中,其人文景觀亦是宏偉壯麗,在古均州城至金頂七十公里的建築紅上,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古十九橋樑,十二亭臺等建築群,總面積達一百六十萬平方米。這些建築均鑲嵌在峰巒巖洞和奇峰幽谷之中,佈局巧妙,規模宏偉,技藝精湛。“五里十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主峰天柱峰頂上的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金頂景區包括中觀,黃龍洞,朝天宮,古神道上的一二三天門和太和宮的金殿,皇經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銅殿等古代建築。這裡保存著大量的各朝代製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燦爛明珠,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歷史見證和無價之寶。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金殿是當時中國等級最高的建築規制,殿頂翼角飛舉,上飾龍鳳,海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的樑柱斗拱,門窗瓦頂,殿內的供案,幃幔和真武帝君造像及匾額,楹聯,皆用銅鑄成,重約二百噸。它精細地模仿重簷歇山式的古典建築,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每年夏季雷雨季節,武當山就會出現雷擊金殿的奇觀。適時,一聲聲天崩地裂的巨響震耳欲聾,雷電劃破長空,如利劍直劈金殿。剎那間,金光萬道,直射雲霄,其景驚心動魄,神奇壯觀。金殿在歷經六百年雷電煉擊,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至今仍金光燦燦,堪稱人間奇絕。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玄妙,空靈和神韻。

眾妙之門--問道武當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的武當山,是道教聖地,神仙居所。《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發跡聖地。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函谷關遇老子的守令),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以個人的理解,宗教更多的是世俗信仰的寄寓,既出於對神秘超自然力的敬畏,又出於對神,仙的飛想,更是出於對名利的汲汲追求,希翼於焚香誦經拜神以求福。因而世俗的附會總多於對實質的認知,或者尊奉哪路神仙,或者焚香祈禱,種種現象不一而足。為物我慾望所障的無明習性是如此的根深固蒂,為物為境所牽,而獨獨忘了聖賢徹悟示道的根本所在,執迷不悟,迷信的根源。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道教自然源起於道家,道家始祖老子寫五千言於函谷關,何曾有一言述及“玄天真武大帝”?這種形象可見出於杜撰與附會,而後世教派尊奉創造正迎合世俗心理的需求和加強皇權天授統治的需要。覺悟大道的老子何曾有講這些呢,就是“道家”二字也是後人加之的冠譽。老子身前何曾汲汲於名利呢,因緣於函谷關留下彌足珍貴的五千言,飄飄然出關而去,不留形跡。中國文人雅士歷來有山水情結,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些悟道修道之士,喜雲遊四方,涉足名川大河,找個清淨之處,不也正常嗎。至於原始的出於傳道需要而創立的組織,比如當年釋迦牟尼宣講佛法,聞法求道者眾多而形成的僧團組織,其明心見性的目的,跟世俗的焚香拜佛求福就不知相去幾何了。道教又何其例外,故而正信正覺不易,老子不就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已為道。”大道難傳難信難聞,吐盡世態問題。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來譬喻為人處事如水般善利萬物,而不為私已私利相爭相害;“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謂樸,亦為不欲。不欲以靜,天下自正。”來說人效行大道無為,無慾無求,返樸歸真,清靜自正;“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謂之覆命”,來說人虛極守靜,放下念相執著,萬念歸一,一念歸於無念,無念無相歸根覆命,迴歸大道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說大道如如自淨,天地人都具如如自淨本性,皆為元真大道所賦予。“載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來說涵養心性不失魂落魄,集納真氣如嬰兒無念。。


中華道教名山——武當山

五千言如一泓清流,皆是導人徹覺解脫的真言。而後世皆於名利物我中翻滾不休,哪裡知曉領悟大道得以返本歸源才是天下第一稀有之事。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哪裡知曉這清淨無為之妙呢。生怕名利如流沙過隙隨手而去,哪裡知曉名利不過竹藍打水一場空呢。至死不悟,執著物我,哪裡知曉如此唯有參加物質生滅大循環而不得脫維返源呢。道在哪裡?道不在焚香中,不在寺廟道觀中,不在暮鼓晨鐘,不在虔誠膜拜,恰在於放下執著,舍卻心外逐物,而去證悟本來清淨具足的靈明本性,迴歸如如自淨的元真本源故鄉。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亦寶之,欲為已。。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駟馬,不如坐進此道。”識之者,雖有拱璧,駟馬算得了什麼呢?世間一切物質之珍,它都視如灰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